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上海师范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上海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上海师范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上海师范大学导师名单是择校选专业前必须要搜集和参考的,它反映了上海师范大学考研的难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考研派每年都会在第一时间统计和整理上海师范大学导师名单。以下即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上海师范大学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李时人
▶基本资料:
李时人,男,汉族, 辽宁锦州人,1949年生。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高中毕业后当过插队知青和工厂工人。有十馀年自学经历,1980年由王进珊、廖序东等教授推荐,被破例录聘为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专业教师,从事本科教学。1986年越级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调入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晋升教授。1992年至1995年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中文系副主任。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经培养硕士、博士20馀人。
▶工作方向: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侧重于中国古代小说(包括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和明清文学研究。研究工作始于文献考据而长于理论思维和论辩,主张治学要遵循“求实、创新、循序渐进”的原则。独立编校断代小说总集《全唐五代小说》五册出版,被誉为“文化积累工程”。出版有其他各类学术著述十馀部,发表论文及有关学术文章逾百篇。多次立功受奖, 曾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自学成才奖章”。
目前正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中国小说史研究”、“明代文学家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域外汉文小说研究”等。每年招收“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明清文学”等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研究成果:
一、主要著述
《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3月版。
《金瓶梅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
《古训新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2月版。
《中国旅游文学大观·诗词卷》(上下册),(陕西)三秦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版。
《全唐五代小说》(五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李汝珍及其〈镜花缘〉》,(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版。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9年3月版。
《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与何满子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版。
《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大全》(主编),黄山书社,1992年5月版。
《明清小说鉴赏辞典》(与何满子合作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版。
二、主要论文
《也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3期。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与蔡镜浩合作),《徐州师院学报》1982年3期。
《金瓶梅》中“金华酒”非“兰陵酒”考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2期。
《〈西游记〉中的唐僧出世故事》,《文学遗产》1983年3期。
《贾三近作〈金瓶梅〉说不能成立──兼论考证的态度与方法》,《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4期。
《〈西游记〉闹天宫故事形成考辨》,《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2期。
《关于〈说岳全传〉》,《中国通俗小说阅读提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孙悟空形象的渊源》,《西游记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问题和研究方法》,1985年1月22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关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主题研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1期。
《“百丈”也是人名》,《读书》1985年1期。
《谈〈金瓶梅〉的初刻本》,《文学遗产》1985年2期
《写情入物,苍凉凄动——〈诗经·秦风·蒹葭〉欣赏》,《名作欣赏》1985年2期
《关于〈金瓶梅〉的创作成书问题——与徐朔方先生商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3期。
《朱鼎臣〈西游释厄传〉考》,《明清小说论丛》第3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说唱词话”和〈金瓶梅词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5期。
《日本学者关于孙悟空形象来源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5年18期。
《〈聊斋志异〉与〈池北偶谈〉》,与于盛庭合作,《明清小说研究》2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12月版。
《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状况和杂剧繁盛》,《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5年12月31日。
《“词话”新证》,《文学遗产》1986年1期。
《〈万历野获编〉“金瓶梅”条写作时间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1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仿作和续书问题思考》,《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6年7月1日。
《〈四游记〉版本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2期。
《〈谈金瓶梅初刻本〉补正》,《文学遗产》1986年3期。
《关于〈红楼梦〉及其他古代小说研究问题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3期。
《美人图及其人体美观念——读〈卫风·硕人〉》,《诗经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文化意义的〈文心雕龙〉和对它的文化审视》,《学习与探索》1987年1期。
《李汝珍“河南县丞之任”初考》,《明清小说研究》6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2月版。
《金瓶梅:中国16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文学遗产》1987年5期。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发微》,《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2期。
《兰陵笑笑生》,《中国十大小说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
《李汝珍》,《中国十大小说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版。
《站在新的时代文化的高度观照〈金瓶梅〉》,《学习与探索》1990年3期。
《论〈金瓶梅〉的性描写》,《中国小说中的性描写》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萧兵的楚辞研究及有关问题》,《文学遗产》1992年4期。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泛论——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谈片之一》,《北方论丛》1993年3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美学新风貌——谈〈金瓶梅〉的艺术新创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
《三国演义:亚史诗和亚经典》,《光明日报·文艺观察》1994年11月9日。
《三国演义纵横谈》,《文汇报》1994年11月27日。
《西门庆:中国“前资本主义”商人的悲剧象征》,《光明日报·文艺观察》1995年7月19日。
《孙吴政权与江南世族》,《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增刊》。
《出入乾嘉:李当珍及其〈镜花缘〉创作》,《国学研究》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李渔小说创作论》,《文学评论》1997年3期。
