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同济大学夏令营
add 同济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添加同济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保研越考”,关注【保研越考】微信公众号,在保研越考微信号输入【同济大学保研夏令营条件、同济大学保研加分细则、同济大学保研群、同济大学保研学姐微信、同济大学保研真题、同济大学夏令营2021;】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同济大学保研信息
回复【夏令营信息】【保研去向】【保研来源】【入营名单】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数据。

No.1
基本信息
本科学校:华东某双非医学院
本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综合排名:1/92
英语:六级484
科研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第一主持人
论文:SCI影响因子5分多非第一作者一篇,国家级期刊论文一篇,省级期刊论文一篇,专利3项
奖项:
国家奖学金一次,江苏省三好学生一次,江苏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校级一等奖学金两次,校级三好学生两次,校优秀共产党员一次,校优秀团干两次等
夏令营:厦门大学医学院
预推免:同济大学医学院
最终去向:同济大学医学院
No.2
写在前面
各位学弟学妹如果还只是大一大二,想保研还来得及。据我所知,每个学校都是专业课成绩占比最大。所以,一定要把考试考好,认真学习。其次,我想总结如下:
英语
老生常谈了,英语真的很重要。首先,就本校而言,保研有一条规定就是要英语过6级。其次,在申请夏令营的时候,很多学校都是要求过6级。
本人就是2019年6月的英语6级考试才过,所以,在申请夏令营的时候,我只有拿着一张低分英语4级成绩单去。为此,很多都没有成功入营。还有,就算不考研,那么找工作很多医院、单位也都要求英语水平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再考考雅思,托福等。
科研
在我的夏令营和预推免面试过程中,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科研的重要性。因为能保研的同学,成绩基本上都是很好的了,那么科研这样的附加值可以给你很大优势。
我们学校还是比较重视本科生的科研培养的,每年5月份会组织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我从大一起,就意识到了这点。就开始联系导师,问学院的老师、任课的老师等等。过程还是比较艰辛,有的老师已经带了学生,有的老师不能带学生。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是找到了能带我的老师。
自大二起,我就暑假不回家,寒假回家一周左右,时间都在实验室。好在,也出了点成果。我是觉得,如果大家想进好学校,要么英语6级550以上或者600,要么科研就要厉害。
No.3
准备过程
在2019年5.6月份时,正是夏令营风波热火朝天的时候,因为当时英语6级还没过,我也就报了比较少的学校。记得报了厦门大学医学院,中科院的微生物研究所。
我前期先准备简历,各种证书的扫描件、复印件,专家推荐信,还要去找老师盖章等等。因为还要在医院实习,时间比较紧,回一趟学校就要花半天一天的时间,这个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的。
同时我也一直关注着保研论坛,看看之前学长学姐的经验,也给了我很大鼓励。同时,也准备了中英文自我介绍,常见的英文问题和专业知识问题。写在本子上,每天晚上背。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在9月获得学校的推免名额,还在一边准备考研。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每晚失眠,比起一心在准备考研的同学,我当时的压力更大。
No.4
夏令营-厦门大学
我去了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夏令营,时间大概是7月中旬,4-5天的样子。
第一天
第一天到厦大,从我们学校到厦大,坐高铁8h,哈哈,可以说是长途跋涉。到了翔安校区之后会有学弟把你的宿舍钥匙,床上用品等给你,还有一张存有170元的校园卡,我是觉得完全够了。
第二天
第二天,坐大巴前往思明校区,对!就是那个每天限流5000人的校区。参加了全校各个专业夏令营的开幕式,好几千人场面,还有杰出校友的讲座,受益匪浅。下午就是参观学校,然后坐大巴回翔安校区。两个校区隔着还是挺远的。
第三天
第三天就是一天的专家讲座,拍照合影。
第四天
第四天就是根据自己选的导师,去各自医院找老师进行面试。我报的导师正好出差,由另外5人小组负责面试,当时有现场录像。流程:英语自我介绍,英语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厦大?),思想类问题(厦大的校训给你什么启示),然后专业问题(贫血的分类,乙肝的实验室检测,白血病的FAB分型)大概就是这些问题,面试了有半小时左右。然后我就做班车回去,第五天就坐飞机回本校了。
