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新闻系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新闻系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南科技大学转发四川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防疫] [西南科技大学考点2022年研招考试(初试)考前公告] [西南科技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西南科技大学2022年硕士网上报名须知]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标准]

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科技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新闻系介绍正文

新闻系简介
1、发展历程
2004年,为配合中国科技城建设,加强科技传播力度,学校决定开办新闻学科教育;
2004年底,申报广播电视学本科专业获准建设;
2006年开始招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2011年9月,广播电视学专业申报的媒体管理专业硕士点获准建设
2013年正式招收第一届研究生;目前共6名研究生
2016年12月底四川省教育厅公布四川省第二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名单,广播电视学专业从全省24所高校推荐的改革试点项目中脱颖而出,获批立项。入选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是四川省教育厅对本专业的认可和肯定。
表四川省第二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拟立项名单 
目前新闻本科生 共298人;
师资队伍,专职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2人;博士6人,硕士3人;硕士生导师3人。
  
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从单一的本科专业,发展成为拥有一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一个硕士专业(媒体管理),一个研究中心(地方舆情研究中心)、一个市级基地(绵阳市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一个学生新闻通讯社(龙新通讯社,其下拥有龙新网中英文网、《龙新时报》中英文版、龙新之声中英文广播媒体、龙新电视中英文电视媒体、《龙新周刊》传媒与科技专业杂志、西科青梅校微信公众号)。
  
新闻系教师教学团队所荣获集体奖项如下:
西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②2008—2009年度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西科青梅获得2014年度四川省十佳校园媒体
龙新通讯社获2017年度四川省十佳校园媒体
  
科研方面
近三年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 项,科研经费65万元,获得了充足了科研经费保障。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在研究4项),承担省部级项目4项(在研2项)。发表论文243篇,其中核心期刊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现代传播》、《出版与发行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
  
专业特色及亮点
构建全媒体实践平台,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一、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本专业自开办以后,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构建了具有新闻专业特点的“主干课程模块+主要专业课模块+媒介素养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搭建学科基础课平台,并加大新闻传播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新闻采写编评等基础课的比重,为学生成才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为增强学生的基本文学修养,本专业率先开设经典诵读教学环节,古代文学经典诵记开设学期为第1-6学期,每学期背诵一篇制定文章,如《大学》、《道德经》、《易经系辞》等文学经典,背诵情况与必修课成绩挂钩。
二、打造全媒体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开设校园实习媒体——龙新通讯社,开创了新闻学教育打造专业化媒体的先河,专注于打造传媒类专业化媒体,龙新通讯社下设龙新电视台、龙新时报、龙新广播、龙新周刊、西科青梅、龙新网(中文版)和龙新网(英文版)。每一位新闻专业的学生都需在通讯社实习,实习成果按比例折合成其必修课结课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地新闻院系中,率先开办了英文网站和英文报纸、广播、电视媒体,英文媒体同样致力于传播、解读传媒热点问题,使龙新媒体具有品牌效应。
三、贯彻国际化办学理念、重视对外交流。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研究和践行教育思想的开放性,努力朝向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至2008年起,新闻专业相继推荐优秀学子前往德国、台湾地区高校学习交流,培养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新闻专业知识和丰富媒体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此举在校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专业聘请杰出业界精英来校举办讲座,加强校内外媒体实践基地建设等措施,与长虹集团、《21世纪经济报》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
四、走出校门、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平台。专业先后与绵阳日报社、绵阳晚报社、绵阳电视台等签订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培养的学生水平提高,校外实践平台逐步跨出四川省,以北京、广州的知名媒体为实践平台。目前,本专业学生已经先后在新华社、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科技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法制晚报等媒体为目标实习单位,有的学生已经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如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法制晚报、民主与法制时报、湖南电视台),并成为骨干采编人员。
 

添加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南科技大学排名、西南科技大学保研、西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nankejidaxue/yanjiushengyuan_34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