《“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1997年5期。
《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复旦学报》1998年6期。
《小说观念与〈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文学评论》1999年3期。
《20世纪唐五代小说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一》,《零陵师专学报》1999年4期。
《20世纪宋元小说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二》,《零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
《20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之三》,《零陵师专学报》2000年4期。
《越南汉文古籍〈岭南摭怪〉的渊源成书》,中华书局《文史》53辑,2001年4月。
《新罗崔致远生平著述及其汉文小说双女坟记的创作流传》,中华书局《文史》57辑,2001年12月。
《〈三国演义〉:史诗性质和社会精神现象》,《求是学刊》2002年4期。
《一部有开拓意义的研究力作——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序言》,《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
《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道路与理论建设》,《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3年3月26日。
《唐代女冠诗人:女性文学中的特殊现象——〈唐代女冠诗人研究〉代序》,《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
《卓然不群:〈何满子学术论文集〉》,《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8期。
《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论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6期。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朝鲜半岛汉文小说》》,《人民政协报·学术版》2004年1月12日。
《论古代文学的“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 ——兼评邱昌员〈历代江西词人论稿〉》,《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期。
《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与杨彬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
《〈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和古刊本》,与詹绪左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求是学刊》2007年1期。
《〈游仙窟〉古钞本、古刊本勘误与质疑》,与詹绪左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唐代文言小说“诗化”的文学史意义——兼评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
《中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半岛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与聂付生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中国古代小说与越南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一点思考》,《北方论丛》2009年3期。
《越南古代汉文诗叙论》,与刘廷乾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刘永文
▶基本资料:
刘永文,1962年生,辽宁朝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出版专著:
《晚清小说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表论文:《晚清报刊小说的传播与发展》、《西方传教士与晚清小说》、《〈时报〉—颇具时代特色的小说传媒》、《〈东方杂志〉与中国西藏》等。已完成的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近代传媒与中国西藏的社会变迁”。
在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族大学生族群认同的跨文化教育研究”、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晚清报刊小说总目·小说汇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社会的考察”。
▶主要研究方向:
藏学、古代文学。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施晔
▶基本资料:
施晔,1965年生,江苏南通人。博士、教授、硕导。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晋升教授。2011年为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
▶
研究方向:
中国近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与社会变革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研究
▶工作成就:
已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一项,市教委人文创新重要课题一项。近年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社会科学》、《明清小说研究》、《学术界》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撰有《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等专著,并于2010年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导师:李莉
▶个人简介:
李莉,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信息系,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
1985年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师从冯正和教授,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课题“微波四端口网络的研制”;同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1988年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CRIRP),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师从张忠治高级工程师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瞬态脉冲照射下一维时域散射与逆散射的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论文获CRIRP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赵柏林院士,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卫星微波遥感降雨和地星通信雨致衰减研究”,学位论文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1988-1994年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从事对流层电波传播研究。1997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从事移动通信工程、现代信号处理、信号重构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2003年在美国波尔大学物理系作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被聘为教授。
2007年至今在学术核心期刊、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3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3部。获得上海市、企业等资助科研项目十余项。
目前主持承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低信噪比下信号频谱检测性能及传播模型影响的研究》(No.12ZZ126);校《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DZL126);上海市《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基础》精品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移动通信,自适应信号处理和随机信号处理
近期获得的学术奖励:
1)“数字信号处理与DSP技术基础”市“精品课程”(第一完成人)(2012年)
2)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
▶学术兼职: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10.10-);
上海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2-);
上海市通信学会无线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 04-);
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著目录:
论文:
1)李莉,黄立辉,王沛,张家凯,一种基于多窗低复杂度的频谱检测算法,电波科学学报,Vol.26, No.6,2011.12. PP1083~1087, ISSN 1005-0388.
