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工商管理硕士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考研招生简章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考研招生简章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科技大学2021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双硕士学位招生简章] [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群]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电子科技大学保研夏令营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考研招生简章正文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考研招生简章
  项目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始于1997年。作为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的办学主体,经济与管理学院秉承“扎根IT及其应用领域,技术创新与创业并重,特色化与国际化发展并进”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MBA培养目标清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模式独特,赢得了社会和专家的高度认同。在2001年9月中国高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教学合格评估(第二批)中,我校MBA教育的综合成绩位居全国第二,办学特色居全国第一。2012年4月,我校MBA教育顺利通过了“AMBA国际认证”(AssociationofMBAs,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全球最具权威的商学院MBA项目国际认证体系),标志着我校MBA教育迈向全面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
  一、培养目标
  为商界特别是IT及其应用领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管理精英。
  二、培养优势
  深厚的技术素养
  开设新兴技术价值探索与识别、技术创新管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组织设计与变革、创新领导力开发与实践、创新与变革、创业管理、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课程和系列前沿讲座,提高MBA学员的技术素养,培养洞悉信息时代商机的敏锐眼光。
  开放的全球视野
  强化英语口语和国际商务沟通,引入海外师资,开展国际交换学习,提供海外著名大学全额奖学金留学等,拓展MBA学员的全球视野,着力打造学员的国际商务能力。
  特色化课程设计
  MBA课程体系包括四个模块,即入学导向模块、管理技能模块、管理素养模块和整合能力模块,使MBA学员在系统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的同时,具备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的融合能力。
  网络化校友资源
  MBA学员广泛分布在西南、华东、华南、华北和华中等区域。为了增进不同区域、不同年级MBA校友的沟通和交流,先后成立了成都同学会、华东同学会、深圳同学会、湖北同学会、中山同学会等,持续组织“新年酒会”和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等。
  终身制学习平台
  每年定期举办“成电MBA高峰论坛”,定期出版学习型刊物《成电MBA论坛》,为历届MBA校友营造终身学习平台。同时,免费向MBA校友开放所有MBA课程和讲座。
  多元化的奖励制度
  LAMSON优秀学员奖学金
  国际交换学习和暑期海外游学
  优秀MBA论文免试攻读博士学位,对接DBA(工商管理博士)
  三、培养模式
  MBA项目的课程设置以“企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过程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方式,由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师资讲授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由资深职业导师指导管理实践与职业发展专项训练。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继续面向全日制脱产MBA量身定制推出“创新与变革领导力”培养计划。同时,在既有全日制在职MBA专业方向设置的基础上,设置电子商务与服务管理、互联网金融与财务、市场营销、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五个专业方向。
    四、学习形式
  1)脱产学习
  学员全脱产学习,学习年限最短为2年,最长为3年。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第二学期起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同时导入职业发展专项训练和管理实践。脱产培养方式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能力。
  2)在职学习
  学员学习实行学分制,安排周末上课。在职学习年限最短为2.5年,最长为5年。前四个学期安排课程学习和管理前沿讲座,从第五学期起安排撰写毕业论文。在职培养方式以价值提升为导向,通过教学互动和案例小组讨论,优化学员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
  3)集中学习
  每月集中一周,或每学期集中一个月。在职集中学习年限最短为2.5年,最长为5年。前四个学期安排课程学习和管理前沿讲座,从第五学期起安排撰写毕业论文。这种培养方式是为了优化生源结构,方便外地学员学习而设置的。
  4)晚班学习
  每周二、四晚加周日全天。晚班学习年限最短为2.5年,最长为5年。前四个学期安排课程学习和管理前沿讲座,从第五学期起安排撰写毕业论文。这种培养方式是为了提供多种上课时间选择,满足部分学员时间安排需要。
  五、提前批面试政策
  1.招生方式
  a)“提前面试”招生方式。采取“提前面试申请、背景评估、提前面试(综合素质)、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全国联考、复试(政治理论考试和英语面试)、正式录取”的方式进行。凡符合教育部规定的MBA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申请提前批面试,面试结果达到优、良的考生进入电子科技大学MBA“精锐计划”,面试结果为“一般”的考生进入电子科技大学MBA“新锐计划”,将分别享受相应的专项政策。
  b)“常规批”招生方式。采取“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全国联考、过线复试(综合素质+政治+英语)、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
  2.招生政策
  电子科技大学自主划定A、B两条录取线,其中B线为两者中的低线(不高于国家线),A线为两者中的高线。
面试
结果
享受
政策
入选
计划
占参加当批次总人数比例 说明
B线预录取 精锐计划 80% MBA联考成绩达当年电子科技大学B线(不高于国家A线)即直接获得预录取资格
     
一般 A线优先录取 新锐计划 20% 联考成绩达当年电子科技大学A线可以按“初试分+面试分”的总成绩与常规批申请该项目的考生一起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同等条件下获“优先录取”资格。
  (1)入选精锐计划且第一志愿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考生,当年联考成绩未达到我校B线,该“预录取”资格可保留至第二年。
  (2)入选新锐计划且第一志愿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考生,在联考成绩通过电子科技大学A线后,如个人提出申请也可再次参加常规批综合面试,取两次面试高者与常规批申请该项目的考生一起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3)凡通过提前批面试的考生,第一志愿须报考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全国MBA联考,成绩达到相应分数线,且通过我校复试(政治理论考试和英语测试),成绩合格者才能按相应政策获得“录取”资格。
  六、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4年8月31日之前毕业);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2年8月31日之前毕业);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5年8月31日之前毕业)。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期为2017年8月31日。
  七、联考报名方法及时间
  1.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在网站(公网:yz.chsi.com.cn,教育网:yz.chsi.cn)上报名,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牢记网上报名编号。
  2.2016年11月8日至12日,所有考生均须持本人身份证、网上报名编号及本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到电子科技大学报名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照相。
  3.只进行网报而未进行现场确认者,此次报名无效。
  为方便考生报名,即日起可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办公室(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206室),进行报名预约登记和报考相关问题咨询。
  八、联系我们
  电话:028-83204365(招生咨询)
  邮箱:E-mail:mbazs@uestc.edu.cn
  地址: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4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206室邮编:610054
  网址:http://www.mba.uestc.edu.cn

添加电子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电子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电子科技大学报录比、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群、电子科技大学学姐微信、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真题、电子科技大学专业目录、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电子科技大学保研、电子科技大学公众号、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电子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dianzikejidaxue/zhaoshengjianzhang_4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