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 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大连外国语大学联系方式] [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简介] [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法语笔译)简介] [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简介]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系方式]

大连外国语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大连外国语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大连外国语大学考研难吗]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考研群]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费]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 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
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5111)
 
一、专业学位点简介
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学位点设在韩国语学院。韩国语学院始建于1995年,2002年设立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点,2012年设立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韩国语学院的朝鲜语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5人。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在外交、安全、军事、经贸等政府部门及企业工作。
 
二、培养目标
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具有不断进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和创造精神;
3、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立从事各种文字翻译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或数个专门领域,如文学、文化、影视、经贸、科技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际翻译工作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在韩译汉和汉译韩两个方面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基于翻译实践或实验撰写实证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5、具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学习年限
全脱产学制2年。学习年限不得超过3年,延迟毕业须个人申请,经培养单位和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四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 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习三大板块,总学分不低于41 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课20学分、专业实习2学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最低学分分配如下:
1)公共必修课(学位课):7学分
2)公共选修课(非学位课):4 学分
3)专业基础课(学位课):4 学分
4)专业方向课(学位课):6学分
5)专业选修课(非学位课):18学分
6)实习(非学位课):2学分,该学分不可用其他课程学分相抵。
7)个性化培养: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辅修校内外课程及开放式网络课程、辅修境外高校课程者,可根据《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辅修、开放式网络课程及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进行相应的学分转换,与选修课程相抵。
①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累计获得不超过2学分。
② 辅修校内外课程及开放式网络课程:累计获得不超过2学分。
③ 辅修境外高校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申请认定的专业必修课学分不得超过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必修课总学分的50%;申请认定的选修课学分不得超过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选修课总学分的50%。
 
2. 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共7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汉语修辞与写作 2
现代汉语 2
公共选修课 见“每学期开课计划” 4 要求选2门课程、4学分
专业基础课 见“专业课程设置” 4 共28学分,可以选修学术型平台必修课。
专业方向课 见“专业课程设置” 6
专业选修课 见“专业课程设置” 18
专业实习   2  
总计   41 共41学分
 
3. 专业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期 考核方式 学分


专业基础课 翻译概论 1 考试 2
基础笔译 1 考试 2
专业方向课 基础口译 2 考试 2
文学翻译 2 考试 2
专题笔译 1、2、3 考试/考查 2







 
 





 
社会文化翻译 1 考查 2
高级韩国语写作 1 考查 2
新闻翻译 1 考查 2
旅游翻译 1 考查 2
经贸翻译 2 考查 2
影视翻译 2 考查 2
外事翻译 2 考查 2
外宣翻译 2 考查 2
东西方翻译史 2 考查 2
翻译项目管理 3 考查 2
韩汉同声传译 3 考查 2
科技翻译 3 考查 2
典籍翻译 3 考查 2
 
 
五、学习安排
时间 学习内容
第 1 学期:
第1年9月—第2年1月
1、参加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2、接受翻译训练。
3、研究生创新项目申报。
第 2 学期:
第2年3月—7月
1、参加公共课、专业课和平台课的学习。
2、参加各种翻译实践。
3、毕业论文开题。
第 3 学期:
第2年9月—第3年1月
1、参加专业课的学习。
2、撰写毕业论文。
3、参加语言能力测试。
4、参加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第 4 学期:
第3年3月—7月
1、校外访学,收集相关资料。
2、实习。
3、毕业论文答辩。
 
六、翻译实践和专业实习
为加强研究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期间至少要有15万字(字数以汉字计算)以上的笔译实践。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笔译实践成果(翻译作品等),撰写笔译实践总结,由指导教师写出书面评语。
研究生应在第二学年赴本专业实习基地或其他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实习结束后,学生须将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提交所在培养单位,作为完成学分的依据。专业实习环节记为2学分。
学生翻译实践和专业实习的成绩由本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进行考核。
 
七、韩国语语言能力测试
研究生应在硕士论文中期检查前参加学院组织的韩国语语言能力测试。研究生就读期间通过《全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八级考试》,或《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C)》六级,或获得韩国语翻译证书者可以免试。语言能力测试采取笔试形式,满分100分,成绩及格者方有资格参加论文中期检查,继续撰写毕业论文,参加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韩国语或汉语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字数不少于15000字(字数以汉字计算),并就翻译的过程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用汉语撰写,不少于10000字,内容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等。
2、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 15000汉字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手段等)、任务过程(假设、变量、操作定义、受试的选择、实验的组织、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总结与结论等。
3、翻译实习报告:包括项目经理、项目译员和项目审校三个重要岗位。其中项目经理实习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介绍、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评估、技术应用总结、团队合作评估和用户项目满意度调查等内容;项目翻译实习报告应包括翻译任务背景介绍、需求分析、时间管理、工具使用、翻译质量控制、重点总结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获取的经验内容;项目审校实习报告应包括本次任务的质量标准等要求、时间管理、工具使用、质量控制过程、质量评估,可以就实习过程写出观察到的问题和切身体会,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用汉语撰写,不少于15000汉字。
4、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研究论文用韩国语撰写,要求不少于25000词。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须经至少2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答辩程序。论文评阅人中要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成员中必须有1名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学生,其原创性翻译作品须在第三学期期中完成,并须经至少2名译文评阅人评审通过方可撰写翻译实践报告。
 
