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师资力量]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点的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联系方式]

赣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赣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赣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赣南师范大学排名] [赣南师范大学考研群]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介绍正文

一、专业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紧密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学科点是校级重点培育学科,下设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三个学科方向,教学资源培养条件优越,依托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基地,拥有丰富图书资料以及学术数据库,便捷校园网及WiFi满足资讯需要。与美国国家仪器(NI)、深圳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软通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千锋、TI、凌阳等20多家高科技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该学科拥有教授9名、副教授15名,讲师博士6人,多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已形成一支充满活力、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学术队伍。
近年来,本学科点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教育厅等资助项目80多项以及与企业合作的一批横向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或ISTP收录论文100多篇;在面向农业、环境、生态等应用的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高阶正半定扩散张量成像、支持向量机核函数优化选择、多粒度决策粗糙集模型以及血吸虫尾蚴监测、雷达目标成像、脐橙病虫害监测、农业生产高光谱遥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发展建设服务;
2. 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际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和沟通能力;
4.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方向

目录
一、专业简介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方向
四、学制
五、招生专业目录(2019年)
六、招生优惠及奖励政策(仅供2019年招生参考)
七、导师简介


一、专业简介

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农业工程硕士点(智能检测与控制方向)主要依托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资源和我校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业从事脐橙工程化技术研发的国家级平台,在国内果蔬工程化技术研究中享有盛誉,是江西柑橘及相关农业产业的科技支撑,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的。该硕士点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工程与自动化技术、食品质量安全与物流技术等应用领域,开展农业自动化、农业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技术创新、技术平台构建和产品研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方向培养的农业工程硕士既具通用性,又具赣南区域性产业发展的针对性,能满足江西省农业工程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赣南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农业工程硕士人才的要求。目前,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到相关高职高专、信息技术企业、农业行政和事业部门等从事教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我校农业工程硕士点(智能检测与控制方向)的培养实行校内导师和社会导师双导师制,已经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裕丰智能农业有限公司、赣州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这些交流与合作为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进一步深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农业工程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行业标准规范,初步具备从事农业工程相关工作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具有独立担任农业工程技术或农业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农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应具备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备注
0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主要研究新型成像检测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综合优化控制、智能决策等先进的控制理论研究。在面向农业、环境、生态等应用的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02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主要研究大规模优化计算及其在医学影像、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及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粒计算与模糊系统决策;多媒体内容分析和理解、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挖掘。在高阶正半定扩散张量成像、支持向量机核函数优化选择、多粒度决策粗糙集模型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03 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 主要研究雷达成像、高光谱遥感、物联网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在血吸虫尾蚴监测、雷达目标成像、脐橙病虫害监测、农业生产高光谱遥感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四、学制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实行3年为基本学制的弹性学制。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研究生,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五、招生专业目录(2019年)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方向 自命题
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085227 农业工程 04智能农业检测与控制技术 考试科目:电子技术或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书:
电子技术:童诗白、华成英编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阎石,王红.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著.《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六、招生优惠及奖励政策(仅供2019年招生参考)

1.优秀新生奖学金。具体标准及奖励办法按《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实施细则(暂行)》执行。
2.国家助学金。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0.06万元,一年按10个月发放。
3.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为2万元。
4.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奖励金额为1万元。
5.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为40%,奖励金额为0.8万元。
6.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的奖励政策按国家及江西省有关文件执行。
7.研究生培养业务费。工科类、艺术类0.5万元/人,其他类硕士研究生0.45万元/人。
8.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享受特等新生奖学金,并在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

七、导师简介

谢晓春、李秋生、管立新、朱赟、刘伟军、郑大腾(校外兼职导师)
谢晓春,博士、副教授
1975年2月生,江西省赣州市人,博士,副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与智能信息处理,从事信号处理方面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级项目5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EI收录7篇,核心期刊5篇。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于信号处理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手机:15216124866;邮箱:151665142@QQ.COM


管立新,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深圳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研究方向:遥感信息处理,智能感知与模式识别。
联系电话:13507979812,邮箱:glxszu@126.com


李秋生,博士、副教授
1976年7月生,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人,博士、副教授,1998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深圳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曾任南昌铁路局助理工程师、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导引头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目标识别与跟踪等。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SCI或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8篇,其中多篇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国内外重要期刊,文章曾获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智能信息处理相关领域有学习兴趣并愿意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手机:15216124866;邮箱:151665142@qq.com
王凤鹏,博士、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主要从事光学检测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开发。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4项,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三)参与省级以上课题5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Physics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中国激光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论文10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教材1本。
联系方式: 手机:13767730011;邮箱:wangfengpeng@163.com


