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群] [西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资源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01 环境政策与法规 利用政策学和法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学科团队在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酸沉降污染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开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等研究。 陈玉成(博导)
魏世强(博导)
03 区域环境规划 以生态规律、环境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为指导,为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调查、评价和预测地区或流域的环境质量因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变化,进而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控制、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管理对策与措施。 王定勇(博导)
赵秀兰
刘  峰
02 环境影响与风险管理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损害进行评估,并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杨志敏
王  强
肖广全
04 环境经济理论与实践 研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正确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各项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罗  锋
郝庆菊
陈荣蓉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学科以培养身心健康、具备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具体要求:
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2、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
3、灵活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4、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文献,具备文献调研与综合分析能力,能运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 学分
其中     必修  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少于 7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01 水污染治理 利用环境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开发费省效宏的污水治理方案。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较有优势的领域,主要包括: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开发性治理工程、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工程、小城镇污水治理工程等研究领域。 陈玉成(博导)
杨志敏
陈  宏
02 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以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将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放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上,开展的特色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有机废弃物与生物能源研究、污水厂污泥资源化相关技术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研究等方向。 赵秀兰
张进忠(博导)
肖广全
03 土壤污染修复 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主要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等研究领域。 魏世强(博导)
王定勇(博导)
王  强
04 大气污染过程与控制 利用大气化学、污染气象学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开展大气中污染物的成分与转化规律、工厂污染空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室内污染空气的监测与治理、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观测与控制技术等研究领域。 江长胜
罗  锋
木志坚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学科以培养身心健康、具备从事本学科的科研、教学、管理、开发、设计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具体要求:
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熟悉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与修复技术;
2、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
3、灵活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4、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文献,具备文献调研与综合分析能力,能运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 学分
其中     必修 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少于 7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01 环境污染化学 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与化学物质直接相关,本方向研究污染物来源和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和危害规律、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环境保护决策和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等。 魏世强(博导)
王定勇(博导)
王  强
02 环境生物技术 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生产有用物质。 罗  锋
赵秀兰
03 污染生态学 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包括三峡库区脆弱生态系统演变过程、污染生态修复与污染生态重建工程、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等。 江长胜
郝庆菊
陈  宏
04 环境分析技术 研究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污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量和形式),建立污染物质的含量、形态、价态和结构分析方法。 张进忠(博导)
木志坚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学科以培养身心健康、具备从事本学科的科研、教学、管理、开发、设计等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具体要求:
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熟悉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治理技术;
2、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
3、灵活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4、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文献,具备文献调研与综合分析能力,能运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学制: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  学分
其中     必修  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少于 7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01 城市水土保持 研究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及其变迁过程,研究城市水土流失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何丙辉(博导)
陈晓燕
谌芸
02 土壤侵蚀与流域治理 研究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发生条件、发展过程,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土壤侵蚀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过程及相关监测方法与技术,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史东梅(博导)
陈晓燕
蒋先军(博导)
张卫华
0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研究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机理,对水土保持措施生态修复效果进行定量化。 史东梅(博导)
倪九派
谌芸
周金星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独立从事水土保持教学、科研、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本专业,努力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本学科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2、具有能够适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2学分
其中     必修: 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9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森林培育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森林生态与城市林业 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开展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生态脆弱区域的演替规律与生态重建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何丙辉(博导)
陶建平(博导)
孙凡
刘芸
2 经济林培育与林业生物技术 以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为研究目标,结合生物技术方法,深入研究主要经济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集约栽培条件下经济林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增长进程和质量形成机制。 辜夕容
刘玉民
刘芸
郭彦军
