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武汉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武汉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群]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武汉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交通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招生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水利工程硕士专业简介

 一、学科优势特色  1.研究领域体现多学科交叉
  突出与学校优势学科土木工程的交叉,形成水工结构工程方向,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重大需求;突出与我校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交叉,形成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方向,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突出与交通运输工程的交叉,形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向,服务“十三五”国家内河航道能力提升工程的重大需求。
  2.整体实力较强
  本学科拥有一只梯队合理、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专任教师31人;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7200多万元,包括国家高技术船舶专项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经费为25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项和教研成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三十多篇。
  3.人才培养质量高
  近五年相关学科毕业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90余篇;相关学科点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4篇和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现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学科方向与特色
  (一)水工结构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技术和检测加固技术,水工结构及基础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坝体、边坡及地下工程的结构分析、安全监测与修复加固,水工材料的性能等。
  特色与优势:以原有的结构工程方向积累的人才培养经验和科研力量为基础,结合港航专业需求,开展水工建筑物的变形特性、失效机理和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水工建筑物的静、动力分析以及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水工结构灾变机理、健康监测与加固理论与方法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水工结构工程研究方向。

  (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结构安全性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构基础安全与地基处理、近海结构物的运输与安装、波浪与港口海岸及近海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港航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港口物流管理、港航工程新结构与新材料。
      特色与优势:研究覆盖了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的传统领域和一些创新课题,科研队伍老中青结合,多人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同时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
  (三)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水流运动、泥沙输运、河道演变以及水流与水工建筑物/水力机械的相互作用。
      特色与优势:本学科在航道整治工程、河流泥沙工程及河流管理、泥沙输移基础理论与模拟、土壤侵蚀机理及模拟、流体测量与测试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简介

1、专业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防务等提供各类装备和服务,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和国防强国的重要支撑。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发、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发、制造、检验、营运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学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以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针对创新创业、卓越能力、学术研究等不同人才发展方向,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基础扎实、符合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有“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引领行业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船体构造与制图、船舶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原理、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建造工艺学、船舶设计原理等。
特色课程:船舶振动与噪声、现代造船模式、人机工程与船舶美学、CAD/CAM应用与创新实践等。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设立于1946年,历经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发展,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第一批建设点,办学力量和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本专业所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学位授权点,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三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本专业依托于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等一流学科平台,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第一批获批的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支撑,拥有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10余个骨干造船企业签约作为大学生实践和实习基地,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十余所国外知名大学拥有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拥有一支以院士、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ISSC)和国际船舶拖曳水池大会(ISSC)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教授为引领,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精品课程名师、青年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八十多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开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与结构安全、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与制造技术、船舶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等特色教学内容,具有优越的办学条件。73年来,本专业培养了1万2千余名学生,覆盖了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全领域,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知名企业的中坚力量。
培养特色:
多元协同,全链育人:构建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博-专-新多元知识耦合、强烈的创新意识与综合性思维并行、高尚人格与卓越能力共生”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平行班、本硕连读班、卓越工程师班分类培养模式。
科教融合,创新育人:将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系列高端造船装备、江海直达绿色示范船、豪华邮轮研发等重要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能量,在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中作用突出,成绩显著。2011年以来,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6项,其中特等奖26项,一等奖41项,授权专利63项。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简介

