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曲阜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QQ咨询: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曲阜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曲阜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曲阜师范大学排名] [曲阜师范大学考研群]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正文

七、培养方式
1. 采取导师负责制和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2.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
各方向硕士研究生均应该掌握其研究领域涉及的基本文献10本(即参考书目中列出的各方向“必读书目”),并在中期考核前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有资格参加中期考核;考核不通过,没有资格参加中期考核。在规定培养期限内,学院为学生提供数次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机会。
3. 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按照《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八、实践活动
硕士生培养应重视实践教育。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听取学术讲座不少于15次,并填写参加学术报告/讲座登记表,记1学分;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情况在本科生、研究生或教师范围内作学术综述或开题报告,记1学分。
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并把研究生在校期间是否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作为评奖评优和评价研究生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依据。在学位论文外送评审前,需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以第一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术论文。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硕士学位论文应注重实证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预答辩和论文盲审与论文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一学期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预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制度,预答辩最晚要在论文盲审的一周前进行。具体程序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5.论文盲审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盲审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一、毕业科研相关要求
在学位论文外送评审前,需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以第一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术论文。

十二、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必读书目
方向1必读书目(10本):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
3.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
4.郭绍虞:《历代文论选》(1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5.亚里斯多德、贺拉斯:《诗学 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6.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7.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8.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鲍桑葵:《美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方向2必读书目(10本):
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
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
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6.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14年。
8.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9.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
方向3必读书目(10本):
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范晓、张豫峰等:《语法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3.陆丙甫、金立鑫:《语言类型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4.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 2002年。
5.胡安顺:《音韵学通论》, 中华书局, 2006年。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2015年。
7.郭锡良:《古代汉语语法讲稿》,语文出版社, 1999年。
8.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商务印书馆, 2013年。
9.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0.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
方向4必读书目(10本):
1.阮元:《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中华书局,1986年。
2.顾实校注:《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4.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齐鲁书社,1998年。
5.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1963年。
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
7-9.葛兆光:《中国思想史》(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1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中华书局,2015年。
方向5必读书目(10本):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2.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2015年。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华书局,2010年。
4.金圣叹评点:《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5.王国维:《人间词话》,齐鲁书社,1981年。
6.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7.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8.张稔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
9.吴梅:《词学通论》,中华书局,2010年。
10.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方向6必读书目(10本):
1.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2.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3.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5.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6.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
8.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9.南帆:《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10.解志熙:《生的执着: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方向7必读书目(10本):
1.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年。
3.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钱学熙译;爱德华?杨格:《试论独创性作品》,袁可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4.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5.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7.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8.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9.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07年。
10.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2.重要学术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献》等。
 
十三、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通过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但不计学分。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
补修备选课程:
方向1:文学理论;美学概论 ;
方向2:语言学概论;逻辑学;
方向3: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
方向4:中国古典文献学;训诂学;
方向5: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
方向6: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方向7: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概论;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_m/qfsfdx/zypm_16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