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过来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看法

过来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看法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过来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分享——对于新大纲的复习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经验分享——数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数学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政治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过来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看法正文

97%的人还访问了: 过来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看法 发帖声明:

  1、这是本人看到的几篇帖子,具体事实,尚不清楚。  
  2、楼主对社科院的情况很迷惑,想得到一些有时效性的评价。  
  3、本人对社科院有着向往之情,有意考取。  
  4、本人无意诋毁社科院研究生院,也无意迷惑研院的考生,事实上,自己也在想办法加深对社科院的认识。  
  5、就帖子的内容所反映的问题来看,虽然一个想考社科院的学生会在奋战阶段忽略社科院的缺点,但楼主认为,如果冷静思考的话,还是很值得斟酌的,有些方面的影响其实很深远,考上以后才认识到的话可能就晚了。  
  6、楼主发此贴,原因在于社科院的信息很少,经验贴也很少,因而:一是希望广大同窗能发表意见交流一些,一次来分享彼此的信息;二来希望前辈们说一下在社科院读书的真实情况。  
  7、不管你在本文中看到了什么,请不要有语言攻击,别人永远不可能只如你一句脏话形容得那么简单。  
  下面就是本人看到的几个帖子。
  
  一、幸好,我只是来混文凭的。
否则,看到研院的课程安排,代课老师的代课质量(英语课除外),我简直是万念俱灰!我知道这样说会挨砖,但是我想说这是我的真心话,更不是气话。看在说实话和言论自由的份上,大家批评可以,不要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做学问的同学真的要意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在研院我们不但需要更加努力和坚韧,而且需要更加谦卑。因为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听到的东西,不是学术前沿不说,而且甚至老师的理解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古老的教材,形式化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缺乏尊重和关怀,这些很自然的会限制了学生们思维的自由,封闭的教学环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不说那么多了,反正我是来混文凭的,我只是建议那些心怀憧憬的新生朋友们,少发牢骚,不要把自己范围局限在小小的研院,那样做井底蛙的可能性大增加。如果你是一个打算走研究之路的朋友,不妨多看,多听,多客观的思考,少一些牢骚和偏激的情绪,因为我们是弱势群体,我们抗争历史悠久,背景雄厚的研院旧习惯,代价成本太大,而我们的时间对我们自己又是那么珍贵,所以,不如抓紧时间学习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文凭可以混,但用生命和时间拿来混的话,那迟早会还的!看了讨论,“假如您是考生,您还会选择社科院吗?”贴子及跟帖之后,我感觉有必要做些补充:
  
  (一)硕士生是需要开设专业课的,但是导师是不会去研究生院给学生上课,所以学生要上专业课的话应该会去所里上课,为什么说应该会去所里上课呢?因为根据自身经验,有些导师考虑到学生上课路途奔波浪费时间,会和学生约上课地点,所以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上课,至于是否会在研究生院,考虑到导师事务繁忙,和研究生院没有实质联系,出城上课是有成本的,去研究生院给学生上课的可能性很小!我们也和导师交流过,导师们明确表态去研究生院给学生上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既然导师不会去研究生的话,学生就不得不去找老师。这就需要解决交通问题,但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校园信息平台”上的通报讨论帖中的信息,研究生院会组建一支车队,车队总共会有一辆中巴车,中巴车的载客量20人左右,排除运输安全的考虑,超载的话也就40人左右。依据比较了解运输路线的同学介绍,中巴车来回奔波一趟1个小时左右。粗略估计,赶上返所日、节假日及其他进城高峰时间,每天至少会有100人进城,当然了100人是最最最为保守的估计。试想,不挤不抢的话,排队上车,轮到你进城时可能会是中午了。待你到城和导师会合,还没上两小时课,你又得风风火火往良乡赶!

       有人会说,都是硕士研究生了还需用上课吗?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大言不惭!你可以看看其他学校研究生院是否会给学生开课,学生是否需要和老师交流。当然不排除有些硕士生具有博士生的水平,但是不要忽视个案、个例并不是普通人的一般水平。上述讨论并未提到碰上你喜欢的学者有讲座的情况,你该如何参加,这些有待你去设想。
 
       注:我的补充供有意求学者参考!我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及遗漏之处,请有意者补充,持不同意见者可以讨论!作为一个“院外人”,说起中国社科院这3个字,多少总会带点憧憬的意思,也一直以进法学所为目标。从以前的了解和感情上,很容易把它和北大、清华、人大等中国最牛的学校相提并论,只是通过最近的深入了解,心理落差何止令人汗颜。最近还惊闻有考上的前辈居然愤然选择退学,考上社科的难度不必多言,只是居然做出这样选择,苦衷估计不是你我能够了解吧。
  
  首先,也是最直接了解到的,社科开始收费了!学费住宿费书本费(书本费也要单收吗!)加起来着实不菲,感觉社科这种清净之地一下就被玷污了。不知道社科的固有优势还有多少。
  
