发布时间:2020-04-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培养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0年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一志愿考生复试通知]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课程设置]
[华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华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简介]
[华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华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北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华北理工大学考研群]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培养正文
培养(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2015-09-14 09:14:3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研究方向1:器官纤维化分子病理学研究
纤维化是疾病过程中组织或器官受损伤后功能、结构发生改变和重塑的过程。组织与器官纤维化形成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是本学科重点研究的课题及特色与优势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尘肺动物模型、基因修饰鼠、细胞体外染尘模型等研究体系,研究(1)尘颗粒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损伤机制和保护策略的分子靶点;(2)肺泡巨噬细胞损伤后释放的氧自由基对周围细胞和组织的氧化损伤机制和防控措施;(3)肺泡巨噬细胞损伤后释放的细胞因子对成纤维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机制及对抗措施;(4)肺间质增生的合成机制和降解机制即MMP/TIMP系统的代谢特征;(5)上述机制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寻找对抗的分子靶点;(6)AcSDKP、间充质干细胞、中药成分等抑制矽肺纤维增生和降解障碍的药物。
研究方式2: 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利用基因工程小鼠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在稳态失衡、过氧化物还原酶2在高血压诱导心肌纤维化、心脏重塑、心力衰竭和肾脏损伤中的作用;(2)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2在糖尿病诱发心衰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机制;(3)在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白藜芦醇、黄芪甲苷和雷公藤提取物等传统药物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4)围绕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技术开展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反应、应激性小分子物质及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神经保护性机制;血管性痴呆干预策略。
研究方向3: 脑损伤与脑保护的基础与临床;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脑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多年来本学科方向主要致力于三类脑损伤(包括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出血性脑损伤)的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发现ERK、AKT、JNK等信号通路及其上下游的多个因子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靶点;(2)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为缺血性脑损伤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3)外源性给予bFGF和应用依达拉奉、尼莫地平等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治疗作用;(4)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研究方向4: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与防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探讨miRNA调控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宫颈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揭示肿瘤特异性的miRNA的表达与相应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标;(2)探讨miR-185和miR-370对HBV复制的调控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研究HBV和mi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为今后开发抗HBV增殖的药物或手段提供新的分子基础或靶位点;(3)建立以高危型HPV早期E6及E7基因为靶点的HPV相关肿瘤的早期筛查及研究平台,为HPV相关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4)研究力达霉素、赖氨大黄酸抗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抗癌药。
研究方向5: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中药防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胰岛细胞功能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包括“GSK-3β在糖皮质激素诱导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rp-1基因在内质网应激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 DHPR蛋白K93T点突变在OLETF大鼠DN进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2)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机制;(3)肝肾代谢异常,包括“有机溶质转运体OSTα的可变剪接体通过显性抑制性调节作用改善胆汁酸平衡”、“Thrs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研究”;(4)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筛选治疗2型糖尿病中药复方有效单体及有效单体最佳配伍,开发基于靶标发现技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药。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研究方向1: 器官纤维化分子病理学研究
纤维化是疾病过程中组织或器官受损伤后功能、结构发生改变和重塑的过程。组织与器官纤维化形成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是本学科重点研究的课题及特色与优势项目。研究范围包括:(1)尘肺的形态学、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80年代初,主要从事煤矿尘肺病理形态学研究,研究成果《尘肺病理诊断标准》(GB8783-88)1988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标准。围绕尘肺的发病机制,研究了矽尘的细胞毒作用;膜损伤及膜稳定剂抗尘肺作用;尘肺引起的自由基损伤作用;癌基因、反义癌基因、细胞因子、MMP/TIMP系统、细胞外信号转导系统在矽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了磷酸喹哌、黄根、咽泰及其抗纤维化短肽抗矽肺纤维化作用。(2)心血管纤维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高低发区年轻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比较性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聚糖)的动态变化与AS发病学的关系;生长因子(如:PDGF,TGF-β)在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高血压、心肌梗死后心、肾等器官功能改变和组织结构重构过程;抗纤维化药物(如ACE抑制剂,AcSDKP等)拮抗心、肾纤维化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荞麦提取物、姜黄胶囊对糖尿病、心肌肥厚、脂质代谢异常等的防治作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课题项目、煤炭部重点项目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基金、国家安监总局及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编写了《尘肺病理学图谱》、《尘肺合并症》、《矿山矽肺与结核防治》等专著,研究成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今后研究重点将聚焦在系统探讨细胞外信号转导系统在组织与器官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介导作用;组织与器官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抗纤维化新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力争在该研究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方向2: 心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为表现的代谢综合征以及由代谢综合征引起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构成了我国生活方式疾病的主体。我国目前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至少2.3亿,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达300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国人健康。多年来,本研究方向一直致力于试图阐明心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发病特点和机制,寻找其早期预警和干预策略,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防治方案。研究范围包括:(1)心肌线粒体死亡途径的信号转导机制;(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3)糖尿病等继发性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预防;(4)白藜芦醇、雷公藤等传统药物对心肌保护作用等。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基因与蛋白质的调控机理研究,若干信号转导通路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研究,传统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进展,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部等科研项目30余项。编写了《中国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物学图谱》等专著,研究成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今后研究重点将聚焦在系统探讨心血管疾病与代谢性发病机制,包括心肌损伤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干预措施,心肌保护作用的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心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基因易感性,继发性心脏损害的特点与规律等。力争在该研究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方向3: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药物靶向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脑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多年来本学科方向主要致力于三类脑损伤(包括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出血性脑损伤)的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发现ERK、AKT、JNK等多条信号通路及其上下游的多个因子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靶点;(2)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为缺血性脑损伤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3)植物雌激素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药物干预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近年来,本方向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切入点,建立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开展了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反应、应激性小分子物质、雌激素及其受体及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变性死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了一些致病相关分子和靶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药物靶分子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已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课题等多项重要课题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未来工作将重点致力探寻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信号转导途径,发现新的关键作用靶位,寻找新的脑保护措施;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多态性;从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入手,研究胶质细胞特别是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交互作用,找寻造成神经元死亡的小胶质细胞分泌的关键细胞因子和调控信息分子;利用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动物,进一步明确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反应、应激性小分子物质、神经递质受体在神经元死亡中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调控机制,从中探索可能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措施。
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1: 寄生性原生动物和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贾第虫等寄生性原生动物的动物模型建立、虫体分离培养、基因分型、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和体外药物的杀虫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及动物疾病中的致病机制;从免疫学角度研究感染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研究方向2: 病原生物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研究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方法,研究和开发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免疫诊断试剂盒及治疗性疫苗等。
研究方向3: 人类疾病基因研究
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向4: 肿瘤相关病毒与生物治疗研究
肿瘤相关病毒等病源微生物致瘤机制及其与肿瘤关系的评估。研究肿瘤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新型药物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肿瘤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基因在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研究方向5: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有益微生物资源进行研究、利用和开发。生物酶制剂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制: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
本文来源:
http://m.okaoyan.com/hebeilig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