2)Li LI*, Pei WANG, Xiao-dong WU, Jiakai ZHANG, Improved UWB Pulse Shaping Method Based On Gaussian Derivatives, Proc. IET CCWMC 2011, Nov. 14-16, Shanghai, 438-442,
3)LI Li, LIU Yi, WANG Pei, XUE Junxiao, A Cross-Correlation Matrix-Based MMUSIC Algorithm, Proceeding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WiCOM2009),September 24-26, 2009. Beijing, China.(Vol.3, Wireless Communications(3), signal processing),EI检索:20100112610393 DOI: 10.1109/WICOM.2009.5302688
4)L. Huang, L. Li, J. Zhang, and P. Ye, “Wideband Spectrum Sensing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Bayes Classifier for Cognitive Radio,” in Proc. IEEE ICC 2012, 1537-1541,June 2012
5)L. Huang, L. Li, J. Zhang and J. Liu, “Optimal Wideband Spectrum Sensing Based on MTM with Adaptive Number of Sensors,” in Proc. IEEE, PIMRC ’11, 386-390, Sept. 2011.
6)黄立辉,李莉,张静,陈守坤,基于特征值确定门限的协作MIMO频谱感知,电视技术。2011年第35卷第09期,101-103(总359期),ISSN 1002-8692。中文核心期刊
7)陈守坤,李莉,王沛,黄立辉,基于阈值选择信噪比的协作频谱检测,通信技术,Vol.44,No.03,2011,总231,4-6,2011年第03期,第44卷,中文核心期刊。ISSN1002-0802,CN51-1167/TN
8)Junxiao Xue, Li Li*, Shoukun Chen, Lihui Huang, Exponential Weighted Collaborative Spectrum Sensing Based on SN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ICMT) 2010, 2467-2470, ISBN:978-1-4244-7872-9, IEEE Catalog Number:CFP1053K-PRT. Oct.29-31, 2010 in Ningbo, China,EI: 20111013721451,INSPEC Accession Number: 11642407,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ICMULT.2010.5630184
9)武晓东,李莉*,黄立辉,陈守坤,一种基于PPM与PAM并行方式的超宽带调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Vol.33,No.14,2010-07,117-120,ISSN1004-373x,CN61-1224/TN
发明专利:
1)李莉,刘晶,叶培青“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动态频谱分配方法”,CN102695176A
2)黄立辉,李莉*,“一种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检测方法”,CN102386984A
3)李莉,武晓东,张家凯,“一种改进的基于高斯函数的超宽带脉冲设计方法”,CN102291163A
4)黄立辉,李莉*,“基于MTM-SVD自适应传感器个数的频谱检测方法”, CN102082617A。
教材、专著:
1)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程,李莉主编,王沛、张相芬、俞玉莲、郑振东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26133-9,2011年10月,(双语教材)。
2)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和算法实现,李莉主编、王沛、俞玉莲、常宁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21369-7,2010.2
3)Advanced MIMO system,Kosai Raoof, Huaibei Zhou 主编,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USA,2009., ISBN 978-1-935068-02-0, Chapter 4, pp83-110, Jing ZHANG, Li LI, Zhao Si
上海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导师:金定海
▶
个人简介
金定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广告专业负责人,广告系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在广告业界和学界享有盛名,荣获2003首届中国十大广告学人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广告25位突出贡献人物。
▶
个人表彰
中国十大广告学人(中国广告协会)
中国广告25年突出贡献奖(中国广告协会)
中国广告30年突出贡献奖(中国广告协会)
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
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总工会)等
▶个人贡献
金定海关注广告业的发展,从理论角度探讨广告、媒介、品牌等领域的内在规律。首先,较早总结分众传媒的媒介内涵,提出了“无聊”的广告价值以及生活接触点的概念,对分众传媒的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其次,揭示中国广告主导价值的内涵特点;提出了汉字的广告智慧意义;提出了广告对于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性。
