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暂无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
add 福建农林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福建农林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福建农林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是择校选专业前必须要搜集和参考的,它反映了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的难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考研派每年都会在第一时间统计和整理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以下即是福建农林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陈学榕 陈燕丹 黄彪 侯伦灯 黄六莲 卢泽湘 林金国 李吉庆 陆继圣 林巧佳 廖益强 苗庆显 马世春 邱仁辉 饶久平 王传耀 杨文斌 谢拥群 曾钦志 邓邵平 郑德勇 陈礼辉 钟一文 周术诚 温永仙 王长缨 刘雄恩 陈超英 郭建钢 杨元梁 丁艺 景林 李正红 吴能森 郑丽凤 周新 邱荣祖 黄和亮 汤新华 刘燕娜 郑少红 黄晓玲 庄佩芬 胡玉浪 郑逸芳 翁善波 李堂杰 黎昕 叶飞霞 郑珠仙 吴锦程 黄旺生 周国荣 李文生 谭文华 李宝艳 郑元景 刘淑兰 王晓云 俞白桦 王立端 曾令超 谢松明 黄启堂 薛秋华 邓传远 吴小刚 陶萌春 彭东辉 谢祥财 李房英 闫淑君 陈祖建 林皎皎 潘辉 张晓萍 连巧霞 陈松河 叶乃兴 林义章 张志忠 马翠兰 郭雅玲 刘乾刚 郭玉琼 郑诚乐 曾黎辉 陈桂信 胡哲森 宋漳 陈昌雄 郑德祥 吴晖 梁光红 童应华 洪滔 刘爱琴 曹光球 游水生 陈世品 苏小青 方志伟 何宗明 黄必旺 沈荔花 黄天培 黄志鹏 柯玉琴 胡开辉 叶舟 吴小平 周洁 杨桂娣 陈晓婷 江茂生 连玲丽 孙淑静 邱君志 张灵玲 庄振宏 黄一帆 吴德峰 邵良平 黄志坚 马玉芳 王寿昆 吴宝成 黄小红 姚金水 祁保民 俞道进 梅景良 马燕梅 肖天放 李昂 吴旭 梁学武 王长康 庄益芬 杨玉芬 陈强 林洁荣 刘庆华 严美姣 周冰峰 周勤 王丽华 黄少康 吴珍红 李江红 陈大福 缪晓青 方文富 毛艳玲 林德喜 封磊 易志刚 林金石 李延 林晓岚 陈团伟 方婷 曾绍校 张怡 郑明锋 安凤平 刘斌 陈兴煌 江玉姬 陈丽娇 吕峰 林启训 潘超然 陈瑞英 王爱荣 杨建全 刘长明 季清娥 黄居昌 杨广 林文雄 郭玉春 江敏 陈选阳 陈冬梅 王峰吉 周以飞 季彪俊 黄碧光 兰涛 宁书菊 李毓 方平平 黄锦文 林光美 范水生 刘飞翔 顾晓军 刘国坤 吴梅香 陈启建 王竹红 郑国华 佘文琴 周新年 杨桂娣  刘国坤 


姓名:王爱荣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方向: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抗病性

承担课程:

植物病理学、高级基因组学

研究方向和领域

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抗病性

研究工作经历

2006.10-2010.10,福建农林大学讲师

2010.10-至今,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

2009.9-2011.8,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系,访问学者/博士后

近年主持课题

油料作物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项目,2011-2015年

类辅助蛋白参与拟南芥响应菌核病侵染与ABA胁迫之信号途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 2011

油菜菌核病早期诊断技术与成灾规律研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2010

水稻DNA-J蛋白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项目,2007-2011

水稻DNA-J蛋白的全基因组预测及功能分析”,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07-2010

拟南芥一个DNA-J蛋白的功能研究”,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项目,2007-2010

获得的科技奖励

水稻广谱防御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200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代表性论文:

1.Wang A-R, Zhang C-H, Zhang L-L, Lin W-W, Lin D-S, Lu G-D, Zhou J, and Wang Z-H. Identification of Arabidopsis mutants with enhanced resistance to Sclerotia stem rot disease from an activation-tagged library. J Phytopathol, 2009, 157(1):63-69.

2.Wang A, Lin W, Chen X, Lu G, Zhou J, Wang Z.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clerotinia stem rot causal pathoge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8, 9(10): 818-822.

3. Zhao C; Wang A-R; Sh Y-J; Wang L-Q; Liu W-D; Wang Z-H; Lu G-d. Identification of defense-related genes in rice responding to challenge by Rhizoctonia solani. Theor Appl Genet, 2008,116(4): 501-516.

4.王爱荣,赵旭,林文伟,鲁国东,王宗华, 2011,水稻类辅助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Vol.30 No.34 pp.1218-1223

5. 王爱荣,刘向国,赵旭,鲁国东,王宗华. 水稻腈水解酶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52-57

6. 王爱荣,陈新,张冬梅,陈惠红,鲁国东,王宗华. 拟南芥不同ROP蛋白对病原细菌增殖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610-613.

7. 郑文辉,赵旭,张承康,鲁国东,王宗华,王爱荣.禾谷镰刀菌Homeobox基因结构及其演化关系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2): 88-93. 通讯作者

8. 宁正元,王爱荣,林文伟,林德书,张冬梅,刘泓,周洁,王宗华.拟南芥DNA_J结构域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亚细胞定位验证.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4): 427-434.

9.王爱荣,吴智芳,张丽丽,张春华,张冬梅,鲁国东,周洁,王宗华.影响拟南芥转化效率和激活标签丢失的因素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3):15-19.

