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所保研经历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所保研经历分享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所保研经历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经验:金融专硕初复试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经验英语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力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自动化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中国科学院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难吗]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群]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费]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所保研经历分享正文

从北京回到武汉,空气中多了几分燥热,心情还是出奇的平静,感觉像在转述别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留给学弟学妹们,明年,我在那里等你们……
  小时候,以为中科院里的都是白胡子、黑框眼镜的院士;三年前,才知道那里招收硕士生;两年前,感觉自己和那里远隔天涯;几个月前,当我颤抖着发出第一封邮件的时候,心里默念着,近了近了……
  打开邮箱,看到5月30日给软件所王老师发的第一封邮件,语气中充满了对那里的憧憬和隐隐的畏惧。很快收到了王老师的回复,肯定的语气中也透着些许挑剔。按她的要求将论文发过去后,好久没有收到回信。在我逐渐绝望的时候,还是决定争取一次,我又发了封邮件,表达了我渴望去读书的愿望。王老师的回复中,首先对迟到的回复表示抱歉,说很欣赏我的主动和进取精神,还说应该有机会参加复试,让我好好准备。多说无益,我便开始翻专业课书,好好准备着。
  暑假
  转眼到了暑假,实习介绍后,我兴高采烈的出去购物准备回家。就在离回家不到10小时的时候,潜意识让我开次邮箱。我诧异的发现那里躺着三天前的邮件:软件所给我布置保研小论文,两周内写好一篇综述性文章。现在我只有十天时间!
  当我和室友们说不回去的时候,她们诧异、我却想哭!当我忍着泪水送走最后一个室友后,告诉自己:要坚强!因为叶老师实验室主要研究软件测试方面,是生命周期的后面,我就从三个题目中选择了“需求工程”,希望这次可以研究生命周期的前期。首先学习了如何写综述性文章,后来便开始查找资料。学校很多英文数据库不能用,幸亏武大同学在,从那里搜到的资料对我帮助很大。
  中间一度过得很绝望!宿舍就我一人,实验室人也不多,每天吃着一个人的饭、睡着一个人的觉、读着很多人的文章。那些日子,看着各网站上奥运倒计时的时间减去十天来计量着我的时间。
  绝望中还是把初稿写好了,时间已过一半。忘不了叶老师从福州打来的电话,想象着他在会议的间隙给我的指导,心中充盈着满满的感激。他说,你要知道那里给你布置论文的目的,你的文章绝对不会拿发表的标准去审查,他只是想考察你的逻辑思维能力、研究素质。所以这篇文章一定要写得逻辑、条理。叶老师的指导让我豁然开朗,于是便有了第二版、第三版。当第五版写好的时候,我在截止之前发了出去。
  接着又是漫长的等待,等待中我还是发邮件咨询了情况,招生老师问了我三个问题:你觉得你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学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参加ACM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仔细组织、反复斟酌下我把答案发过去,接着又是了无音信。实验室的学姐告诉我,现在申请的人很多,老师没时间每天都回的。看了王老师之前的回复,学姐告诉我有希望。
  我便在这希望中翻翻专业课,读读英语,好好准备着。叶老师实验室的研究也继续着,但当时心在隔岸,以至于受到叶老师批评。
九月
  忐忑不安中,暑假过完了。
  开学不久,便收到实验室的复试通知。除了激动,更多的是紧张和没底。那几天脑海里全是笔试面试机试,网上碰到人也是习惯性的开口:你觉得面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覃老师告诉我自我介绍一定要另辟蹊径,否则很难引起老师的兴趣。他当时说的做人不偏不倚、做事不折不扣……的“四不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惜现在记不清了)。于是,我一直在琢磨自己的自我介绍。后来和叶老师也有过交流,他比较分析的我们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更我耳目一新,自我介绍中便又多了一个亮点。
  15号那天,提防堵车提前两个小时来到火车站。复试英语口语部分还没背好,坐在候车大厅,我旁若无人的背诵着,对面的老爹爹一直用很诡异的眼光看着我。现在想起那神情,嘴角仍挂满笑容。
  车上认识一个北航研一的帅哥,聊得很happy,睡得很香。
  北京的清晨很静谧,大雨冲洗后更是清新。路上、楼上、标记牌上随处可见奥运留下的痕迹。找到学姐,熟悉了软件所的环境,便回到住处养精蓄锐。实验室给安排的住宿,同住的还有电子科大和厦大的两个女生,那种环境下谁也没兴趣多聊,名曰保留实力。
  机试
  上午先去体检,回到实验室时已经去了五个男生,有清华的、北邮的、华科的等。怕自己学校大家没听说过,更遭几分鄙视,我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嚼了几颗德芙。
  机试分为三组题,第一组两道,每道两分或三分;第二组两道,每道五分或六分;第三组三道,每道七分或八分。机试时间一个小时,满分十分,从中任意选择题目,只写算法可得一半的分数。
  我首先看了道三分的,求两个集合的差集。当时是黑盒测试,也就不需要讲求算法复杂度,我直接用三个数组,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
  然后选择了五分的题,给定一个数组,求数组中第K大的元素,并且输出该元素在原数组中的位置。我直接用结构体加快排函数搞定了,也没花费多大气力。
  接着我做了七分的题,给出二叉树的前序和中序遍历,求其后序遍历。算法思想是简单的递归,程序也很快写好了。但运行过程总是有问题,机器也是极慢,调试半天才走一步。当时颇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但我一遍遍的对自己说:你可以做出来的!后来发现是个低级错误导致的,很快便运行正确了。
