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导:曹顺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导:曹顺庆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王开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李梅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张升]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王培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陈琳国]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倪玉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师范大学保研夏令营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导:曹顺庆正文

 

  姓名:曹顺庆
  职称: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文艺学(古代文论)、文化与文论

  个人简历

  湖北荆州人,满族,1954 年 2 月生于贵阳,1980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同年考上四川大学研究生,1983 年获硕士学位,1987 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晋升副教授,1990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比较文学)。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外文学发展比较研究”等多个项目,担任“十五”“ 211 ” 重点项目“中外文学与俗文化”负责人; 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一、二、三等奖。《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来源集刊)主编、英文刊物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主编。出版了《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比较文学史》、《中国文化与文论》、《两汉文论译注》、《东方文论选》、《比较文学新开拓》、《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比较文学学》、《比较文学教程》、《中华文化》等著作 20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曾担任的社会工作

  1. 海外高校兼职与讲学:
  ( 1 )台湾南华管理学院及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 ( 讲学两学期, 1998 、 1999) ;
  ( 2 )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 ( 讲学两学期, 2000 、 2001 、 2003) ;
  ( 3 )台湾淡江大学“淡江讲座”受邀人( 2001 );
  ( 4 )台湾淡江大学客座教授(讲学一学期, 2002 年);
  ( 5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1987 、 1995 );
  ( 6 )美国康乃尔大学访问学者 (1 年, 1992-1993) ;
  ( 7 )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 (1 年, 1993-1994) ;
  ( 8 )韩国岭南大学访问、讲学( 1999 );
  ( 9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讲学( 2000 )。
  ( 10 )韩国又松大学访问(2007.5)。
  ( 11)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访问一个月(2007.8)。
  ( 12)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犹他大学访问(2007.10)。
  2. 学术团体职务:
  (1)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1996 —)
  (2) 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 2004 —)
  (3)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 2000 —)
  3. 政府部门兼职:
  ( 1 )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1999 )
  ( 2)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4 )
  ( 3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 2005 )