10. 王爱荣,张春华,周洁,鲁国东,王宗华. 草酸对拟南芥的毒性及其在筛选拟南芥突变体中的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6)(zk):159-161.

11.王爱荣, 刘丽, 周洁, 鲁国东, 王宗华. 拟南芥室内简易栽培和田间大规模种植的方法.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2): 252-254.

联系电话: 13067361756

子邮箱: arxg3000@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杨建全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方向:寄生蜂(茧蜂、蚜茧蜂科)的资源调查和系统分类;果树、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烟草昆虫的调查和烟草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等研究工作

杨建全,男,汉族,福建仙游人,1967年3月生。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况:
1985.09-1989.07,福建农学院植 保系植保专业,学士学位
1998.09-2001.06,福建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学位
2002.09-2006.06,福建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学位
1989.08-1994.12,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助教
1995.01-2001.06,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助理研究员
2001.07-2008.09,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08.10- 至 今,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承担课程:
1. 植物保护学院本科生课程“草害与鼠害”;
2. 硕士研究生课程“害虫生物防治”(实验部分);
3. 博士研究生课程“寄生蜂比较形态学”(实验部分)

研究方向和领域:

主要从事寄生蜂(茧蜂、蚜茧蜂科)的资源调查和系统分类;果树、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烟草昆虫的调查和烟草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等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及荣誉称号:

1.“烟蚜的生物防治”1991年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加) ;

2.“菜蚜及荔枝蝽生物防治”1995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

3.“中国窄径茧蜂分类研究”2002 年获得福建农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4.“东南烟区烟田杂草控制技术研究”2003年获得国家烟草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

5.“中国反颚茧蜂、悬茧蜂、蚜茧蜂、甲腹茧蜂、小腹茧蜂的资源调查与分类研究”2006年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六);

6.2007年度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7.《中国小茧蜂》(专著)2007年获第20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第二)。

8. 2008年,个人荣获“周尧昆虫分类奖励基金”三等奖;

9. 2008年,个人荣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代表性论著

1. 陈家骅, 杨建全. 2006.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46卷 膜翅目 茧蜂科(四) 窄径茧蜂亚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403

2. 陈家骅,杨建全. 2006. 中国小茧蜂.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304


3. Yang J-Q, Achterberg C van, Chen J-H. 2008. Sculptolobus gen. nov. (Hymenoptera: Braconidae: Braconinae) and two new species from China[J]. Tijschrift voor Entomologie, 150: 95-101, Figs 1-20

4. Yang, J. Q. Chen, J. H. and Liu, J. J. 2006. The discovery of the genus Indabracon van Achterberg(Hymenoptera:Braconidae:Braconinae)in China,with description of one new species. Insect Science, 13(4): 319-323

5. YANG Jian-Quan, CHEN Jia-Hua, LIU Juan-Juan. 2008. A new genus and a new species of Braconina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from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1): 61-64

6. YANG Jian-Quan, HUANG Ju-Chang, CHEN Jia-Hua. 2007.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ulosaphoides (Hymenoptera: Braconidae) from Yunnan. Entomotaxonomia,29(4):306-310

7. Yang Jian-quan, Chen Jia-hua and Liu Juan-juan. 2006.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ropobracon Cameron (Hymenoptera,Braconidae,Braconinae) from China. Entomotaxonomia, 28(4): 281-285

8. LIU Juan-Juan, CHEN Jia-Hua, YANG Jian-Quan*. 2007. The genus Furcadesha Quick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Braconinae) in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2(3): 574-578 (通讯作者)

9. 杨建全, 陈家骅. 2006. 中国拱茧蜂属一新种 (膜翅目,茧蜂科). 动物分类学报, 31(3): 627-629

10. 杨建全,吕增印,陈家骅,等. 2008. 寄主龄期和温度对长尾潜蝇茧蜂和切割潜蝇茧蜂种间竞争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37(5):453-455

11. 杨建全,陈家骅,黄居昌. 2007. 中国拟犁沟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软节茧蜂亚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6):567-570

12.杨建全,陈乾锦,陈家骅,等.2000.不同温度对小地老虎实验种群的影响.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9(3): 337-341

13.杨建全,李芳,陈家骅,等.2000.小卷蛾斯氏线虫对小地老虎的侵染性试验.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9(2): 201-205

14.杨建全,李芳,陈家骅,等.2000.苏云金杆菌对小地老虎的毒力测定.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9(1): 65-68

15.杨建全,陈乾锦,陈家骅,等.2000. 几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测定.华东昆虫学报,9(1): 53-56

16. 杨建全,陈家骅.1998.中国褐径茧蜂属 Coccygidium Saussure一新种及一记录(膜翅目:茧蜂科).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7(3): 332-336

17.杨建全,陈家骅,张玉珍,等.1998.小地老虎发育历期、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7(4): 510-512

18. 杨建全,刘明晖,陈家骅,等.1991.温度对大孢耳霉生长发育的影响.福建农学院学报,20(增刊): 25-28

19. 吕增印,杨建全*,黄居昌,等. 2008. 影响布氏潜蝇茧蜂子代性比的因素[J]. 福建林学院学报,28(3):225-228 (通讯作者)

20. 吕增印,杨建全*,陈家骅,等. 2008. 温度对布氏潜蝇茧蜂寄生橘小实蝇幼虫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37(4):337-340 (通讯作者)

21. 吕增印,杨建全*,陈家骅,等. 2008. 布氏潜蝇茧蜂与长尾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J]. 福建林学院学报,28(1):81-84 (通讯作者)

