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山西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西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山西师范大学考研群]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贡院街1号   联系电话:0357-2051185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6名,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
学院坚持专业基础扎实、素质优良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实施高年级学生导师制、教考分离制,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山西赛区一等奖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山西赛区一等奖24项,二等奖34项,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介绍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晋南师专数理科。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由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应用数学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组成。拥有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应用数学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数学学科是校“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山西省一流专业、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特聘教授5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学者1人。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6名,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
学院坚持专业基础扎实、素质优良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实施高年级学生导师制、教考分离制,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山西赛区一等奖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山西赛区一等奖24项,二等奖34项,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在群论、生态数学、不确定性数学、数理统计、泛函分析、计算智能及数据挖掘、计算机软件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在群论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已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曾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年来,教师主持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软科学项目。教师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多部。
学院拥有门类比较齐全的数学类和计算机类中外图书和期刊资料室,拥有设备先进的嵌入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650多平米。
在六十多年的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已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突出的“优秀教师的摇篮”,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万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他们奉献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各条战线,已经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为国家建设特别是三晋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数计学院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