  发表论著

  ( 一 ) 、专著与编著:
  1 、《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编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 年版;
  2 、《中西比较诗学》,专著, 20 万字,北京出版社 1988 年版;
  3 、《两汉文论译注》,编著, 40 万字,北京出版社 1988 年版;
  4 、《文心同雕集》,选编, 20 万字,成都出版社 1990 年版;
  5 、《比较文学史》专著, 52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6 、《非性文化的奇花异果——中国古代性观念与中国古典美学》,专著, 12 万字,巴蜀书社 1995 年版;
  7 、《比较文学新开拓》,编著, 30 万字,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8 、《东方文论选》 ( 季羡林任名誉主编 ) ,主编, 70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出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9 、《生命的光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专著 ( 与唐正序合编 ) , 33 万字,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6 年版;
  10 、《自然、雄浑》,专著 ( 与蔡钟翔合著 ) , 30 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11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垦拓》,编著 ( 与黄维梁合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2 、《中外比较文论史》,专著, 54 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13 、《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专著, 54 万字,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版;
  14 、《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编著, 73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15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专著, 23 万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16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 106 万字,专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5 月版;
  17 、《岁久弥光》,编著, 30 万字,巴蜀书社 2001 年 1 月版;
  18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专著, 30 万字,巴蜀书 2001 年 7 月版;
  19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专著, 34 万字,巴蜀书社 2001 年 9 月版;
  20 、《雄浑与沉郁》专著, 18 万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21 、《比较文学论》,编著, 36 万字,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版;
  22 、《比较文学论》(台湾版),台湾扬智出版公司 2003 年版;
  23 、《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论文集,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4 年版。
  24 、《比较文学学》,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4 月。
  25、《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主编,巴蜀书社2005年。
  26、《比较文学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7、《中华文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8、《雅论与俗论之辩》,专著(合著),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
  29、《跨越异质文化》 ,专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1月。
  30、《文心永寄》,编著,巴蜀书社2007年3月。
  31、《中西比较诗学史》,专著,巴蜀书社2008年6月
  ( 二 ) 主要论文 ( 仅择要列出在中国重要期刊及海外发表的论文 ) :
  1. 《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代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文学评论》 1999 年第 4 期;
  2. 《从失语症、话语重建到异质性》,《文艺研究》 1999 年第 4 期;
  3. 《从比较文学角度看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文化中国》 ( 加拿大 )1997 年第 3 期;
  4. 《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社会科学战线》 1997 年 1 期,《新华文摘》 1997 年 4 期全文转载;
  5. 《跨文化: 21 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主潮》,《中国比较文学》 1998 年 1 期;
  6.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立场》,《文艺报》 1999 年 6 月 8 日第 3 版;
  7. 《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北京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2 期;
  8. 《老庄消解性话语解读方式及其“无中生有”的意义建构方式》,《复旦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3 期;
  9. 《寻求比较诗学研究的新路径》,《中国比较文学》 1997 年第 2 期;
  10. 《中西早期和谐论比较》,《人文杂志》 1997 年第 3 期;
  11.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文学评论》 1997 年第 4 期;
  12. 《中世纪东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文艺理论研究》 1997 年第 6 期;
  13.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文艺研究》 1997 年第 6 期;
  14. Reconstucting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 ,Wild Peony Press.Sydney 1997.6 ;
  15.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中国比较文学》 1995 年第 1 期;
  16. 《对中国文论话语的探寻》,《人民日报·理论版》 1995 年 7 月 15 日;
  17.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文艺研究》 1996 年第 2 期;
  18.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文艺争鸣》 1996 年第 2 期;
  19. 《思想反叛浪潮的起落——中、西、印文艺思潮比较》,《外国文学研究》 1996 年
  第 4 期;
  20. 《庄子与叔本华:生命悲剧意识比较》,《中国比较文学》 1996 年第 1 期;
  21. 《论中国文论的异质性》,《文学评论》, 2000 年第 6 期;
  22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比较文学》 2001 年第 3 期;
  23. 《比较文学:百年问题回顾》,《社会科学研究》 2001 年第 2 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1 年 4 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2001 年 8 期转载;
  24. 《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求索》 2001 年第 4 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2001 年第 10 期转载;
  25.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中国比较文学》 2003 年第 1 期;
  26. 《文明冲突与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学术月刊》 2003 年第 5 期,《新华文摘》 2003 年第 10 期全文转载;
  27. 《正在消失的乌托邦——论美学视野的解体与文学理论的自主性》,《文学评论》 2003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资料 2003 年第 9 期转载;
  28. 《在对话中建设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29. 《写实主义的维度》,(台湾)《当代》杂志 2003 年第 2 期;
  30. 《学术大视野与文化建设》,《东南学术》 2003 年第 4 期;
  31.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学审美特性之变革》,《河北学刊》 2003 年第 5 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3 年第 6 期转载;
  32. 《跨文明研究: 21 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5 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 2004 年第 1 期转载;
  33. 《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34. 《重释文学性》,《湖南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车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04 年第 4 期;
  35. 《中西文论的杂语共生态与中国文论的更新过程》,《思想战线》 2004 年第 4 期;
  36. 《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移植切换还是嫁接改良》,《河北学刊》 2004 年第 5 期;
  37. 《论西方文论中国化》,《外国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5 期;
  38. 《误读与文论的他国化》,《中国比较文学》 2004 年第 4 期;
  39. 《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当代文坛》 2005 年第 2 期;
  40. 《重新规范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国比较文学》 2005 年第 2 期;
  41. 《问题与反思》,《文艺争鸣》 2005 年第 3 期;
  42. 《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43. 《跨文明研究:把握住世界学术基本动向与学术前沿》,《思想战线》 2005 年第 4 期;
  44. 《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 2005 年第 3 期。
  45.《再说“失语症”》,《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6.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复旦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13期全文转载)。
  47.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
  48. 《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范式》,《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49. 《比较文学定义与可比性的反思与探索》,《江汉论坛》2006年第7期。
  50. 《打通中外,培养高素质学生》,《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11期。
  51. 《文化经典,文论话语与比较文学》,《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
  52. 《比较文学与学术创新》, 《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
  53. 《跨文明研究的范式构成》,《新闻传播与研究》2007年第1期。
  54.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radigm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West
  55.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56. 《<毛诗序>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及影响》,《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研究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1996-2000
  《中外文学发展比较研究》
  批准文号: 96AZW015 号,经费: 6 万元
  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
  2. 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 1998-2001
  《比较文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批准文号: 98JAQ750.11-44018 ,经费: 2.2 万元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 2000-2003
  《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
  经费: 10 万元
  4.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基金项目: 2000-2003
  《比较文学研究》 经费: 2 万元
  5. 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 2002-2005
  《中外文论比较研究》
  批准文号: 02BWW001 ,经费: 6.5 万元
  6. 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2000-2004
  《原典导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
  经费: 4 万元
  7.国家社科基金:2007-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
  批准文号:07BWW004,经费:9万元

  获奖信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 1999 )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1990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2 )
  国批博导( 1993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比较文学)(2005)
  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2001 ,《东方文论选》(教材)二等奖)
  教育部人文社科奖获得者( 2003 ,《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三等奖)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2005 ,“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双语人才培养”,二等奖)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专著),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 年 3 月。
  四川省政府社科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 项、二等奖三项( 1998 、 2000 、 2002 、 2004 、 2005 等)
  教育部人文社科奖获得者(2006,《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三等奖)
  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8)

添加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北京师范大学保研、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beijingshifandaxue/daoshi_50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