22. 耿军灵,郑敏琳,杨建全*,等. 2009. 成蜂饲养密度和繁蜂益害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38(4):348-350 (*通讯作者)

23. 耿军灵,陈家骅,杨建全*,等. 2009.阿里山潜蝇茧蜂田间寄生率及影响因子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25(增2):113-117 (*通讯作者)

24. 郭锦全,陈家骅,杨建全*,等. 2006. 甲基丁香酚与杀虫剂配合使用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35(4): 356-358 (*通讯作者)

25. 林智慧,杨建全*,郑敏琳,等.2005.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的行为习性.华东昆虫学报,14(3): 214-218. (*通讯作者)

26.陈家骅,杨建全.1999. A new species of genus Earinus Wesmael ( Hymenoptera: Braconidae) from China.昆虫学报,42(4): 418-421

27.伍志山,杨建全,陈家骅.2000. A new species of genus Acanthormius Ashmead ( Hymenoptera: Braconidae) from Yunnan.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9(4): 486-488

28.伍志山,杨建全,陈家骅.2000. Description of Aulosaphoides aquilus, sp. nov. ( Hymenoptera: Braconidae) from Fujian.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9(2): 216-218

29.陈乾锦,杨建全,官宝斌,等.2002.烟田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中国烟草学报,8(2): 25-28

30.林智慧,杨建全,赖禄祥,等.2006.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研究.中国烟草学报,12(2): 34-37

31. Song Dong-Bao, Chen Jia-Hua, Yang Jian-Quan. 2006.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Dolichogenidea Viereck (Hymenoptera, Braconidae, Microgastrinae) from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1(1): 200-205.


主持或参加的课题

1.“长脸茧蜂的生物多样性研究”,1997-199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97025),主持

2.“基于18S rDNA的蚜茧蜂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项目编号2007F5020),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07-2010,(主持);

3.“黄曲条跳甲的寄主适应性和致病性变异的研究”(项目编号306713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第三);

4.“果树实蝇类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200903047),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2013,(第四).

5.“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09N0017),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9-2011,(第四)

6.“茧蜂分子系统学研究”(2002N041),2002-2005.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第二);

7.“桔小实蝇自然寄生蜂优势种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2004-2007,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第三);

8.“福建主要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06NZ0002-3),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06-2009,(主要参加);

9.“农业动植物重大疫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农业植物重大疫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其应用”(2002N089),2003-2005.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的子项目(主要参加);

10.“东南烟区烟田杂草控制技术研究”,1997-2000.国家烟草局(972007,97001),主要执行;

11.“中国优茧蜂、反颚茧蜂志”,1992-19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

12.“菜蚜及荔枝蝽的生物防治”,1992-1994.福建省科委,主要执行;

13.“烟田杂草的生物防治”,2002-2006.福建省烟草局,(第三);

14.“桔小实蝇寄生蜂的引进、驯化及其应用”(2005N009),省科技厅,2005-2007,(主要参加);

15.“福建省外来有害生物(桔小实蝇)控制”,省发改委,2005-2008,(第四);

16.“桔小实蝇防治示范”,农业部科技司,2006-2007年,(第四);

17.“防治桔小实蝇专项”,省长专项经费,2003-2005,(第四);


联系电话:0591-83789420(办)

电子信箱:jqyang2003@yahoo.com.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刘长明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方向:寄生蜂分类与系统发育,害虫生物防治


刘长明,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承担课程

有本科生“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生“专业英语”及“生物系统学”

研究方向和领域

寄生蜂分类与系统发育,害虫生物防治

承担 项目

1991-1993,大蜡螟人工饲料研究,院青年基金,主持
1992-1995,空心莲子草叶甲大量繁殖技术研究,福建科委项目,参加
1996-1999,菜青虫农药抗性治理技术研究,省教委项目,主持
1998-2002,参加《福建昆虫志》编纂工作(省科委资助)
2000-2002,中国小蜂科系统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2000-2002,中国小蜂科系统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配套)项目,主持
2001-2002,武平梁野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综合考察,厦门大学协作项目,主持
2001-2002,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综合考察,厦门大学协作项目,主持
2002-2003,德化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综合考察,厦门大学协作项目,主持
2002-2003,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综合考察,厦门大学协作项目,主持
2002-2003,建宁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综合考察,厦门大学协作项目,主持
2002-2003,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综合考察,厦门大学协作项目,主持
2001-2003,参加“基于社区的害虫综合治理CIPM”,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项目“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二级项目
2003-2004,邵武将石-龙湖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综合考察,厦门大学协作项目,主持

代表性论著

1. 刘长明 1994 中国三角小蜂属一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记述. 武夷科学,11:110-115
2. 刘长明 1995 中国微三角小蜂属首次报道及二新种与一新记录种记述. 武夷科学,12:89-97
3. 刘长明 1997 霍克小蜂一新种. 武夷科学,13:89-71.
4. 刘长明,赵景玮 1997 昆虫标本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华东昆虫学报,6(1):77-83
5. 刘长明,沈乌洋,陈可跃 1998. 取食天然饲料与人工饲料的大蜡螟生长发育比较. 武夷科学,14:136-138.
6. 刘长明 2001 Notes on genus Proconura Dodd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n one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record species (Hymenoptera: Chalcididae). Entomologia Sinica, 8(1):19-24.
7. 刘长明 2001 A new species of genus Megalocolus Kirby from China (Hymenoptera: Chalcididae).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动物分类学报), 26(3):339-341.
8. 刘长明 2002 中国毛缘小蜂属Lasiochalcidia Masi及二新种记述. 昆虫学报,49 (增): 88-92.
9. 刘长明,张继祖,江凡等 2001 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第五章 昆虫资源). 166-215. 厦门大学出版社
10. 刘长明,张继祖,江凡等 2002. 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第五章 昆虫资源). 171-220. 厦门大学出版社
11. 刘长明等 2003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第六章 昆虫资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12. 刘长明 2003 福建昆虫志第七卷(小蜂科部分)447-474,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3. 刘长明 2003 中国膨胸小蜂属分类及二新同物异名(膜翅目:小蜂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4):420-424
14. 刘长明 2004 中国背突小蜂属(膜翅目:小蜂科)记述及一新种描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1):10-13