1、专业简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和维修等各建造过程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是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支柱学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任何区域,大到现代超级大都市和跨国跨洲国际干线,小到迷你小镇,都需要包括机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的建设,都离不开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学校特色行业、战略新兴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以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针对创新创业、卓越能力、学术研究、国际合作等不同人才发展方向,形成对应培养模式的班级建制,培养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造设计、研究开发、施工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引领行业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道路勘察设计、基础工程、测量学、桥涵水文、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桥梁美学。
特色课程:涉外工程、桥梁结构综合性实验、道路勘察实践与课程设计。
3、专业特色与优势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始建于1949年,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三大优势学科之一,是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科(全国排6%到10%,湖北省第1),2019年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在全国专业排名列第4位,其所在的工程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湖北省 “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建设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湖北省公路工程中心等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
培养特色:
(1)探索形成了“卓越工程师班”、“本硕连读班”、“本硕博连读班”和“国际英才班”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班”采用“3+1”培养模式,在第6、第8学期前往知名行业企业开展卓越实践,旨在培养引领行业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本硕连读班”、“本硕博连读班”以动态遴选机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际英才班”以“联合培养、海外实习” 等形式与国有大型企业联合,旨在培养国际视野宽广的专业技术人才。
(2)注重学生通过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2005年始建立了交通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以国家级创新训练为基础,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合作,面向专业、学院以及全校开展各类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子屡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金奖,刷新理工纪录,作品“旋转组合不落梁顶推装置”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作品“索安机器人”获第十一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简介

1、专业简介
交通运输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培养以港口、航运及综合物流为特色的,具有信息化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本专业弘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就业率高,具有较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综合运输周转量的50%以上和外贸运输量的90%以上依靠水路运输,水路运输尤其是海上及外贸运输增长迅速,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20多年来持续年均递增率高达25%以上。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持续旺盛,使本专业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需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水路运输这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运输方式更加重视,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沿海主枢纽港口和航运中心建设,长江黄金水道、长三角内河深水航道网和珠三角内河深水航道网建设,以及湖北省提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国家枢纽城市以及武汉新港建设等等,使本专业毕业生在未来依然具有相当良好的就业前景。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以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德才兼备且“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坚实的工程数学、计算机、外语基础知识,运筹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以及必要的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以水路运输工程为主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在交通运输及物流等相关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策划与设计、生产运营与组织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预期毕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1)能在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学术界、教育界成功地开展与专业职业相关的规划设计、运营组织、学术研究及创新创业等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2)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分析和解决交通运输工程实践问题;
3)以重要的法律、伦理、监管、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系统视角管理多学科项目;
4)能与国内外同行、专业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
5)能够通过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强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适应职业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
核心课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地理与布局、交通运输安全工程、交通信息与数据库技术、交通运输设备、交通工程项目概预算、交通投融资管理、交通运输法规、交通运输经济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现代物流学、物流运营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供应链基础等。
特色课程: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机器学习与智能交通、智慧港口与自动化码头、交通运输数据分析方法与软件应用、港口装卸工艺与设计、港口与航道工程学、港口经济学、港口企业管理、船舶货运技术、船舶营运组织、国际航运经济与市场学、国际航运业务与水运商务、公路运输组织学、外贸口岸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交通运输工程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三大优势学科之一,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科(全国排10%到20%,湖北省第1)。2019年,其所在的工程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2020年1月,我校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邀请成为“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第一批理事会成员单位。
本专业毕业生学位得到《华盛顿协议》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20个正式成员国认可。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交通运输专业中最早开设以港口、航运管理为特色的专业,目前为省级重点学科,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对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水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单位。2009年,本专业在我校首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2、2015、2018年又先后三次参加并通过该认证;2016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之一—《华盛顿协议》后,本专业毕业生学位获得各成员国认可。
本专业1985年获“运输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获“物流管理”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培养特色:
(1)以名师团队建设为引领,探索形成了 “卓越工程师班”和“平行班”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及国际化能力的培养。
名师团队持续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交通运输专业的建设探索,专业建有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及在线课程10项。双班模式侧重不同能力的培养,“平行班”注重交通运输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辅以实践技能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班”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除理论学习外,还将在高质量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及技术岗位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实习。此外,专业注重学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开设有机器学习与智能交通、智慧港口与自动化码头、交通运输数据分析方法与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国际化能力培养方面,开设有多门双语课程,并邀请包括加拿大院士在内的外国专家来校讲学讲座。
(2)注重实验教学,建成了多层次、多空间立体化的实验创新教学体系。
本专业不仅与相关专业共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水路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十二五”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陆交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同时建有港口生产组织仿真实验室、港口布局与装卸工艺实验室、港航与综合物流实验室、远洋运输业务等专业特色实验室。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由基础训练(演示性、验证性)—综合设计(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创新性)构成的多层次、多空间立体化的实验创新教学体系。
(3)积极落实“实践育人”协同行动,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以科研反哺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
本专业与包括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最大的洋山港四期集装箱码头运营公司—上港集团尚东集装箱有限公司在内的二十余个大型国有、大型民营及事业单位建有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现聘有企事业单位兼职教授和兼职教师38名。通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兼职教授、教师来校讲座,共同指导毕业论文等方式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科技部项目、交通运输部重大项目专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交通部软科学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世界银行项目、亚洲银行等多项国家级纵向项目和大量横向课题,同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一、二等奖、特等奖、金银奖等。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简介