No.5
预推免-同济大学
我去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预推免,时间好像是9.26号笔试,9.27面试。我提前订好了学校附近的住处。
笔试
9.25号我就到了地方,并去踩点,以免到时候找不到。因为之前听学姐的经验,笔试都是英语,所以我还是提前做了下题,保持手感。到了地方,考场是现贴的,以专业划分考场,我报的专业和直博生一个考场。开始时间为1小时,2篇长阅读,1个写作(题目是机遇和挑战),不涉及专业知识。我英语不好,做起来有点吃力,好在还是完成了。笔试只占50分,重头还是明天的面试300分。
面试
第二天的面试是下午进行,我穿的白衬衣黑裤子去的,不是正装,但显得很正式,建议面试还是要穿正式一点,给老师第一印象要好,要显示出你重视这场面试。
当时面试我一个专业的一共14人,其他专业4人,加起来18人一个考场面试。现场抽签决定顺序,我是第二,当时还很心慌,其实早进去早结束,等着更着急。
面试场是圆桌形,你的对面是主考官,两侧各3-4位老师。
流程:英语自我介绍,然后考官根据你的简历提问。因为我的科研经历还是比较丰富,在规定时间里,老师问的都是我的科研。因为都是自己做的,所以很熟悉,面试也是很顺利。
最后,全部面试结束后2小时,我的导师就给我打电话,说我14人面试第一名! 那一刻,心里大石落下,9.28号推免系统开放,我便填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No.6
写在最后
希望保研路上的各位都能有个好结果,大家只需奋力前行,路上的花只会为你开放!
个人基本情况
学校:双一流211
专业:生物科学
成绩排名:GPA  3.72/4.0  专业第一
英语:CET4—540,CET6—565
获奖情况:国家励志奖学金,省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科研上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专业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夏令营经历:入营offer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协和医学院、中科大、同济大学、物理所、中山大学的offer。
九推情况:无
最终去向:北京协和医学院,直博
02
大学经验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没有了高考这个明确的目标,自己信了高考完之后就解放了、大学只要不挂科就行,所以大一上学期,我的状态就是沉迷于看电视剧、综艺、打游戏之类的,自恃高考成绩还不错,期末随意复习复习也会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吧,但第一学期期末成绩下来,绩点3.36,专业第9,给我的感觉就是当头一棒。很巧的是,从学长学姐那里得知,我们院每年都会有保研至名校的资格。
所以过年期间,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混日子”混下去,开始认真对待我的学业,早起、列计划、背单词、预习、复习、上自习等。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大一下学期到最后一门专业实验课完结,我始终保持了专业绩点第一的优异成绩。
在科研上,我也是大一下学期开始接触老师,了解实验室,因为自己对这一方面几乎完全不了解,所以我就多尝试去接触不同的老师,了解不同的研究方向,这样了解的越多,就越能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其次就是,进实验室要多和师兄师姐或者老师沟通交流,他们会教会你很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一个良好的科研习惯等。今年保研夏令营期间,更能感觉到一个高的GPA和一个好的科研素养,就是一块高校的敲门砖。
03
夏令营参营情况
1、清华大学四方联合(点醒我的一次重要夏令营)
这可能是我参加所有夏令营中,我最应该感谢,也是我最遗憾的一次夏令营。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offer,同时也是我申报所有夏令营里最早举办的。
前三天是听感兴趣导师的实验室宣讲,每位老师都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介绍+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接着会有个笔试,两个小时。听之前16级学长学姐经验分享时说笔试当时考的是英语文献阅读,但今年由于是线上夏令营,只有一道大题而且由于清华是轮导机制,以至于我对里面的导师并没有很多的了解,所以笔试作答并没有很好。
接着是面试,面试老师一共有5位,每位学生面试30分钟,大概流程是:自我介绍+英文文献阅读翻译+面试导师提问。可能还是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准备的是3分钟自我介绍,导师让做1分钟的自我介绍,英文文献逐句翻译,最后导师对你进行提问,导师们没有问到我的科研经历(可能也是我的科研经历并不是很突出吧),我在自我介绍中说到我对某方向感兴趣,然后导师们就非常针对这一点,挖得非常深。
