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财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财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财经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财经大学考研群]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经济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0201Z2发展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
学院
经济学院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年限 3
最低课程总学分 37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思政) 1
学科基础课 9 专业选修课 8
专业必修课 9 公共选修课(其它) 6
过程环节总学分 10
科研
训练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含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社会实践 2
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一批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和理论思想水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人民,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实践能力,主要输送到国内一流高校继续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
本专业着力培养熟悉现代经济学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创造性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当中的具体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人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具有发展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各种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应用性人才,这些毕业生将输送到金融、财政以及各种现代工商行业当中。具体目标:
1.坚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中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2.系统掌握经济发展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资本形成、结构变化、人口流动、农业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资源与环境等方面。
3.熟悉一个发展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形成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能对某一前沿领域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4.熟悉金融、财务、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经济学的知识,具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多样,具体包括:导师指导方式、课程教学方式、科研训练及学术沙龙方式,以及社会实践方式。导师在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主干作用。导师负责学生的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培养方式上,大力倡导积极的创新。
三、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中期考核,方可申请作学术论文。
五、科研训练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术训练基本项目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或经典文献,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名著或文献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1)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沙龙主题报告(可二位同学合作);
(2)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5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修够相应学分,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可以申请开题答辩。
开题报告需要线下先进行公开答辩通过后再传至系统。
开题答辩和中期考核均由学院统一安排,中期考核后再进行开题答辩。导师要参加自己学生组的答辩,一般每组3-4个导师/7-8个学生为宜,每组答辩时间控制在5小时内。开题通过后学位论文题目不能再进行大改,若需大改则要另行开题。
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预答辩
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提出预答辩申请,学院将对硕士生申请预答辩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审核合格者,准予预答辩。 由学院统一安排预答辩,一般在研三上期9-12月,预答辩在院内公开进行。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成员组成,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组的预答辩。 预答辩通过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参加学位论文的检测、送审等工作。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写作过程是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系统全面的培养,学位论文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研究课题,符合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各研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理论经济学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要求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提出新的见解。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组织的开题答辩小组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3.学位论文写作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按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打印成册。论文有如下基本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中心思想突出,论证材料丰富,创新点明确,层次合理,语言流畅,图表清晰,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其中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特别是在实践中对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
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十、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305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8 2017-2018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502002011 学术英语写作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2002001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统计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1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Z22002 发展经济学实证方法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Z22003 发展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Z22001 中级发展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说明: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免修条件详见《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免修免考说明》。
非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017-2018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必选1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017-2018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31004 新制度经济学 2 38 2017-2018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12004 社会问题的经济学
分析
 
2 2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14 行业分析报告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13 产业经济学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16 可持续发展 2 2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2005 外国近现代经济史
专题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12007 中外经济理论比较
研究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11 公共经济学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01 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12003 经济转型与发展理论 3 57 2016-2017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跨选政经必修课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06 人才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 2 2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15 城市管理研究 2 2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十一、参考文献
书名/期刊 著者 出版社 出版
年份
选/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亚当•斯密 商务印书馆   选读
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  马歇尔 商务印书馆   选读
《Economic Development》12版 Todaro and Smith Addison-Wesley 2014 选读
《Economic Growth》 Weil Pearson 2013 选读
《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 郭熙保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选读
《发展经济学前沿:未来展望》 迈耶、斯蒂格利茨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选读
《人类发展报告》各年   联合国   选读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凯恩斯 商务印书馆   选读
《世界发展报告》各年 世界银行     选读
《经济分析史》(1-3卷); 约瑟夫•熊彼特 商务印书馆   选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020104西方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
学院
经济学院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年限 3
最低课程总学分 37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思政) 1
学科基础课 9 专业选修课 8
专业必修课 9 公共选修课(其它) 6
过程环节总学分 10
科研
训练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含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社会实践 2
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理论经济学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培养一批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和理论思想水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人民,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论分析、评价和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经济学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西方经济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二、培养方式