1、专业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属于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目录内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专业。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新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具有明显的新工科特点,教学和研究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多个新兴学科。交通工程系自建系以来,不断深化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探索,加强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培养,教学计划逐渐形成了由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交通设计等四个相互关联、面向一级学科扩展的主模块。交通工程专业目前拥有包括专业责任教授、产学研特色教授、教学精品名师等在内的任课教师20余人,专任教师中75%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团队围绕国家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面向综合交通一体化,主要以道路交通问题为驱动,以学生就业与发展为目标,以“宽基础、厚专业”为要求,围绕交通工程内涵与特色,以新工科发展趋势为导向,以道路交通问题解决手段为要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教学工作,在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物流等领域具有地方特色,教学成果斐然。本专业每年有近70%的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活动,创新性成果显著。近5年来获得的国家级竞赛奖励50余项,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0余项,本科生申请发明专利近百项。本科生就业率高,就业覆盖面广,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平均深造率44.37%,在国有企业就业比例达51.44%。本专业主要应用领域为:交通规划与设计、综合交通一体化、智能交通、交通物流。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及素养;掌握交通工程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包括解决问题时所需数学、绘图和计算机能力,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交通工程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分析、创新思维、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及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程职业道德,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意识。
核心课程:运筹学、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工程、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设计、交通系统分析、交通自动控制、微机原理与PLC、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等。
特色课程:交通大数据分析方法、人工智能与智慧交通、交通工程学批判性思维、创新案例、交通区块链技术。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本专业学科全国排名第六,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B+等级,具有硕士博士点。2019年,其所在的工程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2004年,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受邀成为教育部交通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自2017年起,本专业组织召开一年一次的“武汉理工大学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为领头人,学源广泛,具有海内外著名高校的多学科背景。科研项目渠道多源,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立足前沿,应用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余篇。实验设备齐全、高端、丰富,具有道路交通智能感知、交通仿真、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信号控制、现代通讯、自动驾驶等方面的专业实验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总价值2000余万元。与20余家央企、省直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固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与美国西北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香港科技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关系。
培养特色:
1、交通工程专业为典型交叉学科,与各类新兴技术结合紧密,如:无人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符合“新工科”建设需要;
2、结合“新工科”建设需求,已建立新兴理论技术和传统交通工程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在无人驾驶、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领域为国家培养输送复合型交通人才;
3、已形成全时段开放的创新实验平台与热情主动的学习氛围。围绕本科生创新创业需求,建设有24小时开放的创新实验平台,能够支持交通大数据分析、车路协同仿真、驾驶行为模拟等学习科研需求,学生参与热情与氛围浓厚;
4、大学生“双创活动”成果显著。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一、二等奖、特等奖、金银奖等,总计国家级竞赛奖励近百项,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十余项,本科生申请发明专利近百项。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简介