不出意外,我没有拿到这次夏令营的优秀营员,但是这次夏令营让我明白了“要想顺利保研到自己心仪的院校导师,就要学会有主见,不打无准备之仗”。
2、同济大学医学院夏令营
由于清华大学四方联合夏令营的失利,我就反省自己的准备工作,我重新整理了一份自我介绍(1分钟、3分钟、5分钟的中英文),把同济大学医学院感兴趣的导师的研究方向的一些基础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并泛读了导师们近几年发表的文献。
前两天是导师们课题组研究方向的介绍(我就只听了我感兴趣的两位老师的介绍),介绍过程中会给各位营员留下联系方式,第三天是跟感兴趣的导师单独交流,我联系了这两位老师,第一位导师就仅仅只是跟你进行科研问题上的讨论,第二位导师安排了一场小面试,自我介绍+提问问题,由于我的科研涉及到一个他课题组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这位导师就提问了我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问题,还提问一些基本的科研习惯(例如:怎么阅读和整理英文文献?在科研项目中承担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沟通交流后,有一个重新让你选择心仪导师的调查问卷。最后两天是一个整体的面试,比较水,自我介绍+英文考察(英文问题,英文回答)+闲聊(可能是前面英文回答让老师比较满意,后面就没怎么刁难我吧)。最后,夏令营结束一周后,公布面试分数和优秀营员。
3、北京协和医学院
今年的夏令营报名是7月中旬,报名的申请材料也很简单,填写了一份线上问卷并发送到指定的邮箱。我是夏令营开始之前收到了一位老师的邮件,非常巧的是,这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我也很感兴趣,就先参加了一次夏令营之前的单独面试。
后来就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入营邮件,共两天,第一天上午是线上开营,简单介绍了协和医学院+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后一天半是营员与感兴趣老师之间的交流+面试。
这次夏令营没有颁发优秀营员,就仅仅课题组面试通过之后,得到导师的一个口头约定。
八月底的时候,同我约定的导师告诉我再参加一次“正式”面试(不过,一般和导师达成口头协议的,这个面试被刷掉的可能性很小),这次面试时常是2-3个小时,
面试流程为:前两个小时根据老师提供的六篇文献选择一篇进行阅读,阅读完成后回答导师的问题,考察英语口语阅读+翻译(我当时选择的是文献的abstract),整体文献的思路和一些无关这篇文献的问题,
例如:科研经历、生活化问题(我记得当时还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对这本书的见解之类的),最后你会得到面试分数和小组排名,这个最终决定你是否拿到协和医学院的offer。
4、上海交通大学生科院分子系统医
整体流程还是跟其他夏令营差不多,先是各位老师介绍各个课题组的情况,然后是同老师单独交流(微信or电话交流),最后是面试,面试老师有6位,每个人面试的时间很短,大概7-10分钟左右,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需要做ppt展示,中英文都可),回答英文问题(问我的问题比较生活化,就让我用英文介绍一下家乡),最后是就问我2个跟我科研项目有关的问题。面试结束后的几天内,公布面试排名。
5、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山基础医学院的夏令营跟协和很像,依旧先课题组介绍,接着是自己直接给感兴趣的导师发email,我当时只发了一位导师,导师把我们所有联系他的同学拉进一个群里,在用视频软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面试: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老师准备了1段英文(阅读+翻译)+六个问题,问得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和实验(例如:简述一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PCR实验)。
在跟导师进一步沟通交流之后,跟我最开始所期待的研究方向有些出入,所以在面试结束之后,也早早的表明了自己的意愿,让老师将名额给其他人。
04
内心感悟
20年对我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在10月份最后确认接受协和拟录取之后,悬着的心终于可以稍微放下了。
今年的夏令营由于处在疫情期间,我在家的状态比较懒散,准备材料、收集网上信息并没有很放心上,所以夏令营开始的前期,我还是比较吃力的。
在此,也给学弟学妹们打个预防针,保研真的是一场“信息战”,不要因为自己最后冲刺阶段的准备不充分,而让三年的奋斗付之东流。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成功上岸!
