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学科介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介绍]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概况] [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介绍]

山西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西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西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西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西大学研究生院] [山西大学考研群]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西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西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西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中国语言文学
 
代码:0501
 

一、培养目标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能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的科学研究和大学本科以上教学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具有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必备的坚实的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具有笔译能力;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学风。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 3 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文艺理论与批评学研究:涵盖文艺理论与批评学、中国古典诗学、文艺美学等研究领域。学科负责人侯文宜教授的文学批评学研究、刘毓庆教授和郑伟副教授的经学文艺思想研究、郭鹏副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成果丰硕。目前该方向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 5 项,出版专著多部,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晋方言与文献研究: 山西大学设立最早的硕士点之一,2005年获博士点授权。该学科重点打造晋方言研究特色方向。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山西省及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23 项,获得国家辞书奖1项,山西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乔全生教授主编晋方言研究著作多达20余部,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现已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成员。
3、俗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该方向涵盖古籍整理与研究、俗文学文献研究、山西地方文献研

究等领域,在科学研究和文献资料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3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2项,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重点资金资助出版项目5项。
4、国学与文学研究: 1995年获准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5点获得博士点授权。该学科注重国学根基和文献功底,形成了朴学传统下的跨学科研究特色,在“先秦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北方民族政权下的文学与文化”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刘毓庆教授现任中国诗经学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日韩<诗经>百家汇注》。郭万金教授为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牛贵琥教授主编《全辽金诗》、《全辽金文》、《金代文学编年史》填补了断代诗文总集编纂的空白,现为辽金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5、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涵盖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赵树理与山西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等领域。苏春生教授、王春林教授、尹变英副教授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思潮研究方面有较新的学术成果,在“战国策派”、“京派”、“山药蛋派”、“晋军”等研究领域取得拓展性的成就。该学科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16部,获省级以上奖9项。
6、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该方向与日本一些大学有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涉及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西方文学、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等诸多领域。学科负责人陈春香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该学科承担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有《南社文人与日本》、《日本文学·中日文学比较》等专著,曾主办“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 2004 年年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参见附表 “教学进度表”。
 

五、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

 

(一)科研调查

 
1、第三学期的科研调查课,全部由导师承担指导,首先要提出本研究方向内 3-5 个尚属空或
 
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由学生选择 1-3 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
 
2、导师要告诉学生应查阅的文献材料和可以拜访的专家,并允许学生外出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学术调研和咨询。

3、学生将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并拟定阶段性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由导师批准执行。

(二)教学实践

 
1、教学实践在第四学期进行
 
2、学生在第四学期,应有 4-6 周时间随导师听课、为导师助课、答疑,帮导师批改作业,以便熟悉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3、要在导师指导下,为本科生讲授 4 至 6 课时的本专业课程,或在校约题学术讲座讲坛上讲一至二个专题,之后,由导师聘请部分听课教师与学生评议,写出总结,评定成绩。

(三)学术活动

 
1、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参加 1 至 2 项由导师承担或本学科其他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工作, 如查阅、整理资料、编写部分内容等工作,以此提高科研能力。
2、可以随导师到外地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但必须写出论文。
 
3、可以参加本学科点组织的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 2-3 次。
 

六、学位论文

 

(一)论文开题

 
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第四周进行,要求本学科全体教师和一、二、三年级研究生全部参加, 开题者陈述完毕之后,教师和研究生可以提问,提出指导性意见,答辨之后开题者吸收或参考教师及同学的意见,修改论题,调整结构,增损内容,将论题上报教研室及研究生处备案。

(二)预答辩

 
1、预答辩在第六学期开学初进行,应由导师主持,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参加,要求本学科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广泛参与,预答辩秘书全程记录。
2、预答辩将审核申请者的答辩资格,从研究方法、创新性价值、写作规范、科研道德等方面对硕士毕业论文初稿进行评定,建议申请者能否进入后续答辩和毕业程序。
3、对于预答辩过程中专家提出的问题和修改建议,答辩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较好的处理,

作为最终答辩成绩的依据。
 

(三)论文评阅

 
导师和培养单位提出熟悉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内容的专家名单,从中确定 2 人评阅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山西大学及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同行专家。研究生院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审。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评阅人。

(四)论文答辩

 
1、第六学期第 16-17 周内进行
 
2、申请答辩的学生要完成一篇以上可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学生必须填写学位申请书,经批准方可进行答辩。
 
4、学位答辩委员会应由本学科点的专职人员并聘请少数外单位专家组成,至少要有外单位专家 1-2 人参与评审论文。
5、学生答辩要公开进行,事前要出学术海报通报院内外师生。
 
6、学生论文与答辩是否达到研究生毕业论文水平,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要由全体答辩委员会以无计名投票方式确定,之后,经由学科点、学科分委会审核,上报研究生处及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七、必读书目和主要学术期刊

 
文艺学专业:
 
《文心雕龙注》,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原诗》,叶夑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 1982 年版。
 
《批判力批判》,(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
 
《美学》第一卷(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反思文艺学》,李春青、赵勇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当代文学批评学》,凌晨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西方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司各特著,重庆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中国 20 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杜书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中国 20 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黄曼君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年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 2013 年第 2 版。
 
《训诂学》,洪诚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第 1 版。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第 1 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第 1 版。
 
《汉语语法学》,张斌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3 年第 2 版。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第 1 版。
 
《汉语语义学》,贾彦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2 版。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
 
《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程千帆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冬青书屋笔记》,卞孝萱著,东方出版中心 1999 年版。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 1998 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徐有富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石学论丛》,程章灿著,大安出版社 1999 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诗毛氏传疏》,【清】陈奂,中国书店 1984 年根据漱芳斋 1851 年版影印。
 
《楚辞补注》,【宋】洪兴祖,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文选》,【梁】萧统著,李善注,中华书局 1977 年影宋本。
 
《杜诗评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中华书局 1961 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等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抄本影印。
 
《经学历史》,皮锡瑞著,周予同注,中华书局 2004 年重印。
 
《中国经学史》马宗霍著,商务印书馆重印本,1998 年。
 
《从文学到经学——先秦两汉诗经学史研究》,刘毓庆、郭万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国学概论》,刘毓庆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陶敏、李一飞著,中华书局 2001 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五卷),陈平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三卷),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 年版。
 
《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8 年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杨健,朝华出版社,1993 年版。
 
《文艺论争集(1979-1983)》,沈太惠等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 年版。
 
《新时期文坛风云录》(上、下),杨志今等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以笔为旗——世纪末文化批判》,愚事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年版。
 
《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丁帆等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版。
 
《文学理论》,韦勒克等著,三联书店 1982 年版。
 
《文学原理引论》,伊格尔顿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0 年版。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 册),勃兰兑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陈厚诚、王宁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年版。
 
《比较文学研究》,乐黛云、王向远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托多罗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韦斯坦因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中国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等编,人民文学出版,1997 年版。

《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严绍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
 
《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王晓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英」巴斯奈特(Bassnett), Oxford  and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1933。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anxidaxue/yanjiushengyuan_29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