本专业在培养上强调以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依托,关注经济与管理现实,加强研究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训练。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多样,具体包括:导师指导方式、课程教学方式、科研训练及学术沙龙方式,以及社会实践方式。导师在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主干的作用。在培养方式上,大力倡导积极的创新。强调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要求,包括对实习(含毕业实习、国际化实习实践项目)、调研报告、主持或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等方面作明确规定。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拟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包括: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培养作用的以导师小组为主的培养方式。
2.系统学习培养。第一学期以集中学习基础必修课为主,强调基础训练;第二三学期以专业必修课学习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学习的方向;第四学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建设年度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科讨会制度和开题报告集体讨论制度。加强学术活动的氛围。
4.加强同其他学院,比如统计学院、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联系,实行联合培养、互相选课机制。
5.加强学术训练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6.不断加强校企、校地联合,建立一批研究生实践、实验基地,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
三、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
五、科研训练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术训练基本项目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或经典文献,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名著或文献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1)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沙龙主题报告(可两位同学合作);
(2)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2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
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需要线下先进行公开答辩通过后再传至系统。
开题答辩和中期考核均由学院统一安排,中期考核后再进行开题答辩。导师要参加自己学生组的答辩,一般每组3-4个导师/7-8个学生为宜,每组答辩时间控制在5小时内。开题通过后学位论文题目不能再进行大改,若需大改则要另行开题。
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预答辩
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提出预答辩申请,学院将对硕士生申请预答辩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审核合格者,准予预答辩。 由学院统一安排预答辩,一般在研三上期9-12月,预答辩在院内公开进行。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成员组成,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组的预答辩。预答辩通过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参加学位论文的检测、送审等工作。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写作过程是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系统全面的培养,学位论文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研究课题,符合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各研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理论经济学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要求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提出新的见解。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组织的开题答辩小组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十、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305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502002011 学术英语写作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2002001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统计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1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42002 宏观经济政策与运用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42001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42019 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专题 3 5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说明: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免修条件详见《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免修免考说明》。
非学位课程
不分方向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必选1,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06 宏观经济学专题研究 2.0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07 行为经济学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 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11 应用微观前沿研究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05 宏观经济前沿及实证研究 2.0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09 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实践 2.0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01 中级发展经济学 3.0 5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08 环境经济学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 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10 网络经济学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13 产业经济学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十一、参考文献
书名/期刊 著者 出版社 出版
年份
选/必读
《经济增长理论》 勒阿瑟•刘易斯 商务印书馆   选读
《经济发展战略》 艾伯特•赫希曼 经济科学出版社   选读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威廉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选读
企业、市场与法律 科斯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8 选读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 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毅夫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选读
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 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选读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 林毅夫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选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亚当•斯密 商务印书馆   选读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凯恩斯 商务印书馆   选读
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 , 马歇尔 商务印书馆   选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020101政治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
学院
经济学院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年限 3
最低课程总学分 37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思政) 1
学科基础课 9 专业选修课 8
专业必修课 9 公共选修课(其它) 6
过程环节总学分 10
科研
训练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含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社会实践 2
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一批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和理论思想水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人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将达到如下目标:
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既能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又能胜任政府部门、金融、证券、保险部门和现代工商各行业等的高级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培养作用的以导师小组为主的培养方式。
2.学习与研究并重。第一学期以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公共课)为主,突出专业课程和学术训练;第二、三学期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第四学期后选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主题撰写毕业论文。
3.利用多种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时刻把握中国经济问题脉搏。
4.日常教学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以学校研究生院的统一管理为主。
5.全脱产学习,实行学分制。

三、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中期考核,方可申请作学术论文。
五、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关心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够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要求研一上学期模仿写作一篇文章,有条件的参与科研项目写作,研一下学期参与教材编写和翻译、文章写作至少一次。由本导师组负责修改指导。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术训练基本项目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或经典文献,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名著或文献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1)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沙龙主题报告(可二位同学合作);  
(2)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5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
