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南科技大学转发四川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防疫] [西南科技大学考点2022年研招考试(初试)考前公告] [西南科技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西南科技大学2022年硕士网上报名须知]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标准]

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科技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介绍正文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1.核废物处理与处置
1)核废物处理
核废物处理研究方向主要是探讨核废物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固化介质特殊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其固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查明放射性核素在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特殊建筑材料固化体中的赋存状态,放射性核素与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和特殊建筑材料固化体的作用机理和规律,辐射效应对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和固化体特殊建筑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包覆屏蔽非金属矿物材料和固化体特殊建筑材料在环境介质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赋存寿命等。
主要研究内容为:
① 核素与传统水泥基固化材料相互作用机制及多因素协同作用下水泥基固化体寿命的精确预测。
② 多形态核废物固化高性能专用水泥材料的组成设计、制备技术及性能表征。
③ 高放玻璃固化体表面结构和浸出化学行为及其安全性评价。
④ 高放核废物新型陶瓷固化材料的组成设计、制备工艺及核素在不同陶瓷中的固化机理和稳定性研究等。
⑤ 天然非金属矿物材料对核废物的包覆与屏蔽效果、使用寿命研究。
⑥ 移动式、小型化放射性核废物处理方法研究。
⑦ 核废物固化材料的“寿命”终点评价依据以及“寿命”理论模型研究。
2)核废物处置
核废物处置包括高放核废物处置和低中放核废物处置。核废物处置目前要解决的基础性研究和关键科学问题是:处置库场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岩性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处置库场址构造地质特征及演化规律及预测研究,处置库场址的水文地质特性研究,深部地质环境特征的三维模拟研究,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应力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变化规律研究,处理后的放射性核素在处置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变化规律研究,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等处置场选址及场址地质水文环境安全方面的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为:
① 高放核废物、低中放核废物地质处置选址和场址评价研究。
② 多因素条件下放射性核素在核废物处置厂址地质体中存在形态、扩散与迁移行为研究。
③ 天然地质体、高性能人工阻滞带对核素的阻滞屏障规律与对比研究。
④ 核废物处置场地地质演化的模拟研究。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董发勤,成员:易发成、袁世斌
董发勤,男,博士,教授,硕/博导。1992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并获矿物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4 年曾留学加拿大劳伦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 年被批准为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999 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有中青年专家。2003 年获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2005 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环境矿物学、生态矿物材料的科研及教学工作。负责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可吸入大气矿物颗粒物与微生物的近尺寸作用研究”、“生物活性矿物纤维表面介体及其活化机理研究”(49502025)、“矿物微(尘)粒与人体宿主菌群的作用机制与毒性效应研究”(40072020)、“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富集研究(10776027)”、国家863重点和一般 项目“生态功能基元材料与复合建材集成技术开发”(2001AA322070)、“高效废液分离处理工艺的关键设备技术研究”(2009-2013)中的“锕系放射性核素矿物固化与处理”课题、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2003-2008)项目“生态环境矿物材料及其粉体环境生物活性(毒性)研究”、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超细粉尘与正常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等项目20余项。《矿物学报》、《功能材料》编委。曾5 次受组委会资助出席在日本、加拿大、英国、巴西召开的国际会议。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10 项,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 项,省级优秀图书二等奖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发表有关矿物粉尘、纤维矿物、矿物环境安全性评估、矿物与微生物、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论文150 余篇,其中70 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主编《纤维水镁石(FB)应用矿物学研究》、《生态功能基元材料与复合建材集成技术开发》等专著4 部及《纤维矿物粉尘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医学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000,第三期》等专辑2 部,参编和主持重编《应用矿物学》统编教材一本。已授权发明专利9 项。
易发成,男,1959年3月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学博士,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山综合利用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核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学会高放地质处置专委会委员,《矿产综合利用》杂志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非金属矿床地质与开发利用及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及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3项、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2项和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等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
