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在填报志愿选专业时,查询北京中医药大学怎么样、优势专业有哪些是必须的,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院校概况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和大学排名,解决北京中医药大学怎么样的问题。

相关推荐:[202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中国大学世界排名] [2019年USNEWS全球大学排名之亚洲大学排名及中国大学排名] [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完整榜单(上海软科)] [2019中国大学排名,排行榜前400名(武书连版)] [2019中国大学排名,大学排行榜前730名(校友会版)] [2019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上榜名单一览(完整榜单)] 更多大学排名榜单请点击 大学排名网>>

观点一

说点网上查不到的。
1. 连续好几年的6月份看到同学转发这个对联(我自己也转过):升官发财请走他路 贪生怕死莫进此门 横批:不要学医。
这个对联写的很好。医生收入不高,也不怎么受病人尊敬,培养周期还长,想赶紧挣钱甚至挣大钱的千万别学医,尤其还是中医。
国外的医学生不仅成绩要好,还要有很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学制长,学费贵,教材什么的也贵,上千人民币一本书很正常,北中医图书馆就有北医译的格氏解剖学,中文版都上千)。在中国虽然门槛低,学费低,但是依然不适宜想赶紧毕业工作的学生读。而且,一旦就读,你工作前有极大可能发现高中同学不仅早已工作、买车、结婚,甚至孩子都生出来了。
2. 第一条说的有点杂,展开来再说下。培养周期真心长。现在来看,想干临床,至少8年(5年本科+3年规培),顺利的话,规培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完成,但是硕士毕业,没门路又想进三甲?呵呵。 不顺利的话,没考上研,那规陪三年能干活了,还是本科学位,进社区都难。或者考上个学术型研究生,读完出来还想干临床? 您先再规培三年吧~
觉得已经够麻烦了? 别急,还有呢,去年刷爆微博朋友圈的事件之一就是卫计委出台了新政策~ 上述步骤全都走完后,还有“专培”等着你,又是三年呦。
什么? 你听说规培专培过程中可以拿工资? 你再打听打听究竟拿到手的有多少吧。。。
3.我在好几家医院都实习过,对不同医院的医生的收入都有了解,真心不高。别总想着收红包之类的灰色收入,你一普通住院医,连门诊都不出,谁没事总给你送钱?药代都把你排在最后才找。等你真的混到每天出出门诊,各地开开会的时候,大概已经中年了吧。
4.伤医事件在圈外可能只是偶尔听说,在圈内可早就听的麻木了,不往远了说,光近期的砍医,医闹事件就不少,大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曲阜市人民医院,小到县医院,这事都不少见。医生的执业环境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5.就算没人砍,自己也要小心别累死。欢迎再学医前实地考察下工作压力。多数医院门诊的话半天50个号起(算一下一个病人只有多少时间,看不完别走,看的慢还可能被骂)。病房的话每天早上查房+开医嘱+写病程+收新病人+值班。教学医院有实习生这种廉价劳动力还好,没实习生的话就自己慢慢干吧。。。
别忘了,想晋升的话还要做科研,写论文呦,还要SCI呦。教学医院的话还要备课讲课呦。
6.扯远了,话题回到中医这边来。中医院早已变成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用北中医某教授(我老师)的话说,半中半西的半吊子。一堆三甲中医院的大夫不会开中药(实习时很多老师坦承的跟我讲,中医没还没我好),论西医,水平又不如西医院(北中医某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时,老师把病人转院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我院外科太差)。
7.再回到北中医这个问题上点。就算学校里的教授,又有多少真正中医水平高的?
想当教授? 请发论文。
想发论文?请做课题。
想做课题?请宰耗子。
那么问题来了,把耗子治好了对治好人有帮助么?
你可能说有。
我看不尽然。
用了几千年被论证有效的方子,在耗子身上没效就淘汰了?
在耗子那有用,在人上就也肯定有用?(何况还要辨证论治)
我目瞪口呆的见过中医学专业博士毕业的学生背不出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经典方)的组成,见过某全国顶尖大医院(为什么我很想说名字。。)中医科副教授在开无比山药丸时要查书看都方中有什么药。
结论。最好别学医,实在想学医也别学中医。实在实在想学中医,欢迎考虑北中医。