联系电话:0591-83789498
电子信箱: cmliu@fjau.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季清娥
性别:女
职称:研究员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方向:茧蜂资源调查与系统分类、害虫生物防治、昆虫不育技术


季清娥,博士,湖北监利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国昆虫学会会员、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核农学报》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委员、IAEA实蝇项目国家协调员

学历

1992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1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12–2005.12,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1995.7月至今,福建农林大学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研究方向 :茧蜂资源调查与系统分类、害虫生物防治、昆虫不育技术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Integration of the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on the area-wid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Tephritid fruit flies in China(CPR5020),FAO/IAEA TC项目,2012--2015,主持,47.6万欧元
将核辐射应用于阿里山潜蝇茧蜂的人工饲养(111750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2015.12,主持,60万
Application SIT to Control Fruit Fly Area-widely in Fujian, China(No 14751),2010--2014,主持,3.0万欧元
Bactrocera dorsalis Complex Species in Mainland China (No.16035) ,FAO/IAEA 项目,2007--2009,主持,3.0万欧元
引进无公害蛋白诱剂技术防控灾害性实蝇(2009-Z40),农业部948项目,2009--2010,主持,73.70万
新型植物蛋白诱剂的研发(S20073500075),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2007,主持,2.5万
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09N0017),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9--2011,主持,15万
茧蜂分子系统学研究(2002No41),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2--005,主持,10万
农业植物重大疫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2002No89),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2002--2005,参加,105万
橘小实蝇寄生蜂的引进、驯化及应用研究(2005No09),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2007,参加,20万
橘小实蝇防治示范(农办财【2006】57),农业部推广项目,2006,参加,20万
防治桔小实蝇专项(010323),福建省省长基金,2003,参加,50万
外来有害生物——桔小实蝇控制(闽发改[2005]1085),福建省发改委项目,2006--2008,参加,600万
动植物良种培育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福建主要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2006NZ2002),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06--2009,子课题负责人,1000万
果树实蝇类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200903047),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2013,参加,2098万
联合研发植物源蛋白饵剂及再创新( 2010I0002),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0--2012,参加,15万

著作

陈家骅 季清娥. 2003.8《中国甲腹茧蜂(膜翅目:茧蜂科)》.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523千字。ISBN 7-5335-2130-7/S.275
陈家骅 季清娥 耿军灵. 2009.10.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中、英文)第七章第六节 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防治 之“桔小实蝇的生物防治”.科学出版社ISBN 978-03-025800-7(中文), 978-03-025799-4(英文)5.297x2 千字
陈家骅 季清娥 黄居昌 王波 杨建全 郑敏琳. 2011.10.《生物入侵—问题与对策》第八章福建橘小实蝇监测、预警和防控. 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32563-1. 17千字

专利

1.陈家骅 王波 季清娥. 发明专利:橘小实蝇蛋白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09 1 0112094.0

第一作者主要论文

2002.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scogaster W esmael from China(Hymenoptera:Braconidae:Cheloninae).华东昆虫学报,11(2):6-9

2002.愈腹茧蜂属Phanerotoma Wesmael(膜翅目:茧蜂科)一新种记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2):185-187

2003.中国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Szépligeti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2):189-192

2003.中国华甲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愈腹茧蜂族).华东昆虫学报,12(1):1-4

2004.桔小实蝇寄生蜂一新记录种——切割潜蝇茧蜂. 昆虫分类学报,26(4):144-145

2005.不同保存条件下茧蜂标本基因组DNA的降解.华东昆虫学报,14(2):115-117

2007.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的建立及雄性不育技术. 昆虫学报,50(10):1002-1008

2007.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雄蛹辐照最佳时期和剂量. 核农学报,21(5):523-526

2008.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应用过程中混入雌虫活力的研究. 核农学报,22(1):97-100

2009.幼虫液体人工饲料中主成分对橘小实蝇的影响.福建林学院学报,29(1):37-40

2009.橘小实蝇不育雄虫与野生雄虫间遗传分化.核农学报,23(2):349-353

2009.橘小实蝇幼虫液体人工饲料正交设计优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6):567-572

2011.The effect of methyl eugenol exposure on subsequent mating performance of sterile males Bactrocera dorsalis.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10 NOV 2011,DOI:10.1111/j.1439-0418.2011.01686.x

奖励及荣誉称号:

1998年8月,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5)

2002年9月,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独立受奖人)

2003年12月,获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三等奖(独立受奖人)

2004年6月,获第17界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排名第2)

2006年12月,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

2008年2月,获第九届福建青年科技奖

2008年5 月,获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8年9月,获第十五届运盛青年科技奖

联系电话:0591-83789420转807

e-mail:jiqinge@yahoo.com.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黄居昌
性别:男
职称:副研究员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方向:害虫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


