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师资力量]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点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联系方式]

赣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赣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赣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赣南师范大学排名] [赣南师范大学考研群]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介绍正文

一、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点是校级重点学科,下设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点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博士(后)23名,江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1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入选人员1名,江西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名。同时本学科点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等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更好的合作条件。近五年来,本学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省级课题4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7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获授权近1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近10项。
  本学科点现有江西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央财政投资700万元支持下建立了工科专业工程实训中心和农业及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设备配套齐全,泰克示波器、高压探头P6015A、电流探头TCP202A、微型光纤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光谱成像系统、光催化反应系统、单检气相色谱、金相显微镜、光纤耦合激光器、网络矢量分析仪、光通信系统、X-射线单晶/多晶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半导体真空镀膜系统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能够满足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点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包括等离子体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学术方向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基础应用型人才;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应用、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电子人才。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开拓进取,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或在相关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01 物理电子学 1、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结合血吸虫、黄龙病防治及癌细胞、细菌灭活等前沿学术问题,开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植物病害防控、环境治理和食品安全治理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研究;
2、稀土纳米材料研究:立足于赣南稀土特色,围绕当前社会对锂离子电池的重大需求展开研究;
3、量子精密测量和信息处理研究:对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展开研究,利用量子特性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为解决国家相关精密测量重大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和设计制作:对新型MOS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制作工艺展开研究;
2、新型二维电子材料合成与纳米器件加工:着重于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物性及相关电子器件的研究;
3、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研究稀土发光材料和光电器件的制备方法。
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超电磁材料及应用:围绕超电磁材料的奇异特性开展研究,为超电磁材料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非线性光学:一是开拓新的理论,探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机理,为设计制造出性质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新型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3、纳米磁性材料:围绕尺寸效应对磁性纳米结构性质的影响开展研究。


四、学制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3年为基本学制的弹性学制,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五、招生专业目录(2019年)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方向 自命题
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物理电子学
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考试科目:普通物理学或电子技术
参考书:
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编著:《普通物理学(第7版 上册、下册)》(包括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和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电子技术:童诗白、华成英编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阎石,王红.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六、招生优惠及奖励政策(仅供2019年招生参考)

1.优秀新生奖学金。具体标准及奖励办法按《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实施细则(暂行)》执行。
2.国家助学金。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0.06万元,一年按10个月发放。
3.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为2万元。
4.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奖励金额为1万元。
5.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为40%,奖励金额为0.8万元。
6.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的奖励政策按国家及江西省有关文件执行。
7.研究生培养业务费。工科类、艺术类0.5万元/人,其他类硕士研究生0.45万元/人。
8.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享受特等新生奖学金,并在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

七、导师简介(部分)

谢应茂袁寿财王兴权张宪科黄骏陈维武华廖健飞苑举君荣垂才
谢应茂,博士,二级教授

1963年9月生,江西寻乌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198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赣南师范大学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江西省赣州市物理学会理事长。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No.61067002,液晶无序光子晶体局域模与液晶活性无序介质光激发特性及其调控性研究)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主持在研江西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便携式钉螺探测器的成型及其应用研究”。先后在光学学报、Physics Letters A、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Optical Letter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光在几种特殊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和“单模光纤中微扰对基黑孤子脉冲传输特性的影响”分别获江西省教育厅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教育教学方面,主持完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 项,正在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科技教育师资培养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的研究。“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指导的4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3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004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9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评为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袁寿财,博士、三级教授
1963年3月生,陕西省商洛市阳县人,民革党员,博士,三级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曾任陕西微电子学研究所工程师、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物理的基础理论,从事微电子学科教学及其器件和电路的设计、模拟,工艺、流片、测试、封装等实践经验。
曾参与国家863纳米显示、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2004-2017)、在研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6万:半导体功率器件研究)。在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IGBT场效应半导体功率器件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1,30万字),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发明类)二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一种硅化物全自对准槽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ZL 02114674.8;一种硅半导体器件双级台阶结构的湿法化学腐蚀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CN200310118984)。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于微电子学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
王兴权,博士、教授