观点二
西区生活五年体会,感觉无论哪个学校都有学生吐槽,首先这一点是肯定的,但你真正在这里生活以后就会发现——槽点真是不少哇!这些槽点会有人慢慢补充的,我就不多说了,毕竟不匿。不过回想入学之初,学校的变化还是挺大,目前除了无线网太慢觉得其他都还可以,但毕竟西区无线全覆盖。
学术氛围没得说,而且近年开始大招特聘教授,三天两头就有讲座,还都是些平时只能听到名字的人物。讲座多到让你犹豫要不要放弃正常课业。学术氛围和男生公寓一楼煎药处的气息一样浓厚。同学,五灵脂味道真的很大,下次能不能没人了再煎?
学校小,十分钟环校一圈,到处都是脸熟,不打招呼有点尴尬,要是打招呼你只能一路帕金森。好处是只要你不是太作,上课就不会迟到!
传统文化氛围也很浓啊,有时候让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保护中心的错觉。以前讲座还只能听到医学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开始出现一些古琴啊戏曲啊什么的讲座。每天,各种学姐们拖着古筝琵琶行走在校园里,电梯门打开看到里面一群拎着长枪短剑的好汉,晚上操场散个步边上突然有人练功大喝一声吓你半死……我已经对此习以为常,直到某天走进某工科学校看到那些只会跑步打球的男男女女,哎……
不过学医确实路漫漫,但你要好好学,学什么不是一样要下功夫?学校各路大神很多,老师学生中都有大神(褒贬自己体会)。如果有同学跟你说:"之前我以为某某某已经很 ✘了,今天才知道谁谁谁才是真 ✘!"你不必惊慌,那是他最近又听了什么讲座了,静下心好好学,面对自然,所有人在盲人摸象——但是你认真去摸的话,摸到一个象鼻子也够你甩一辈子了!
学中医这几年,虽然时常有各种人吐槽这个专业怎样怎样,学校教育怎样怎样,但事实是,就我这种级别的小角色,不但成为了周围亲戚朋友可靠的医疗保健顾问,还能时不时解决一些问题。今年在医院急诊实习,累如狗,常常感慨:天啊!感冒、发热、胃疼、拉肚子?这也来急诊?这还用来急诊?!!自己体会。
最后赞扬一下图书馆,直到我去过一次国图,参观了一下中医类藏书后,我才发现我大北中医的图书馆藏书多么丰富!

观点三

首先得说一下,学医本来就是一个相当寂寞的事情,而且现在在国内学医,更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好多师兄弟医院工作的,即使到了主任这般地位,也有被医闹或者乱七八糟的患者羞辱的,但是国外的师兄弟们则受尊重,有职业尊严。
我上学以来,一直有一帮脑残使劲黑中医,各种“科学”和“伪科学”力证中医是个垃圾,当时我上学是一路愤青过来,没少和这帮人干仗。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局限性,但是也不能否定其先进性。中医伴随中华民族走了几千年,保护了国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怎么到现在就变成一无是处的垃圾了呢?因为做投资的关系,了解了很多信息,发现他妈的资本主义现在最爱中医。以前脑残们长期拿来说事的资本主义和主流医学不承认中医的事情现在被彻底打脸,英国已经把中医纳入补充医学的范畴,美国鬼子在军队里面开始使用针灸给士兵们减轻疼痛和治疗各种风湿类疾病了。而在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中医大夫们硬是凭借良好的疗效获得了极好的口碑,病人排队都要半年了……哎跑题了。
中医的系统论和天人合一哲学观是现代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和借鉴,西医利用精密仪器和细致入微的解剖发现,解决了非常多的问题。但是面对情绪性的,系统性的和各种不知名原因的疾病则是疗效甚微甚至束手无策,而中医则有解决方案。现在的中医学生早就不是社会上认知的那样,只会开方抓药,我身边好多中医大夫精通西医,能上手术台,针法了得,可以说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才造就了这样的好大夫。
当初我在北中医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受到了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们则是一头扎进医学的浩瀚知识中,不少同学都如疯魔一般。当然,无志于学医的同学则不然,很痛苦,无法融入这个环境。其实回头我开头说的第一点,学医是一件非常痛苦和孤独的事情,除非热爱,很难坚持。但是世上做事,哪里有轻松的成功呢?当然,拼爹、富二代官二代除外。
楼上很多师兄弟们提到西区很小,设施简陋,学校氛围和其他高校不一样,等等。我在北中医念书的时候,因为喜欢练拳还有各种奇葩的爱好,混迹北京高校圈,北大清华人大我经常去蹭课听讲座,各高校的活动也常去混,另外自己学校的活动也经常去参加捣腾。觉得大学的生活也很紧张充实,没有时间去吐槽学校这那的。我们当时学校是不断电不熄灯的,北京其他高校不少则不是这样。
我不知道大家对北中医有一种什么感情。走入社会,我们才知道,原来学校尽管有各种不满意,但是那个时光仍旧是我们最为怀念的,因为那个时光真是单纯和可爱。能有一段这样干净的时间,真的特别的幸运。现在都后悔那个时候怎么不多学点本事?走入社会才恍然,大学不是伊甸园,大学是成人和成才的地方,如果还抱着一颗玩乐和无所谓的心态,那以后的日子可能更难受。
那些抱怨学校只学中医,没有太多社会活动的学生,我只能说惋惜。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的,没有明白立身立德的人生是需要寂寞和坚持来成就的。中医这门伟大的技艺,融合西医高精尖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没有理由不能发扬光大的。



官方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71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教职工5020人,专任教师128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6.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5.45%,有博士生导师335名。学校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4人,其中本、专科生7264人,硕士研究生3594人,博士研究生786人,台港澳学生508人,留学生537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2467人,远程教育学生18155人,目前全校各类在校生达32266人。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英语(医学、中医药国际传播)、法学(医药卫生)12个本科专业。
  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并有4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专业学位类别,下设14个领域,包括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48个,其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
  学校现有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房山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厦门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8所附属医院。另有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24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学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5个。建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5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2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传承工作站37个。
  自建校之初,学校率先接收外国留学生,到目前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开设我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博士、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6年,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开展合作,推动中医硕士学位首次进入欧盟主流医学教育体系。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医院,开创了中国大学在海外办医院的先例。2012年,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医药孔子学院。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开创了集医疗、教育、研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模式,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学校主办有国家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连续5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面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学校正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坚定不移地走教育传承与创新和学科内涵发展之路,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各项数据截止到2018年3月)
  
  

添加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中医药大学排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保研、北京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