黄居昌,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系副主任,益虫研究室秘书,兼任学院工会副主席。

研究方向

害虫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

昆虫寄生蜂资源调查与分类

承担课题

1、2010-2011,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实蝇蛋白饵剂生产工艺的引进及再创新(2010I0002),主持。

2、2009~2013,科技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果树实蝇类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的研究(200903047),主要参加。

3、2006-2009,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外来有害---橘小实蝇的预警监测及防控技术的研究技术体系(2006NZ002)主要参加。

4、2006,农业部:橘小实蝇防治示范(2006No57)主要参加。

5、2005-2007,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桔小实蝇寄生蜂的引进、驯化及应用研究(2005N009)主持。

6、2002-2005,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农业植物重大检疫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2002N089)主要参加。

科研成果

1、“中国反颚茧蜂、悬茧蜂、蚜茧蜂、甲腹茧蜂、小腹茧蜂的资源调查与分类”2006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五)。

2、“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对策研究”199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

3、“蜂菌结合防治荔枝蝽象”199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

代表性论著

1、酶解啤酒废酵母生产橘小实蝇蛋白饵剂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2(2):85-89.

2、中国齿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J].昆虫分类学报,2010,32(3):231-235.

3、云南拟犁沟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7,29(4):306-310.

4、补充营养对切割潜蝇茧蜂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1):12~15.

5、橘小实蝇对蛋白和糖的反应[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36(4):357-360.

6、橘小实蝇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的生物学特性[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3):253-258.

7、切割潜蝇茧蜂两个地理种群的RAPD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1):16~19.

8、切割潜蝇茧蜂对桔小实蝇的功能反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200~203.

9、平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英文)[J].中国昆虫科学,2000,7(3):203-206.

10、中国光鞘反颚茧蜂属新记录[J].昆虫分类学报,1995,17(4):262.

荣誉称号

1995年,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

2000年,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591-83789420转814
E-mail: jchuang52@126.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杨广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方向:昆虫化学生态学


杨广,1973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系主任,兼任福建省昆虫学会副秘书长,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安全学报》编委等。

长期从事昆虫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挥发性物质在蔬菜-小菜蛾-天敌和烟草-蚜虫-天敌三级营养系统中的作用,利用挥发性物质引诱天敌保护作物;从分子水平研究作物的诱导抗性,克隆作物上的诱导抗虫基因,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研究昆虫(小菜蛾)基因组和昆虫功能基因,克隆害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上的发育关键基因,利用RNAi 技术研发新的控制害虫技术和手段。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以及其他项目4项,参与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30余篇,其中SCI 论文7篇;参写专论著3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4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二等奖2项(排名第三和第五)。

受教育经历

1991年-1995年,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大学本科/学士

1995年-2001年,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博士,导师尤民生教授

2000年1-12月,加拿大Nova Scotia 省农学院植物系,访问学生,指导老师Gefu Wang-Pruski 博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01年-2004年,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讲师

2005年-2006年,加拿大Nova Scotia 省农学院动植物系,访问学者

2004年-至 今,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承担课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农药环境毒理学》、《农药残留分析》、《SPSS统计分析》

大学本科生课程:《昆虫生态学》、《生物安全导论》、《生态学》、《国际通用软件SPSS入门》、《分子生物学》和《试验设计和科技论文写作》

研究方向和领域

昆虫化学生态学

昆虫分子生物学:1)昆虫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研究;2)昆虫RNAi 的研究

科研成果

(1)代表性论著

Guang Yang, Dingfeng Wang, Zhiquan Dong, Qianliang Wang, Gefu Wang-Pruski, Minsheng You. 2012. Characterization of a myrosinase cDNA from Brassica parachinensis and its defense role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after suppression. Insect Science, DOI: 10.1111/j.1744-7917.2011.01458.x. (SCI)

Weiyi He, Minsheng You, Liette Vasseur, Guang Yang, Miao Xie, Kai Cui, Jianlin Bai, Chunhui Liu, Xiaojing Li, Xiufeng Xu, Shiguo Huang, 2012. Developmental and insecticide-resistant insights from the de novo assembled transcriptome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Genomics, doi:10.1016/j.ygeno.2011.12.009. (SCI)

Sheng Lin, MinSheng You, Liette Vasseur, Guang Yang, FengJing Liu, Feng Guo, 2012. Higher taxa as surrogates of species richness of spiders in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Insect Science, DOI 10.1111/j.1744-7917.2011.01474.x. (SCI)

FengLuan Yao, MinSheng You, Liette Vasseur, Guang Yang, YunKai Zheng, 2012. Polycultural manipulation for better regulation of planthopper populations in irrigated ricebased ecosystems. Crop Protection, 2012, 34: 104-111. (SCI)

Sheng Lin, Minsheng You, Guang Yang, LiLin Chen, 2011. Can polycultural manipulation effectively control rice planthoppers in rice-based ecosystems?. Crop Protection, 2011, 30(3): 279-284. (SCI)

Yiying Zhao, Feng Liu, Guang Yang, Minsheng You. 2011. PsOr1, a potential target for RNA interference‐based pest management. Insect Molecular Biology, 20(1): 97-104. (SCI)

Yiying Zhao, Guang Yang, Gefu Wang-Pruski, Minsheng You. 2008. Phyllotreta striolata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Arginine kinase cloning and controlling insect pest through RNAi. 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05: 815-822. (SCI)

Yang G., Yang J.H., Wang-Pruski G. and Hodges D.M. 2006. Cloning and overexpression of GalUR gene to increase vitamin C production in plants. The 11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issue Culture & Biotechnology Congress. August 13-18, 2006, Beijing, China. Page 11.

