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0710)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学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一定的技术、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与研究领域有关的现代实验技术。能独立进行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工作。能在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具有创新性。要具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与读书报告、参加学术会议相结合,了解学科研究前沿;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成立培养指导小组;
3.研究生入学后,结合本人基础,特长和课题研究需要,由导师制定具体课程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报学院主管部门审批;
4.因材施教,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植物学
02动物学
03微生物学
04发育生物学
05遗传学
0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
2.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至少修满38个学分,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其中学位课程25学分,必选环节4学分,选修课至少9学分。
3.跨专业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以及补修方式,由各指导教师决定。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6门本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入学考试已合格的专业课可不再补)。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补修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或动物学、植物生理学或动物生理学、遗传学。
4.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在巩固和深化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同时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研究生在答辩前,应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研究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获得1学分。
六、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
(一)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对硕士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及其他人员的作用。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制度。论文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选题
2.开题报告
3.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
4.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生应在第二学期结束或第三学期前提交文献阅读总结及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且全部翻译成英文。在申请学位之前,研究生须提供的书面材料需达到的要求。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硕士生最迟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及开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学术不端检测前止)
在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学院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的考核要求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在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将组织考查小组(3~5 名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需邀请5 名以上教授职称的同行专家(尽可能是博士生导师),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的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二)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需完成的科研成果按《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申请学位资格的规定》(生科字[2010]8号)执行。
(三)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审批按《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课程设置一览表

生物学一级学科(0710)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01植物学  02动物学  03微生物学  04发育生物学  05遗传学  0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开课学院 备注
1 2 3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S120001 第一外国语 4 96   外语  
S15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政治  
学科基
础课
S070001 高级生物化学 3 54     生命  
S070002 现代分子生物学 3 54     生命  
S070003 高级生物统计学 2 36     生命  




S210001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3 54     分析  
S070004 学科前沿专题 2 36     生命  
S070005 高级细胞生物学 3 54     生命 四选二
S070006 高级植物生理学 3 54     生命
S070007 现代遗传学 3 54      生命
S070008 高级微生物学 3 54     生命
选修课

S070043 入学教育 0.5 9     生命  
S070044 社会实践 0.5 第3、4学期 生命  
S070045 研究生班讨论 1 18     生命  
S15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政治  




S120002 第二外国语(日语) 3 72     外语 至少选6个学分
S120003 第二外国语(法语) 3 72     外语
S140001 体育 1 18     体育
S520001 现代信息利用 1 18     图书馆
S070009 高级植物育种学 2 36     生命
S070010 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2 36     生命
S070011 生物信息学 2 36     生命
S070012 发育生物学 2 36     生命
S070013 植物资源学 2 36     生命
S070014 生物工艺学 2 36     生命
S070015 生态学 2 36     生命
S070016 环境生物学 2 36     生命
S070017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 36     生命
S070018 数量遗传学 2 36     生命
S070019 分子遗传学 2 36     生命
S070020 辐射生物学 2 36     生命
S070021 极端条件生物效应专题 2 36     生命
S070022 高级植物病理学 2 36     生命
S070023 植物栽培理论与实践 2 36     生命
S070024 种子工程学 2 36     生命
S070025 现代分离技术 2 36     生命
S070026 生物转化工程 2 36     生命
S070027 环境化学 2 36     生命
S070028 高级天然产物化学 2 36     生命
S070029 菌物学 2 36     生命
S070030 分子病毒学 2 36     生命
S070031 环境微生物 2 36     生命
S070032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2 36     生命
S070033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2 36     生命
S070034 高级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2 36     生命
S070035 分离纯化实验技术 2 36     生命
S070036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 2 36     生命
S070037 生物质化学衍生物 2 36     生命
S070038 现代生物技术 2 36     生命
S070039 动物生物学专题 2 36     生命
必选环节 S070040 文献阅读 1 第3、4学期 导师  
S070041 教学实践 2 第3、4学期 责任教师  
S070042 学术活动 1 第3、4学期 教研室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的介绍