1980年10月生,江西石城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出站博士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T)公派访问学者,现任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电气工程教研室主任、校团委兼职副书记。从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电子技术相关应用研究工作。主要进行了高压高频电源及等离子体源的研制,等离子体光谱分析及诊断,等离子体在废水废气处理等环境污染治理方向的研究,并将大气压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血吸虫尾蚴的处理,开展了等离子体在杀灭血吸虫、杀灭细菌、癌细胞凋亡等生物医学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企业横向课题及校级课题等科技项目近10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
2016年获赣南师范大学第五届“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获赣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赛作品“唯美等离子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2018年浩瀚杯“创青春”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同时本人获优秀个人组织奖。
主持项目:
(1)主持横向课题:小功率等离子体电源研制(2016.01-2016.12),主持,已结题,15万元。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大气压等离子体放电诱导血吸虫尾蚴凋亡机制研究(No. 11565003,2016.01-2019.12),主持,在研,37万元。
(3)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脉冲强电离放电技术及其生成ROS特性研究(No. 20181BAB201018,2018.07-2020.12),主持,在研,6万元。
(4)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介质阻挡放电对血吸虫尾蚴的凋亡作用研究(No. 20151BAB202019,2015.07-2017.12),主持,已结题,5万元。
(5)主持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中粒子密度及电场时空分辨研究(No. 20142BAB212007,2014.07-2016.07),主持,已结题,5万元。
代表性成果:
[1]Xing-Quan Wang, Ren-Wu Zhou, Gerard De Groot, Kateryna Bazaka, Anthony B. Murphy, Kostya Ostrikov.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seeds treated by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J]. Scientific Reports, 7: 5601, 2017.
[2]Xing-Quan Wang, Feng-Peng Wang, Wei Chen, Jun Huang, Kateryna Bazaka, Kostya Ostrikov. Non-equilibrium plasma preven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transmission[J]. Scientific Reports, 6: 35353, 2016.
[3]Xing-Quan Wang, Feng-Peng Wang, Xiang-Hua Zeng, Qi Zhang, Wen Zhang, Jiang-Yuan Le, Si-Ze Yang. Decolorization of methyl violet in simulated wastewater 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J].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54 (5): 056201, 2015.
E-mail:wangxingquan813@163.com

张宪科,博士、副教授

1977年11月生,山东曲阜人。现为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赣州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江西省科技厅和山西省科技厅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2010年6月获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至今在赣南师范大学工作,并于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赴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访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磁性纳米结构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磁性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项;曾入选省委组织部与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度“百人远航工程”项目;曾获赣南师范学院第十七届优秀青年教职工和第十八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在SCI收录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6篇(第一作者),其中多篇文章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Crystal Growth & Design,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国际核心权威期刊,文章曾获江西省物理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黄骏,博士、副教授

女,1982年生,2005年本科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5年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低温等离子体及生物医学,包括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及诊断、低温等离子体对柑橘黄龙病的物理防治、低温等离子体对癌细胞的作用。
主要成果: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Electrochimica Acta,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权威期刊上合作发表了二十余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气压等离子体对柑橘黄龙病的物理防治研究-以赣南脐橙为例,2017/01-2020/12,48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超细微等离子体射流对癌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研究,2016/01-2018/12,24万元,在研,主持。

陈维,博士、副教授

1982年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2009 年硕士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3 – 2015年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低温等离子体和低维材料: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及诊断;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高质量外延;二维材料的转移及异质结构构筑。
主要成果:在JACS,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权威期刊上合作发表了二十余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大晶粒高质量晶圆级单层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转移和物性研究,2019/01-2022/12,44万元,在研,主持。
2. 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辅助单层过渡族金属硫化物区域性图案化掺杂的机理研究,2017/07-2020/06,20万元,在研,主持。

武华,博士、副教授

197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讲师。2006年7月于广东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工作。2011年9月进入北京工业大学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7月博士毕业回到赣南师范大学工作。工作期间讲授课程包括《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纳电子学概论》、《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激光原理与技术》等,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多个奖项。
研究内容: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招收研究生。
主持科研项目:
[1] 基于超材料的光纤-芯片垂直耦合器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基于等效折射率人工剪裁的光栅耦合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面向硅基光电集成的垂直耦合光栅耦合器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4] 三基色白光LED的配色及其温度稳定性研究(赣南师范大学校级课题)
科研成果(部分):
[1] 武华,彭莉,袁寿财,张文博,刘巧莉,董建. 基于亚波长高对比度光栅的波前调控器设计. 光子学报, 2017, 46(10): 1023005.
[2] 武华,苏治平,张文博. 三基色白光LED的配色及其温度稳定性研究,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 3: 45-49.
[3] Hua Wu, Chong Li, Mingfu Han, Wenjuan Wang, Lei Shi, Qiaoli Liu, Bai Liu, Jian Dong, Xia Guo. Apodized grating coupler using fully-etched nanostructures. Chinese Physics B, 2016 , 25 (8) :084212.
[4] Hua Wu, Chong Li, Mingfu Han, Wenjuan Wang, Lei Shi, Qiaoli Liu, Bai Liu, Jian Dong, Xia Guo. Polarization-stable 980 nm VCSELs with diamond-shaped oxide apertur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15, 32(4):044202.      
[5] Hua Wu, Chong Li, Qiaoli Liu, Bai Liu, Jian Dong, Lei Shi, Xia Guo. Design of 2-dimensional apodized grating couplers with Gaussian diffractive mode.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5 , 13 (5) :10-13.      
联系方式:E-mail: wh1125@126.com  QQ: 160376658

廖健飞,博士、讲师

1979年9月生,江西宁都人,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主讲《力学》、《普通物理实验III》、《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等多门本科生课程以及《高等电磁场理论》、《计算物理学》等研究生课程。目前的研究兴趣是特种光纤器件以及微纳光子器件在高速信息处理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特种光纤设计及其在光纤激光器中的应用,新型集成光电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各1项。先后在《Optics Letter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IEEE Photonics Journal》、《Optics Communications》、《Optical Fiber Technology》、《Photonics and Nanostructure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Journal of Modern Optics》等国外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

