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物理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一、基本情况
1. 专业简介
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历史悠久, 始建于 1930 年, 是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 学最早的院系之一;1946 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时, 物理系是当时设立的 15 个院系之一;2000 年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为 新的山东大学,物理系改为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2008 年 1 月更名为物理学院。我 国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束星北、丁西林、王普、郭贻诚、王承瑞、雷啸霖等一大 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山东大学物理学科执掌教鞭; 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 中科院院士马祖光、彭实戈、薛其坤、王克明、石广玉、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
记姜悦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和刘泽金等都曾在山东大学物理学科蒙沐教泽。
1980 年磁学专业和高能物理专业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1982 年  固体物理被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专业; 1984 年培养出全国第一位高能物理的博士; 1986 年磁学、固体物理合并为凝聚态物理博士点专业; 1992 年凝聚态物理被批  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9 年,物理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凝 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无线电物理、等 离子体物理、光学、声学 8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 业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被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专业,各博士点均设有博士后流动 站; 2007 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9 年应用物理专业  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微电子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2010 年粒子物理与粒子 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立项建设; 2011 年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被批准
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2019 年物理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物理学科先后入选国家“211 工程”、“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也是山东 大学最早进入全球 ESI 前 1%排名的学科之一;2016 年入选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 划”首批重点学科;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处于 B+行列; 1994 年入选国家理 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17 年山东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
高校,物理学院成为“化学与物质科学”的主要建设单位之一。
2. 师资队伍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现有教师 114 人,有教授 51 人、副教授 26 人;物理学科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其中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4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8 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1 人、国

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5 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者 8 人、万人计 划青年拔尖人才 3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2 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 优秀人才 15 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7 人、 9 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 4 人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 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目前山东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设置有 6 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空间物  理学(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国家重  点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和“原子与分子物理”是山东省重点学科, 拥有晶体材  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物理山东省  高校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 2019 年山东大学物理学本  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拥有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  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并设有泰山学堂物理取向班、王淦昌物理基地班、严济
慈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英才班等,采用多种模式培养高水平的本科生。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 分阶段培养目标及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
(1)本科阶段
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具 有扎实的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 具有数值计算能力、自主学习能 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能独立承担物理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研 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型人才, 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
新拔尖人才。
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①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民 族精神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格健全,身心健康,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②系统掌握物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和 专业知识,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③了解应用物 理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④掌握高等数学、电工电子、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国际化 视野, 具备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
能力, 并能用来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⑤系统接受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具备

应用所学知识和使用仪器设备测试等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⑥具有扎 实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具有技术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 表达能力。⑦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能够解决复杂问题, 具 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⑧具有科学思维 方法和科学精神,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
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2)研究生阶段
培养目标: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 发挥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 以交叉融合强基础为依托, 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为
目标,培养一批物理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①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遵纪守法, 热爱祖国, 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遵 纪守法, 团结协作, 学风严谨,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②掌握物理学专业坚 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或 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全面了解物理学 科领域的发展动向, 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③掌握一门外语(英
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2. 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强基计划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学生入校后,在第三学年末 (本科阶段) 进行第一次考核与分流, 考核通过者进入第四学年(本研衔接阶段) 继续学习; 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 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 同时从同专业普 通班中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增补进入强基计划。在第四学年末, 根据本科毕业 审核情况, 对符合本科毕业要求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 通过推荐免试形式进入博 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按普通班学生培养。在第 五学年末进行第三次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根据学生意愿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
位或自愿放弃,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
3. 本硕博衔接的办法
我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专门制定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单独 编班, 配备一流的师资, 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 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 实行
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畅通成长发展通道。 强基计划学生按照“3+1+X”模