095137 农业管理领域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前身可追溯到原遂宁农业学校于1952年成立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和原绵阳经济高等专科学校于1988年成立的农业推广专业。经过6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于2014年正式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015年开始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主要依托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协同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建发展。现有校内导师13人,其中,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李燕琼)、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胡运高、李燕琼、唐永金)、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候大斌)。积极与各级涉农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开展合作交流,已在中共绵阳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绵阳市扶贫移民工作局、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四川三源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16个,另聘请校外合作导师33人。2015年-2018年期间,本领域导师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项,到校科研经费256.3万元,年师均经费4.93万元,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篇,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资源保障。
1.1 办学定位
依据全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办学定位要求,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才为方向,结合学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我校的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培养定位是:
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着力培养适应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拥有建设美丽乡村、投身“三农”伟大事业的情怀和使命感,具备本领域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经营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独立承担农业与农村发展领域技术推广活动的能力,能够胜任各级涉农部门相关政策制定、解释、执行,以及农、林、牧、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教育、涉农金融机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擅管理、会经营、懂技术、能规划、能推广”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
1.2 特色方向
以培养适应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领域发展需求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为目的,紧密围绕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创新管理、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的能力,结合本学科发展沿革和优势,凝练并形成了三大特色方向:第一,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该方向致力于从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第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该方向致力于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村庄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及相关理论研究。第三,农业创新推广,该方向致力于从事高效农业创新推广模式、方法以及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方式与创新推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本领域有校内导师13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具有博士学历8人。按照上述特色方向形成的分方向培养路径模式,使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大幅提升,“三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均得到全面提升,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明显增强,院校辐射作用逐步显现,社会影响效应反响良好。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的介绍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的前身可追溯到原绵阳经济高等专科学校于1988年设立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推广专业。该领域于2014年学校获批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后,2015年开始正式招生。2015年招生人数为3人,2016年招生人数4人,2017年招生人数为11人,2018年招生12人。2018年第一批学生毕业,毕业人数为3人。
本领域研究生教育主要依托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学科和学校工科背景优势,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为学校十大品牌专业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专业;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为省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现有校内教师18人,其中导师15人,骨干教师3人,另外聘请校外导师12人。
校内师资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拥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四川雪宝乳业有限公司、四川爱达乐食品有限公司和绵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养校外实践基地6个。2014年-2018年期间,校内教师共计承担农业推广、农村发展等相关科研项目50项,人均承担课题数量为2.7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地市级科研课题28项;科研项目新增立项(合同)经费239.5万元,实际到校经费195.1万元,人均立项(合同)经费和实际到校经费分别达到13.3万元和10.8万元,
1.1 本专业学位的办学定位
本领域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以促进食品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农业与食品产业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驱动,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围绕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和质量为核心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团队,形成农业硕士有效服务区域农业发展需求的体制与机制、路径与模式;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单位从事食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
1.2 领域特色
以利用地区特色食物资源、实现地区传统食品现代化为目的,开展畜产品、粮油、果蔬营养、加工技术现代化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形成传统食品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特色学科方向。目前领域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中级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5人,四川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绵阳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4名,其中严成教授为主任。拥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科研团队和校级研究所“食品研究所”,拥有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中心等8个科研创新平台。近5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项,地厅级及其他项目50余项,特别是四川“三区”科技特派员项目达20项;在绵阳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给政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在广元、北川、平武20余家企业进行了科技扶贫与技术指导,并在北川腊肉、核桃、菜籽油、豆腐柴、紫薯、红心猕猴桃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或产品开发,形成北川腊肉加工、豆腐柴资源综合利用、猕猴桃保健饮料、动物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相关技术20项,新产品30个,发表相关论文85篇、申请专利3项。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的介绍

