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群] [西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体育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民族体育教育     运用教育学、民族学和历史文化一般原理与方法,研究民族体育的历史与文化,民族体育的传承,以及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发展等。其特色在于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的互动发展研究,为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夏思永(博导)
2 民俗体育     从民俗学的视角,运用人类学、文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特定群体日常生活中的体育现象。其特色在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能够推动和深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张国栋
3 民族传统体育 从教育学、民族学和历史文化一般原理与方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等,为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杨明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体育教育和训练领域内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及其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所学的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外国语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 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注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而且要求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需要。
5. 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综合培养、使他们最终能达到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6 学分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网球、体操、田径、羽毛球) 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方法,探索网球、、体操、田径和羽毛球教学训练内容、过程、原则、方法、模式和评价理论。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专项教学训练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专项教学训练的理论水平;通过先进性实践性的专项教学训练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实践,提高专项教学训练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科研实践,培养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郭立亚(网球)
付道领(网球)
吴鸿春(田径)
  范安辉(田径)
  吉  斌(排球)
  邹  巍(羽毛球)
  黄晓灵(足球)
2 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体育教学训练内容、方法、模式、评价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运用现代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结合管理的基础理论的新概念、新方法、新思路、新理论在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实验、总结及运用等,尤其在公共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面,形成了体育教学训练与校内各院紧密联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管理为一体的特色。为体育科学化教学、训练和管理提供实证依据。 刘斌
李靖文
3 体育统计与测评 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各种随机现象进行测量与评价,研究教学与训练的规律与特征,把研究结果与教学、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与运动竞技水平,为科学化教学和训练提供实证依据。 覃朝玲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体育教育和训练领域内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及其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所学的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外国语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 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注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而且要求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需要。
5. 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综合培养、使他们最终能达到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6 学分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的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运动与体质健康研究     国民体质健康基本状况与变化趋势研究,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运动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 彭莉
吴宗辉
2 运动技术诊断与全民健身研究     揭示运动技术原理,解决技术训练、运动损伤与疲劳恢复等体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科学评价国民健康水平,探讨运动、生活方式与国民体质健康的关系,直接为提高国民体质服务。 罗炯
3 运动训练的监控与评定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定:运用生物学指标对运动负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进行检测与评定,揭示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反应程度,帮助教练员调整计划,调节运动员机能状态。 陈艳梅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体育教育和训练领域内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及其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所学的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外国语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 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注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而且要求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需要。
5. 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综合培养、使他们最终能达到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6 学分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介绍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体育社会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体育与社会发展、体育与人的社会化、职业体育发展等范畴;其特色为学科的渗透性强,对体育事业发展及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夏思永(博导)
刘 峥
蒋 菠
2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体育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两大范畴。该方向基础学科(主要是教育学科)理论雄厚,对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
 
龚  坚
3  体育管理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体育产业管理等。该学科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有较深厚较全面的理论基础。该研究既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黄晓灵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体育教育和训练领域内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及其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所学的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外国语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 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注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而且要求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需要。
5. 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综合培养、使他们最终能达到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6 学分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培养目标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长期从事体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
课程的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 37学分。分为公共课(11学分)、专业领域核心课(12学分)、选修课(6学分)和教学实践课(8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1.  运动训练领域课程
攻读本领域(体育教学领域)体育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 37学分。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方式 备 注
 
 
 

 

 
 


11045200001 外语 1 80 4 研究生院    
11020000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研究生院    
1102000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研究生院    
11045200003 逻辑学 1 36 2 研究生院    
11045200004 计算机 1 36 2 研究生院    
专业及
领域
11045201001 体育课程导论 1 54 3 刘峥    
11045201002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2 54 3 彭莉    
11045201003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2 54 3 导师组    
11045201004 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2 54 3 童世斌    
               
 


11045200005 体育史与奥林匹克运动 2 36 2 夏思永    
11045200007 案例教学研究 2 36 2 张新    
11045201005 体育管理学 2 36 2 黄晓灵    
11045200009 体育数据处理与方法 1 36 2 罗炯    
11045200011 体育科研方法 1 36 2 张国栋    
必修
环节
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2 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各一份  
 
实践环节
3-4 0.5-1年 8 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其他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1069 学校体育学 2 40   刘  峥    
1070 体育社会学 2 40   夏思永    
               
2.  必修环节要求:教学实践课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价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1. 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2. 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3. 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运动训练方案与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 。
4.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
5.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中国重庆北碚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邮编:400715
学院电话:023-68252345  公体部电话:023-68254233  学院传真:023-68252345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18人(含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副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7人(含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硕士生导师30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23人。近五 年来,学院共获得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社科基金9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科普读物120 余部;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省市级精品课程10余项。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的介绍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40年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195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四川教育学院合并成立西南师范学 院,设体育专修科,1951年重庆大学体育专修科并入西南师范学院,设立体育科,1959年西南师范学院体育科调整并入重庆体育学院。1978年经四川省 教委批准,西南师范学院正式设立体育系,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体育系,1993年成立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年7月,原西南师范大学体育 学院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体育部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18人(含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副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7人(含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硕士生导师30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23人。近五 年来,学院共获得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社科基金9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科普读物120 余部;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省市级精品课程10余项。
        教学成果显著,竞赛成绩突出。学院现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869人,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该专业学生均为国 家免费师范生;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为重庆市重点建设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人,教育硕士175人。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承担了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体活动开展等任务。作为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布点学校,学院承担了足球、游泳、网球等项目高水平运动员选拔培养工 作。
        强化社会服务,推进全民健身。学院专门成立社会体育教育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建设,认真 抓好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选拔培养工作,圆满完成多项国培、省培项目。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加强对外联系,推进合作交流。学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一方面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提高师生学术素养,浓厚学院学术氛 围;另方面大力支持师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推进学院国际化进程。学院已与美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荷兰、韩国、泰国等国家多所高校 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有50余名师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学习。
        回首过去,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展望未来,学院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学院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