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武汉工程大学数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数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联系方式]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方式]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武汉工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工程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工程大学考研群]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辅导] [武汉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工程大学数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正文

1、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代码:080501H)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建筑节能等方面基础知识,能从事新能源高效洁净开发与应用、能源与环境、电力、制冷及低温、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节能、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电子信息、医药、铁路、冶金、化工等领域的设计、制造与施工、运行管理、系统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相关课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及科技发展新趋势。
2 .能力:具有分析计算、信息处理和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能用英语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 .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具有勇于探索、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坚忍不拔的毅力;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4、专业特色:
(1)培养计划与美方高校专业教学方案接轨,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时可方便地赴美方高校继续深造。
(2)引进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SA)优质教学资源,主要课程由美方资深教师亲自授课。

5、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新能源工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控制理论、制冷与低温、空气调节等。

6、交流合作:
本专业是武汉工程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FloridaInstitute of Technology,USA)合作举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属于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官方批准编号:MOE42US2A20131486N,网址: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approval/detail/977)。

7、学生活动:
本专业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并获得良好成绩。各类竞赛包括“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

8、院长、教授或学生解读专业:
教授:能源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能源与动力工程(包括新能源)则是能源工业的发展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涉及范围较广,能源方面主要是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动力工程方面主要是工程应用,包括制冷及低温、供热通风与空调等。学生需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面,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材料学等。男生、女生均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9、毕业概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工作,部分学生考研和出国。2017年起,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推免至双一流高校。考研去向大部分是国内双一流高校,主要分布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就业去向有:中铁第四勘探设计院、格力电器、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美的集团、中铁城建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湖北省建工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烽火科技等知名企业或国企。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wuhangongchengdaxue/yanjiushengyuan_31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