095133  畜牧领域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前身可追溯到原遂宁农业学校于1952年原设立的畜牧兽医、农艺、农业经济管理以及原绵阳经济高等专科学校于1988年设立的畜牧兽医、农艺和农业推广等专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于2014年获批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正式招生。
本学位点研究生教育主要依托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以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作为理论支撑,与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新希望、铁骑力士)进行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本领域有校内专职教师13人,其中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聘请了包括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宏福教授、铁骑力士集团总裁冯光德博士等在内的一批国内著名学者和企业家担任特聘教授。同时,学位点还拥有 “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四川省教学团队和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和高原生态养殖等实践基地。2014年-2018年期间,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项,科研经费320万元,年均经费106.7万元,科研论文35篇,为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资源保障。
1.1 本专业学位的办学定位
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农业产业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驱动,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围绕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和质量为核心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团队,形成农业硕士有效服务区域农业发展需求的体制与机制、路径与模式;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能在涉农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农业推广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单位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与咨询、农村社会管理、农业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
1.2 领域与特色方向
养殖领域主要以行业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专业优势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针对西南地区优质畜禽种质(牦牛、川藏猪种和獭兔等)创制和健康养殖需求,利用遗传繁育、营养调控以及疫病诊疗等技术,形成了特色畜禽发育的遗传繁育和营养调控复合研究体系,为西南地区优质畜禽种质创新和健康养殖提供了技术资源储备。共承担国家、省和地市级项目40项,承担地方和企业委托项目3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项,获得省、市奖励成果鉴定10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5篇。
本领域重点对牦牛、川藏猪种和獭兔等进行发育遗传、营养饲料和健康生产研究,形成三个特色方向:
①动物育种与繁殖技术,在掌握动物遗传原理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优良特色畜禽资源,研究创新和应用当代动物繁殖和育种技术,改良提高或培育畜禽新品种/品系,为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解决技术难题。
②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在掌握动物营养学原理基础上,评价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不同动物在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量并据此制定适宜的商业日粮配方,研究营养来源和供给方式对动物生长发育的代谢调控效应。③动物健康安全生产,研究动物生产过程中的源头安全健康问题,包括饲料品质、药物和添加剂、养殖环境、动物疫苗等的安全健康,以便于从源头控制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保证牧业生产产品的健康安全。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的介绍

095131  农艺与种业领域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硕士农业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前身可追溯到原遂宁农业学校于1952年原设立的农艺和园艺专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于2014年获批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正式招生。
2018年根据教指委新的要求,对原园艺领域调整为农艺与种业领域,并对导师队伍进行了相应调整,形成以李杰教授为领域负责人,黄仁华副教授为领域秘书的19人校内教师队伍,另聘请校外合作导师12人。其中,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国家现代农业创新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成员3人。同时,本领域拥有 “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四川省教学团队和“突破性水稻新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拥有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科研创新平台;园艺(农艺与种业)领域拥有四川西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绿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养校外实践基地15个,自建实践基地1个(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硕士海南陵水实践基地)。2014年-2018年期间,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2项,科研经费1025万元,年师均经费10.8万元,科研论文165篇,为园艺(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资源保障。
1.2园艺(农艺与种业)领域的办学定位
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农业产业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驱动,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围绕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和质量为核心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团队,形成农业硕士有效服务区域农业发展需求的体制与机制、路径与模式;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能在涉农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农业推广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单位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与咨询、农村社会管理、农业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2 领域与特色方向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园艺和观赏植物的良种繁育和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景观园艺规划与设计等产业突出问题,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现有学科特色和优势,园艺领域在现代果蔬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及景观园艺规划等领域形成了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该领域于2018年并入农艺与种业领域。
本领域现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中级1人,硕士生导师18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6人,硕士学位者2人。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国家现代农业创新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专家3人。拥有“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四川省教学团队,学校建有园林中心和现代园艺创新团队,拥有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中心等8个科研创新平台。近几年,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科研项目82项,立项经费1560万,获得省(部)级、地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资源学的介绍