1、专业简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相近的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涉及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中的全部理论和工程问题的应用学科。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强工科属性的学科,是国家交通设施建设和国际贸易发展的支柱学科,着重面向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三大领域的重大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为交通、水利、土木、海洋工程等行业输送大量从事水工结构物设计、港口建设与管理、航道整治、海岸防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面向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三大领域,培养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以及相关工程领域(海洋工程和土木工程等)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水利、海洋、能源、交通等部门从事港口与航道工程、海岸与近海工程、工程环境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地质、测量学、工程材料、工程水文学、河流与海岸动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水工钢结构设计原理与设计、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航道整治与渠化工程、水运工程施工、港口规划与布置、港口航道工程专业英语、港口航道工程综合实验等。
特色课程:水工结构建模与分析、水工建筑物检测与健康诊断、近海与海洋工程(双语)、结构动力学、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等。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优势: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等优势学科,面向水利、交通、海事、海洋工程等行业的重大需求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重点建设的以“学科交叉和创新引领”为指导的工程学科。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占81.5%),拥有海外经历的专任教师12人(占44.4%)。目前,已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下发展了3个主干方向: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依托1个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891.9万元,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与广州航道局、中交四航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交二航局等交通行业大型国企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专业培养特色:
(1)突出“学科交叉”和“双语教学”模式,面向行业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针对企业亟需国际化人才和专业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本科教学中强化学生双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完善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
(2)通过课外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学科竞赛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合作,面向专业、学院以及全校开展的各类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近三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湖北省“挑战杯”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获奖3项。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联系方式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电话/传真:(027)86551193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简介

学院历史源于1946年成立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的造船科 。1949年武汉解放,在海事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中南交通学院,设置造船专业 。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造船专业调至上海交通大学 。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恢复并重建船舶工程专业。1963年交通部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时,将大连海运学院的船舶工程系整体调整到武汉,与我校的船舶工程专业合并,成立船舶工程系。1978年以后,为了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开办了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工艺与设备、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船舶贸易、船舶检验等本科专业。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源于1949年中南交通学院成立的土木工程系。当时设有公路土木、公路桥梁和机械自动化三个专业。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上述三个专业分别调整到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学院和江西大学。1988年学校恢复土木工程系,设置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并先后更名为交通土建、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交通运输管理系源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的武汉河运专科学校设置的水运管理和水运经济专业。1963年交通部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时,上述两个专业调整到上海海运学院。1982 年学校成立管理系,开办交通运输管理干部专修班。1983年水运管理专业恢复本科招生。1992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原武汉河运专科学校的水运管理专业并入后,更名为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成立交通运输管理系。
  1999年船舶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合并组成船舶与土木工程学院。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工艺与设备、船舶贸易、船舶检验等本科专业合并,更名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两个专业与力学专业合并,更名为工程力学专业,从船舶工程系分出,成立结构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更名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系。2001年武汉理工大学成立后,船舶与土木工程学院和交通运输管理系合并,成立交通学院。
  2001年,交通运输管理系开办交通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2004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交通工程专业从交通运输管理系分出,成立交通工程系。
  2012年,在原流体力学实验室和部分船舶工程系教师的基础上,学院组建了海洋工程系,以加强学院在海洋工程方向的建设力度。2013年,原工程力学专业更改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2014年,结构工程系更名为港口航道与结构工程系。
  交通学院现有教职工191人,专职教师142人,含教授43人,副教授65人,讲师34人,实验人员22人,含高级实验师4人。
  学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教授等战略科学家2人,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6人,聘请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等6位知名海外讲座教授。学院培养 “双一流”建设引领项目的首席专家1人,产学研特聘教授2人,校级特色专业责任教授4人,精品课程名师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
  学院所设专业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5个一级学科,有5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和博士点、3个专业硕士领域,并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设有南安普顿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船舶和运输联合研究中心、首尔国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联合研究中心、布鲁内尔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安全与完整性联合研究中心、里斯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极端载荷与响应联合实验室等国际交流和合作平台。武汉理工大学是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的首先获批的16个高校之一,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列为国防特色学科。2018年学院主办第三届国际船舶及近海与海底结构安全与可靠性大会。
  学院经过70年的发展,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成绩斐然,过去两年,学院科研总量连创历史新高,形成了围绕交通领域的水陆并举、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学科发展格局。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年亚洲大学前100名排行榜,名列第58位。各学院师资资源丰富,值得报考。

学院名称 电话(027) 网址
交通学院 86581133 http://st.wh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