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群]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彝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历史文献学硕士点介绍
历史文献学硕士点
专业简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熟悉现代文献学,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态势,认识文献所负载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研究具体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熟悉电子政务;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既有扎实的相关文献学理论知识,能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利用文献负载的文化信息,又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当代社会管理的高层次建设人才。
课程设置:文化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献学、现代文献学、史学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典籍文化研究、出版学研究、图书馆文化研究、国学文献导读、彝族文献学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研究、彝族典籍导读、管理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社会学、教育与文化研究、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等普通高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
就业方向:学历提升。在高校、科研、党政机关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档案管理、文献采集等工作。
学制学位:三年\历史学硕士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硕士点
专业简介:着眼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展变化的总体格局,突出彝语言文学和彝族文化研究,致力于彝族语言与文化、彝缅语比较、彝族文学、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等研究开发,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掌握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彝学研究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课程设置: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彝族史、彝族文化概论、民族文字信息处理、古彝文、彝语方言比较、民俗学、文化语言学、彝语语言学、汉藏语概论、语言学名著导读、彝族文学研究、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研究、西方文艺理论、网络技术、C语言、多媒体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等普通高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
就业方向:学历提升。在高校、科研、党政机关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翻译等工作。
学制学位:三年\文学硕士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彝学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学院承担的教改项目《实行双语,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多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对彝语言文学专业拓展专业口径、培养“双语”和“多语”人才、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省(部)级重点学科(彝语言文学)和“四川省彝汉双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为全球化语境下民族高等院校多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教改项目《彝语北部方言音档建设》,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对现代彝语语音进行全面系统地的研究,运用传统语音学理论知识,建立起了彝语北部方言各土语音档语料库,并编辑成了教材出版,该教材填补了彝语方言教材缺乏的空白。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522393 邮箱: csqglf@sina.com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的介绍
人才培养
彝学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31人,其中,本科生591人,硕士研究生40人。本院学生大部分来自西南民族地区,除彝族外,还有汉、纳西、傈僳、哈尼、苗、白、藏等10多个民族。学院先后接收了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挪威、芬兰、英国、菲律宾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前来学习彝语文和彝族文化,为加强国际交流、宣传彝族文化、逐步实现“中国彝学、世界彝学”的学科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在62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了通晓彝汉双语或彝、汉、英(或日)三语的,能够使用双语乃至多语进行不同程度的彝族历史文化表述与创造的彝族知识分子4000余人。这些人才已经在西南彝族地区党、政、军各部门及文化教育、新闻媒体,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成为了工作骨干和领导干部,有的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代表。这个4000余人的队伍及其相关的彝族文化人群体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彝民族文化主体性生存与发展的主力军,引领着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有一大批人才已经成为国内外本学科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和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经历了62年的办学历程,彝学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桃李芬芳,校友满天下。
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已经走过了62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52年开办的彝语文专修科。1977年,彝语言文学专业、藏语言文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成立语文系;1984年,彝语文专业和藏语文专业联合成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92年,单独成立了彝语言文学系;2000年,彝语言文学系更名为彝学系;2003年,彝学系正式更名为彝学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是中国当代民族高等教育和当代世界少数族群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培养彝族地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现代人才的摇篮;是中国探索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科学道路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彝族现代教育史上最集中、最先进、最高层次的锻造彝族母语文明当代传人的民族精神熔炉;是国际国内彝学界从事彝学学术文化深入研究、当代转型与理论创新的科研实践基地;是我国为了做好各民族文化传承,树立各民族文化自觉、民族自信和文化尊严,为了保护多民族文化主体发展权益,保护中国文化主体地位、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全面推进“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战略而实施的百年人文工程。
学科建设
彝学学院现有两个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中药学(彝药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下设五个方向。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彝学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托彝语言文学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大胆调整和拓宽专业口径,走出了一条母语教育、双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并重的培养彝学现代人才的崭新路子。发展到现在已有“彝学”和“彝族社会文化”两个博士培养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历史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三个硕士培养方向和本科专业一个,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下设彝汉双语语言文学、彝英双语、彝日双语、彝汉翻译、彝族文化产业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方向,形成了一个以彝语言文学为特色的双语(多语)专业方向群。
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彝学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学院承担的教改项目《实行双语,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多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对彝语言文学专业拓展专业口径、培养“双语”和“多语”人才、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省(部)级重点学科(彝语言文学)和“四川省彝汉双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为全球化语境下民族高等院校多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教改项目《彝语北部方言音档建设》,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对现代彝语语音进行全面系统地的研究,运用传统语音学理论知识,建立起了彝语北部方言各土语音档语料库,并编辑成了教材出版,该教材填补了彝语方言教材缺乏的空白。
彝学学院遵循以“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的原则,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多出精品,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彝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打造本学科四个学术团队,即彝族文学研究团队、彝缅语研究团队、彝族社会文化研究团队和彝族古籍文献整理与数字化建设团队。近5年来,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译作50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3项,30余项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这些成果中有相当部分填补了国内外同一学科研究领域里的空白,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2002年,彝学学院争取到财政部经费350万元,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文字信息处理实验室”,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小学汉彝对照电子词典”、“藏、彝文文献全文数据库研究与开发”、“古彝文信息处理”、“彝、藏、傣”信息处理、“彝语多媒体开发”、“彝语语音合成”“彝汉影视制作开发”等大量研发成果不断问世,已广泛应用于民族地区的各个部门,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璀璨的民族文化的创造、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加速了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006年又争取到财政部专向经费3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彝汉英语音实验室”,大大改善了语言教学条件。特别是于2005年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彝文文献中心,成为该专业又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并成为国内外“彝学”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心收录了川、滇、黔、桂4省区民间许多珍年本、孤本、善本文献资料,目前收录了文献3100册,彝文电子图书348册,电子音像制品150多种,彝文出版物3000多册,这些彝族文化瑰宝为彝族彝语言文学专业师生研究历史久远的优秀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为满足学院师生的求知需求,该学院与校图书馆合作,每年都订购大量的图书资料,迄今为止,彝文图书资料已达100万余册。
今天的彝学学院已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外高校同一学科中处于领先水平的教学单位,从而,在彝族现代教育史上逐步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彝学学院联系方式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彝学学院联系方式:028-85522393 189804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