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0年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一志愿考生复试通知]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课程设置] [华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华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简介] [华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华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北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华北理工大学考研群]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培养方案正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8)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地质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演化机理,并采用各种现代化勘查手段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地质信息,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查明潜在地质资源及工程地质体的特征,为地质体勘查和开发利用工程服务。
本学科发展历史悠久,1958年成立地质教研室,1981年成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3年获得地质工程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成立石油工程专业,2011年获得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围绕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矿物材料成分、结构和产品工艺性质间的关系、复杂地质条件下水文地质监测与矿山水害防治方法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与社会服务,在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环境与机理、陆相湖盆隐蔽油气藏预测、连铸保护渣膜工艺、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矿山地下水污染物迁移和地质构造控水规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主要研究方向为:
1矿产普查与勘探
以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环境与资源评价、隐蔽油气藏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其中,J/K界线划分、边缘海多金属结核、混合沉积和陆相断陷含油气盆地控砂机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微体古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沉积层序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
2、成因矿物学与找矿工程
以固体矿产为研究对象,开展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与产品质量及工艺条件之间的相关性、成矿规律预测、矿产资源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其中,在不同类型铁矿石选矿与冶金保护渣膜工艺矿物学,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地质学、矿物加工、钢铁冶金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
3、地质工程
  以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开展矿山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开采、矿井涌水预测、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等领域的研究,实施了大量实验分析与现场长期监测工作,在溶质运移理论、矿山地下水污染物迁移、地质构造控水规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认识。形成了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
二、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本学科硕士生应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系统地掌握某一学科方向的野外工作技术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数据分析、模拟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实验技术与手段以及现代智能技术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内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科学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胜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及资源行业转型升级需要,重点培养固体矿产开发地质、海洋地质、油气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形成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集体培养方式,在导师组指导下完成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理论和实践学习实行学分制,所修学分需符合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不包括申请论文答辩的时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5年。因特殊情况可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1、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分要求一般不少于为2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17~21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研究生的,除完成课程计划中所规定课程外,还须补修两门以上大学本科相应的主要课程,具体科目由导师确定。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2、课程简介
(1)地球科学进展(Proceeding of Geosciences)
本课程主要研究国内外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评述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主题的研究态势,介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的科学研究。
(2)地质勘查新技术(New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本课程以现代找矿理论为基础,针对目前找矿难度增大特点,突出边、端、深、盲找矿新理论与新方法,着重讲述重、磁、电、震、化、遥现代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各领域服务。
(3)高等构造地质学(Advanced Tectonics)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构造学说与中国区域大地构造两部分。大地构造学主要讲述地球岩石圈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包括岩石圈构造、大地构造基本理论及其历史。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讲述大地构造轮廓,古生代以来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构造分析的理论及方法基础,认识我国区域地质历史阶段。
(4)成因矿物学(Genetic Mineralogy)
本课程是研究矿物成因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主要讲授矿物及其共生组合的形成和变化的条件和过程,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物性等标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矿物及其共生组合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矿物成分、结构、形貌、物性等的分析测试方法,矿物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对其形成环境的表征,不同体系(封闭体系、开放体系)条件下,矿物的稳定范围和彼此替代顺序的共生分析,重点介绍黄铁矿、石英、石榴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矿物(族)在成因上的宏观标志和微观信息,以及其成因信息在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中的地质意义。
(5)现代矿床学(Modern Study on Ore Deposits)
本课程是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研究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地质学科。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广泛参阅国内外文献,参与学术交流,瞄准学科前沿,在掌握各类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及其分布规律上,熟习现代矿床学的基本成矿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状况。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其掌握的知识进行矿产勘查或对矿床进行综合地质勘查和技术经济评价。
(6)能源地质学(Energy Geology)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石油、天然气(包括煤层气)、油页岩、煤、地下热水、放射性等能源矿产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及成藏规律,了解各种能源矿产的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炭、放射性等能源矿产的世界储产形势和研究现状。石油的组成、原始物质来源及成因;生油岩、储集层、盖层的概念、特征、评价指标;石油运移、成藏机理;生储盖组合类型;圈闭、油气藏特征及其度量参数;油气藏破坏的因素及破坏产物;油气成藏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煤的物理性质及其岩石组成;煤的化学组成、工艺性质及煤质评价指标;成煤原始物质、植物遗体堆积环境、成煤因素、成煤过程; 煤变质作用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聚煤环境及煤富集规律。天然气的概念与分类;煤层气赋存特征、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及其储集特征;煤层气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及富集特征。地下热水、油页岩及放射性等能源矿产的特点、成矿规律。
(7)沉积地质学(Sedimentary Geology)
本课程主要讲授沉积地质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为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古地理、沉积盆地等。包括沉积相的识别标志;陆相(冲积扇、河流、湖泊环境)、过渡相(三角洲)、海相(滨岸、浅海、半深海与深海)沉积环境特点、沉积作用、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各事件沉积(风暴沉积、浊流沉积、地震和海啸沉积等)的事件过程、沉积作用、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古地理的概念及古地理图的编图内容和方法;沉积盆地和历史大地构造等。要求学生掌握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古地理和沉积盆地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沉积地质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8)矿产资源经济学(Mineral Resources Economic)
本课程主要学习矿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矿业投资项目评价、矿产品供求与价格分析,矿山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矿山企业经营参数优化,矿业投入产出分析,价值工程原理以及在矿业中的应用。
(9)高等岩石学( Advanced Petrology)
本课程是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分布、成因、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的学科。岩石学的研究要求掌握岩相学、区域地质学资料,厘清岩石组合、岩石的物质组分、岩石形成条件和岩石的构造历史,并从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来阐明其内在联系和发生的根本原因,从全球构造观点总结分析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和沉积建造的时空分布规律。
五、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要求:
(1) 学位攻读者应在所研究的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具有学术意义或使用价值的成果。
(2)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位攻读者本人独立完成,表明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和一定的工作量,必须达到国内或国外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
(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必须完成如下环节:
(1)选题报告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和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工作量,应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在本学科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在确定课题方向的基础上,要求查阅近10年内的国内外有关文献,并阅读40-60篇以上。选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完成。书面选题报告要求0.5-1.0万字,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于开题后两周内上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开题报告评议书”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论文选题报告可包括以下内容:
(1)拟选课题当前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水平。
(2)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行性。
(3)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
(4)选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实验设备、图书资料、本人理论及实际工作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5)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选题报告的评审一般应采用报告会的方式,硕士研究生须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课题的来源、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案、拟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学院或系组成由5名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组成的评审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选题报告通过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在2个月内再补作一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
选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随意改变题目和研究内容。如有特殊原因需修改者,由硕士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导师、评审小组组长签署意见,分学位评定委员会盖章,报研究生学院备案,并及时重做选题报告。
2.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不适合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及时处理。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和健康状况三个方面。
硕士研究生以书面(0.8-1.0万字)和讲述方式两种方式,对其论文作中期进展报告。中期进展报告应说明论文进展情况、论文所遇到的问题、论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及进一步工作计划等问题。学院或系组成由5名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组成的考核小组,对此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初步结论的正确性等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要形成决议并填写《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中期考核情况表》。
考核结果符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条件者,可继续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符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条件者,限期改正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3.学位论文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学院组织进行,对硕士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并提出论文修改及答辩的具体指导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后,按照《华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工作程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经学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5.各环节间的时间要求
论文选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防止走过场。选题工作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1年。答辩申请与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ebeilig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