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的介绍]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招生初试科目参考书]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海洋技术初试科目的考试内容]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考试内容]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生]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东海洋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广东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广东海洋大学考研难吗] [广东海洋大学排名] [广东海洋大学考研群]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学费]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学科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于2015年,设在经济学院,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本硕士点设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数量经济学四个研究方向,是广东海洋大学正在建设的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学术梯队。现有硕士生导师15名(其中2名兼任博导),其中包括11名教授、4名副教授,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注重理论研究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适应国家海洋战略和“一路一带”战略需求,将海洋经济和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本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本硕士点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经济分析工具,具有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并能在经济领域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经济学人才。
近五年,本专业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到帐经费13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尤其是研究粤桂琼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规划,城乡发展及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城乡经济一体化、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
2、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尤其是研究热带农业和海洋产业相关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海洋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
3、国际贸易学: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参与全球贸易、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农海产品国际贸易及壁垒等问题,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农海产品国际贸易等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
4、数量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机制、产业演变规律、产业空间布局、海洋经济预测与计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经济数学模型及应用、经济预测与决策、海洋经济计量分析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


三、培养目标
1、培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主要经济学分析工具,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并能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海洋经济领域和环北部湾区域经济领域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经济学人才。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课程考核,成绩及格,方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中期考核合格方能撰写学位论文。
2、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辅导相结合。实行学生导师双选制度和兼职导师制度,培养过程采用导师负责制,并注重发挥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作用。
4、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5、增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加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3年,其中1年进行理论课程学习,1-2年进行实践、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全日制硕士采取全脱产在校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


六、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9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5学分。课堂教学于第1、2学期完成,课程成绩学位课70分以上(含70分)为及格,非学位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英语不得免修。成绩及格取得相应学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课程设置见下表


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方式 拟任课老师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6学分)
215027 英语读写 64 3 1 考试 汪晓明
霍东英
各专业必修
215028 英语听说 32 1 1 考试 外教
2050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1 考试 宋玉忠
李思聪





(13学分)
专业
基础

(9学分)
  中级微观经济学 48 3 1 考试 孟兆娟 各专业必修
  中级宏观经济学 48 3 1 考试 陈本良
  中级计量经济学 48 3 1 考试 陈  伟
专业
方向

(4学分)
  区域经济学理论 32 2 1 考试 朱坚真 区域经济学
专业必修
  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 32 2 1 考试 闫玉科
  产业组织理论 32 2 1 考试 周明华 产业经济学
专业必修
  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32 2 1 考试 李  林
  农海产品国际贸易专题 32 2 1 考试 高维新 国际贸易学
专业必修
  国际经济学 32 2 2 考试 刘 鹏
  数量经济方法与运用 32 2 1 考试 白福臣 数量经济学
专业必修
  经济数学模型 32 2 1 考试 毛伟
专业
选修课
(8学分)
  海洋经济学 32 2 1 考查 闫玉科 各专业可在专业选修课和其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中任选不少于4门课,不少于8学分
 
  海洋综合管理 32 2 2 考查 宁  凌
  产业结构与布局 32 2 2 考查 白福臣
  中国经济发展专题 32 2 2 考查 居占杰
  海洋经济发展专题 32 2 1 考查 杨新华
  经济地理学 32 2 2 考查 闫玉科
  多元统计分析 32 2 2 考查 陈  伟
  经济预测与决策 32 2 2 考查 李  林
  海上丝绸之路专题 32 2 2 考查 杨新华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32 2 1 考查 罗 帅
  经济学文献选读 32 2 1 考查 李飞星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32 2 2 考查 罗帅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专题 32 2 2 考查 居占杰
  新制度经济学 32 2 2 考查 李飞星
  管理经济学 32 2 1 考查 宁  凌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32 2 2 考查 李飞星
  金融运行分析 32 2 2 考查 马乃毅
  金融风险管理 32 2 2 考查 徐小怡
  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32 2 2 考查 鄢  波
  资本市场理论和运作 32 2 2 考查 徐  敏
  公共经济学 32 2 2 考查 刘彦军
  世界经济专题 32 2 2 考查 徐玉威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32 2 1 考查 徐玉威
 