致力于广告创意教学的提升,确立了以创意为核心,以创作为手段,培养广告创意创作人才的教学思想。其学生在各大全国性赛事上表现不俗,尤其在2005、2007年连续两届的教育部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上得奖名列榜首。重视广告创意的基础研究。2002年来,与《中国广告》合作,开展优秀广告月评,并发展为中国非选送广告创意大奖。2004年来,与《国际广告》合作开设“广告新地带”栏目,对部分新广告予以创意褒贬。再者,参与《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选编。这些基础的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3年,发表《存在的,可能就是永恒的》、《2002年中国广告平面作品创意解码》、《品牌对抗:手机品牌热力对抗》、《2003中国广告:趋势与机会》、《偏执的创意》、《品牌对抗:中国快递市场争夺战》、《广告:杂生次生的生态演进》、《作坊与大学》、《品牌对抗:天上人间的品牌博弈》等论文。
与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办“上海机场形象杯”广告比赛;与《中国时报》联合举办两岸大学生广告游学营;与上海环保署和上海市教委合作主办“大气环保”主题公益广告比赛;与上海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工商局、上海电信合作举办了“发展中的上海信息化”公益广告大赛;与《中国广告》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两期广告论坛。学术课题包括《中国新广告》评选项目,《品牌对抗》课题,《上海大众视觉形象系统规范与调整设计项目》。
▶代表作品
《汉字的广告可能:关于华文广告智慧发生学的思考》
《形与象:品牌定义与感性实质——上海世博会品牌定义的思考》
《隐喻、话语、感觉和转换——关于中国广告转型期症候的思考》
《上海广告业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
《发现中国广告的主导价值》
《价值理性的偏失》
《改变博弈:商业影响力的分众之道》
《没有深度,创意无法理论》
《十年(2001-2010)来中国广告创意研究》
《广告的创新思考》
《冬天自己找太阳危机的思考与需求的解读》
《战略机遇文化产业推动广告产业升级》
《十字路口的思考:嬗变与回归》
《新思考媒体接触点的价值效应》
《创意产业的透视与思考》
《当理性慌乱时,感性就是真理》
《产业为体创意为用》
《广告,作为国家战略》等
▶学术出版
《广告创意学》
为高校广告创意课专业教材。全书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广告创意本体论,主要对广告创意作出概念梳理和理论阐释,下编为广告创意表现论,主要通过对经典广告创意作品的类型研究,阐释广告创意的思路与方法。《广告创意学》的两编十二章体例,是对广告创意学进行学理建构的一种创新性尝试,它总结了近三十年中国广告创意实践的成果,使广告创意学走出长期以来“有术无学”的局面,为中国广告的理论化、学术化进程推波助澜。《广告创意学》体系科学、结构完整、理论深入浅出、案例新鲜生动,既可作广告学专业学生教材,也可成为广告从业人员学习与实践的参考用书。
《后世博研究》
本书围绕世博会的整体空间设计、立体传播效应、商业运营模式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和商业广告传播相关的领域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导师:郑欢
▶基本资料:
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化,语义学、翻译学。主要讲授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语义学、翻译理论,大学英语等。
▶主要成就:
发表论文6篇,主编出版专著7部,主译、编译出版译著3部,以第2作者撰写专著1部;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级大学英语试题库<现代英语分库>》的编写;主持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课题1个,完成成都理工大学校级科研项目1个(第2主持人);1999年,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的《现代英语词汇应用研究》项目分别获得四川省教育委员会第二届科技进步、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成都理工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2000年获成都理工学院1998-1999年度教学质量一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研究生导师:林路
▶个人简介:
林路,1956年出生于上海。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与传播系教授,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从事摄影教育20年,已出版摄影理论和技术专著六十多本,主要有:《业余摄影技艺图解》(1996年获华东地区第九届优秀科技著作二等奖)、《国外摄影名家创作思维与拍摄技巧》(1997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三等奖)以及较有影响的《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跳出镜头的局限》、《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经典相机与大师杰作》、《她的视角——女性摄影家及其作品》、《他的目光——男性摄影家的女性题材》、《自然精神》、《都市灵魂》、《室内剧情》、《新生代女性摄影》、《视觉的理性与激情》等。发表摄影文章数十万字,其中四篇分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人民摄影报》社联合举办的摄影评论年终大奖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全国理论年会优秀论文奖。
1999年和2001年分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评选的中国摄影国家最高奖:第四、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联合会评选的“中国摄影教育优秀理论奖”。
▶作家产品:
数码摄影新教程
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
摄影艺术二十讲
广告摄影
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
广告摄影
数码摄影实用教程
分类摄影50讲
摄影名作鉴赏
▶作家文章:
王小慧和她的摄影工作场——读《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
《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序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导师:潘悟云