朱赟,博士、副教授
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通信学博士,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4年硕士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学专业。2011年4月进入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其中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工作期间讲授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与编码》等,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物联网或计算机类比赛获得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7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27篇论文,其中SCI/EI检索16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物联网、认知无线网络、移动群智感知、无人自主系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方向和农业工程专业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方向招收研究生。
联系方式: QQ: 69598228;E-mail: yzhu@gnnu.cn


刘伟军,男,博士。
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海量数据索引及查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各1项。所研发的利率定价及授信软件在多家商业银行使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授权专利两项。
联系方式:手机:17779728898;邮箱:lwjun312@163.com


郑大腾, 博士,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970年4月生,江西吉安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任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赣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仪器与检测技术、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在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Measurement、机械工程学报、计量学报、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篇。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吉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精密仪器设计与检测技术、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金属材料零件成形制造等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从事相关研发工作的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电话:0796-8110515;邮箱:yizh9026@163.com

四、学制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3年为基本学制的弹性学制,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五、招生专业目录(2019年)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方向 自命题
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2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
考试科目:信号与系统或电子技术
参考书: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等著.《信号与系统(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电子技术:童诗白、华成英编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阎石,王红.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六、招生优惠及奖励政策(仅供2019年招生参考)

1.优秀新生奖学金。具体标准及奖励办法按《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实施细则(暂行)》执行。
2.国家助学金。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0.06万元,一年按10个月发放。
3.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为2万元。
4.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奖励金额为1万元。
5.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为40%,奖励金额为0.8万元。
6.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的奖励政策按国家及江西省有关文件执行。
7.研究生培养业务费。工科类、艺术类0.5万元/人,其他类硕士研究生0.45万元/人。
8.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享受特等新生奖学金,并在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

七、导师简介(部分)

