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青岛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简介]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师资]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联系方式]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药学院药学硕士简介] [青岛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简介]

青岛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排名]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正文

专业一:通信工程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毕业后能在通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程技术、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业务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具有: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专业学科技术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及信息传输、数据处理的一般理论和技术。
2.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线、有线、光纤、多媒体、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测试、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能力;掌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开发流程和技术;了解通信工程与互联网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与互联网基础及应用能力;
4.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并能和外国人流利地沟通;
5.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6.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7.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
通信工程专业隶属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00年通过教育部批准设置,并于同年招收本科生。2007年获批“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电子信息类教学团队”获批青岛大学校级教学团队。
该专业现已拥有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平台: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教学实验中心。
该专业依托通信工程系、青岛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已凝炼出较有特色的现代通信理论与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论与应用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学术研究已形成移动互联网、光纤通信与光信息处理、天线设计、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相对成熟的研究方向。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第一志愿率100%,录取分数均高出山东省一本线40-50分;近五年录取人数分别为2014年91人,2015年75人,2016年102人,2017年215人(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2018年120人(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包括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在校生为257人,2018级大类招生尚未分专业。
3.课程设置情况
(1)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
 
(2)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
另外,专业选修课程分为两个专业方向:
现代通信理论与应用技术方向:计算机通信、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移动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实习等。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论与应用技术方向: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现代交换技术、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实习等。
(3)主要实践性环节
军事理论与训练,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电子工程训练,电器工程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4.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教育方式
加强教师科研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对接工作。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各类创新实验项目,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既完成了科研、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教师依托科研项目与成果设计开发创新型、研究型实验项目,学生可通过选做该类实验项目,获得创新学分;
教师依托科研项目与成果设计开发竞赛类创新实验项目;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保障。
(2)创建了“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完善了目标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学生激励机制:学生取得的高级别奖励和高层次成果纳入学生的各类评优机制、保送研究生条件等。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选拔一批工作积极性高、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建立专业化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环节给与政策倾斜。制度保障:包括学生科技立项评审制度、结题考核制度、学科竞赛选拔机制、资助机制、奖励机制,创新基地的准入机制、开放机制等。
(3)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学院每年拨出1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好的竞赛氛围。主要竞赛类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山东省的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
(4)创业教育方式
“创新引领创业”一直是本专业所坚持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创新成果,让成果进一步产品化,走向市场,实现创业。不鼓励学生脱离专业去创业,而是支持学生在依托专业基础上,进行有特色、有发展、有前途、有思想的创业模式,培养专业性强的创业人才。在引领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重视创业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从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和实践模拟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qdu/yanjiushengyuan_27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