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考研专业分析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史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古典文学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英语笔译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戏剧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北京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科技大学排名]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群]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考研专业分析正文

学校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六(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十五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专业介绍
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信息基础科学系5个系以及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知识工程研究所、先进网络技术与新业务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33人。还有一支以邬贺铨院士、周炯磐院士领衔的2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的兼职教授队伍。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移动通信(全日制)
02 下一代网络技术(全
日制)
03 无线通信(全日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5 数字电子 或 820 通信原理 

 549 计算机综合
二(含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软件工
程)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费
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与通讯工程专业考研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费标准为1万元/生.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2学年缴纳。
 
主要导师
沈伟:近年来主持的基金项目或企业委托项目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基金、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教育部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基金项目、深圳首届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签字仪式新闻发布会的成交项目各一项。 参加(排名第二)的(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基金项目或企业委托项目包括: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爱立信广州公司委托项目各一项。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负责组建了中山大学机器人研制小组。与其他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研制机器人,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十多部奖项。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曾主持我国(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的设计、建设与经营工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与运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9篇,专著7部。
 
张文俊: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起公派留学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电工学院通信专业,先后于获工程师、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至今,先后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起任博士生导师,收科技部委派在我驻南使馆工作,任科技外交官。现任上海大学设备处处长,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新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计算电磁学等。张文俊教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上海市等纵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和专著5部。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beijingkeji/zhuanye_34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