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南京林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林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林业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林业大学考研群]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正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 
 
1、学科概况
 
我校1999年增设“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增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2010年升格为“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学制三年,下设2个二级硕士点:“精密仪器与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1年我校又增设了“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学制两年,研究方向与“仪器科学与技术”硕士一级点方向一致,侧重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研究领域的拓展,根据学科发展需要,2015年,抓住教育部学科动态调整的机遇,学科名称调整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涵盖物联网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遥感成像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四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目前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60%。学科聘任了国际知名计算电磁学专家、日本九州大学安元清俊教授为特聘教授。近年来,学科师资队伍中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青年骨干教师1人。学科积极引进海内外知名大学的高层次优秀人才,鼓励和资助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接近40%。近5年来,学科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科技项目15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6项,科研经费总额1100多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 等收录63篇。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参与率达到100%,获南京林业大学校级优秀硕士论文4篇。
近5年投入学科及专业建设经费500余万元,重点建设测试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物联网研发中心。2011-2015年间,学科成功申获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个,建立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5个。现有两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在校本科生360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2012年获南京林业大学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2013年获南京林业大学重点专业。
 
2、学科内涵与学科范围
 
我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大学。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及林产工业在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撑。目前学科在物联网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遥感成像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物联网系统:致力于建设林业环境感知系统,结合最新的电子技术完成物联网终端节点的设计,通过多模态数据交叉测量与感知数据的综合认知技术,实现了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连续时空多点协同监测,实现实时环境数据采集和历史数据存储,摸索出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参数对环境信息的影响,从而提供精准的实验数据;同时并对野外大规模物联网中的资源调度、负载平衡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现广域的林业环境中重要参数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实时监测、网络发布、数据分析等功能,增强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另外采用计算机的相关理论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校正及状态预警,构建感知数据模型,分析数据特征,及时精确地满足生态生物量对环境各项指标要求,实现光照和温度的智能分析和精确干预,进而阐明森林生态环境因子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使得植物遵循高效、实用的人工调节。学科团队在前期做了一些技术积累,开展了校园、紫金山生态定位站两个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开展了江苏省宝应县人工杨树林基地的生态环境监测,完成了江苏省农科院作物实时监测系统地研发,完成了江苏省物联网示范项目:智能环保监控与管理平台子项目——智能环境监测示范项目,已在南京市、扬州市、盐城市的森林公园及林场安装使用,运行最长的已有四年时间。围绕项目研发,学科团队已获得专利6项,发表论文30余篇。重点解决了充电无线传感网络数据聚合路由选择、传播通信协议及能量利用,相关成果发表在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等SCI收录期刊,并成功应用于本系统。在关键技术,如物联网数据传输可靠性方面,应用互斥信号量机制解决了3G网关数据传输问题,并将低功耗设计思想应用于多种嵌入式板卡设计中,其成果已申报专利。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紧密围绕国际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前沿,重点建设计算电磁学、光器件设计以及微波和太赫兹无损检测等方向。在计算电磁学方面,致力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傅立叶级数展开法、模式展开、T矩阵等数值算法的研究,在傅立叶级数展开法中引入完全吸收层,能够有效抑制来自假想境界的非物理干扰波,使傅立叶级数展开法更加高效并贴合实际,有利于光器件开发设计软件的商业化应用。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nanjinglinyedaxue/yanjiushengyuan_27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