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大学生物理和材料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

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大学生物理和材料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大学生物理和材料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 [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 [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2018年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2015年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广州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广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广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广州大学考研难吗] [广州大学研究生院] [广州大学考研群] [广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广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广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广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大学生物理和材料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正文

广州大学2020年大学生物理和材料夏令营招生简章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系、材料系定于2020年7月29日至7月30日举办大学生物理夏令营,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物理/材料/计算机/光电等相关学科优先)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本次夏令营将充分利用物理系和材料系的师资和条件,安排优秀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及前沿报告,并开展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本次夏令营采用在线的方式。
一、招生计划
本届夏令营计划招收优秀校外学生40人。
二、报名时间
2020年7月24日截止。
三、报名申请和录取
1、报名条件:原则上目前本科二、三年级(2022年、2021年毕业生,下同)的学生可以申请,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三年级学生。
2、报名方式:申请人须填写申请表,连同附件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报名。
请发送到如下邮箱地址:yanyang@gzhu.edu.cn
3、录取通知:申请者的入选资格由广州大学物理系和材料系审定,结果会于2020年7月25日之前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申请者本人。
四、优惠政策
夏令营期间面向大三学生组织面试,面试成绩排序靠前的学生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并符合我校推免生招生要求,可获得录取资格(我校特设新生奖学金,推免生等优质生源最高可获0.5-5万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具体标准将在学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公布)。
五、注意事项
1、本次物理夏令营采用在线的模式进行。
2、夏令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3、顺利完成夏令营的学生将由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授予证书,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本人。
报名表下载:/2020PhysMater_SummerCamp.xls 
本科阶段成绩单、英语四、六级成绩单或其它体现英语水平的证明、获奖证书、学术论文首页、或其他研究成果等可以电子版、扫描件或照片的形式打包,发送到报名邮箱,请注意控制文件大小。如缺少某些材料请说明
夏令营联系人:张老师,E-mail:yanyang@gzhu.edu.cn
附:广州大学物理系和材料系简介
本学科群最早创建于1958年,形成了物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现有3个硕士点:凝聚态物理(1996年批准)、理论物理(2003年批准)、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年批准),还拥有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材料与化工硕士(2019年批准)。凝聚态物理于1997、2002、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其所属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学科群围绕材料、能源、光电、量子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物理问题展开研究,近年来发展加速、成果丰硕、前景可观,在广州市LED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的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学科群同时依托刚创建的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该中心是202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II类科研机构,位于广州大学黄埔研究生院。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2000平米,新增科研设备1000万元,科研人员16名。
中心面向国际信息材料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发展趋势,开展面向应用的基础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发光材料与显示器件,新型光电感测材料与图像处理技术,清洁新能源材料和高通量材料计算,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
本学科群师资雄厚,有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27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9人,博导1人,硕导1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
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3项和省部级项目8项,共有近100篇被SCI收录。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人,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6人、国家奖学金4人、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人,30余人赴国外或985、211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近5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uangzhoudaxue/byxly_44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