01
基本情况
中部985(偏理工) 土木工程2/377
去向: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力学 直博
六级 599
雅思 7.0
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三等奖,国家奖学金两次
科研:几乎无
HOME
我个人认为,保研这件事一方面是看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看缘分,看自己和导师的缘分。这个说法确实有点玄,但是在保研这个带有一定混沌性质的过程里,对于那些无法掌控的因素,归结为缘分也许是最能让自己心态平和的方法了。
02
前期准备
首先说说保研前期的准备。能读到我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应该都是大三的同学,并且开始考虑保研的问题,相信你们的前几年都是图书馆里勤勤恳恳,课堂上兢兢业业,收获了颇丰的成果,我自不必谈前几年需要付出的耕耘。我要说的是大三下学期,针对保研这件事所需要的工作,这是把自己能力展示给老师们的一场show,并且当你做完这项工作,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也是对能力的提升。
我是2020年寒假开始准备的。刚过完春节,我就开始撰写各类文书,主要有简历、个人陈述(也可以用作自荐信)、推荐信。简历相当于自己的门脸,线下面试时可以发给各位评委,做得好是一个加分项;线上则是联系导师邮件的附件(与成绩单并列)。我认为简历应该做得好看一些,我觉得白底黑字那种最平淡的简历缺乏一点吸引力,我比较推荐的是网上那种利用了Word图形功能的简历,选择一个合适的色调(我选的是深蓝&浅蓝),不是特别枯燥呆板,也不会显得太过花哨。
个人陈述就是夸夸自己。相信很多同学也会遇到夸不出词的窘迫,对此我的经验是:仔细回想一下前两年半做过的事,不要担心拿不上台面,然后想想这一个经历老师可能会问些什么,能够反映出自己怎样的能力。老师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学生有没有从事科研的能力,是否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此外,陈述还可写自己对于学科或方向的兴趣。个人陈述1000多字即可,有不少学校要求1000字以内。
推荐信一般都是自己写,然后联系老师签字。老师们都是很热情的,一般都会很顺利。内容就是以老师的口吻,说一下自己的一些优点,如果要写多封推荐信,不同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03
联系导师
对于目标比较明确的同学,提前联系导师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向着自己想“冲”的院校。个人陈述稍微改改即可作为联系导师的邮件正文,附上简历与成绩单,就能够让老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你了。
我认为联系导师是宜早不宜迟,可以占到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我是2020年3月底开始联系导师的。因为对自己的定位还算明确:冲一下清北,上交浙大应该能稳,保底就去同济,所以一开始就联系了清华的老师。在经历一次老师已经不带学生,一次老师不理我之后,我联系到了现在的导师。老师非常热情,和我视频聊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我真的非常高兴,自己得到了肯定。我建议联系导师不要太多,最好一个学校一个系不要同时联系多个,万一老师们聊到了就会很尬。后来我报北大夏令营的时候又联系了两个北大的老师,但均无果。可能就是我和北大没什么缘分吧。
04
夏令营
夏令营一般真的都是“神仙打架”,最优质的一批学生都会参加选拔,因此夏令营是门槛高、优营难。2020年的夏令营各大高校是真的很“抠门”,放出的优营名额很少,像是浙大土木,只有我们专业第5拿到了夏令营优营,最早上岸。但他们之后就会后悔,放着这么优秀的学生都不招,后面的生源只会越来越差。
我报名了七个夏令营:北大工学院、上交船建学院、浙大航院、西交航院、中科大力学、中科院力学所、同济土木(桥梁方向),初审过了上交、西交、中科大、同济。(为什么不报清华,因为清华力学系夏令营招生方向有限,我导师是固体方向,不参加夏令营招生)