六、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研究课题,符合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各研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理论经济学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要求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提出新的见解。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组织的开题答辩小组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预答辩
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提出预答辩申请,学院将对硕士生申请预答辩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审核合格者,准予预答辩。 由学院统一安排预答辩,一般在研三上期9-12月,预答辩在院内公开进行。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成员组成,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组的预答辩。预答辩通过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参加学位论文的检测、送审等工作。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写作过程是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系统全面的培养,学位论文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研究课题,符合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各研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理论经济学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要求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提出新的见解。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组织的开题答辩小组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3.学位论文写作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按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打印成册。论文有如下基本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中心思想突出,论证材料丰富,创新点明确,层次合理,语言流畅,图表清晰,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其中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特别是在实践中对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
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十、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305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502002011 学术英语写作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2002001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统计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1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12001 《资本论》专题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12002 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12003 经济转型与发展理论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说明: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免修条件详见《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免修免考说明》。


非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必选1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12005 当代中国经济理论
前沿
2 2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12004 社会问题的经济学
分析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12007 中外经济理论比较
研究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12006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32002 经济学说史专题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十一、参考文献
书名/期刊 著者 出版社 出版
年份
选/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亚当•斯密 商务印书馆 1988 选读
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 马歇尔. 商务印书馆 1988 选读
《经济分析史》(1-3卷); 约瑟夫•熊彼特 商务印书馆 1998 选读
《经济发展理论》(何畏等译) 熊彼特.罗宾斯. 商务印书馆 1998 选读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熊彼特.罗宾斯. 商务印书馆 2000 选读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诺斯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选读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诺斯. 上海三联书店   选读
以自由看待发展 阿马蒂亚•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选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亚当•斯密 商务印书馆 1988 选读
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 马歇尔. 商务印书馆 1988 选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020103经济史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
学院
经济学院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年限 3
最低课程总学分 37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思政) 1
学科基础课 9 专业选修课 8
专业必修课 9 公共选修课(其它) 6
过程环节总学分 10
科研
训练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含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社会实践 2
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一批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和理论思想水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人民,熟练掌握经济史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学贯中西、兼通中外经济历史和理论,具有经济学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济史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将达到如下目标:
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既能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又能胜任政府部门、金融、证券、保险部门和现代工商各行业等的高级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式
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风建设、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应着重培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等。 强化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指导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人格品德示导、政治思想教导、科学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支持硕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探索并完善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
鼓励各培养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经验,充分利用本单位办学资源,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三、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中期考核,方可申请作学术论文。
五、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关心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够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要求研一上学期模仿写作一篇文章,有条件的参与科研项目写作,研一下学期参与教材编写和翻译、文章写作至少一次。由本导师组负责修改指导。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术训练基本项目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或经典文献,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名著或文献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1)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沙龙主题报告(可二位同学合作);
(2)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5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修够相应学分,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可以申请开题答辩。
开题报告需要线下先进行公开答辩通过后再传至系统。
开题答辩和中期考核均由学院统一安排,中期考核后再进行开题答辩。导师要参加自己学生组的答辩,一般每组3-4个导师/7-8个学生为宜,每组答辩时间控制在5小时内。开题通过后学位论文题目不能再进行大改,若需大改则要另行开题。
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预答辩
硕士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提出预答辩申请,学院将对硕士生申请预答辩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审核合格者,准予预答辩。 由学院统一安排预答辩,一般在研三上期9-12月,预答辩在院内公开进行。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成员组成,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组的预答辩。 预答辩通过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参加学位论文的检测、送审等工作。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写作过程是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系统全面的培养,学位论文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研究课题,符合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各研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理论经济学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要求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提出新的见解。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组织的开题答辩小组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3.学位论文写作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按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打印成册。论文有如下基本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中心思想突出,论证材料丰富,创新点明确,层次合理,语言流畅,图表清晰,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其中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特别是在实践中对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