九、学位授予
按规定修满规定学分、通过韩国语语言能力测试、翻译实践和专业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十、课程描述
1、 翻译概论
本课程通过梳理国内外翻译理论发展脉络,结合翻译史上的具体实例,对翻译的概念、翻译的过程、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翻译中的矛盾、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翻译批评以及翻译教学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讲授,使学生对何为译、如何译以及为何译、译何为等理论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掌握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对翻译理论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对翻译现象有较为客观的评判。
2、基础笔译
本课程主要从翻译批评、翻译实践两方面教授。翻译批评部分主要由教师概述翻译批评相关理论、学生批评翻译文本(中韩、韩中)来体现笔译原则和笔译的特征。翻译实践部分分为应用类文章翻译、科普类文章翻译、文化类文章翻译、小说翻译、诗歌翻译、戏剧翻译等领域,逐步提高翻译难度。课堂以小组发表、集体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从而巩固笔译基础、贯彻翻译理论。
3、基础口译
本课程将翻译理论、实践、评析与鉴赏有机结合,以中韩翻译理论为指导,以中韩语言对比研究为依托,解决中韩口译中有关政治、外交、文化、科技、商务等领域高要求的复杂性口译,使学生掌握中韩口译的理论与方法,使其具备较高的中韩口译理论与实践能力。
4、文学翻译
本课程从译介学、接受美学、传播学等角度出发,结合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解释学研究方法等,集中介绍文学翻译理论及文学翻译的文学性问题。并通过中国文坛对韩国纯文学的译介及韩国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重点探讨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使学生自觉地了解中韩翻译的本质及特点,掌握翻译技巧,培养独立翻译文学作品的实践能力。
5、专题笔译
本课程主要是各硕士生导师针对自己所指导研究生进行应用翻译、专题研究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具体内容和考核方式主要由各导师安排。
6、当代翻译理论
本课程主要介绍当代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并思考中外翻译理论的异同,找出中韩翻译可以借鉴的理论支撑点,分析并探讨中韩翻译中不可译或添加译、删减译的特殊话语场景问题。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从中寻找出可持续研究的课题,进行独立思考或深入研究。
7、社会文化翻译
本课程主要就中韩传统文化的译介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包括中韩文化典籍、民俗文化等内容的翻译。就文化翻译的策略、文化翻译问题、文化翻译译者伦理问题等进行重点探索。
8、高级韩国语写作
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训练学生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每节课点评学生所写作文,使学生掌握自我介绍、影评、阐释自我见解、回想文、日记、评述文等多种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第二阶段是教授研究生如何用韩国语写毕业论文,详细讲解怎样选题,毕业论文的格式及组成部分,每一部分的写作方法、要领以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等,指导研究生用韩语写论文。
9、影视翻译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媒体翻译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影像翻译为主,包括字幕翻译、配音翻译,纪录片、新闻、电视剧、电影等各种文本的中韩文互译。加深对韩国文化特点的理解,掌握韩国影视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践翻译的能力。
10、经贸翻译
本课程主要从语言学、经济学和理论实践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与经贸有关的韩国语的翻译技巧,同时掌握与经济、贸易相关的知识。本课程的重点是将韩国语作为一种工具,具体应用到经济、贸易的领域中,达到在中韩经贸领域中可以实现沟通桥梁作用的目的。
11、新闻翻译
本课程主要以中韩两国各种媒体中关于新闻、评论等文体的中韩互译为核心,内容涉及两国政治、经济、外教、社会文化等方面,并就当下一些热点问题的描述进行讨论,增加学生自身的专业词汇量和新闻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韩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中韩新闻的互译能力。
12、外事翻译
本课程主要针对国际危机、合作、开发等国际焦点问题的中韩文翻译为核心,培养学生各种公文、合约、条约等的中韩双语转换能力。
13、典籍翻译
本课程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同时结合典籍的题材和体裁特点组织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做大量的翻译实践、课堂点评和典籍韩译名作比读,让学生熟悉典籍整理与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掌握典籍韩译的基本策略和标准,为今后从事中华典籍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4、东西方翻译史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西方以及韩国翻译史进行历时的梳理和共时的比较以及对中国、西方和韩国翻译史三大发展阶段的宏观描述,通过对重大事件、主要代表人物的具体阐释,使学生对中国、西方以及韩国译学演变有深刻的认识,使其在注重翻译实践的同时,理解翻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对翻译学的学科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15、翻译项目管理
本课程以翻译工作坊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翻译项目,通过翻译项目的训练,了解整个翻译流程的各个环节,掌握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为今后走向社会独立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基础。
16、旅游翻译
本课程介绍旅游的种类及其翻译的方法、旅游翻译的原则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旅游韩国语口译的方法及旅游资料翻译的具体方法。学习翻译技巧在旅游韩国语翻译中的应用,并通过专题翻译使学生具体掌握旅游翻译的原则、技巧和方法。
17、韩汉同声传译
本课程针对学习过交替传译课程的学生,讲授同声传译的基本方法,从短句、短文到演讲词,逐步提高文本难度。同时还向学生讲授有稿同传、幻灯片同传、无稿同传等各种形式同声传译的方法。
18、科技翻译
本课程将理论讲解、技能训练和实战演练相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可以翻译的性质,掌握科技翻译的基本技巧,通过各种专题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从事职业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9、外宣翻译
本课程适应国家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国家形象对外宣传的国家战略,通过中央政治文献翻译和我国领导人讲话稿翻译的训练,使学生学习中央政治术语和中国国情相关术语的韩国语表达方式,为中国国家话语权的塑造提供一定的人才储备。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dlwgydx/yjsy_25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