潘悟云(1943年-),浙江温州瑞安人。中国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的专家。
人物简介
潘悟云,1943年生于浙江温州瑞安。中国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的专家。因家庭出身问题,不能参加高考。高中毕业后,先后在温州的一些工厂当过临时工,挑过泥,拉过板车,1979年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1982年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后在温州师范学院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负责人,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兼职博导,上海社联副主席,《语言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编委,《民族语文》编委,《中国语文》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处作过学术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
人物年表
1943年3月出生。浙江省温州瑞安市人。
1961年高中毕业。随后做了18年的苦工。
1979年,潘悟云考上了复旦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
1982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86年,潘悟云应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邀请,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语言和方言会议作中心发言,题目是《吴语概论》。
1993年从温州师范学院调上海师范大学工作,同年评为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并任该博士点负责人。
1994年,又应该校邀请,在中国语言源流国际研讨会上作中心发言,题目是《对华澳语系假说的若干支持材料》。
1999年任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联)副主席,上海社联语言研究中心主任。
1986年以后多次应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的邀请讲学、研究和学术访问。
2001年,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语言学家决定建立“21世纪中国语言与方言数据库”,潘悟云教授被任命为这个计划执行组的大陆召集人。
潘悟云的“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是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唯一一项语言学科的项目。
2003年,由潘悟云主持的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正常人的语音数据测试和分析”首次实现了语言学与医学的合作研究,不仅为中国病理语音学提供基础数据,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作出了贡献。
人生经历
1943年3月,潘悟云出生在莘塍镇九里村。在瑞安县中心小学(现市实验小学)读完小学之后,便随着家人搬到了温州。少年的潘悟云聪明,除了体育,几乎门门功课都是全班第一。但是,这样一个天资聪颖、学习优秀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落空了。是家庭成分原因。当时潘悟云的父亲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因此潘悟云的档案上被盖上了一个蓝色的印戳——此人不得高考录取。
之后,潘悟云进了一家工艺美术厂做学徒。潘悟云下面还有3个弟弟,工艺美术厂一个月14元的工资没法让一家人活下去,于是潘悟云干起了苦工,一天能挣1.25元。22岁,潘悟云在木材厂拉大板车,与弟弟到煤球厂去抬煤块,双肩被磨得全是淤血。在造船厂造船坞,7月盛夏,穿着短裤浸在水里,全身晒出水泡,12月隆冬再下水,浑身哆嗦。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劳作,那些最苦最累没有人干的活潘悟云也干。
从1961年高中毕业,一直到1979年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潘悟云做了18年的苦工。开始的时候真是非常苦,因为像潘悟云这种家庭出身的人,不要说大学考不上,工作也找不到,只能做苦力,整天都是和那些劳改释放分子在一起拉板车,挖泥土,抬煤渣。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支撑着潘悟云坚强走下去的就是:读书、学习。“我觉得应该对得起我自己,自己读书这么好,不应该自暴自弃。人家能够在大学里学,我照样可以自学嘛。”学习成了潘悟云苦工生涯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在温州造船厂工地上挑泥土时,空担子过去,趁喘气的功夫,潘悟云背诵《楚辞》,重担过来,潘悟云再咬紧牙关;在温州锅炉厂金工车间,任务完成后,别人休息时潘悟云忙着在地上做高等数学题;在温州锅炉厂端面车床边,潘悟云用脚控制着车床,腾出手摸出抄好的《左传》,默默背诵,《尔雅》就是在钻床旁背下来的。文学、美学、哲学、音乐、美术史……“我酷爱读书,什么书都要读。”
1969年,潘悟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郑张尚芳(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温州人)。当时,潘悟云对语言学很有兴趣,经常看些音韵学方面的书。而真正涉足语言学,是在与郑张尚芳接触以后。
当时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家吕叔湘,借给郑张尚芳一本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因语言所要整理图书,欲先收回。郑张尚芳找到潘悟云,让潘悟云帮助抄写此书后面厚厚的《方言字汇》。虽然那时潘悟云对国际音标一知半解,但潘悟云花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认真抄录了此书,一式两份。郑张尚芳很感动,认为潘悟云是个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的人,是做学问的料,便开始教潘悟云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潘悟云由此逐渐入门,跟着郑张尚芳学音韵学。