生物质资源学(自设)

该学科方向为生物学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有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科研平台等作为重要支撑。现有19人,校内博导3人,校外博导2人,硕导12人;正高7人、副高6人;博士13人。有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及后备人选2人。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课题/子课题5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700余万元,获得发明专利1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该方向生物质资源学利用现代生物方法与技术、化学分析与技术、物理方法与技术等,对生物质资源开展调查、种质评价、活性功能成分分离鉴定、改性及功能化应用等研究。主要方向有(1)生物质成分功能评价,主要进行生物质资源与性能评价;生物质成分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及功能化研究;(2)生物质基改性与利用,主要进行生物质基改性研究;生物质基产品设计与开发。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学的介绍

微生物学

该学科科研团队在2009年被国防科工局授予“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等。现有15人,校内博导2人,校外博导1人,硕导11人;正高5人、副高6人;博士11人。有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及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4.科学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军工项目及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课题/子课题1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1290万元,主持获省级成果奖4项。该方向以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与污染治理利用为目的,重点开展放射性与重金属污染环境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互作效应、固化与矿化、生物共生效应等研究。主要针对核技术开发、核设施运行、重金属矿冶过程导致的土壤和水体核素污染与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效应、生物监测与生物修复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介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国防基础学科,有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等。现有21人,校内博导2人,校外博导1人,硕导14人;正高6人、副高7人;博士17人。有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近5年,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项目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子课题1项,到校经费900余万元,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该方向以阐明动植物生物化学代谢过程及其机理为基础,以我国西南地区本土优势竹、杨树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遗传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揭示其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机理,逆境胁迫下的应答机制;同时针对西南地区特色动物青藏高原牦牛等开展基因组和犏牛雄性不育机制等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生物学的介绍

植物生物学
植物学是我校生命科学带头学科,2003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优势学科。有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等。该方向现有19人,校内博导2人,校外博导2人,硕导12人;正高7人、副高6人;博士13人。有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及后备人选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成员2人。该方向以西部特色优势植物资源及可用于环境治理的植物资源为对象,重点开展高产、优质、抗逆、营养高效、低转移或超富集等的植物遗传机理、种质创新、生理生态等研究,主要开展水稻、小麦、费约果等植物种质创新和植物群落调控研究。稻麦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5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课题/子课题3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获省级成果奖2项,审定植物与农作物新品种10余个。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学学科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生物学学科源于1939年的生物与农业等专业,经过近80年的传承与发展,2003年获植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国防基础学科。有核辐射生物效应生态修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土壤重金属/核素污染生物治理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突破性水稻新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和四川省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团队。有国家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名,四川省“QR”3人,四川省“万人计划”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先后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成员6人。教科人员100余人,学科队伍80余人,正高职称30人,博士8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27人。建有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废物生物效应方向)、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本学科依托传统农科优势,凸显军工特色,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形成了以西部生物资源利用为基础、核辐射生物效应与放射性污染生物治理为特色的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质资源学4个学科方向。
在学校建设一流学科和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引领下,发扬学科80年的深厚积淀和底蕴,应用生物学优势和特色显现,在西部生物资源特别是植物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稻麦种质新材料创制的新品种在南方稻区、麦区推广5000多万亩,区域农业行业知名度高;竹和杨树转基因研究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超富集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修复技术和国防军工特种生物质基吸附材料被列入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铀尾矿环境治理工程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并受委托完成中国政府对日本福岛核电站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工程援助方案。承担“十二五”和“十三五”多项国家和省重大专项课题和子课题,近5年,到校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在《New Phytologist》、《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Anim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Horticulture Research》、《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Chemical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有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百篇科技论文1篇,ESI高被引或扩展板论文16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5篇;项目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多项,“绵农2号姊妹系绵农3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主持)”、“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合作)”和“柴达木铅锌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合作)”三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主持成果5项,2018年主持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