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北政法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群]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介绍

行政管理
 
所属一级学科:公共管理          
学科专业代码:120401
所在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谢斌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行政管理隶属于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以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为基础,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工具,着重研究:行政管理的主体——国家等公共组织的行政执行机构;行政管理的客体——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的依据——公共行政权力和法律制度;行政管理的过程与规律;行政管理的方法、技术与环境及行政管理的历史,以持续创造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与知识,揭示行政管理的规律、价值和新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优化和发展行政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行政管理专业,有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地方政府治理与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培养具有公共服务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系统掌握公共行政及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了解公共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趋向,具有宽广的知识层面和复合型知识结构,以及较强公共行政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实行导师个人分工重点指导与导师组集体负责相统一的培养体制,突显“管政”、“管法”结合的研究与教学特色,采用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实训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与本科教学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介绍

政治学理论
 
所属一级学科:政治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201
所在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张师伟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政治学理论专业作为一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构成了其他二级学科的重要学科基础,提供较为完整的政治学推理方法及基本思维方式。就研究对象与学科范围来看,政治学理论主要研究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学科方法及时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等。政治学理论的学科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哲学、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比较研究方法、模型及模具建构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方法等等。
我校政治学理论专业以中国政治及比较政治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1、政治学基本理论,研究政治哲学、学科研究方法、政治学学科体系建构及当代重大理论问题;2、中外政治思想,该方向主要立足当下现实,反思政治学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解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古为今用,从西方实践反思政治领域重点或重大理论问题,洋为中用;3、中国政府与政治,以社会调查与统计的方法,深入社会政治实践,发现时代性重大问题,探讨社会政治过程如何更趋合理化,寻找中国政治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拓展并夯实政治的民主基础,从整体上思考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民主、基层治理等重大问题;4、公共政策,主要是研究适合中国政策过程的有关概念,加强政策参与的民主,促进公共政策的进一步民主化与科学化。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业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7人;教师中有博士30人,硕士7人。近五年,学院教师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主持、参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26项。
指导教师
张师伟,教授,博士,导师组负责人,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青年长安学者,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担任现职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主要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30多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著专著2部,参编教材两部。任现职以来代表作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部逻辑》(《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进程》(《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4期);《思想资源与观念误导——中国现代民主思想形成中的民本观念》(《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0期)。
 
丁韶彬,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陕西省劳动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比较政治学理论和国际发展研究;出版专著《大国对外援助》、译著《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等4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欧洲研究》、《教学与研究》、《外交评论》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奖励各一项。
 
侯学华,教授,博士。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政治学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台港澳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新城区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地方政治。代表作有:《从“各自为政”到“合而为一”——美国早期国家主权纵向分配关系的内在变化》(《人文杂志》2012年第6期);《邦联国会在美国宪政体制变动中的作用》(《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洛克的古典自由主义自由观及其权利制约》(《理论学刊》2012年第8期)。
 
 陈博,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代表作有:《正统道家传承脉络梳理》(《唐都学刊》2015年第4期);《老子的“道论”并非凭空而论“道”》(《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论黄老之学成说于稷下学宫》(《唐都学刊》2011年第5期)。
 
张睿丽,副教授,政治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美国肯塔基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分析。主持并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有:《议会政治与中国政治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公共危机思想关系管理》((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2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8年第1期);《利益观视角下妇联组织的角色及其职能定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当代民族主义思潮评析》(《理论月刊》2007年第7期)。
 
杨立峰,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哲学。代表性论文有:《多民族国家的公民团结问题》(《原道》第26辑,2015年);《从自由民族主义到自由文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商议民主视野下的公民教育》(《浙江学刊》2007年第6期)等。出版独译、合译著作《朝服:马基雅维利与他所创造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共和的理念》(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出版)、《多元文化公民权》(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民主与分歧》(东方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6部;发表译文5篇。
 
夏支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风险危机治理。先后在《农村经济》、《西北人口》、《统计与决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项。代表作有《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7月)、《认同视角下的社会风险治理策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农村社会风险的治理逻辑》(《前沿》,2016年第1期)。
 
王伟勤,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参与完成省级重点课题项4项。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目。参与教材编写一部,参与专著一部。代表作有:《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风险及其治理探析”》 (《西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当代中国白领阶层社会心理与政治参与互动分析 》 (《河北学刊》2011年第4期);《农村空心化治理问题研究-基于韩国的经验》(《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社会风险类型及其治理方式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谢斌,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行政管理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管理理论和地方政府治理。主持三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合著两部;主编出版教材三部;发表论文四十篇,四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陕西省政府科研成果奖三项,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各一项。主要代表作有《西部开发与政府行为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体系》(载《西北大学学报》)。
 
同满宏,教授,硕士。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管理学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作有:《完善公共安全治理的长效机制》(《理论探索》2011年第3期);《能本人力资源开发论纲》(陕西师大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刘华平,副教授,硕士。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代表作有:《提高退休年龄与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社科纵横》2007年第8期);《从“养儿防老”、“单位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变》(《理论导刊》2006年第8期)。专著二部《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新论》、《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与发展趋势研究》。参与主编《社会保障学》、《社会救助理论与实务》等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李文琦,副教授,硕士。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代表作有:《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于陕西省养老服务现状的考察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日本
 
龚会莲,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学理论与方法、地方政府管理与治理。国家公派美国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5-2016)。代表作有:《变迁中的民国工业(1912-1936)——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专著)、《陕西智库网络化模式发展研究》(《情报杂志2017年第4期》)、《文化视角下的公共政策:主体、民主性与合法性》(《行政论坛》2014年第1期);《民国时期工业发展绩效刍议(1912-1936)》(《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4期)等。
 
霍雅琴,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地方政府管理与治理。代表作有:《陕甘宁边区特殊性地方政府述论》(《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2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善治”及其当代启示(《理论导刊》2012年第4期);《政府对公共卫生的危机管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周伟,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区域发展与区域治理、廉政建设与公民参与。代表性作有:《跨域公共问题协同治理:理论预期、实践难题与路径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优化与整合: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治理体系重构》(《理论探索》2016年第4期)。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邮编:71012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中段620号  院办:029-88182767  教办:029-88182765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介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业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7人;教师中有博士30人,硕士7人。近五年,学院教师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主持、参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26项。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行政管理、政治学理论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办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政治五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陕西省特色专业。
贯彻政治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相互渗透的学科理念,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科建设,强化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公共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公共部门、大中型企业从事公共管理实务和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培养质量高,就业率高,是学校优秀就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