谢晓春、李秋生、王凤鹏、朱赟、乐江源、李孟山
谢晓春,博士、副教授
1975年2月生,江西省赣州市人,博士,副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与智能信息处理,从事信号处理方面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持完成省级项目5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EI收录7篇,核心期刊5篇。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于信号处理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
李秋生,博士、副教授
1976年7月生,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人,博士、副教授,1998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深圳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曾任南昌铁路局助理工程师、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导引头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目标识别与跟踪等。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SCI或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8篇,其中多篇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国内外重要期刊,文章曾获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智能信息处理相关领域有学习兴趣并愿意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
王凤鹏,博士、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主要从事光学检测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开发。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4项,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三)参与省级以上课题5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Physics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 中国激光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论文10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教材1本。
承担的主要课题:
  1. 江西省教育厅项目,GJJ170818,同轴-离轴复合数字全息浮游生物遥控检测船的研制,3万元,2018/01-2019/12,在研,主持
  2. 赣南师范大学省级培育科研基地课题,18zb06,基于数字全息的血吸虫尾蚴自动检测无人船的研发,10万元,2018/07-2019/12,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11565003,大气压等离子体放电诱导血吸虫尾蚴凋亡机制研究,2016/01-2019/12,37万元,在研,参加(排名第二)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463003, 日本血吸虫尾蚴体棘微纳结构及其仿生学研究, 2015/01-2018/12, 52万元,在研, 参加(排名第三)
  5.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1BBG70078,基于数字全息成像的血吸虫尾蚴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研制,2014/07-2017/06,10万元,已结题,主持
  6. 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22BAB211017,血吸虫尾蚴的数字全息三维动态检测方法研究,2012/01-2014/12,2万元,已结题,主持
  7.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GJJ11220,基于同轴数字全息的血吸虫尾蚴检测技术研究,2011/01-2012-06,1万元,已结题,主持
  8.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3ACG70019,血吸虫尾蚴快速监测设备成型及其应用研究,2014/01-2017/12,50万元,已结题,参加(排名第二)
  9.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KJLD14078,便携式钉螺探测器的成型及其应用研究,2014/01-2017/12,50万元,已结题,参加(排名第二)
  10. 国家科技术支撑计划项目,2009BAI78B01,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尾蚴监测与控制新技术的研究,2010/01-2013-12,380万元,已结题,参加
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Fengpeng Wang, Dayong Wang, Lu Rong, Yunxin Wang, Jie Zhao. Single-shot dual-wavelength in-line and off-axis hybrid digital holography[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8, 112: 091903 (SCI二区)
  2. Fengpeng Wang, Dayong Wang, Spozmai Panezai, Lu Rong, Yunxin Wang, Jie Zhao. Imaging on the surfaces of an uneven thickness medium based on hybrid phase retrieval with the assistance of off-axis digital holography[J].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7,401:59-65.(SCI: 000404490300011)
  3. Fengpeng Wang, Dayong Wang, Lu Rong, Yunxin Wang, and Jie Zhao. Stochastic dual-plane on-axis digital holographic imaging on irregular surfaces[J]. Applied Optics, 2016, 55(14): 3734-3739(SCI:000375748100006)
  4. Fengpeng Wang, Dayong Wang, Spozmai Panezai, Lu Rong, Yunxin Wang, Jie Zhao.Generalized dual-plane digital holographic imaging method[J].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6, 381: 56-62(SCI:000384388200010)
  5. 王凤鹏,王大勇,王云新,戎路,赵洁. 复杂物体离轴-同轴复合数字全息高分辨率成像[J]. 中国激光,2018,45(6)(EI收录)
  6. 王凤鹏,李亿保,曾祥志,王兴权. 数字全息视频成像技术及其在肝吸虫尾蚴观测中的应用. 光子学报,2014,43(6):0611003(EI收录20142917960005)
  7. 王凤鹏,李亮,尹真 等. 基于激光散斑的涂料干燥过程实时监测技术. 光子学报,2013,42(8):993-996(EI收录:20134216860602)
  8. 王凤鹏,赵成果,等.采用视频图像的激光干涉测长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40(6):1133~1137(EI收录20113114199269)
  9. 王凤鹏,曾全荣,叶尚臣,尹真. 基于激光散斑的大豆活力检测实验研究。应用激光,2013,33(4)
  10. 王凤鹏,李亿保,谢应茂,范小林,郭金水.同轴数字全息用于血吸虫尾蚴检测研究.光子学报,2012,41(4):466-471
  11. 王凤鹏,王志兴,张晓.条码信号复原技术在数字水准仪中的应用.光电工程,2006,33(9):63-66(EI收录:064610240408)
  12. 王凤鹏.模糊条码图像的正则化复原算法.光学技术,2006,32(6):932-938(EI收录:070410389339)
主编教材
  1. 王凤鹏. 大学物理实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4
国家发明专利
  1. 王凤鹏,王兴权,曾祥志,谢应茂. 一种无参考光数字全息相机及标定方法. 201810446277.5
  2. 王凤鹏;李亿保;范小林;李勋;曾祥志. 一种旋转式血吸虫尾蚴富集与成像装置.申请号201610387210.X
  3. 王凤鹏,曾祥志,谢应茂,王兴权,李亿保,李勋,范小林. 一种复合数字全息成像方法及装置. 申请号201710317774.0
  4. 王凤鹏,王兴权,曾祥志,谢应茂,李亿保,李勋,范小林. 一种浮游生物成像检测装置. 申请号201710280533.3
朱赟,博士、副教授
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通信学博士,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4年硕士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学专业。2011年4月进入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其中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工作期间讲授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与编码》等,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物联网或计算机类比赛获得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7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27篇论文,其中SCI/EI检索16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物联网、认知无线网络、移动群智感知、无人自主系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方向和农业工程专业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方向招收研究生。
主持在研或已完成科研项目:
  1. 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2. 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空时分工原则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脐橙种植实时监测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系统设计(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建设专题)
  5. CDIO教育理念下物联网课程建设探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6. 面向5G的低空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同步技术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联系方式:E-mail: yzhu@gnnu.cn  QQ: 69598228
乐江源,博士、副教授
1975年9月生,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人,民进会会员,博士,副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基础理论、电力电子变流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从事中小功率开关电源设计、车辆运动控制、车联网等实践经验。
曾参与粤港澳产学研合作项目(电能质量改善方向)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2015-2017)、在研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3万:复杂电网环境下的并网逆变器控制)。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SCI/EI收录7篇。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于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车辆网等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相关公司从事相关研发工作的硕士研究生。
李孟山,博士、副教授
1980年8月生,赣州市南康区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主要从事计算模拟方法与应用、智能控制和化学信息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收录期刊论文14篇,EI收录期刊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人工智能方法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于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各类智能预测和优化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预测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nsfxy/yjsy_25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