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华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考场安排]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点考生须知]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图像采集工作的通知]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研考生身体健康监测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公告]

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华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华师范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 (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语文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语文学科基础与前沿问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 (6学分)
1、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4、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5、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6、语文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7、中国语文教育理论(2学分)
8、比较语文教育研究(2学分)
9、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学分)
10、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学分)
11、汉语言文字专题(1学分)
12、 文学经典鉴赏 (2学分)
(各培养单位可视具体情况加设2-4门课程。)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
1、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教育实习、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
2、导师对学生既进行专业学习指导,也作育人和管理工作,并定期检查。学生可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工作。
3、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在课程学习上,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以及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5、每位研究生在在读期间还应参与中小学一线教研活动或听讲学院学术讲座6次以上,或为本院研究生或本科生主讲1次学术报告(主讲一次可抵听讲3次)。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八、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语文教科书(必读)
建议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5册;也可以根据今后的就业意向选读其他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二)必读书目
[1]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 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 倪文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家成长丛书·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于漪、钱梦龙、窦桂梅、高万祥、李镇西、程红兵、李吉林等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三)选读书目
[1] 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 郑金洲等:《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 李海林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版。
[5] 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6] 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版。
[7] 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8] 《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9]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0] 刘国正、顾黄初、章熊:《中国语文教育丛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2]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3]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4] 刘国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5] 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四)期刊
[1] 《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月刊
[2] 《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月刊
[3] 《语文教学通讯》(A刊和B刊),山西师范大学,月刊
[4] 《中学语文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月刊
[5] 《语文建设》 语言文字报刊社,月刊
[6] 《语文学习》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月刊

添加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华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华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华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华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华师范大学排名、西华师范大学保研、西华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华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华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hua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