Guang Yang, Qianliang Wang, Yiming Chen, Minsheng You. Studies on plant defense gene, myrosinase gene in cruciferous vegetable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or Biodiversity Manipulation and Ecologically-based Pest Management. August 15-19, 2006, Wuyishan, China. Page 20.

Minsheng You, Guang Yang. 2001. Physiological stress reaction of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hinesis, infested by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Entomologia Sinica. 8(2): 131-140.

杨广, 尤民生, 赵伊英, 刘春辉, 2009. 昆虫的RNA 干扰. 昆虫学报, 52(10): 1156-1162.

杨广, 关雄, Gefu Wang-Pruski, 尤民生. 2007. 植物诱导性抗虫基因.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5(1): 157-166.

杨广, 关雄, WANG-PRUSKI Ge-fu, 魏辉, 尤民生, 2007. 植物诱导抗虫基因研究进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5(1): 157-166.

杨广, 尤民生, 魏辉, 2004. 小菜蛾咬食后青菜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15(11): 2157-2160.

杨广, 刘新, 鄢铮, 尤民生, 2004. 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33(3): 339-343.

杨广, 尤民生, 魏辉, 2004. 菜蛾绒茧蜂对挥发性物质的定向行为. 植物保护学报, 31(1): 109-110.

杨广, 魏辉, 尤民生, 2003. 小菜蛾绒茧蜂触角的超微结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32(1): 32-35.

杨广, 刘新, 鄢铮, 尤民生, 2003. 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GC-MS 和GC-MS/MS 检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32(4): 447-452.

杨广, Wang-Pruski Gefu, 尤民生, 2002. 绿色荧光蛋白的改进.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0(4):397-403.

杨广, 尤民生, 2002. 小菜蛾对蔬菜气味的定向行为. 武夷科学, 18: 73-79.

杨广, 黄桂诚, 尤民生, 2001. 小菜蛾触角的显微结构及其作用.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30(1): 75-79.

杨广, 尤民生, 1998. 植物互益素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17(6): 33-39.

Guang Yang, Minsheng You*, Liette Vasseur, Yiying Zhao, Chunhui Liu, 2011. Development of RNAi in Insects and RNAi-Based Pest Control. In: Margarita Stoytcheva (ed), Pesticides in the Modern World - Pests Control and Pesticides Exposure and Toxicity Assessment. InTech, pp27-38.

尤民生, 侯有明, 杨广主编, 2004. 小菜蛾种群系统控制.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杨广, 魏辉. 2007. 小菜蛾的化学生态学研究. 尤民生, 魏辉主编. 小菜蛾的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p61-86.

(2)主要科研奖励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菜田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主要害虫持续控制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奖术一等奖,排名第三

“绿色食品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小菜蛾可持续控制的研究“,2002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专著《小菜蛾种群系统控制》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排名第三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2012-2015,主持“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项目“农林有害生物调控与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课题“农林有害生物基因调控技术研究”(编号:2012AA101505)的研究任务“利用RNAi 技术控制小菜蛾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35万元

2012-2013,主持农业部948项目“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技术的引进与示范”,编号2012-S15,经费50万

2012-2014,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dsRNA 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杀虫作用”,编号2011J06007,经费30万元

2011-2015,作为参加单位的主持人参与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共性技术”,编号2011ZX08011-006,经费60万元

2010-20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 研究”,编号30971925,经费35万元

2008-2010,作为参加单位的主持人参与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安全评价共性技术”,编号2008ZX08011-006,经费60万元

2008-2010,主持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科技计划项目“烟蚜诱导的烟草抗虫性研究”,经费25万元

2008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黑芥子酶基因的抗虫作用”,编号KY0030083,经费2万元

2007年,主持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经费1万元

2007-200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芥子酶基因在十字花科蔬菜防御小菜蛾中的作用”,编号30600403,经费21万

2006-2009,主持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的子课题“水葫芦和互花米草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6NZ0002-3,经费102万元

2005-2008,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mRNA水平下小菜蛾诱导的蔬菜抗虫性研究”,编号B0520003,经费15万元

2004-2006,主持福建省科技专项经费项目“温度对小菜蛾为害后青菜释放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编号K04040,经费2.5万元

2002-2005,主持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项目“蔬菜诱导性抗虫基因的研究”,编号K02036,经费2万元

2001-2003,主持福建省青年人才创新项目“小菜蛾取食诱导的青菜防御基因的鉴定和表达特性”,编号2001J032,经费4万元

2001-2003,主持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蔬菜挥发性物质及其对小菜蛾绒茧蜂的作用”,经费0.7万元

联系电话:0591-83797383;13489132273

电子邮箱: yxg@iae.fjau.edu.cn ;yxgfjaueducn@yahoo.ca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林文雄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作物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植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一. 个人简况:

林文雄,男,1957年5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研究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1989年获福建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学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和1997年分别以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身份赴韩国庆北大学农学院开展研修工作,200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UCLA开展合作研究。历任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主持)、科研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2008年9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福建省优秀教师,第五届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术)带头人,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兼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副组长、中国植保学会化感作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Integrated Omics 亚洲区副主编、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生态学”和“作物学”方向专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编委、第4届《应用生态学报》编委、《生态学报》编委、《作物学报》编委、《生态学杂志》编委、《中国农学通报》副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副主编、《福建林学院学报》编委、第2届全国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水稻生理与分子生态学、作物化感作用与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00多篇(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先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后10人。