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十、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305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502002011 学术英语写作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1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2002001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统计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32003 近代中国经济史
史料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32001 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32002 经济学说史专题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说明: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免修条件详见《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免修免考说明》。


非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必选1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31004 新制度经济学 2 38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32005 计量史学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120301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史
2 27 2018-2019 第二学期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32004 中国金融史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Z22001 中级发展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十一、参考文献
书名/期刊 著者 出版社 出版
年份
选/必读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李剑农 武汉大学 2006 必读
中国古代经济史 齐涛 山东大学 2004 必读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斯波义信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选读
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 傅筑夫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选读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凯恩斯 商务印书馆   选读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李剑农 武汉大学出版社   必读
中国经济史新论 杨德才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董辅礽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必读
中国经济史 侯家驹 新星出版社 2004 必读
《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赵靖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02 选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020201国民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
学院
经济学院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年限 3
最低课程总学分 37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思政) 1
学科基础课 9 专业选修课 8
专业必修课 9 公共选修课(其它) 6
过程环节总学分 10
科研
训练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含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社会实践 2
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一批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和理论思想水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人民,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本专业硕士具备全面、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规范的学术训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针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设计方案、构建模型、实证检验,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思维严谨,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中高层次实务工作。
国民经济学着重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及其管理调控,因此要求系统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实务、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与方法,政府管理职能与公共经济学等理论与专业知识,能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与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工具。培养既能从事理论研究,又能胜任政府管理部门工作,还可以从事公司战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研究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式
1.学习和研究并重。第一学年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公共课)为主,跨专业学生应修习 3 门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以区域经济专业课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有关现实问题进行调查和实证研究;第5 学期选择具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研究主题撰写学位论文。
2.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参加课题调查和研究参加区域考察,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
3.利用多种机会参与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参与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研究,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4.日常教学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以学校研究生院统一管理为主。
5.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2学分具体要求:
(1)答辩之前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核心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一篇;
(2)至少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一般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二篇(其中一篇可以是省部级及以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的论文);
(3)至少在省部级及以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并经中心教授委员会认可的学术论文3 篇。
说明:
(1)以上三项要求至少满足一项;
(2)刊物等级类型参照《西南财经大学中外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
(3)论文第一作者为导师或本校教师,第二作者为研究生的,第二作者可按第一作者申报,第一作者为外校老师的不适用于本规定;
(4)同一论文在多处发表,只按其最低等级刊物计分;
(5)《研究生论坛》上发表的论文属于一般刊物;
(6)用稿通知一律不予认可;
(7)超出基本要求或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学院将给予适当奖励;
(8)以上规定从2017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
三、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
五、科研训练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术训练基本项目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或经典文献,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名著或文献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主讲1次主题学术报告。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修够相应学分,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可以申请开题答辩。
开题报告需要线下先进行公开答辩通过后再传至系统。
开题答辩和中期考核均由学院统一安排,中期考核后再进行开题答辩。导师要参加自己学生组的答辩,一般每组3-4个导师/7-8个学生为宜,每组答辩时间控制在5小时内。开题通过后学位论文题目不能再进行大改,若需大改则要另行开题。


七、社会实践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3次以上实践调研活动。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预答辩
硕士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提出预答辩申请,学院将对硕士生申请预答辩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审核合格者,准予预答辩。 由学院统一安排预答辩,一般在研三上期9-12月,预答辩在院内公开进行。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成员组成,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组的预答辩。 预答辩通过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参加学位论文的检测、送审等工作。
九、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论文选题符合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国民经济学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3.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按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打印成册。论文有如下基本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运用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中心思想突出,论证材料丰富,创新点明确,层次合理,语言流畅,图表清晰,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其中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特别是在实践中对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提倡以大型调研报告、或案例型为主的应用研究型论文等。
4.论文答辩要求:研究生全面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调研实习、教学实践等项目,经考核取得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经导师同意后,可提出论文答辩申请,经导师组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方可组织论文评阅和答辩。
5.论文形式与格式: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依据《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十、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305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502002011 学术英语写作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2002001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统计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1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2012001 宏观经济学发展与
现状