公共
选修课
(2学分)
205028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考查 朱诗勇 必选(理工农类)
205029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考查 朱诗勇 必选(文法经管类)
211015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 考查 樊怡菁  
219024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孙力军  
20102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李广丽 面向理工农专业
215026 第二外语(日语) 32 2 1 考查 李星  
实践环节
(5学分)
204J01 教学实践   1 1-5 考查   4-6次
204J02 研究生讨论班   1 1-5 考查   8次以上
204J03 学术活动   1 1-5 考查   6次以上
204J04 外文文献选读   1 1-5 考查   50篇(部)以上
204J05 社会实践   1 5-6 考查    
补修课程
(任选2门)
  管理学原理 48     考查 李蓝波 随本科生听课
  统计学原理 48     考查 陈  伟 随本科生听课
  会计学原理 48     考查 鄢  波 随本科生听课
补充说明:
1.关于补修课程。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需补修本科阶段的2门基础课程或其它相关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2.关于考核。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需安排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选修课可安排考查,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3.关于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可以采取课堂讲授、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或者协助指导本科生论文等形式,具体形式由研究生和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协商确定,课堂讲授不少于6课时,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不少于10次,协助指导本科生论文不少于8篇。教学实践必须由指导教师出具鉴定意见并报学院存档。
(2)学术实践。学术实践包括学术讨论、学术报告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讨论不少于8次,学术报告不少于6次,专业外文文献精读不少于50篇(部)。在第4学期末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学术实践总结报告,由指导老师和导师组对其学术实践报告进行考核并报学院存档。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调研、参与社会机构课题研究、在基层单位挂职等形式进行。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必须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报告或课题的结题报告以及实践单位的书面鉴定,经导师签署意见后报学院存档
 
七、培养环节
1、制定培养计划
新生应在入学后1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2、实践
实践教育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属于必修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实践、社会实践,共计5学分,要求在毕业前一学期完成并取得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研究生教学实践、学术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要与学科领域或学位论文相关。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学术实践、社会实践须提交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合格者,教学实践记1学分、学术实践记3学分、社会实践记1学分。其中:
研究生讨论班: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与学位论文研究有关的讨论班8次以上,并撰写总结报告,经导师、学院审核,合格者计1学分。
学术活动: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6次,完成学术活动要撰写总结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检查、审核,合格者记1学分。
3、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
(1)选题和开题: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必须进行开题和方案论证。开题报告安排在第3学期至第4学期初完成,具体要求参照《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工作规定》。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政治思想、课程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一般在第3学期至第4学期初完成,按照《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进行,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同期进行。
4、学位论文研究中期检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培养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一般安排第5学期初进行,具体时间由培养学院自行确定。
5、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撰写参照学校规定。


八、科研水平及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取得规定的学分;在读期间作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实行查重、“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具体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参考书目:
1、基础类
[1]     平新乔. 微观经济学18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曼昆. 宏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著,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     米什金著.郑艳文,荆国勇译. 货币金融学(第9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上、下册).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海闻等. 国际贸易.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7]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     高德步,王珏. 世界经济史(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专业类
[9]     费孝通著,戴可景译. 江村经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2004.
[11]  艾萨尔德. 区域经济学导论.区域分析方法. 高教出版社,1995.
[12]  速水估次郎,拉担著. 郭熙保等译.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3]  泰勒尔. 产业组织理论.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4]  雷蒙德.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上海三联书店,2007.
[15]  藤田昌久,克鲁格曼,梁琦.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6]  保罗·克鲁格曼,海闻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  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8]  林毅夫.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  厉为民. 荷兰的农业奇迹.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前沿类
[20]  张五常. 佃农理论. 中信出版社,2010.
[21]  杨小凯著,张定胜,张永生译.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2]  詹姆斯·C·斯科特著.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译林出版社,2001.
[23]  L. 道欧,J. 鲍雅朴著,厉为民,檀学文,王永春等译,厉为民校. 荷兰农业的勃兴.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方法类
[24]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5]  凯勒著,李君等译.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6]  杰弗里·M·伍德里奇. 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期刊类
[27]  中文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金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英文期刊:Econometric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十、其他
1、本方案适用于本专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2017级起开始执行。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uangdonghaiya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