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其中“3”是指 3 年的本科阶段培养,包括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  “1”是指 1 年的本研衔接阶段, 根据物理学专业可升学 深造的研究生专业方向设计对应的衔接课程模块,学生可自主选修其中一个模块; “X”是指研究生阶段,学生在选定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相关学科攻读博士学
位,基本学制四年,考核合格授予博士学位。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本科阶段
本科生学习期满, 修满本科阶段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应修课程, 完成培 养方案规定的至少 160 学分、成绩合格, 准予毕业; 成绩绩点达到要求, 授予理学
学士学位。
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学习期满, 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 并完成社会实践、前沿讲座、 讨论班、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 通过论文答辩, 准予毕业; 经校学位评定委
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相应学位。
1. 学分要求
强基计划学生申请硕士研究生毕业的, 应修总学分数不少于 30 分, 其中必修
学分数不少于 24 分;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 15 次,主讲不少于 2 次。
强基计划学生申请博士研究生毕业的, 应修总学分数不少于 44 分, 其中必修
学分数不少于 34 分;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 30 次,主讲不少于 7 次。
2.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
应有不少于一年的时间从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工作。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能对物理学科某一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自己的见 解;掌握该研究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有关技能; 要有相当的工作量和一定的阶段
性新结果;物理分析要论据充分,有一定的新见解。论文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和开题报告
强基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 于第十学期末完成硕士论文选题工作。研究课题 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 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
合。
强基计划学生应于第十一学期初的中期筛选时做开题报告、提交论文撰写计

划,然后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的定期检查
每隔 3-5 周,硕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 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 人员参加, 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 及时给予指导, 促进论文研究
工作的顺利进展。
(3)学位论文的预审查
硕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 3-5 个月向专业和相关专业有关教师、导师、 指导小组成员全面地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广泛征求意见, 修改和
完善学位论文。
(4)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 导师、指导小组及院、部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 管院长、主任, 按照《山东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组织做好学位论文
的评审和答辩的各项工作。
 博士研究生
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研究 工作。一般情况下, 要求博士生在博士论文答辩之前, 至少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 SCI 收录论文 4 篇,其中 3 区或以上论文不少于 2 篇;或者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 SCI 收 录论文 2 篇,均为 2 区或以上论文或者其中 1 篇为 1 区论文。论文必须为第一作
者,且署名单位必须是山东大学。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 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论文应具有系统 性、完整性, 表明作者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等方面均已达 到培养目标中规定的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指导一律采取导师指导小组 共同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 博士论文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集体指导下, 由博士生独
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各个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和开题报告
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 于第十二学期末完成博士论文选题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 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
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应于第十二学期末或第十三学期初提交论文撰写计划,
并向导师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 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 计划切实可行, 方能正式

开展论文科研与撰写工作。
(2)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的定期检查
每隔 3-5 周,博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 导师和指导小组及有关 人员参加, 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 及时给予指导, 促进论文研究
工作的顺利进展。
(3)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和预答辩工作
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 3-5 个月向导师、导师指导 小组全体成员以及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关教师全面地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 得的成果, 进行预答辩, 广泛征求意见, 预答辩通过后,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
文,方可申请答辩。
四、培养方式
1.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聘请有经验的知名学者授课,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  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实行学分制, 采取小班授课制, 开设荣誉课程, 聘请学 业导师, 开展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指导, 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行教授小组的集体导师制,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 进行学业和生活指导。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品德修养的教育, 通过综合测评, 激 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和科研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 进外籍教师授课, 开拓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思路, 使学生能得到多样化、国际化 的教学体验。坚持启发式教学, 通过增加课堂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使学生树立爱国
情怀和正确的三观,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培养。
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和未来物理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领军人才,需要加强数 学基础和交叉学科课程教学, 加大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广度、深度 和难度。我们按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和新兴与交叉学科融合新趋势, 优化物理学专
业培养方案、修订培养要求。
(1)健全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
建设“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和“七环并举”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基于高水 平的师资和丰厚的教学资源,在学院政策导向下,配合课程教学团队的职责 落实和教指委委员与教学督导的跟进及教师互相听课交流,结合学生的信息
反馈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使这种多模式、多维度的质量监督体系得以全面