  再者,环境之差之简陋。据称09的研究生被扔到河北廊坊,治安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发展环境差到无法想象,甚至不能与一般民办大学相比!“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亚洲第一智库”的头衔,俨然成为一种讽刺。如果说人大北大把硕士生们放到深圳、广东是出于政策倾斜,那社科院把为数并不多的研究生们发配到河北是出于何种深意?而且是这么差的基础设施?上山下乡吗?作为旁观者,寒心。后又闻2010年的新生会到房山……有点不敢想象。房山我去过,不过是旅游,农家院。从市区到那里的交通是要坐火车的!而如果是汽车,又怎是艰苦卓越能形容。老实说硕士研究生一共也就两三年,要忙的事却很多,这种环境怎么发展!?
  
  第三,务实一点,出路问题。就最近一些了解情况,社科院的就业不能说是差的,但至少离心中的预想情况相去甚远,与北大、人大一干学校远不是一个档次……我从来不怀疑能进入社科的人的优秀,毕竟全国一年才招那么几个人,但是如果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还交了那么多人民币最后却不能有一个好出路,那我们的付出价值何在?可不是被耽误了吗?
  
  第四,学术。不能说全部,但凡是想进社科的人大概多少会有走学术道路的志向,这不能不说到导师和其他方面的实力。这可能是社科仅存的优势之一。只是,现实大家也都看到了,这种优势如今还剩多少?北大人大清华都在拼命做强自己,社科找到自己的道路了吗?相比之下,社科更像个固步自封而且多种妥协混合的怪胎,这只是旁观者斗胆一点看法。
  
  第五,招生。这个就不多说,搜索资料之难即使对于身在北京的同志们来说都深有感悟。而且,风险太大,想报社科这类学校的都是身怀利器胸怀壮志的家伙们,但是……这样的没有退路的冒险是否也太大!谨以对社科最淳朴的敬意,只是,真的难以爱上社科院。犹豫中……

  二、社科院研究生院为什么不及中科院一个是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直属研究生院?
  
  一个是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直属研究生院,校园管理水平同样低下,本应齐头并进的发展,如今却造成了各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的局面,原因是复杂的。其实不是研院领导的错,而是两个单位的不同制度和性质造成的。规模问题:中科院研究生院号称亚洲最大的研究生院,而社科院研究生院2年前还号称全国面积最小的研究生院。一个每年招生数万名,一个每年仅招生数百名,对比可想而知社会影响力的大小。招聘网站网申有中科院没社科院正常啊,人民银行研究生院不也没。这点不怪学校,对比双方本部,社科院本来就只在北京有那么几十个研究所,而中科院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四处分布。究其原因,在当年胡乔木院长和郭沫若院长争夺中科院院长一职,因为老胡等不及老郭死,于是直接把中科院社会科学部拉出来独立了。关于这事,是季羡林老回忆的。紧接着,是各省市社科院的独立,导致我院成了北京的光杆司令,规模大大缩水。再加上研院初代院长不选海淀区北大人大旁三足鼎立却挑了花家地那小破地,研院的规模,自然大不了了。
       
       院所分离制:我院的院所分离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研究生院与研究所脱节,导致学生没事干,导师不愿管或者管不了,有不少导师从未踏进研院一步,有的所想来学校开课研院却不批准,何谈积极性?不如学中科院把学生交给研究所算了。
    
       设备问题:吃饭生活等条件暂且不谈。中科院拥有全国最强大的远甚北大清华的实验室装备,这是吸引他们学生的根本原因,而我们呢,破图书馆哪个学校没有?何况研院图书馆藏书远不及一般211高校,总部图书馆比北大图书馆也豪无优势可言。
  
  生源问题:社科院研究生院招生规模甚小,理应生源极好,但事实不然。原因在于,我院保送生比例太小。作为研究所,中科院和社科院主动报考人数都不多。但他们胜在强大的保送生制度吸引了全国各大名校优质生源。他们有大量直博生,而我们本校学生都无法保本校博士。
  
  就业问题:两个学校都管理水平低下,课程水,但两个原因导致他们就业好。一个是理工科天然就业优势,虽不如理工科名校,但比我们强多了吧。一个是不论自不自觉,他们作为实验室苦工忙了几年,不管有没有提高实际能力,但学术能力的确远超我校学生。而我校学生能干的活因导师而异,多数少之又少。一年级随便上了个公共课。到2年级,大家都知道专业课是假的,就是几个讲座,念几篇论文,都是糊弄的毫无系统可言。哥还不如自己上网看。剩下的时间,该睡觉的睡觉,该出去上班的上班。就算一学期不见导师,从学校消失一个学期估计也没人管吧?据说本院以后还打算缩招乃至取消我文史哲片招生而扩大有前途的金融在职博士招生,我们应感谢学校领导切实提高就业质量的决心。放羊的环境导致学生的水平完全由自制力和悟性决定,两极分化。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实在没事干,每天只好去论坛灌水玩。希望学弟学妹们吸取本人在研院蹉跎两年的教训,一定管好自己啊,有计划的安排好时间,少灌水,多读书。我告诉你们,学校出来有前途的牛人一定不会是整天论坛损学校的人,而是图书馆里默默坚持读书自习写论文的人们。既来之则安之,少埋怨学校多自学知识发文章,就算学校不负责我们也应对自己负责,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资金问题:社科院穷吗?文史哲片一个研究所每年都有两千多万经费,怎能说穷?只能说,与所平级的研究生院的确穷,但与社科院无关。

