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导师:于风军
[通讯方式]
电子邮件:yfjdl@163.com
[个人简述]
于晓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光转化功能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创新团队成员;大连理工大学“分子的高效活化转化与新物质创新”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大连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催化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中方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清洁有机合成新方法,通过利用这些新方法、新反应,实现具有复杂结构的药物中间体、光电材料分子等精细化学品的简便、环境友好合成。培养研究生15名,毕业9人;1人获中国优秀留学生奖学金,1人获德美奖学金,1人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1273026,21572028);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1002010);4项省部级基金(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金,2010047143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0792;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计划,LJQ2015027;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181);1项企业合作项目;科研进款300余万元。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第一发明人专利6项,1项专利成功转让。获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校考核优秀2次;2015年获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称号。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清洁有机合成新方法,通过利用这些新方法、新反应,实现具有复杂结构的药物中间体、光电材料分子等精细化学品的简便、环境友好合成。培养研究生15名,毕业9人;1人获中国优秀留学生奖学金,1人获德美奖学金,1人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1273026,21572028);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1002010);4项省部级基金(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金,2010047143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0792;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计划,LJQ2015027;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181);1项企业合作项目;科研进款300余万元。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第一发明人专利6项,1项专利成功转让。获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校考核优秀2次;2015年获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称号。
[教育背景]
UniversityofSouthampton添加大连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大连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大连理工大学报录比、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群、大连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大连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大连理工大学排名、大连理工大学保研、大连理工大学公众号、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大连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dalianligongdaxue/daoshi_51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