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QQ咨询: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上海电力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上海电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上海电力大学考研难吗】【2021上海电力大学考研群】【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学费】【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上 海 电 力 学 院 概 况

上海电力学院建校于 1951 年,座落于上海市区东外滩,与浦东隔江相望,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是一所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环境幽雅的现代化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的历史是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的缩影。五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人才、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毕业生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和其他主干行业、大型集团公司、国家重点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学校为我国电力工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科学技术的支撑,被誉为电力工程师和光明使者的摇篮。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等各学科有机结合,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开放式的高等学校。学校设有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与人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7 个二级学院,数理系、外语系、体育部 3 个直属系部,下设 34 个教研室、 35 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9 大实验中心、 7 个研究所、 12 个研究室, 1 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 600 余名,其中正副教授 190 余名。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电力清洁生产与节能工程、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电厂应用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力经济与管理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实验室、电站自动化实验室分别是部级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特色日趋明显、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与时俱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学校紧密结合上海及全国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在发电新技术、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电网安全及自动测控、信息管理及现代服务等领域形成学科特色。近年来,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学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重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课题、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等一大批高水平纵向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和许多由企业委托的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技术革新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横向课题。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产学研优秀工程项目,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国际三大权威检索机构 SCI 、 EI 和 ISTP 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年攀升。

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已与美国迈阿密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阿拉巴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院、俄罗斯国立克麦罗沃大学等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进行合作办学,并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已聘请了多名国外学者、专家为名誉教授,并接受来自俄罗斯等国的多名访问学者来校实验室工作。

学校以“依托电力、立足上海、服务华东,面向全国”作为办学方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学校与上海电力股份公司、外高桥电厂等 60 多个单位签订了学生教学实习基地的协议。此外,学校还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电力公司、许继集团、广东亚仿、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这些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学科发展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了中国产学研教育协会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并被确定为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

在新的形势下,上海电力学院将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电力行业和上海市快速发展的机遇,始终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指导,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明显、在国内外电力行业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

上海电力学院

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

我校 2008 年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80 名左右,包括计划内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招生人数在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二、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1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或历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2)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生毕业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 9 月 1 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已通过相应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考试 8 门以上(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同等学力考生不能跨专业报考,且复试时需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3)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 . 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推荐免试

我校接收各校推荐应届本科优秀毕业生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热忱欢迎全国各高校中获得推荐免试资格 ( 取得毕业学校发放、经省 ( 市 ) 招办盖章的推荐免试表格 ) 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

三、报考办法及受理日期:

(一)网上报名

1 .网上报名日期: 2007 年 10 月(以教育主管部门正式公布时间为准)。

2 .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 http:// yz.chsi.com.cn/ ),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3 .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按要求在相应的栏目内正确填写所报考的专业、选考科目及其对应的代码等信息,否则由我校指定。考生提供的本人及所属单位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必须准确无误。

(二)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1 .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07 年 11 月(以教育主管部门正式公布时间为准)。

2 .现场确认: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本科毕业证书(应届毕业生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和采集数码照片等手续。

四、资格审查:

我校 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并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五、考试:

1 .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 . 初试日期: 2008 年年初(具体日期由国家教育部定,以准考证上所定日程为准)。

3 . 初试和复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4 . 复试时间、地点及考试方式另行通知。

六、录取:

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按一定比例折合成综合成绩,再结合考生政审和体检情况,择优录取。

七、几点说明:

1 .统考科目中政治、外语、数学均由国家统一命题。

2 .报考委托培养研究生的考生,在正式录取前,我校与委托培养单位、考生须签订相关委托培养合同。

3 .有关专业问题,请与我校研招办或具体专业联系人联系。

4 .有关招生信息、成绩发布、复试通知等请留意我校研究生处主页:。 招 生信息如有变动,以报名期间招生主页公布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及相关信息为准。

八、咨询方式:

单位代码 : 10256

电话 / 传真 : 021-65709312 021-65430410-591

邮政编码 : 200090

E-mail : yzb@shiep.edu.cn

通讯地址:上海市平凉路 2103 号电力学院研究生处 11 号信箱

注:以上招生简章内容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的规定执行。

招 生 专 业 介 绍 及 目 录

一、热能工程 080702

热能工程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 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

本学科科研基础好、科研水平高,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省部(市)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一批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许多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该学科在多相流理论与测试技术、燃烧与污染物控制技术、动力循环系统与技术、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 流体流动与强化传热技术 、 热力设备寿命诊断与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系电话: 021-65430410-360 联系人:仇中柱

E-mail:qiuzhongzhu@shiep.edu.cn

专业目录: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010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080702热能工程

01. 多相流理论与测试技术

02. 燃烧与污染物控制技术

03. 动力循环系统与技术

04.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05. 流体流动与强化传热技术

06. 热力设备寿命诊断与安全技术

23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工程热力学 或

802传热学 或

803工程流体力学

备注

复 试 科 目: 锅炉原理 或 汽轮机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 热力发电厂、 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 者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沈维道编

传热学

《传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杨世铭等编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水利电力出版社 (第二版)

孔珑主编

锅炉原理

《电站锅炉原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

容銮恩等编

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原理》

水利电力出版社

翦天聪主编

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

中国电力出版社

郑体宽主编

C语言程序设计

《 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谭浩强著

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教授 11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5人。本专业立足现代电力系统,涉及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包括电力系统分析、规划、运行、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检测等。在电力系统规划、新能源与分布式电力系统、柔性交流输电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电气设备检测与诊断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本专业面向电力系统,每年向电力行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与电力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课题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800余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化的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数字仿真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实验室、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

联系电话: 021-65430410-596 联系人:李东东

E-mail: powerldd@163.com

专业目录: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020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1. 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分析

02.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03. 电气设备运行与监测

04. 电力控制及检测

05.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

42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10电 路

备注

复试科目: 01-03方向:电力系统分析 或 电力电子

04-05方向:自控原理 或 微机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 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

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 者

电 路

《电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邱关源

《电路原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陆文雄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上 /下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何仰赞

电力电子

《电力电子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版

王兆安、黄俊

自控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年版

翁思义、杨平

微机原理

《微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冯博琴

电机学

《电机学》

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李发海等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康华光主编

三、应用化学 081704

应用化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 (部级)重点实验室 , 在国内从事电厂化学专业教学和科研起步较早。本学科现有教授 8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0人,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科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航天支撑技术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100余项,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科研究在国内应用电化学领域有相当影响,电厂化学研究方向在华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应用化学学科,主要从事金属腐蚀理论,电化学及污染治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的研究;从事水处理理论,污染控制技术,热力设备腐蚀及其防护技术等研究、现代化学分析与监测技术等的研究;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材料化过程与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已在化学电源材料、纳米材料以及防腐蚀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科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是创新与应用并举:在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开展自己有特色的研究,努力创新;同时,注重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发展应用化学高新技术。

本学科欢迎材料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报考。

联系电话: 021-65430410-299/246 联系人:王罗春

E-mail:

专业目录: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010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704应用化学

01. 应用电化学

02. 电厂化学

03. 材料化学

04. 环境工程

15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820物理化学

备注

复 试 科 目: 无机化学 或 有机化学 或 分析化学

同等学力加试: 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

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 者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2第四版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第三版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9第三版

高鸿宾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四版

华东理工大学等

电化学原理

《腐蚀电化学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二版

曹楚南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

陈敏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