3 5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2012002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3 5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12002 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说明: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免修条件详见《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免修免考说明》。
非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必选1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2004 国际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12003 国民经济周期运行
分析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12007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11006 国民经济规划学 2 38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12006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2 38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42004 环境经济学 2 38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12005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2 38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12009 能源经济学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全学期课程
十一、参考文献
书名/期刊 著者 出版社 出版
年份
选/必读
《国民经济学》(专著) 钱伯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必读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何晓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赵彦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林毅夫 等上海三联书店   选读
《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必读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 伍德里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索洛 商务印书馆   选读
《各国的经济增长》 库滋尼茨 商务印书馆   选读
《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其理论》 谢百三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选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年版》 联合国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必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020202区域经济学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
学院
经济学院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年限 3
最低课程总学分 37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思政) 1
学科基础课 9 专业选修课 8
专业必修课 9 公共选修课(其它) 6
过程环节总学分 10
科研
训练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含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社会实践 2
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一批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和理论思想水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人民,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跟踪学术前沿,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动态,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理论、方法或创新性的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具备在相关领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能从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等的管理工作;能从事区域规划、开发投资、城市建设与管理、土地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与策划;金融、外经、商贸、房地产、旅游、市场分析、项目评估、策划、咨询等实务工作;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方式
1.学习和研究并重。第一学年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公共课)为主,跨专业学生应修习 3 门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以区域经济专业课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有关现实问题进行调查和实证研究;第5 学期选择具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研究主题撰写学位论文。
2.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参加课题调查和研究参加区域考察,积极撰写论文, 参加学术会议交流。
3.利用多种机会参与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参与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研究,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4.日常教学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以学校研究生院统一管理为主。
5.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2学分具体要求:
(1)答辩之前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核心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一篇;
(2)至少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一般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二篇(其中一篇可以是省部级及以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的论文);
(3)至少在省部级及以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并经中心教授委员会认可的学术论文3 篇。
说明:
(1)以上三项要求至少满足一项;
(2)刊物等级类型参照《西南财经大学中外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
(3)论文第一作者为导师或本校教师,第二作者为研究生的,第二作者可按第一作者申报,第一作者为外校老师的不适用于本规定;
(4)同一论文在多处发表,只按其最低等级刊物计分;
(5)《研究生论坛》上发表的论文属于一般刊物;
(6)用稿通知一律不予认可;
(7)超出基本要求或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中心将给予适当奖励;
(8)以上规定从2017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
三、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由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共同组建考核专家组完成中期考核。
五、科研训练
按照应用型研究人才的目标进行科研训练: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申报的要求,进行课题申报的训练;撰写论文,参加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交流;撰写本学科文献和进展综述1篇;参加本专业组织的“体育财经论坛” 等学术活动,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讨论。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修够相应学分,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可以申请开题答辩。
开题报告需要线下先进行公开答辩通过后再传至系统。
开题答辩和中期考核均由学院统一安排,中期考核后再进行开题答辩。导师要参加自己学生组的答辩,一般每组3-4个导师/7-8个学生为宜,每组答辩时间控制在5小时内。开题通过后学位论文题目不能再进行大改,若需大改则要另行开题。
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预答辩
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提出预答辩申请,学院将对硕士生申请预答辩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审核合格者,准予预答辩。 由学院统一安排预答辩,一般在研三上期9-12月,预答辩在院内公开进行。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成员组成,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组的预答辩。预答辩通过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参加学位论文的检测、送审等工作。
九、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论文选题符合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区域经济学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3.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按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打印成册。论文有如下基本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运用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中心思想突出,论证材料丰富,创新点明确,层次合理,语言流畅,图表清晰,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其中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特别是在实践中对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提倡以大型调研报告、或案例型为主的应用研究型论文等。
4.论文答辩要求:研究生全面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调研实习、教学实践等项目,经考核取得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经导师同意后,可提出论文答辩申请,经导师组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方可组织论文评阅和答辩。
5.论文形式与格式: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依据《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十、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305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502002011 学术英语写作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1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2002001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统计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2022002 区域市场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2022001 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2022003 区域经济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说明: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免修条件详见《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免修免考说明》。
非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必选1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018-2019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05 区域经济规划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08 资源评估与区域开发专题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12 空间计量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04 人文地理与区域开发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06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
