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复旦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0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校内调剂工作办法调剂通知] [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介绍] [复旦大学体育部的联系方式] [复旦大学体育部的介绍]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的招生工作]

复旦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复旦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复旦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复旦大学考研难吗]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排名] [复旦大学考研群]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费] [复旦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复旦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中外文学关系 在基本熟悉中国文学史与外国文学史的基础上,努力打 通中外,寻求中外文学中的相互关系及相关问题,从中 发现存在于中外文学中的共同文学规律及其相互联系, 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借鉴。 陈思和教授(博导) 邵毅平副教授
  译介学及 跨文化研 究 较为系统地掌握西方自古罗马以来的翻译活动及研究 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西方主要翻译家、翻译学者、主 要翻译事件以及主要翻译理论思想。与此同时,通过对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原著的阅读和讨论,进一步掌握当代 西方翻译研究的最新动向,也即文化层面的翻译研 究——译介学理论。最后,通过对国外最新有关学术著 作所作的阅读报告,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掌握中、西文化交流的脉络, 从比较的角度了解中、西异质文化的相同、相异、相通 之处及相互影响和启发吸收情况,从而总结中、西异质 文化交流的规律性。 谢天振教授(博导) 王宏志教授(博导) 陈思和教授(博导) 林涧教授(博导) 梁永安副教授 严锋副教授 王宏图副教授
3 世界文学 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史,对西方文学的发 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从事各自的研究奠定坚实 的基础。在这个研究方向上拟对世界文学中的代表性作 家与作品展开专题性研究,注重文本细读,将文本细读 和对时代政治、文化氛围的了解,文学史渊源的考察相 结合。 朱静教授(博导) 林涧教授(博导) 梁永安副教授
黄舊副教授 戴从容讲师
4 世界华人文学 研究 主要研究:华人在国外的创作和生活经历、所在国的文 化背景、历史条件和语言特征;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国外 的发展,与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关系。目前以汉语、英语 和法语作品为主,包括诗歌、小说、短篇故事、散文、 传记、戏剧、电影等各种文类,也包括重要的文学批评 和理论著作,如美国华裔文学的批评和理论、欧洲和美 国的东方学理论、女性文学比较、后现代、后殖民主义 理论、译介学和新历史学理论等,对具有代表性的的作 家、作品展开专题性的研究、评论。掌握移民文学中的 主要课题和比较视角研究中西方文学和文化传统的相 林涧教授(博导) 朱静教授(博导)
 


    异和相通、嫁接和转换的过程。  
5 东亚文学关系 以古代东亚汉文化圈各国各地区(中国、朝鲜半岛、日 本列岛、中南半岛)间的文学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既 包括综合的“总体文学”性质的研究,如古代东亚中国 文学接受史、古代东亚汉文学史、古代东亚文学关系史, 也包括双边和多边文学关系的研究,如中日、中韩、中 越、中日韩、日韩越等文学关系的研究,而尤其注重前 者。 邵毅平副教授
6 比较文学理论 及比较文学发 展史 (1) 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范畴、特点及历史。包括中西 诗歌的比较:用西方理论评析中国古诗;中英诗译解举 隅;意象派与中国古诗;中西戏剧比较:戏剧之起源比 较;戏剧观之比较;戏剧发展史比较;中西文学宏观认 识:文学特征;发展轨迹。
(2) 通过深入细读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起过重要导向 作用的重要论著(代表性论著及论文),帮助研究生深 化对于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发展特点等方面的认识, 确立比较文学的学科意识,探讨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走 向、流变。
(3) 深入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的历史发展,在各种不同 的流派、理论主张的相互促动中探讨比较文学各种概 念、范畴、理论系统沿革的历史路径,并在不同民族、 国家、地区的具体语境中分析比较文学学科的特殊历史 逻辑。
陈思和教授(博导) 杨乃桥教授(博导) 徐志啸教授(博导) 谢天振教授(博导) 王宏图副教授 严锋副教授 梁永安副教授
 