  至此已经得到十五分,看到别人还在埋头敲打键盘,不禁沾沾自喜。我开始把三个题的算法思想做了简略的描述,考试还没结束。无聊中,我看了看分值最大的题,原来是我很熟悉的硬币问题,就是给出一些金额一定的硬币,假设硬币无限多,问要找出某一金额最少需要多少硬币?这是很简单的动态规划问题,我开始敲代码,还没敲到一半就被宣布时间到了。有点后悔当时不应该写算法描述,而应该把这个题做出来的,证明一下自己,嘿嘿。
  机试结束后,心情还是比较平静的。出来的时候,听到那个清华的说最后那个题只写了算法,当时对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是挺满意的。
笔试
  接着是笔试,期间我还是忙里偷闲吃了几颗德芙,此刻尽享丝滑……主要还是补充体检抽走的半试管血。
  软件所是实验室单独面试,我申请的是互联网软件技术实验室,所以笔试题目中以软件工程的东西居多。笔试一个小时,满分七十分。
  先是五个选择题,有个是操作系统的,问作业调度中,即照顾短作业又适当照顾长作业的调度方式。还有离散数学的,问哪个是重言式,暑假时还翻过离散数学的书,但实在是忘记重言式是怎么回事了,排除了一下,题目应该做对了。还有软件工程的,螺旋模型是瀑布模型和什么模型的结合。还有两个忘记了,其中应该有个数据结构的。
  然后是五个判断题。有个关于UML的,还有是白盒测试的,其他的不记得了。
  再就是六个简单题。第一题是四选一概念阐述,有J2EE,需求工程,软件过程技术。暑假小论文写的是需求工程的,这里也略微阐述了需求工程。估计这部分内容知道的比较多,所以写起来反而很没逻辑。第二题是问5人以下,20人以下,50人以上的软件开发团队中,最重要的分别是什么?人少的我就写的个人的专业素质,人多的我写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中间的实在没想好是什么,就扯了句两者都具备。第三题是什么是功能性需求,什么是非功能性需求?第四是软件质量,具体概念我都记不清了,根据自己理解阐述了大概的意思。第五题是考察编译中的宏代换的,就是说宏代换时是直接去替换。第六题是离散数学的,F(x):x是人,G(X):x会唱歌,让表示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唱歌。幸好看了离散数学,这部分内容还是有点印象的。
  最后是综合题,让结合曾经做过的项目回答,项目中有哪些功能性需求?有哪些非功能性需求?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有哪些角色参与?并说出其中两个角色的作用。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你解决的最精彩的问题是什么?是怎么解决的?还好在暑假实训期间做过车辆管理系统,还算有的写。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还冠冕堂皇的加了句,我觉得大家一起通过团队协作和沟通,克服困难,当系统完成那刹那,这已经是我们解决的最好的问题。
  笔试阐述题和综合题得分的灵活度应该比较大,虽然自己对很多问题的阐述也不算精准,但都还算说到点子上了。至此心情还算好,中午去食堂吃饭,很难吃很难吃,值得安慰的是带了足够的德芙。
 面试
  下午面试,位置对自己比较有利,20人中排第五。
  前面的人面试后都直接离开,我们等待中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流程。无聊中,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北京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想象着明年这个时候行走在这个城市的欣喜。
  轮到我了,首先王老师让我做自我介绍。心里很放松,因为我的自我介绍已改到第五版本,里面写到个人成长并结合学校特色,当时想到自己学校名声和别的学校比起来还是有所欠缺,便把这部分写进去。感觉我的介绍还算有特色,老师听的还算认真,表情也比较放松,让我也逐渐放松。
  接着王老师笑着问,看的出你的介绍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就说了些很渴望来这里,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之类的。然后王老师看的我简历上提到《感恩的心》演讲比赛,问你对感恩是怎么理解的?当时没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深意,后来和同学聊起来,同学说老师很希望你能够报答他的培育之恩,多做研究。
  王老师接着问,你觉得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当时是分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两方面回答的,本来这个问题很好答的,而且当时邮件交流中那边的老师也问过的,但当时回答的比较乱,没什么头绪。个人觉得再回答这种问题时,尤其是你要回答几个方面的内容时,最好明确的一二三四分开说。
  王老师说,坦白的说你的本科学校不算非常好,那你介绍下你高中的情况吧?然后问你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后来换上一个老师,你就读的是师范性学校,是不是当初想当一名老师?从你的表现来看,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我觉得你很适合做一名老师的,但是在科研中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这两者你是怎么看的?这里反映还算比较快,我解释到,我觉得这两者并不矛盾,只有头脑中有很逻辑的思考才能有逻辑的表达。
  后来王老师问,为什么同意硕博连读?这里说一下,中科院报名的时候,会问是否同意硕博连读,而且表明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硕博连读学生。经过父母的反复劝导,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选择了成为“第三类人”。这个问题之后,一个年轻老师接着问,现在社会上对女博士还是有一定的成见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我说我觉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局面,是因为大家对这个群体了解不够。我觉得女博士不仅具有高的学历,而且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也更胜一筹。我记得有份调查表明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女博士觉得她们生活的很幸福。
  然后王老师问,你觉得上午的上机难吗?我介绍了自己的做题情况,然后小心翼翼的说,我觉得不难。因为之前学姐说,面试的时候要谦虚,但我真的觉得不难啊,所以小心翼翼的说了!