苑举君,博士、副教授

1980年10月生,2011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同年进入赣南师范大学工作至今,其中2015.01-2015.12 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空腔纳米材料结构制备及在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光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 Communi、Catal. Commun、J. Electroanal. Chem、J. Alloy. Compoud、Mater. Lett 等期刊发表18篇SCI 论文,获得授权专利1 项。
主持科研项目(课题)情况:
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1BAB201014、三维多孔ZnMn2O4(CoMn2O4)/聚吡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研究、2017/1-2019/12、6万元、在研、主持。
2、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Ag纳米晶修饰g-C3N4/TiO2空腔结构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2017/1-2018/12、3万元、在研、主持。
3、江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132BAB212004、低维纳米二氧化钛/p型金刚石异质结的制备及电、光催化性能研究、2013/01-2014/12、2万元、已结题、主持。
代表作论文:
[1] J. J. Yuan, Y. C. Hao, X. K. Zhang, X. F. Li, Sandwiched CNT@SnO2@PPynanocomposites enhancing sodium storage, Collids and Surfaces A, 555, 795-801, 2018.
[2] J. J. Yuan, Y. Hao, C. H. Chen, X. K. Zhang, C. L. Wang, X. F. Li, Q. J. Li, G. Y. Zhong,Y. M. Xie, Synthesis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oMn2O4 thin films on Ni foams byelectrostatic spray deposition as anode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aterials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9, 11404-11408, 2018.
[3] J. J. Yuan, C. H. Chen, Y. Hao, X. K. Zhang, B. Zhou, R. Agrawal, C. C. Wang,SnO2/polypyrrole hollow spheres with improved cycle stability as lithium-ion batteryanodes. Journal Alloys Compounds, 691, 34-39, 2017.(2017年ESI 高被引论文)
[4] J. J. Yuan, C. H. Chen, Y. Hao, X. K. Zhang, R. Agrawal, W. Y. Zhao, C. L. Wang, H. J.Yu, X. R. Zhu, Y. Yu, Z. Z. Xiong, Y. M. Xi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ZnMn2O4 thin films on Ni foams through electrostatic spray deposition for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Journal Alloys Compounds, 696, 1174,2017.
[5] J. J. Yuan, C. H. Chen, Y. Hao, X. K. Zhang, S. Y. Gao, R. Agrawal, C. L. Wang, Z. Z.Xiong, H. J. Yu, Y. M. Xie, A facile synthetic strategy to three-dimensional porousZnCo2O4 thin films on Ni foam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J.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787, 158, 2017.
[6] J. J. Yuan, C. H. Chen, Y. Hao, X. K. Zhang, R. Agrawal, C. L. Wang, W. Li, H. J. Yu,Y. Yu. X. R. Zhu, Z. Z. Xiong, Y. M. Xie, Facil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ZnO thin films on Ni foam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s, Materials Letters, 190, 37,2017.
[7] J. J. Yuan, C. H. Chen, Y. Hao, X. K. Zhang, R. Agrawal, C. L. Wang, X. F. Li, Y. C.
Hao, B. B. Liu, Q. J. Li, Y. M. Xie, Three-dimensionally porous CoMn2O4 thin filmsgrown on Ni foam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Journal Materials
Science, 52, 5751, 2017.
[8] J. J. Yuan, X. K. Zhang, H. D. Li, K. Wang, S. Y. Gao, Z. Yin, X. R. Zhu, Z. Z.Xiong, Y. M. Xie, TiO2/SnO2 double-shelled hollow spheres-Highly efficientphotocatalyst for the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60,129, 2015.
[9] J. J. Yuan, H. D. Li, Q. L. Wang, X. K. Zhang, S. H. Cheng, H. J. Yu, X. R. Zhu, Y. M.Xie, Facile fabrication of aligned SnO2 nanotube arrays and their field-emission property,Materials Letters, 118, 43, 2014.
[10] J. J. Yuan, H. D. Li*, Q. L. Wang, S. H. Cheng, X. K. Zhang, H. J. Yu, X. R. Zhu, Y. M.Xie, Fabrication ,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iO2 nanotube arrays on
boron-doped diamond film through liquid phase deposition, Chemical ResearchChinese Universities, 30, 18-22, 2014.
[11] J. J. Yuan, H. D. Li, Q. L. Wang, Q. Yu, X. K. Zhang, H. J. Yu, Y. M. Xie,Fabr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double-layer TiO2nanosheet films,Materials Letters, 81, 123, 2012.
[12] J. J. Yuan, H. D. Li*, S. Y. Gao, Y. H. Lin, H. Y. Li, A facile route to n-typeTiO2-nanotube/p-type boron-doped-diamond heterojunc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recyclable photocatalyst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46, 3119-3121, 2010.
[13] J. J. Yuan, H. D. Li*, S. Y. Gao, D. D. Sang, L. A. Li, D. Lu, Hydrothermal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iO2 nanorods on boron-doped diamond film,Materials Letters, 64, 2012-2015, 2010.

荣垂才,博士、讲师

1975年5月生,2011-2017年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近年来,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省部级以上4余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7篇。研究方向为微波/毫米波器件和电路。
E-mail:chuicair@126.com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nsfxy/yjsy_25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