1.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力学系(拿到优营)
上交船建学院是以船舶方向为中心,兼有土木、力学、交通三个方向,因此其力学专业不是强势专业,但综合考量,这是我清华以外的最优选择了。上交有个特点在于,夏令营放出所有名额,如招满,则不再进行九推招生工作,这个好处就是夏令营给的机会多,而且制度完善,是根据成绩名次排序先后录取,并不定死优营数量,你知道自己的名次,对于能不能录上就有了把握。对于这种制度先进完善的学校,我建议大家优先考虑,别栽在制度的不完善上,从2020年来看,各路“海王”的出现,严重冲击了现有的一些制度,会给许多同学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上交的考核方式是抽题,内容根据方向来定(固体和工程-材料力学、流体-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振动力学),难度正常,如果来不及做完可以和老师讲思路。之后老师会根据报名表上的内容提问,如果平时上课和老师讨论问题比较多的同学就有优势了,感觉就是老师和学生的一次课后探讨。
上交出成绩也很快(我可太爱上交了哈哈哈),一个星期就好,我的名次高得自己都惊讶,这一上手就砍下愿望清单上2nd学校offer,让我之后的心态可谓波澜不惊了。
上海交通大学
2.中科大5系(近代力学系)(被拒)
中科大
中科大给的入营名额很多,并且每个营员都会邮寄小礼物(送了个包,还挺好用的)。但是有一个点是,系里要求听完第一天的宣讲之后,确定目标导师。当时我不太想联系科大的老师,因为以后大概率会鸽,所以就没选。结果第二天面试,老师见我没选导师,就各种刁难我,最后把我打发走了,我连面试刷经验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觉得我没有诚意。可能只是因为我比较诚实吧,那些选了导师的同学也未必就一定会去。
所以说,如果很明确想去科大的话,这一点倒是不错。
3.西安交通大学航院(拿到优营)
03
西交的力学学科实力是真的很棒,宣讲会上老师们水平也很不错。就是限于地域因素,老师、家人都不太建议去。西交的面试很水,就五分钟,没问什么专业问题,一个自我介绍,扯两句就出来了。不得不说英文自我介绍还是挺加分的,建议提前准备好了,背熟了哪都能用上。
我觉得西交给优营还是主要看文书材料,因此前期精心打磨是很重要的。
4.同济土木工程学院桥梁方向(拿到卓越)
同济是我唯一报的土木专业的夏令营了,因为同济的土木专业实在太强了。同济的面试分专业和英语两部分。桥梁方向的专业面试就是问桥梁工程,五个题选四个答,所以选桥梁的同学一定要好好复习《桥梁工程》。房建方向听说有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等多门课程,复习起来内容会比较多,尤其是同济的混凝土和钢结构学得比较深,对于外校同学还是有难度的。英语面试是土木专业范围的中译英和英译中,考前看看专业名词,再结合专业知识,连蒙带猜一般就能过了。
同济的优秀奖分两种,一种是卓越营员,就是直接给offer;另一种是优秀营员,是考研达线直接录,对于保研没用。同济夏令营给的卓越名额也不是很多,但因为我心态比较好了,面试对我比较有利,就顺利拿下。
夏令营面试到这里,我的面试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了,我觉得面试关键就是要自然,把自己的水平展现出来,回答问题着重展示的是自己的思路和积累,哪怕最后并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都不要紧,毕竟临场时间有限。保持一个与老师平等交流的心态,不至于太怯,也不会太张扬。
同济大学
05
预推免
到预推免的时候,我手里已经有了上交、西交、同济三个offer,于是我就只报名了清华航院力学系。
这一轮招生,清华内部称为九推,但从时间上看还是处于预推免的时间节点,即夏令营结束后到保研系统开放前,这其实是件好事,因为这就不需要我放弃之前的offer,孤注一掷地冲刺清华。我导师给了我一个复习范围,当时我还不敢确定,自己又扩大了一圈,结果事实证明,导师给我的范围太准了(我导师真好)!固体力学方向就是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实验力学。我在家复习了两周,返校又复习了一周,把高数到弹力全都复习了一轮,这对我之后大四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毕竟很难再有机会把本科学的核心课程如此完整地复习一遍了。
 