  
  三、社科院的一些认识
  
  这里不是一所严格意义上的大学,它既不是211院校,也不是985院校。在很多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的招聘网站上找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只能选“其他院校”,然后再输入学校名称。对于明文规定要求211,985院校毕业生的单位来说,我们不在其招聘范围内,就业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社科院研究生院读书,交通很不方便,出了研究生院大门要步行1.3-1.5公里才能走到地铁站,据说当时修建地铁时,交管部门曾经和研究生院的领导们商量是否要把地铁站设在研究生院大门口,方便同学们出行。这个提案被研究生院的领导们否决了,理由是他们认为地铁站设在校门口会太吵!估计那些有私家车的领导们意识不到大热天步行去地铁站会有多累吧。从社科院研究生院走到地铁站的这1.5公里,沿途没有任何路灯,晚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有时有同学被恶狗包围,后来大家都不敢步行往返地铁与学校之间了,只能选择单程10元的黑车。
  
  研究生院里只有一个食堂,不管你爱不爱吃也就只能去那里用餐,食堂是完全的军事化管理,按时开饭,你去晚了连根毛也剩不下。早饭7-9点,午饭11点到12点,晚饭5-6点。只有一两个菜是荤菜,还必须在开餐之后15分钟之内才能买到。剩下的都是大白菜,圆白菜,菠菜,空心菜等等各种蔬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大不了我不吃食堂的饭了,出去改善改善伙食,下馆子去。抱歉,没有。研究生院周围步行1公里左右能有两三家脏乱差的小饭店,仅此而已,再无其他。校园内部没有其他餐厅,没有邮局,银行,只有一家迷你的小卖店,挑也没得挑,想买什么都得去那里买。
  
  再来看看住宿,鄙人打包票社科院的宿舍楼绝对是危房,楼板是填充材料做的。楼板有的地方开裂,都露出里面的纤维材料了,并不是石板水泥之类的。同学在宿舍里关着门用正常的声音交谈,门外十米处听得一清二楚。要是宿舍两个人吵架那就更不用怀疑,全楼层的人都能听得到。北京的夏天非常热,一般的大学都安装了空调,社科院研究生院可没有空调,就这样还要限电,一个月50度,超过了就要买电。一旦你去买了电,恭喜你,你超额用电、无缘奖学金申请资格了。没有空调的夏天太可怕了,室内像蒸笼,38度是常态。很多同学夏天热的都长痱子了,也只能忍着。
 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员非常冷漠,因为很多工作人员是社科院本部(建国门)和研究生院(良乡)两地跑,在良乡的时间非常少,都不爱去良乡。医务室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服务时也满腹怨言,很看不起居住在良乡这穷乡僻壤的学生们,医务室的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和人文关怀,学生在生病也各种挑剔你不符合流程,看那样子恨不得上去给你几脚。据我所知,医务室朝九晚五上班,曾有同学半夜里犯慢性阑尾炎,晚上没有人值班,学校附近荒山野岭也没有出租车,那同学差点疼死,天亮了才打了一个黑车去良乡镇上的医院看病。我认为,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同学们有着不小的丧命的可能性。
  
  同学们选择考研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吧,这一点社科院研究生院不占任何优势。这里没有任何招聘会,宣讲会,人才交流会,很多求职的师哥师姐只能每天疲劳奔波在去市里找工作的路上,乘各种来路不明的黑车、转四次地铁才能去其他学校的招聘会找工作。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员不知道每天都在做什么,不关心同学们的生活,不关心同学们的就业,感觉这是一个完全放养型的学校。
  
  整个学校构造非常简单,一座图书馆,一座教学楼,一座行政楼,一个体育馆,一个餐厅,四栋宿舍楼,就构成了研究生生活的全部。如果你想体验苦行僧的生活,这里荒山野岭,交通不便,没有任何娱乐消遣,是清修打坐的好地方。有时候去市里的其他大学的同学那里玩,真羡慕人家有各种小吃城,各种社团活动,去兄弟院校听课、听讲座,热闹繁华的街道,每当回想起自己学校那苦兮兮的生活,都觉得自己现在流的泪,是当初选学校时脑子里进的水。

97%的人还访问了: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cass/kaoyanjingyan_11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