从1969年到1979年,整整10年,潘悟云与郑张尚芳相互鼓励,钻研学问,怀着坚定的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学术的春天。
1979年,潘悟云36岁,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那一年,潘悟云这个温州锅炉厂的普通工人,考上了复旦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
1986年潘悟云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语言和方言会议作题目是《吴语概论》的中心发言;1994年,潘悟云在中国语言源流国际研讨会上作题目是《对华澳语系假说的若干支持材料》的中心发言。
1986年,潘悟云在美国访问时,看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语言学科创始人王士元教授的Dictionary of Computer软件,很感兴趣。回国后,潘悟云立即申请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汉语方言学和音韵学的计算机处理系统》。那时,潘悟云还不懂计算机,为了完成项目,潘悟云每天上午8时去计算机室,将近半夜才回来,边看电脑书籍边写程序。在计算机屏幕前面看得眼泪直流,不能睁眼,潘悟云就让读小学的大儿子来帮忙看屏幕。一个暑假后,课题就有眉目了。
潘悟云是国内最早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这在国内语言学界可是一个创举,让后来的研究者获益匪浅。也使得整个语言学科的发展,都朝前迈了大步。计算机的速度跟手工操作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一个方言的同音字表,一般手工操作要4天,利用计算机只需四分之一秒。
比较语言学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大兵团作战,多方协作,联合攻关,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念。一方面潘悟云参加了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合作计划,充分吸取分子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所提供的学术营养;另一方面,潘悟云又与国内外各高校与研究单位的语言学科充分合作,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完成东亚语区的比较工作。
2006年,潘悟云担任了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负责立项招标、聘请学者,调查研究东亚地区的语言,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理清东亚语言的原始面目,进而考察整个东方文明的起源。对于这个课题,上海市一年拨款100多万元,高校配套50万元,连续进行10年。潘悟云说,这将是潘悟云学术生涯的收山之作。这个课题有30多位教授参与。
学术研究
潘悟云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上古汉语历史音:
1.指出上古汉语也像某些现代亚洲南方语言一样具有次要音节类型,从而对Bodman关于中古来母的上古来源*C-r-<r-作出语音解释:其中的C-是次要音节。同时更进一步把这种构拟推广到与舌根音谐声的以母。
2.上古*l-在短元音前变中古的以母,在长元音前变中古的定母,并对之作出语音解释。
3.上古存在小舌塞音,它们分别变作中古的影、晓、匣、云。匣母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舌根浊塞音,一个来自小舌浊塞音。
4.对上古收-p、-m诸韵部进行再分部,并提出明确的分部标准。
5.指出谐声关系是上古汉语的形态反映。
潘悟云还翻译了几部上古音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一本是潘悟云主持翻译的高本汉的《修订汉文典》,一本是包拟古的《原始汉语与汉藏语》,一本是蒲立本的《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中古汉语历史音韵:
在反切行为的研究基础上确定汉语中古音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三条基本的反切原则来确定声、韵、和介音。由这些原则潘悟云得出推论:
1.《切韵》的每一个韵目带有相同的主元音和韵尾,从而对前人拟作同一主元音的登~蒸、咍~灰、痕~魂等韵的构拟作出修正;
2.重纽两类是介音不同,并对重纽的介音作出新的构拟。
汉语方言学:
潘悟云认为南方方言是南方土著居民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形成一种带有本族母语特征的混合语。根据这种语言史观,潘悟云指出汉语方言史的研究必须在作历史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西方的历史比较法,同时主张以各个历史层次面貌的构拟来取代原始语的构拟。潘悟云所发表的汉语方言的许多论文,就是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来解释以往方言史观所不能解释的方言现象。
汉语史与东亚语言历史比较:
东方语言的历史研究关系到整个东亚的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问题,而汉语史在东方语言的历史比较中又处于核心的地位,所以,这个领域的研究在东方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潘悟云教授在这个领域是国际上最领先的几个学者之一。
方言学与历史层次分析法: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界基本上都采用谱系理论来研究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但是成绩不佳。潘悟云认为,谱系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汉语的南方各方言并不是从中原汉语分化出来,而是南方的非汉语居民经过双语阶段逐渐接受汉语的结果。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西方的历史比较法运用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而应该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来弥补西方历史比较法的不足。潘悟云一直致力用这个理论研究汉语南方方言,解释南方方言中用谱系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使这个理论逐步成熟,使之成为历史语言学中的普遍理论。