3 林木营养 研究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林地环境调控、土壤培肥、节水灌溉和树体管理技术。 杨水平
辜夕容
4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 收集西南地区重要药用优良种质资源,建立固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经过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建立主要药用植物微体快速繁殖育苗技术体系,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杨水平
刘玉民
刘亚敏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专业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森林培育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加强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本学科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本学科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2、森林培育学硕士生可培养为教学科研型、工程应用型和跨学科复合型三类,以适应不同部门工作的需求。
3、具有能够适应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2学分
其中     必修: 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9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资源区域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土地经济关系与资源利用理论; (4) 土地资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谢德体(博导)
高 明(博导)
倪九派
2 土地改良与工程  (1)土地质量管理; (2)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3)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魏朝富(博导)
骆云中
慈  恩
3 土地信息系统 (1)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与提取;(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研究;(3)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刘洪斌(博导)
廖铁军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遥感等技术分析和解决土地利用及资源管理问题,适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开发保护、信息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土地资源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能坚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能掌握本学科实践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具备有分析和解决土地科学体系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最新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土地科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用外语较熟练地参阅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听、说与写的能力。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3年。
应修学分:   32学分
其中    必修  21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少于  11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环境保护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01 农业环境污染化学 农田生态系统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和危害规律、消除和控制技术,为农业环境保护决策和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等。 李  航(博导)
魏世强(博导)
王定勇(博导)
张进忠(博导)
02 面源污染与防控 农业面源污染发生规律及污染负荷模型研究;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营养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效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谢德体(博导)
石孝均(博导)
倪九派
张  磊
03 农业环境生物技术 农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及生态环境功能;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生物质能源开发;环境微生物及环境修复。 五十岚泰夫(博导)
将先军(博导)
罗  锋
李振轮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学科以培养身心健康、具备从事本学科的科研、教学、管理、开发、设计等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具体要求:
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熟悉农业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治理技术;
2、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
3、灵活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4、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文献,具备文献调研与综合分析能力,能运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2 学分
其中     必修  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少于  9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1 植物营养与环境 植物营养机理,施肥与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肥料与水资源利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黄建国(博导)
袁  玲(博导)
郭  涛
习向银
刘  峰
秦  松
2 养分循环与环境 研究土壤-植物养分循环与环境质量、农田养分资源之利用、土壤养分之供应、作物养分之需要,肥料养分之施用,建立我国区域养分循环与环境评价系统。 石孝均(博导)
周鑫斌
郭  涛
3 植物营养资源利用 主要内容包括氮磷钾肥及微肥对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以及莴笋、油菜等经济作物的营养效应,新型肥料的研制和开发等;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王正银(博导)
徐卫红
习向银
4 农业资源信息管理 采用3S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准确检测农业资源动态,从而建立相应类型的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更加高效地为农业宏观决策和科研部门服务,为生产和市场提供时效信息。 黄云
刘峰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
1、掌握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我国农业和农业科学的特点,系统掌握植物营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能运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文献,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本学科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
3、身体健康。
 
学制: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2学分
其中   必修 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少于 8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土壤肥力与生态 主要研究土壤的培肥过程、土壤肥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土壤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动态变化。土壤耕层微生态系统的作用、功能、调控方式和途径。 谢德体(博导)
蒋先军(博导)
屈  明
张  磊
李振轮
郭  涛
2 土壤化学 主要研究土壤组成及结构化学,土壤表面化学过程,以及土壤中植物所需养分和有害物质的动态、转化和有效化过程。 李  航 (博导)
王成秋
杨剑虹
3 土壤质量与环境 主要研究土壤质量的评价、调控和整治,土壤质量与环境的关系,各种农艺措施及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高  明(博导)
魏朝富 (博导)
蒋太明
倪九派
慈  恩
张卫华
严宁珍
4 土壤调查与信息管理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土壤科学研究当中,主要内容包括:3S技术在土壤/土地资源研究中应用和土壤/土地信息系统,作物生长模拟及虚拟技术应用。 刘洪斌 (博导)
廖铁军
骆云中
武  伟
王子芳
吕家恪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1、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道德;培养学生服从国家需要,学风严谨、诚恳务实、求实创新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2、系统掌握土壤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及时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和笔译本专业外文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外文摘要;能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库工作及统计分析;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部门管理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恪守科学道德。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2学分
其中    必修: 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9 学分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44人,教授、研究员3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职称53人;博士导师32人,硕士导师7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专任教师的86%以上。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级人才5人,重庆市级人才6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