二. 承担课程:
1、分子生态学
2、高级栽培学
3、作物生理学
4、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进展
5、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
6、现代生态学
7、生态系统生态学
8、草业科学导论
9、草地资源与管理
10、草坪草的养护与管理
11、生物专业英语

三. 研究方向和领域: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四.近5年主要承担课题:
1、Lsi1基因对水稻抗UV-B辐射的调节机制研究(30971737)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2
2、不同供氮条件下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的分子机理研究(3087149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
3、氮素营养调控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30471028)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
4、水稻对UV-B辐射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3057110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8
5、水稻对UV-B辐射胁迫响应的差异蛋白组学分析(20050389004)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2009
6、Lsi1调节水稻抗UV-B辐射的分子生态机制研究(20093515110009)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2012
7、水稻强弱势粒灌浆差异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803890006)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2011
8、水稻新品种(组合)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2004NZ01-4)主持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04-2007
9、高r-氨基丁酸萌芽糙米专用品种的筛选与开发(2010N5004)主持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0-2012

五. 科研成果:
1、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无公害优质稻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福建地道药材莲子GAP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4、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机理研究与应用,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5、福建省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应用,200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6、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200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六. 教学成果:
1、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2005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2009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七.代表性论著:
1、Characterization of Metaproteomics in Crop Rhizospheric Soil.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2011,10, 32–940 (SCI收录,IF=5.46)
2、Comparative Metaproteomic Analysis on Consecutively Rehmannia glutinosa-Monocultured Rhizosphere Soil. Journal of PloS ONE.2011,6(5): e20611 (SCI收录,IF=4.41)
3、Identification of autotoxic compounds in fibrous roots of Rehmannia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J]. PLoS ONE, 2012, 7(1): e28806 (SCI收录,IF=4.41)
4、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otus seed of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from outer space mutation.Food Chemistry.2007,105(2):540-547 (SCI收录,IF=3.457)
5、Allelopathic enhancement and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rice under low nitrogen treatment.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8,34:688-695 (SCI收录,IF=2.486)
6、Herbicidal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of oxygenic terpenoids on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Weed Research 2009,49:183-19 (SCI收录,IF=2.033)
7、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llelopathy in rice(Oryza sativa L.) induced by exogenous Salicylic acid.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9,57:163-172 (SCI收录,IF=1.629)
8、UV-induced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rice cultivars analyzed by SSH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9,59:245-253 (SCI收录,IF=1.629)
9、Genomic analysis of allelopathic response to low nitrogen and barnyardgrass competition in rice.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10,61:277-286 (SCI收录,IF=1.629)
10、Suppress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Lsi1 induc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rice under ultraviolet radiation. Plant Growth Regulation.011,65(1):1-10(SCI收录,IF=1.629)
11、Differenti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Temperature-Induced Autolysis in Mycelium of Pleurotus tuber-regium. Current Microbiology.2011,62:1160-1167(SCI收录,IF=1.509)
12、Effects of two species of inorganic arsenic on the nutrientphysiology of rice seedlings.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10,32:245-251(SCI收录,IF=1.343)
13、Positive allelopathic stimulation and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hyranthe under continuous monoculture.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11,33:2339-2347(SCI收录,IF=1.343)
14、A proteomic analysis of leaf responses to enhanced ultraviolet-B radiation in two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differing in UV sensitivity.Journal of Plant Biology. 2011,54:251-261 (SCI收录,IF=0.964)
15、Effects of Phosphorus levels on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rice co-cultured with barnyardgrass. Allelopathy Journal.2007,19(2):393-402(SCI收录,IF=0.678)
16、Analysis of epistatic effect and QTL interactions with environment for allelopathy in rice (Oryza sativa L.).Allelopathy Journal.2007,20(2):259-268(SCI收录,IF=0.678)
17、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allelopathic rice accessions to low phosphorus stress. Allelopathy Journal.2009,23(2): 175-184 (SCI收录,IF=0.678)
18、Effects of allelopathic rice on barnyard grass stress: I.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llelopathy Journal.2010,26(2): 185-196(SCI收录,IF=0.678)
19、Molecular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increased weed suppression ability of allelopathic rice mediated by low phosphorus stress. Allelopathy Journal.2010,25(1): 239-248(SCI收录,IF=0.678)
20、qRT-PCR analysis of key enzymatic genes related to phenolic acid metabolism in rice accessions (Oryza Sativa L.) exposed to low nitrogen treatment. Allelopathy Journal.2010,25(2):345-356(SCI收录,IF=0.678)
21、Herbicidal effects of mixture of oxygenic terpenoids on paddy weeds. Allelopathy Journal.2011,27(1):133-142(SCI收录,IF=0.678)
22、Effects of potassium application on functional diversities of microbes in rhizospheric soil of continuous cropped tobacco. Allelopathy Journal.2011,27(2):185-192(SCI收录,IF=0.678)
23、Analysis of metabolites in root exudates from allelopathic and non allelopathic rice seedlings.Allelopathy Journal.2006, 8(2): 247-254(SCI收录,IF=0.678)

八.学术论著与教材:
1、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7,主编(排名第1)
2、药用植物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主编(排名第1)
3、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主编(排名第2)
4、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副主编(排名第2)
5、农业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副主编(排名第2)
6、农业标准化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副主编(排名第2)
7、药用植物栽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副主编(排名第9)
8、水稻旱育高产栽培原理与技术,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专著(排名第1)
9、水稻化感作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专著(排名第1)
10、杂交水稻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专著(排名第2)