  然后是个英文问题。问我准备面试用了多长时间,是怎么准备的?当时比较紧张,因为在候车室背的都用不上。本来口语就比较挫,当时说的更挫。然后王老师说,看你六级也过了,怎么口语这样?你英语水平到底怎样?我说,坦白的说我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高中和大学这种培养模式,不是很注重口语,所以我的口语不是很好。但如果我得到了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练好的。接着王老师问,那说说你知道的著名的英文期刊吧。又卡了!踌躇了半天,我战战兢兢的说,这个我也不知道。因为本科在实验室的时候一般都是叶老师先把一批文章给我,我看过之后发现哪个方面欠缺再自己去搜。基本都是从IEEE网站上直接查,所以对英文期刊没有特别的记忆。说到这里心里特别没底。
  然后又一个年轻老师问,写没写过论文。心情稍微平静了些。我稍微介绍了下本科的研究工作,说和指导教授合写过两篇,都录用了。然后前面老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要用免疫做故障检测?我说当前的故障检测方法分为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这些检测方法虽然可以发现软件故障,但是仍然存在错检、漏检的问题,而且这些都是很成熟的方法,要想提高算法的效率,使算法具有更小的复杂度,必须另辟蹊径。我们便探索结合计算机免疫算法,在我们的实验中也证明该算法可以比较好的检测软件故障。但当时大脑突然短路,硬是想不起来用什么来修饰复杂度,一直说更好的复杂度,而且自己觉得不对又反复说了几次,搞得那老师有点鄙视的说:更好的复杂度?
  不知道回忆中漏掉了没有,应该就这些了。面试没有专业问题,据学姐说主要是考查你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方面的素质,看看你是否适合做研究。
试后
  从机试到笔试再到面试,感觉发挥的还算可以,没有特别失误的地方。给爸爸打电话,说我要去找慧慧了。爸爸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他说,你先不要急着走,你去北京不就是为了复试嘛。你现在到实验室门口等着,等老师面试完出来后,你再和她聊上几句。让她加深对你的印象,觉得你很虔诚、很认真、很锲而不舍。果然是他老人家吃的盐比我吃的米还多啊,我乖乖的回去了。
  不久,王老师出来去洗手间。另我诧异的是,她还记着我的名字:***,你怎么还在这里啊?我很认真的说:王老师,我想等您复试完了,问下您我今天的表现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她嘴角浮现着笑容,说:回去吧,今天出不来结果的。我又说:那王老师我先回去了啊,希望能够很快的看到您!
  然后我就走了。
  心情出奇的平静。
  晚上和慧慧吃的很好。闲着没事看了残奥会的闭幕式,在漫天飞舞的红叶中,寄向未来的信打动着我的心扉。我的未来寄向哪里?
  用慧慧的话说,那天晚上我比较亢奋,我们凌晨四点才睡觉,六点多钟又起来了。九十点钟,和慧慧上街,接到实验室的电话,通知我被录取了!
  当时很平静,非常的平静,出奇的平静……
  平静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叶老师、李老师还有朋友们。
  记得王老师问我对感恩的理解时,我曾说,不管是在大型的颁奖典礼还是在小的表彰仪式上,获奖后,大家说的第一句话总是:首先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
  真的,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
  后来,又发生了@#¥%……&*,就算忘记了吧……
  后记
  写到最后,渐渐忘记开始写了什么,忘记最初要写什么……
  回到武汉,大家都对我祝贺,你好爽啊!好强啊!这么早就可以放松了……
  他们说的或许对的,但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对待有些事情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其中的苦也真的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的。
  留下这篇琐记,算是对这段时间的一个留影。明年,当学弟学妹们让我谈保研经验的时候,我不至于说,那好像是很久很久的一个故事了……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uokeda/kaoyanjingyan_32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