 
二、 培养目标
1. 硕士生
通过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系列课程的学习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身心健康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在专业上要求达到系统掌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专门 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研究与写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 社会科学研究。培养方向主要为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研究、教学,或在文化管理 与运营、出版、新闻、跨文化传播等领域从事高层次的实务工作。
2. 博士生
通过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系列课程的学习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身心健康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在专业上要求全面深入地掌握比较文学学与世界文学科 的问题史,并对这一领域的方法与概念、范畴与逻辑有清晰的理解。熟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学科的当代前沿问题,并有自己原创性的针对性研究。培养的目标是能够在高等院校、研 究部门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 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总学分 34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学位基础课
学位专业课
须修4门 10
6
8
8
2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须修 须修 须修 须修 2
4
4
1
门 门 门 门
  专业选修课 跨一级学科课程
2.博士生            
总学分 16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须修 3 8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4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1 2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四、 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 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 硕士生
(1) 在学期间要参加2—4周的教学实践,同时应参加一定的社会调研(以经费许可为 限),还可兼任专业课助教或导师的助研,参加一定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2) 在进入硕士论文写作前,还应进行论文写作训练,并在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
2. 博士生
(1) 在学期间要参加4—8周的教学实践,同时应参加一定的社会调研(以经费许可为 限),还可兼任专业课助教或导师的助研,参加一定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2) 在进入博士论文写作前,还应进行实质性的论文写作训练,并在核心期刊上正式 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学术论文。
(二) 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D 学术活动的次数:每位硕士生在学期间一般不少于4次。
(2) 基本要求: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 题,并作出自己的理论思考;能够提出问题,论述的逻辑思维清楚。
(3) 考核方式:以每次的发言提纲或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的记录作为评分的依据。
2. 博士生
(1) 在学期间安排1—2次专题学术讲座,训练理论的概括、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术活动的次数: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一般不少于5次。
(3) 基本要求: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促使博士生自觉地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并积 极介入前沿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并作出自己的理论思考;能够提出重要的学术问 题,论述的逻辑思维清楚,观点有新意。
(4) 考核方式:以每次的发言提纲或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的记录作为评分的依据。
五、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第二学年末。
2. 方式:由博士生本人向本学位授权点的全体博士生导师作口头和书面汇报。
汇报内容应包括:
(1) 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情况;
(2) 进校以来开展专题研究和发表学术文章的情况;
(3) 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阅读情况,尤其是与学位论文写作有针对性的知识积累情况, 并提供读书札记;
(4) 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及社会反映情况。
3. 考试标准:
(1) 公共基础课(政治和外语)、学位专业课和跨一级学科课程的成绩在"中“以上;
(2) 论文写作要完成2篇以上,并已经向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投稿;
(3) 阅读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著作要有具体书目和笔记,阅读数量应在5000页以上;
(4) 参加一次(时间在1个月左右)以上的社会实践(或田野工作)。
4. 考核方式:在口头和书面汇报的基础上,由教师集体讨论定出成绩等级(五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写出评语,明确鉴定是否同意继续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 段的学习。
六、 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时间:在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三上开学后两周为宜。
2. 方式: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本学位授权点教师集体听取申请人的口头和书面汇 报。
汇报内容应包括:
(1) 公共基础课、学位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情况;
(2) 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文章的情况;
(3) 获得奖励的情况;
(4) 政治思想和组织纪律方面的表现情况。
3. 考试标准:
(1) 在课程学习方面,各门课程成绩均应在“良”以上(其中外语可在“中”以上), 其中课程成绩“优秀”的应占80%以上;
(2)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3) 得过奖学金1次以上;
(4) 政治思想方面积极上进,得到师生好评。
4. 考核方式:在本人汇报、教师讨论并写出评语后,由主管系主任审核,报研究生 院批准。
七、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硕士学位论文
(1) 在确定选题前应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学术动态作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选题 应属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问题,鼓励作前沿探索。
(2) 论文应在第四学期前(含第四学期)通过开题报告,经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 审核,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 整篇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学年,篇幅以3万字为宜。
(4) 学位论文观点鲜明,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引 用的资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5) 学位论文在总体上应充分反映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 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体现学生已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 力。
2. 博士学位论文
(1) 在确定选题前应对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学术动态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选题 应是本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鼓励对前沿问题或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进行探索。
(2) 论文的写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报告阶段,经本学科点博士生指导小组审 核通过,并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 整篇论文的实际写作时间应不少于2学年,正文字数不少于9万字,加上注释部 分要达到10万字左右。
(4) 论文要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的较科学的学术见解,具有开拓性。
(5) 论文的观点要鲜明,引用的资料要具有权威性,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行文流畅。
(6) 论文的核心章节(经过修改后)应达到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水平,整部论文 经过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
(7) 学位论文在总体上应充分反映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具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体现学生已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 究的能力。
八、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1)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应初步具备进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能力,对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或具体理论问题能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 具有较强的调査研究能力、文字运用和电脑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能用第二外语阅读专业书籍。
(5) 硕士论文的核心章节经过修改后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
(6) 能独立开出本专业范围内的基础课;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开出本专业范围的新课。
2. 博士生
(1) 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阅读中外文参考书有较强的解析和点评能力。
(2) 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中文一级学科领域的跨 专业问题也有基本的了解。
(3) 有能力作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里的学术骨干带动其他人开展相关重要课题 的研究。
(4) 能运用第一外语熟练阅读原著,并能进行专业论文的外语写作;能用第二外语熟 练阅读专业资料。
(5) 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科研活动。
(6)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经修改能正式出版。
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内能独立开出2门以上基础课和1门以上的新课。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fudandaxue/yanjiushengyuan_25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