研究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09 数字地图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07 区域经济学原著导读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11 中国城市群发展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2022010 中国区域产业经济
问题研究
2 2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十一、参考文献
书名/期刊 著者 出版社 出版
年份
选/必读
经济空间秩序-财贸与地理间的关系 奥古斯得•勒斯 商务印刷出版社   选读
地理学的理论问题 阿努钦 商务印刷出版社   选读
区域科学导论 艾萨德 高教出版社   选读
区域经济学导论 埃德加•胡佛 商务印刷出版社   选读
应用城市经济学 保罗•切希尔等     必读
经济发展 万克尔•P•托达罗     必读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让•雅克     必读
旅游经济学 林南枝等     必读
城市•区域经济(人大复印资料)   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贝尔 商务印刷出版社   选读
创造都市的经济学 佐文木雅幸     选读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陆大道 科学   选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020105世界经济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
学院
经济学院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年限 3
最低课程总学分 37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思政) 1
学科基础课 9 专业选修课 8
专业必修课 9 公共选修课(其它) 6
过程环节总学分 10
科研
训练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含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社会实践 2
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
一、培养目标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一批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和理论思想水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爱人民,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以上(含一门)的外语工具;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或涉外实际经济部门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在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与政策实践的不同领域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培养具备扎实的世界经济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经济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世界经济理论与涉外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学生。能胜任世界经济理论研究、教学及政府、工商企业和金融各部门涉外经济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多样,具体包括:导师指导方式、课程教学方式、科研训练及学术沙龙方式,以及社会实践方式。导师在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主干作用。导师负责学生的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培养方式上,大力倡导积极的创新。
三、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
五、科研训练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术训练基本项目 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或经典文献,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名著或文献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1)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沙龙主题报告(可二位同学合作);
(2)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5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修够相应学分,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可以申请开题答辩。
开题报告需要线下先进行公开答辩通过后再传至系统。
开题答辩和中期考核均由学院统一安排,中期考核后再进行开题答辩。导师要参加自己学生组的答辩,一般每组3-4个导师/7-8个学生为宜,每组答辩时间控制在5小时内。开题通过后学位论文题目不能再进行大改,若需大改则要另行开题。
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预答辩
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提出预答辩申请,学院将对硕士生申请预答辩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审核合格者,准予预答辩。由学院统一安排预答辩,一般在研三上期9-12月,预答辩在院内公开进行。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成员组成,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组的预答辩。 预答辩通过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参加学位论文的检测、送审等工作。
九、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学院应阐明学位论文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并明确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证报告等方面的要求。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十、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305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8 2017-2018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公共必修课 0502002011 学术英语写作 2 38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2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2002001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统计学院  
必修 学科基础课 0201002001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52002 国际金融专题研究 3 5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52003 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 3 57 2019-2020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必修 专业必修课 0201052001 世界经济专题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二学期 经济学院  
说明: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课程免修条件详见《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免修免考说明》。
非学位课程
必/
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年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017-2018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必选1门
选修 公共选修课 0305002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017-2018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2004 国际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2012 国际项目管理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2005 外国近现代经济史
专题
2.0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2006 国际经济关系专题
研究
3 5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2008 专业经典文献导读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前9周
选修 专业选修课 0201051005 国际投资学专题 2 27 2018-2019 第一学期 经济学院 后9周
十一、参考文献
书名/期刊 著者 出版社 出版
年份
选/必读
资本论 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选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商务印书馆   选读
经济学的结构:数量分析方法 Silberberg,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选读
国际经济学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选读
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贾恩卡洛•甘道尔夫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选读
世界经济千年史 安格斯•麦迪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选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商务出版社   选读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论  姜凌 等 人民出版社   选读
国际金融学说史 陈岱孙、厉以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选读
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 基恩•格罗斯罗,埃尔赫南•赫尔普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选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联系方式
书记邮箱:lanmin@swufe.edu.cn
地址:四川成都温江柳台大道555号格致楼9楼
邮编:611130
联系电话:028-8709208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介绍

经济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教授、彭迪先教授、汤象龙教授、刘诗白教授等,为经济学院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和奠基性的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学院目前设有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1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8个博士专业,1个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992年政治经济学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政治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又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09年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7年我校被中宣部批准建设为七家“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之一,经济学院为承建单位。
经济学院秉持“尊一流学术之至学,担时代责任之大义,轨拨尖人才之一行,筑思想智库之高地”的理念,坚持“传承优势,彰显特色,科教并重,创新引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思路和目标,经过建设,使我院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基地、解决国家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理论经济学重镇。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师资队伍强大,学科设置齐全,值得报考~
经济学院 宋老师 870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