清华面试时我还是略紧张,老师主要围着圆轴扭转问题,考察了材料力学、实验力学,另外又单独问了我有限元法。我觉得清华的面试是我参加过的最有层次感的面试了,老师的问题环环相扣,很有水平。我觉得答得不是很满意,没有我上交面试的那么完美。直到后来我导师跟我说,当时面试的一位大佬老师对我评价不错,我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06
方向选择问题
我觉得,保研不光比拼的是自身实力,也比的是信息收集,还有眼光和决策。信息收集已经被很多大佬强调过了,不必赘述。
我想说的是方向的决策——把视野放开阔一些。首先是学校,我身边的同专业同学,保研主要就是同济、浙大、东南、本校,16级有一位学姐去了哈工大深圳,当时算挺突破的。
我觉得学长学姐的道路可以参考,但不一定要完全复刻,自己去开拓新路线,也许会更加有收获。我的一位室友去向是清华深圳研究生院,他以综排第9的名次去了清华,我院从未有之。但其实当时和他竞争的同学实力并没有很出色,说明这就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漏”,被我室友捡到了。
像这样尝试一下不同的学校,能够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也说不定。还有一点是专业方向,我个人认为,做各种交叉方向是比单一方向前景要广阔的。比如我的一位同学,他是学道路方向的,最后去了同济交通院,主攻智能驾驶。像这样交叉专业、跨专业的一些方向,可能关注的人没那么多,就看敢不敢尝试。
07
内卷激烈?对2020年保研大环境的评价
看了好多文章,都说2020年保研局势严峻,内卷激烈。原因主要有留学党转战国内、线上面试导致海王成群。我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双一流高校学生和双非学生,今年的环境可能截然不同。
从我个人的感性认知来看,我周围的保研同学都能够有很好的去向,我院17级保研结果为历年最好看,并不是内卷严峻,反而更加欣欣向荣。
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受疫情影响,为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尤其是中科院这样体量大的单位,扩招更是厉害。其二是比起考研党,高校更愿意招收保研党。但是这两点福利只会集中在双一流高校上,由于今年线上面试导致海王成群,而许多高校夏令营仍按照原有模式给出很少的优营名额,导致保研中的“二八定律”,但是海王们最终也只能选择一个,因此在九推时各个高校就会有大批名额放出,在九推的大量招生中,学校最经济的做法就是看本科出身,因此才有了今年我院排名30+能去上交、排名40+能去浙大。海王不像留学党,不会占用更多的名额,但会导致2020年保研的过程确实比较惊心动魄,进而改变名额的分配,让双一流学子感春风拂面,双非学子叹竞争激烈。
08
结语
未来会怎样?难以预料。保研中看缘分的因素好像更大了一些。不过努力提升自己才是王道,相信保研党们都会有理想的去向!
以2021年同济大学推免研究生招生简章为例

联系部门: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处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瑞安楼 512 室邮政编码:200092
联系邮箱:tjyzc@tongji.edu.cn 监督部门:同济大学监察处 监督邮箱:jcc@tongji.edu.cn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同济大学考研经验 同济大学考研真题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同济大学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考研复试 同济大学成绩查询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 同济大学考研报录比 同济大学考研分数线 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同济大学参考书目 同济大学研究生导师 同济大学考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