探讨新的研究手段:
潘悟云一直致力于把新的研究手段运用于历史语言学和方言学。潘悟云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经评审获优秀等级。并且已经为许多单位所使用,将促使古今汉语和汉语各方言间的大规模历史比较发生革命性的发展。
学术贡献
潘悟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历史音韵学、方言学和东亚语言历史比较。潘教授很早就认识到,这些研究工作所需要分析的大量语言材料,只有通过计算机辅助才能完成,为此,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潘悟云就自学计算机知识,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语言的历史比较与历史层次分析,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作为一名学者,潘悟云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研究使潘悟云在音韵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潘悟云多次应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邀请前去讲学、研究和作学术访问。潘悟云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誉为“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流之作”,欧洲汉学的跨国课题《新编汉文典》决定采用该书的上古音体系,并邀请潘教授于2012年4月在查理士大学就这个体系作了为期一个月的系列讲座。
潘悟云教授不仅在语言学研究中贡献突出,而且为中国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潘悟云的2001届博士毕业生龚群虎被复旦大学作为人才引进,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届博士毕业生黄树先教授已被任命为《语言研究》的常务副主编。潘教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潘悟云指出,做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被学生培养”,潘悟云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制定合适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当学生在该领域取得成绩的同时,潘悟云也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东西。
主要著作
一、专著
《温州音档》1999
《汉语历史音韵学》,200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潘悟云自选集》,2002年,安徽教育出版社
二、译著
《修订汉文典》(高本汉)
《原始汉语与藏语》
《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所获荣誉
《汉越语与>切韵<唇音字》获浙江省1978-198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对华澳语系假说的若干支持材料》获上海市1994-199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汉语否定词考源》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
早期经历
(1)1943年3月出生。浙江省温州瑞安市人。
(2)1961年高中毕业。随后做了18年的苦工。
(3)1979年,潘悟云考上了复旦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
(4)1982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导师:王双成
王双成,1970年6月生,青海门源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语学会理事,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
已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一般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并在《中国语文》、《语言科学》、《民族语文》、《语言研究》、《方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上海师范大学书法创作与研究专业导师:邵仄炯
邵仄炯,1975生于上海,199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书与画》杂志副主编。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2011上海文化新人。曾出版《青年美术家丛书——邵仄炯》(上海画报出版社),《观复集——邵仄炯卷》(河北美术出版社),《山水》(上海文化出版社),《唤风集》(上海文化出版社)。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师范大学联系方式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复试 上海师范大学成绩查询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上海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上海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经验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报录比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添加上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上海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上海师范大学报录比、上海师范大学考研群、上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上海师范大学考研真题、上海师范大学专业目录、上海师范大学排名、上海师范大学保研、上海师范大学公众号、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上海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