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轻纺与食品学院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学科介绍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学科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四川大学2022考研报名人数46217人] [四川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公告【报考我校必读】] [四川大学报考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四川大学研究生学费标准] [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2021考研​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拟录取研究生名单公示]

四川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四川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四川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四川大学考研难吗]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考研群] [四川大学研究生学费] 四川大学保研夏令营 四川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四川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学科介绍正文


轻纺与食品学院现由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纺织与服装工程系、食品工程系、皮革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研究所构成;建有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招生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各1个,其中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于198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该学科国内A++级的学科、共建“985”平台1个。

  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涵盖制革工程、皮革制品、皮革化工材料、制革生物技术和分析检验等方向,涉及教、学、研、产的学科体系,是我国皮革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皮革工业高新技术最重要的研发基地,为我国轻工行业的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下设皮革工程、皮革商贸、革制品设计和轻工生物技术等四个教研室。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建有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轻工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在皮革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已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一支以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学术梯队和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职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2人,博士生导师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7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8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6人,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各1个。
        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科研成绩显著。近五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际合作、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省级科技奖16项,荣获国家、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51项;主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学术期刊《皮革科学与工程》,出版教材及专著20余部,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SCI和EI收录2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及校级精品课程各1门。

   食品工程系始建于1954年(原成都工学院食品化工专业),1985年恢复食品工程专业招生,经过多年发展,成果显著,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1个,在校本科生500余人;本学科点于1993年获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食品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工程五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校硕士研究生80余人;学科点依托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招收“发酵工程”博士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学科点于2004年获准为四川省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07年获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两个二级学科(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学科点所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质量高,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读研率达18%,在各类实践竞赛中成绩优异,一人入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获得“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1次,多项作品在中国食品工业学会主办的“盼盼杯”烘焙大赛中获奖。
        食品工程系师资力量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的学科带头人和一只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其专业配备科学合理,覆盖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食品工艺、食品工程、农产品贮藏和保鲜等多个专业领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多名教师具有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留学背景。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1人,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1人,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食品安全标准评审专家2人、四川省营养学会理事1人,四川省绿色食品协会顾问1人,国内多种核心期刊编委2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如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审稿人4人。另有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客座教授8人。
食品工程系现有实验教学和科研用房面积约2500m2,专业实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额2000余万元,设有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物性学6个本科专业实验室及食品加工与保藏应用技术、生态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食品与保健食品、食物资源开发、食品科学与工程新技术、分子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多个研究室,构成了较完整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支持下(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出国留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青年基金等),在与国内众多规模型食品企业广泛合作下,学科点形成了多个稳定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酿造与发酵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资源化利用、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化学与分析等,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5年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食品科学领域国际排名前三的学术期刊上;出版专著、教材18部,其中“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十五规划特色教材1部。学科点学术水平及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能力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食品工程系重视师生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已与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多名我系国外客座教授不定期到校讲学。近3年与韩国木浦大学和日本熊本大学合作办学,定期召开国际食品学术会议,并建立了互派留学生培养项目,共输出交换生和攻博生14人,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食品工程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如参与行业标准、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的制定和政府咨询工作;与四川省职能机构合作,对四川省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协助政府和企业集团进行食品科普基地建设和讲座。食品系建设中坚持以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强化精深加工,搭建农产品研究平台,与多家规模型食品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科研出成果、成果促产业”的合作模式,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科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纺织与服装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的成都科技大学的化学纤维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化学纤维博士点(现并入材料学博士点)原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博士点之一。1987年原纺织工业部与我校共建纺织工学院,在原有化纤专业基础上增设了染整工程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具有培养纺织类硕、博士研究生资格的高等教育点。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本校原化纤、染整专业的师资和教学资源调整为目前的专业结构。相关教师分别承担了本科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四川省重点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及相关工作。
        本学科95%以上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80%高级职称教师有海外大学留学或研究的经历,有两位教授担任了全国纺织服装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相关专业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以及港台地区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多元的合作模式,推动了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及学科建设。

        于1987年经纺织部和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现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带头人为吴大诚教授。1990年获材料学博士授予权,该博士点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分子构象统计,高聚物表面与界面,新合纤的制造与加工,纳米纤维,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和纺织用高分子材料等。
        多年来,已建设了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知识结构合理,不同年龄层次的,精干的高水平创新性研究队伍,具有教学与科研用房2000余平方米,通用和专用设备仪器100余台(套)。1998年以来被连续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研究所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多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企业界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其中由吴大诚教授主编的《现代高分子材料科学丛书(共十卷)》和《英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词汇》,对国内高分子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多年来本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布在国内外教学、科研部门的重要学术和工程岗位,部分学生已成为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

添加四川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报录比、四川大学考研群、四川大学学姐微信、四川大学考研真题、四川大学专业目录、四川大学排名、四川大学保研、四川大学公众号、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四川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四川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ichuandaxue/yanjiushengyuan_3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