袁世斌,男,1973年7月生,博士,四川华蓥市人,民革党员,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入选者。本科毕业于四川农大,硕士毕业于南京农大,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2002~2004年在北大从事核技术及应用博士后研究。2004年被引进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从事环境科学及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历任助研和副研。2013年被引进到西南科大国防科技学院任副研,硕导。曾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放射性污染土壤微生物快速修复技术”及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城郊分散点源废水处理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科研项目5项;曾作为第一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eV离子对DNA等生物大分子辐照损伤机制研究”等;现主持西南科大博士基金项目“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缓冲层中关键核素的微生物矿化机理研究”等,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微波烧结钆锆烧绿石固化多核素的机理与辐照效应研究”等科研项目2项。已在《Chin Sci Bull》、《Prog Nat Sci》、《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和《物理化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5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已独立培养硕士生1名,协助培养3名(均已按时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2.核环境安全与监测 针对核环境下的安全与检测基于分子光谱学技术,通过光声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综合利用数学、统计学、模式识别等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利用超人机器知觉模块等先进集成手段对核废物环境进行长期不间断地核污染数据的监测、采集,研究核废物环境下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取量测数据(信号)中有用的信息,重点解决核废物放射性核素辐射条件下水、大气、植物以及生物特征参数的量测和表征难题,以实现极端条件下的超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测量,制定不同介质条件下放射性核废物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的评价标准,完善放射性核废物处置环境的安全评价方法和突发事件的生物预警、应急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为:
① 核废物环境下智能无线网络传感系统的构成及实现技术。
② 核废物环境下的移动式智能自动测量装置的运动测控研究。
③ 超人机器知觉模块在核废物污染环境数据的自动监测和采集中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④ 不同介质条件下放射性核废物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的评价标准研究。
⑤ 多元耦合条件下放射性核废物处置的安全评价方法和突发事件的生物预警、应急机制。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庹先国,成员:李华、陈敏
庹先国,男,1965年11月出生,湖南澧县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都地质学院放射性物探专业本科毕业、成都理工学院核技术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曾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过一年期的访问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庹先国同志在核技术应用领域长期从事核分析技术理论、核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核仪器仪表的研制和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在资源环境领域长期从事辐射环境评价、核素迁移、环境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配套仪器仪表的研制等工作。在“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仪器仪表学报”、“原子能科学技术”等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被SCI、EI收录5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指导博士生16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主持国家、部省级和各类横向科研课题40多项。主要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9项。2010年,庹先国教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委授予“四川省优秀创业人才”称号;2004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最高奖“地质金锤奖”和“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等。庹先国同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人事部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聘任的首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核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协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核技术应用领域教授级咨询师。是中国核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测试学会会员。
李华,女,1972-,中共党员,四川广元人,博士,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教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曾在瑞典隆德大学水资源工程系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2008年晋升为环境工程学副研究员;2011年3月硕士生导师,目前正指导硕士研究生一名。一直从事化学、环境科学的教学,从事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方向的科研工作。参与过国家863成果标准化工程课题(200514)、国家海洋环境监测863攻关课题(2002AA639290)等课题,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项。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冶金分析》、《林产化学与工业》、《JSLTC》、《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篇。
赖振宇,男,1974.10,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7,华东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6,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4-2004.10,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应用陶瓷研究所吉村研究室,访问研究;2012.6,重庆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7-至今,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近年来主要利用新型胶凝材料-磷酸镁水泥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以新型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在磷酸镁水泥的基础性能,磷酸镁水泥的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在磷酸镁水泥在辐射屏蔽材料以及放射性废物固化领域。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7项,其中主持项目4项,主研项目13项;完成6项,在研10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2项,地市级3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一般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被SCI检索2篇,EI检索9篇;独著1篇,第一作者10篇,包括了《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硅酸盐学报》、《功能材料》、《原子能科学技术》、《人工晶体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

添加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南科技大学排名、西南科技大学保研、西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nankejidaxue/yanjiushengyuan_34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