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研院系介绍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研院系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上海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上海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市场营销专业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上海体育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上海体育学院考研难吗]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体育学院考研群]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学费]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辅导] [上海体育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研院系介绍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1994年开始在全院各专业中选拔学生试办体育管理班,1995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2001年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2003年增设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信息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多年来,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中设立竞技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2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5年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2012年增列《体育管理》博士点。

经济管理学院下设体育管理科学、体育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与统计等四个教研室,迄今为止,已毕业的本科生1200余名,研究生近200名。

经管学院的办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之前,此阶段无论从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办学条件,还是学科建设水平、社会影响等方面看,处于探索与试办阶段。建制为新专业、体育管理系(筹)。第二阶段为2003年至今,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新增2个本科专业、1个赛事硕士点、1个体育管理博士点,以及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挂靠等等,专业与学科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5名。近5年来,经管学院的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戴健教授领衔获得《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和体育强国建设》重大项目,这是上海体院在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方面零的突破。黄海燕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此殊荣,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2011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经管学院共录用62篇,其中有39篇专题报告、墙报交流,23篇入选书面交流。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5名教师赴国外学习,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开拓新路,也为学科人才梯队奠定基础。充分发挥责任岗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作用,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经管学院连续3年在年度系院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得优秀,2011年经管学院教师年度考核的平均绩效分为210,专业教师绩效平均分为250,在上海体院名列前茅。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体育管理学》、《体育赛事管理》,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3门---《体育彩票营销管理》、《体育经济学》和《体育赞助与广告》。专业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体育信息管理、体育营销以及体育赛事实验室,正着手建设体育场馆实验室。2011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为80.9%,研究生为95.6%,在全校名列前茅。有近10项学生科技作品获全国或市级挑战杯奖项。

经济管理学院以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为主要研究方向展开了系统的研究。2007年至2011年,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持体育管理领域的各类课题134项,课题经费近1200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2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6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2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22部,发表CSSCI论文86篇,SSCI/EI论文5篇,获软件著作权9项。同时,学院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正在开展多项国际合作研究。这些研究活动与成果进一步确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在国内体育管理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5年来,经济管理学院的各研究团队围绕着既定的研究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张林教授主持了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资保障”、“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保障”等重要研究课题。“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保障”研究以我国政府体育财政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政府干预体育事业为切入口,结合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以及国际上体育事业财政保障的经验,通过对我国体育事业财政保障现状的解析,提出重构我国体育事业财政保障的基本思路。在群众体育管理方向,戴健教授等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大众体育与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协调发展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我国农民工体育活动方式及其综合干预的研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在体育产业管理方向,主持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织了“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其研究成果《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统计的首部国家标准,并形成了“2006-2008全国体育产业统计公报”,填补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空白。这两项研究所产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主持完成了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在重要的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关注,为各省(市)及地方政府规划当地体育产业发展,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竞技体育管理方向,围绕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我国竞技体育投资体系、区域竞技体育资源一体化开发、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研究。在体育场馆与大型活动方向,承担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现状调研项目,围绕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社区公共运动场运作管理模式、公共体育场馆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问题、公共体育场馆服务规范等方面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

体育赛事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并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领域的研究团队——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共有成员22人,并先后聘请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知名专家担任兼职研究员。该中心抓住上海区位优势,跟踪国际热点,推进实体建设,建立了赛事管理、赛事评估、赛事博彩、赛事信息、赛事咨询等研究机构。围绕打造体育赛事研究的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形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体育赛事评估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2007年至2011年,团队成员共主持课题百余项。其中,国家与部委级20项,地方政府5项,厅局级44项,横向课题33项,课题总经费达1100万元。人均科研课题经费约50万元。通过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研究,带动了经济管理学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增强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团队成员为上海市重大体育赛事,如F1、上海网球大师杯、上海斯诺克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等,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估,在赛事评估方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刘清早教授担任国内综合性运动会的重要职务: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首席专家,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市场开发特邀顾问,担任第六、七届全国农运会、第十三届广东省运会的总策划;2010年先后受聘为“第十二届全运会沈阳赛区总督导”、“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技术总督导”等。通过这些社会服务活动,全面提升了研究团队在国内该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趋势,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外部环境。我院正借助上海体育学院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体育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体育行政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使经济管理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跃上新台阶。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tyxy/yjsy_16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