开展。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打造“金课”
《光学》和《物理学》分别入选“十一五”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 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固体物理》入选 21 世纪理论物理及其交叉学科前沿丛书,
《等离子物理学基础》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升级基础物理实验室, 更新实验教材, 同时设立创新实验班, 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在通识课程中增设创新创业课程; 新增了实践类课程; 利用暑期学校邀请外 籍教师为本科生讲授《等离子体物理简介》、《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课程, 提 高国际化教学水平。通过“物理学前沿专题”、“新生研讨课”、“名师讲坛”为课程
教学和教研提供最新信息,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最新进展。
《原子物理学》等 12 门专业核心课程及 2 门实验课程组建了课程团队并实行 了首席教师负责制, 将最新科研成果适当融入课程教学中。成立学院项目团队, 推 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线上课程。组织课 程团队重新编写教材,调整和优化教学的重点和难度,以适应强基计划人才培养计
划的特殊需求。
(3)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激发学生潜能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将随堂测验、习题、作业、期中考试、课堂展 示、课程小论文等平时成绩考核提高到 30%~50%。推进课下师生直接交流的 Office hour 和“悟”理沙龙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递成长经验和学术心得。任课老 师利用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将微信的图形、文字、语音功能用于课后学生的答 疑互动反馈和延伸教学中, 解决课堂交流受限和课后交流不畅等难题,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潜能。给予学生自主空间, 让同学主动的学习、主动的研究, 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和交流; 营造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知识和创造知
识的空间和条件。
(4)教学质量评价及时反馈与改进
定期组织师生座谈, 针对发现的问题, 组织专题讨论, 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解  决问题。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机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访母校, 座谈课程  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改进策略。同时, 开展“泰山学子讲堂”活动,为在校生解  惑答疑、提高专业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 实现“家文化”的延展和“学堂情愫” 的传承。形成厚基础、阔视野、重人文、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及时反馈与改进体
系。
3. 构建适合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实验科研体系

通过名家讲坛、“悟”理沙龙、科研创新基金、 导师制等措施构建和优化针对  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实验科研体系。“名家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为强基  计划学生做专场的学术讲座和交流,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术熏陶。“悟”理沙龙由  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进展, 教授小组进行指导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问题,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促进学生的科研工作。创立专项的科研创新基金, 鼓励和支
持学生从事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
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 进一步强化强基计划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充分  利用学校和学院现有的科研资源和科研平台,让强基计划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进入  科研实验室, 接触科技前沿问题, 逐步培养强基计划学生在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科  研兴趣。从三年级开始全面实施导师制, 动员全院教师参与到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  工作, 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更好科研指导。学生可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在导师指导下较系统地对某个前沿课题进行研究,并鼓励科研训练与毕业设计结
合, 引导学生较早较好地从事前沿科学研究。
4. 加强国际交流,拓宽学生视野
“继续走出去”。加强和优化已有的国际交流项目,让多数的学生能够在学习 期间参加一次以上的长期或短期国际交流。目前物理学院已与英国的杜伦大学、曼 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的杜克 大学、匹茨堡大学,德国的亚琛大学、DESY、洪堡大学,瑞士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 等多所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 系。鼓励三年级以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长短期 的国际交流, 使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并在国外实验室从
事一定的科研活动。
“加强请进来 ”。利用山东大学流动岗位境外特聘教师聘请计划, 引进外籍教 师,开设专业基础课程, 使学生从基础课程阶段就接触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 提升 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多种途径邀请国外知名教授来山东大学开设短期
课程, 继续办好暑期学校,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
5. 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
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对毕业生的后续发展进行跟踪和统计,建立长效的跟 踪机制。对比学生本科期间的表现和毕业后的发展和科研情况, 对比强基计划和其 他班的毕业生的后续发展情况, 总结规律,为后续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提供指导和 参考, 持续改进强基计划学生选拔、课堂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 进
一步提高强基计划人才的培养质量。

6. 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依托平台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引   导本科生研究生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通过前沿讲座等方式, 邀请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  大平台知名学者、教授及相关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强基计划学生进行前沿讲座,  为强基计划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提供有利条件;由晶体材料  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专职科研人员为强基计划学  生传授从事相关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所需专业课程,为强基计划学生从事相关  科学研究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提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设立专项创  新基金、本科毕业设计等方式, 由强基计划学生自由选择, 由专门导师带领, 指导  强基计划学生提前参与相关国家重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和科技前沿基础研究, 为  提升强基计划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专业指导。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培
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aozhaobang/zhiyuan/81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