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介绍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四川大学2022考研报名人数46217人] [四川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公告【报考我校必读】] [四川大学报考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四川大学研究生学费标准] [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2021考研​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拟录取研究生名单公示]

四川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四川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四川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四川大学考研难吗]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考研群] [四川大学研究生学费] 四川大学保研夏令营 四川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四川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介绍正文


学院在“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强与信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学科的交叉,发掘并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新增加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准建立了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获四川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钢铁冶金获四川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实现三个国家级教学平台的跨越(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设计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教学专业)。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省级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形成了合理的学科布局,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四川省二级重点学科:钢铁冶金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设计中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测试计量及仪器 、材料加工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
工程硕士培养领域:7个
本科教学专业:4个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始建于1945年3月国立四川大学机械电机工程学系发展变革而来,是原成都工学院五大系之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980年获得硕士授予权,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198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990年获得硕士授予权,车辆工程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990年获得博士授予权,1999年评为四川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2003年获得博士授予权。2003年建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建立先进制造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获准建立人机系统与仿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8年获准建立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本一级学科现有专职教师队53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导师11人);近3年来招收博士生47人,硕士生268人,授予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257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发表SCI、EI论文500余篇,获发明专利60余项。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是:
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分析与实验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原理、实施技术、专业软件系统开发及其推广应用
高性能机电液传动系统与驱动系统
基于认知机理的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相应创新设计方法
多知识融合的计算机辅助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系统
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CCR-VS)


     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3年,主要依托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于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5年获批建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先进制造技术、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先进材料成形及模具技术、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该流动站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有教授(研究员)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拥有数控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多功能激光加工机床、3D模型三维打印机、传动设备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等科研实验设备。主要研究方向有:超精密加工检测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精密成型、特种合金与表面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机械传动与驱动技术、机电一体化与控制。近年承担了国家级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部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发表SCI、EI论文500余篇,获发明专利60余项。 
    本流动站的研究领域涵盖4个二级学科,目前在以下方向提供合作: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方向:机电传动与智能控制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
                 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及工具
                 开放式数控系统技术
    本领域内主要专家:王家序教授、殷国富教授、李彦教授、王杰教授
    2.机械设计及理论
      研究方向:机器人学与机电一体化
                智能CAD/CAE/CAM技术
                信息工程与制造过程管理
                机械零件表面强化新技术
    本领域内主要专家:殷国富教授、李彦教授、姚进教授
   3.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方向:超精密加工检测技术及应用
               机电系统测控技术与信号处理系统
               机器视觉系统应用
   本领域内主要专家:赵世平教授、廖俊必教授、苏真伟教授、姚进教授
   4.车辆工程
     研究方向:仿真人体模型关键技术
               机工程信息采集系统及安全评价
               特殊环境下安全假人的运动动力学
   本领域内主要专家:殷国富教授、杨屹教授

省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四川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精密加工检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数控技术与工业设备自动化等为特色的学科方向。本学科2005年获准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数控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激光加工机床等科研设备仪器,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良好。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级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发表SCI、EI论文500余篇,获发明专利60余项。代表性成果包括: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CIMS工程、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CAI)、MNC—CXZ300/300A型数控多功能机床、在线监控系统与多目标优化设计等。

仪器科学与技术四川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以精密自动测试技术及仪器、传感器及智能化技术等为特色的学科方向。涉及了制造学院的1个博士授权点和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主要研究我国制造业中不断提出的各种工程测量问题及有关的测量方法、理论;研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量与控制传感器;研究高精度实验室测量仪器及生产过程中在线自动检测仪器等,其激光技术在精密测试中的应用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制造业、航空工业、核工业、能源工业的课题高达30余项,学科的整体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

钢铁冶金四川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本学科以冶金及功能材料物理化学、特种钢铁冶金方法、先进磁性材料冶金技术及工程应用等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以四川省钒钛、稀土金属矿产的综合利用、特种合金及其制备技术为重点进行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特色突出,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近年来,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博士点基金2项。以第一获奖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

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立于1999年,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CAD/CAM与现代集成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机床设计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与数控车间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测控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课题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项目子课题5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及企业委托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多篇;出版论著和教材10本;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与建立了“成都市精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四川省精密数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立于2004年,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主要从事仿真人体模型关键技术、人机工程信息采集系统及安全评价、特殊环境下安全假人的运动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有直升飞机抗坠毁实验研究、九通道实验汽车碰撞假人、标准动态仿真假人研究、东方模拟人智能化研究等,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防科研项目1项、四川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

先进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立于2004年,现有教授/博导6人,其中“洪堡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阻尼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生物医用合金、粉末冶金、铸造工艺模拟仿真、钎料及特种钎焊工艺以及相关材料的先进成形技术研究。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博士点基金2项、总装武器预研基金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在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和《金属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3项;实验室在生物医用合金、高耐磨铸铁、粉末冶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与省内外企业联合建厂或转让,总产值近1亿元。

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创新设计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实验室由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工程、管理工程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多层次研究人员共同组成。实验室主任由校长谢和平院士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李彦教授担任。
    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包括:开展创新方法和产品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及具体技术支持手段的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软件工具;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搭建创新设计服务平台,提供创新设计工具、创新设计技术咨询;形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基地,并承接企业产品创新设计及技术创新任务。
    实验室近年来完成和在研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基础、科技部专项等多项与创新设计相关的国家级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余篇;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近50名,实验室作为国家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重要基地,2011年2月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添加四川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报录比、四川大学考研群、四川大学学姐微信、四川大学考研真题、四川大学专业目录、四川大学排名、四川大学保研、四川大学公众号、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四川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四川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ichuandaxue/yanjiushengyuan_3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