九.联系方式:
1.邮箱: wenxiong181@163.com
2.联系电话:0591-8373753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郭玉春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作物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作物营养生理和作物高产生理


一. 个人简况:

郭玉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1991年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农学系主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学术骨干。研究领域为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方向为作物营养生理和作物高产生理。主讲《作物生态学》、《作物生理生态学》、《农业标准化》与《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课程。发表论文28 篇,曾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 项。先后主持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农业部专项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基金和福建省农业厅重点项目12项。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福建省粮油学会理事、福建省生态学会理事、福建省农业厅水稻与马铃薯特聘专家组成员。

联系方式:E-mail ycguo168@sina.com 13600898418 0591-8378911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江敏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作物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评价、作物模型


一. 个人简况:

江敏,女,1967年11月生,硕士,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作为引进人才从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来到福建农林大学任教,曾获得了福建农林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等各种教学奖项,在徐州师范大学工作期间也多次获得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优胜奖、校教学双十佳奖、校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荣誉和奖项。先后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做国内访问学者期间,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及国家“863重点项目”的研究,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及作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20余篇。执教的课程有《农业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城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案例研讨》、《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等。

二. 研究方向和领域:

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评价、作物模型

三.近5年主要承担课题:

1、基于福建省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的水稻生产潜力研究(2010R0028),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0.8-2012.10

2、福建省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JA10112)福建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9-2013.9

3、气候变化对福州市水稻生产影响的计算机模拟及对策研究(06A03),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06.7-2008.7

4、利用远程网络在贫困山区推广农业高新技术(hx10011),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横向项目,2009.9-2010.9

5、福建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2008F3014),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

6、福建省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2009R01020280),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8.3-2009.3

四. 教学科研成果与荣誉称号:

1、2010.9获福建农林大学师德标兵光荣称号;

2、2009.9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7)

3、2009.3获福建农林大学首届教学质量二等奖;

4、2008.7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5、2007.9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6、2006.12获福建省社科联第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3)

7、2004.12获江苏省高校第二届“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好课件奖(排名第1)(本人在引进福建农林大学任教之前所获)

8、2002.12获徐州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双十佳奖;(本人在引进福建农林大学任教之前所获)

五.联系方式:

1.邮箱:fjaujm@163.com

2.联系电话:13107600517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陈选阳
性别:男
职称:副研究员
学院:作物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甘薯遗传育种、栽培与生物技术



一. 个人简况:

陈选阳,男,博士,副研究员,农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甘薯遗传育种、栽培与生物技术研究。1995年获农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遗传育种博士学位。2003年11~2004年6月在北京大学生科院访学,2009年7月~12月在台湾大学生科院访问。

二.承担课程

《农业概论》

三.研究方向和领域

甘薯遗传育种、栽培与生物技术

四.近5年主要承担课题

1.甘薯优质高产高效精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N0019),主持,省科技厅2009-2011。

2.甘薯β-胡萝卜素积累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08J0047),主持,省科技厅2008-2010。

3.高紫色素保健型优质甘薯示范应用(ky0010110),主持,省发改委,2008-2009。

4.红心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金山630示范推广(010265), 主持,省农办,2008-2009。

5.福建省粮食重大专项第五专题:优质甘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示范(ky0010138),参加,福建省科技厅,2008~2010。

五. 教学科研成果与荣誉称号

1.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金山208,2010年省级审定,2011年国家鉴定。(排名第一)

2.优质红心甘薯新品种金山75,2010年省级审定。(排名第一)

3.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金山679,2008年省级审定。(排名第二)

4.高产红心甘薯新品种金山763,2008年省级审定。(排名第二)

5.红心薯干加工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金山630,2006年省级审定。(排名第二)

6.《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福建省教育厅鉴定,(排名第二)

六.代表性论著

1.陈选阳,张招娟.甘薯生长期间块根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热带作物学报,2011,31(10):1838-1842.

2.陈选阳,叶开温.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wound-activation of Sporamin gene in sweet potato.Ninth 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1,1,17-21. Taichung, Taiwan. China.

3.陈选阳,叶开温.Promoting the storage protein contents in sweet potato tuberous root by enhancing sporamin gene expression level, Proceeding of 4th China-Japan-Korea Workshop on Sweetpotato.2010,11,26,XuaZhou, JiangShu,China.

4.陈选阳,袁照年,张招娟,郑金贵.甘薯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转化烟草的研究.作物学报,2007,33(10):1724-1728

5.陈选阳,陈凤翔,袁照年,张招娟.甘薯新品种金山630的选育及其生理特性.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29(3):347-351.

6.陈选阳,林世强,郑金贵.甘薯zds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4):473-477.

7.陈选阳,袁照年,张招娟,郑亚凤,郑金贵.甘薯块根总RNA的提取与psy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1):527-529.

8.陈选阳,陈凤翔,袁照年,庄宝华,翁定河.甘薯脱毒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4):449-453.

七.学术论著与教材

《作物栽培学》(南方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2万字)

八.联系方式

Email:cxy1991@163.com

Tel:0591-83769603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农林大学招生简章 福建农林大学联系方式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复试 福建农林大学成绩查询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专业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报录比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 福建农林大学专业排名 福建农林大学参考书目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导师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问题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真题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经验

添加福建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福建农林大学报录比、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群、福建农林大学学姐微信、福建农林大学考研真题、福建农林大学专业目录、福建农林大学排名、福建农林大学保研、福建农林大学公众号、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福建农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