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安交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安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群]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安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复科学与理疗学简介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是全国率先建立该学科博士点的重点高校之一。并于2004年正式向全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将以国际著名大学康复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为参照系,以神经与组织功能康复、临床康复医学(含骨科和临床康复)、康复机械电子工程和残疾心理与社会问题研究 (含残疾人心理学、残疾人法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四个研究方向为支撑点,形成以强调多学科交叉,强调医工结合,强调康复科学与技术对康复医学发展的作用为核心的学科体系 。
近些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分布在生物医学工程、骨科与临床康复、机械工程、心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各课题组围绕康复这个主题,开展了大量科研和教学工作。如: 近3年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 44 项,合计科研经费1072万元; 成果转让1项,成果转让费30万元;拥有发明专利3项。 近五年来,各课题组发表论文313篇,其中55篇被SCI/EI/ISTP收录。
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出版教材12部;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这些业绩与成果为西安交通大学康复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由36名 教师组成,其中:教授 / 副教授占 64% 。在学科带头人中,有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专家;有在中国康复工程、临床康复、骨科与脊柱康复、康复机械电子工程等领域做出优异成绩并担任着重要学术职务的学者教授、后起之秀;还有被美国知名大学康复科学与技术学院聘任的兼职教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与国外许多知名大学有着广泛的合作。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简介

生物物理是 生命学科的主干学科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物理学科点于 2000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它主要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五个研究所(包括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分离科学研究所、癌症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为依托,同时也隶属于现代医学电子技术与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另外,它还借助于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分部 这一平台进行研究、交流和合作。
生物物理学科的发展目标是紧密结合生命学科的发展,以生命科学前沿和核心领域的科学研究为龙头,以分子光子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三大学科的建设为主线,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建设具有交大特色的生物物理学科点。
目前,生物物理专业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光生物物理学及分子光子学、肿瘤免疫蛋白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细胞分子解剖学、生物微系统、波动能量生物效应与分子成像、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检测等。该专业毕业生拥有深厚的生物物理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应用理工科专业知识解决生命科学中许多问题的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科点建立于 1996 年, 2000 年建立博士学科点,该点有硕士生导师 10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现已形成蛋白质及其基因工程、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肿瘤学、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细胞培养工程等具有一定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项,省级基金 12 项和各类横向课题,获专利 4 项,发表英文学术论文 16 篇。
该专业的主要学位课程包括:高等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和生物安全等。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科学研究和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该专业几年来已招收硕士研究生 43 人,其中 15 人已获得硕士学位,招收博士研究生 45 名,期中在读博士研究生 37 人。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建于1978年,是国内首批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1978年、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1984年获批为博士点学科,1988年获批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1、2007年连续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获批建立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0年获批建立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5500平方米,仪器设备800多台套(价值6500多万元)。近5年来,本学科出版学术教材和专著16部,以通讯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217篇,科研合同经费8千余万元,“985”“211”重点建设资助5900万元,10项成果获省部级奖,3篇论文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4名研究生获国际组织学术奖励,与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等开展了合作研究与学生联合培养。
本学科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学术特区以及重点建设,基于发挥传统优势、有益重点突破以及关注深度交叉的理念,形成了医学信息与仪器、生物医学超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与仪器和健康信息学与技术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资力量

我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44名,教师中有99%具有博士学位。我院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名,领军学者2名等高层次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2000年末,在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及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的,现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二个一级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创建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批设立该专业的学校,于1988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建立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1998年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00年建立了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已形成了生物医学医学信息与仪器、生物医学超声、生物信息学与应用技术、生物医学光子学与传感器等优势学科方,并向生命科学的核心领域深度交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创建于1996年,2000年获批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获批生物物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经过近年的跨越式发展,现已形成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线粒体生物医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优势学科方向。
我院现拥有131名教职工,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44名,教师中有99%具有博士学位。我院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名,领军学者2名等高层次人才。

我院下设两个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工程系)、六个研究所(生物医学影像与应用研究所、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光子学与传感研究所、健康与康复科学研究所、生命化学分析与仪器研究所)、一个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平台(共享平台)。依托学校的整体实力,学院还建有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我院设有二个本科生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二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二个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我院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以及省部级、企事业单位等重大重点项目,科学研究水平显著增强,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各位考生:
通过国家分数线但未到达我院分数线的考生可参考如下调剂信息: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王福俤教授 fudiwang@hotmail.com/18621306999
第四军医大学实验中心
邢金良教授 xingjinliang@163.com/180918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