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湖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能源动力授权点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中医授权点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新闻与传播授权点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中医学授权点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林学授权点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食品科学与工程授权点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湖北民族大学排名] [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群] [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正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府理体制改革、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扩大而催生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公务员和新型管理人才,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与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具有广泛联系,是这些学科在较高层次上的交叉应用学科。广为人知的MPA(Ma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硕士)正是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可攻读的硕士研究生学位之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共事业管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明确目标,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管理精英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人文关怀、公共服务精神的、具有扎实的现代治理理论、较强的现代公共行政技能的、具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企业中从事行政、规划、咨询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体来讲,本专业强调学生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公民修养和发展能力,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彰显特色,三位一体塑造应用人才
本专业自2006年开始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形成了“重基础、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多学科在公共事业领域上的交叉和应用,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利用法学院“多学科”资源,将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资源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中得到全面发展;在学生培养方面强调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技术资格证教育和培训,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
质量保障,教学科研服务人才目标
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优良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13名,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4人,全部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独著、参编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5项。全体教师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稳把教学质量关,通过教学竞赛、学生评教、同行互评、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实验室、信息化教学条件完备。
多样课程,夯实基础与能力培养并重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管理精英从全面、丰富、有层次的课程设置开始:本专业共设置专业类课程37门,第一学年我们安排《管理学原理》、《法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社会学概论》等原理性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让他们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为以后多样性的发展奠定可能;第二学年我们更注重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等课程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理论和方法;第三学年我们强调学生能力培养,掌握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安排《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定量分析》、《决策理论与方法》等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工具,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之道;第四学年我们一方面通过《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课程使学生理论掌握站在时代的前沿,另一方面通过《演讲与社交礼仪》和《公务员考试专题》等课程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
因材施教,花样授课激发灵动思维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演说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综合性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本专业教师以课堂为抓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互动、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一次次讨论中激发思维、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在《行政管理学》课堂上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在《公共政策学》课堂上我们讨论“二孩”政策的社会影响,在《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堂上我们学习财政预算要领,在《公共关系学》课堂上,我们召开模拟新闻发布会探讨政府应对公关危机之道……因教材特色授课,着力凸显课程特色、文化内涵;因人才需求授课,着力培养学生博大心胸、灵动思维,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实践教学,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加大实务课程的比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电子政务》课程中,学生亲自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进行模拟训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操练;《社会调查实训》、《行政职业技能综合训练》等实践类课程让学生真正走向社区、农村、企业、政府机关,为毕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丰富活动,彰显力量挖掘潜能
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是老师与同学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常规化的班会活动,老师给学生强调大学规范、介绍专业发展,同学们分享生活点滴、解决学习困惑,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班级荣誉感,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浓烈,这股团结凝聚的力量伴随着学生走完四年的大学之路,并成为大家终身的财富。本专业鼓励学生担任各级学生干部、参加各种社团和各种赛事,组织各种素质拓展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演讲、沟通、组织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
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质量
公共事业分布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如市政、城市供水、环境保护、中介服务、社区管理、社会保障、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部门,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社会实际需求量大。近年来,通过积极的就业指导与培训,每年有多名同学考上硕士研究生,其中,读研深造的学校包括: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每年也有多名同学考上公务员、选调生、村官、教师;另外,相当一部分同学也分别于广州、深圳等著名企业从事行政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等相关工作。本专业连续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90%以上。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bmzxy/yjsy_26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