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群]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Physics
一、适用范围
物理学一级学科(0702)。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通过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 宽广的相关知识背景、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物理学相关 领域或跨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和理 解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备用外文独立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在国际会议上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的 能力,能够在物理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达到学校要求。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相 关领域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的工作能力,以及本学科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工 作能力。
【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培养从事物理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培养的学 生应具有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开发的基本素 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所从事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备自如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能做出具有一定创新 性的研究成果,具备独立承担学科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博士研究生】基本能力:1、系统学习物理学专业基础理论,能够对具体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2、掌握坚实、宽广的物理学基础和系统、深入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主攻方向及相关 领域的前沿发展动向。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能力。
4、独立猎取知识的能力:即独立阅读学术专著,上网检索、查阅文献资料,熟练地运用各种 工具书,利用各种途径跟踪科技信息,及时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5、筛选知识的能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对自己最需要的知识。
6、吸取知识的能力:即消化、吸收、储存信息的能力,把未知变为已知,变“知其然”为“知其所 以然”。
素质要求:
1、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是研究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基本保证,良好的 心理素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3、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方面的修养,加强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应付 突发事件能力的锻炼。积极参与各种社团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硕士研究生】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踏 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胜任本专业的教 学、研究和开发工作,或成为国家相关领域专门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
四、学制
【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4 年,硕博连读生在取得博士学籍后的学制为 4 年,直博生的学制为 5
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均为 6 年。
【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5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在校最长学习
年限为 4 年。
五、研究方向
(1) 理论物理(2) 原子与分子物理
(3) 等离子体物理
(4) 凝聚态物理
(5) 光学
(6) 无线电物理
六、课程设置
级别 |
课程类 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 级课程 |
中级课程 |
公共课 |
5431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第一外国语 | 应用 | 48 | 3 | √ | 考试 | ||||||
5431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54311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论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51921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53021001 | 信息检索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公共基础 课 |
54012001 | 数值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2 |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3 |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4 | 应用模糊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5 | 数理统计与多元统计※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6 | 矩阵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51113001 |
等离子体物理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1133001 |
微波网络与器件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51133002 |
光电子技术及光电子学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51113003 | 现代仪器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1133004 |
无损检测理论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课 |
51114002 | 材料高压合成与改性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03 | 微纳与超导电子学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04 | 高压原理与技术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05 | 超导物理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06 | 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设计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07 | 磁流体力学理论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08 | 宇宙线物理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09 | 等离子体的约束与输运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10 | 等离子体实验技术与诊断 | 理论 | 32 | 2 | √ | 考查 |
51114012 | 超声检测原理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14014 |
光学测控与信息处理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51134002 | 相对论电子学基础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51134005 | 图像识别与分析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51134006 | 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07 | 微波测量技术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10 |
高功率微波导论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6 级课程 |
高级课程 |
公共基础 课 |
64012001 |
应用泛函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61113001 |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61113002 |
物态方程与相变理论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61113003 | 高等电磁理论※ | 理论 | 32 | 3 | √ | 考试 | |||||
61113004 | 高等量子力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61113005 | 计算物理及其应用*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61133001 | 强流电子光学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61133002 | 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 并重 | 48 | 3 | √ | 考查 | |||||
专业课 |
61114001 | 量子场论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61114016 | 信息光学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61114018 | 高等固体物理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61134002 | 计算电磁学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61134003 | 电波传播理论*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61134005 | 微波电子学导论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61134008 | 超导强电应用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7 级课程 |
公共课 公共 基础 课 |
71111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71111002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71121003 |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 | 应用 | 32 | 2 | √ | 考试 | |||||
71121004 | 英语(二外) | 应用 | 32 | 2 | √ | 考试 | |||||
71111005 | 现代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1111006 | 可靠性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1131002 | 粗糙集模型及其应用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前沿课程 |
专业课 |
71114001 | 电磁场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1114003 | 物理学前沿专题 | 理论 | 48 | 3 | √ | 考察 | |||||
71114004 | 强场物理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1114005 | 天体物理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1114007 | 广义相对论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1134001 | 群论及其应用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量子信息(用信息学院) | |||||||||||
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
2.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填“※”。
实践教学环节
级别 |
课程类 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 级 |
中级 |
实践环节 |
54316100 | 形势与政策 | 理论 | 16 | 0 | √ | √ | 考查 | |
51116001 |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5 次) |
理论 |
16 |
1 |
√ |
考查 |
|||||
51126001 | 科研实践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7 级 |
前沿 |
71116001 |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 4 个,每个 4~10 学时) |
理论 |
32 | 2 | √ |
考查 |
|||
71116002 |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8 次, | 理论 | 16 | 1 | √ | 考查 |
其中本人主讲 1 次) |
七、选课要求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16 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5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6 级以上(含 6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7 级公共课:≥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6 级以上(含 6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
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9 学分(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7 级专业课应不少于一门)。
7 级实践教学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至少补修 5 级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一门。鼓励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9 学分)
7 级公共课:≥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5 级公共课:≥6 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为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任选一门)
5 级、6 级公共基础课:≥4 学分,7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
5 级、6 级专业基础课:≥6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14 学分(其中 6、7 级课程不低于 8 学分,7 级专业课应不少于一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5 级实践教学环节:≥1 学分(《科研实践》、《形势与政策》为必修)
7 级实践教学环节:≥2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鼓励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26 学分)
5 级公共课:≥6 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为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任选一门)
5 级、6 级公共基础课:≥4 学分
5 级、6 级专业基础课:≥6 学分
5 级、6 级专业课:≥8 学分
5 级实践教学环节:≥2 学分(科研实践、形势与政策、学术报告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至少补修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1-2 门。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
1、选题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鼓励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 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 金项目、省部级等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2、开题报告
(1) 内容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 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 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供。
(2) 开题报告的审议
开题报告的审议由学院及导师组织实施。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应张贴海报),由学院聘请 3-5 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 50%。应同时邀请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相关专家参加。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 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凡开题报告未能提出创新点的,不予通过。
(3)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成绩,该成绩作为博士生“资格考试” 的成绩。对“不通过”者允许半年内修改、补充,再次申请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4)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专家审议意见、结论,按研究生院要求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题目经学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论证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拟订论文工作计划, 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 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必要措施。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工 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1) 中期考核时间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
(2) 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 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 等内容。
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 告和导师的评价,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3)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 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博士生培养。
(4) 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制。考核报告及其评价、结论报研究生院 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5、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 选题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 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 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 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
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 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 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4. 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在学校学位办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高答辩标准:申请答辩的基本条件:至少一篇与本专业方向期刊或会议以上的论文正式发表(或录用)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教学活动围绕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展开,由导师启发式、提纲式的精讲与博士生在自学、研究基 础上的讨论结合起来,启发博士生思考。
实行项目教学法,对已经结项的重大项目成果,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为博士生讲授,包括对研 究过程及研究结果的讲授与讨论,或者从项目申报、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对博士生进行全过程的 教学、研究及指导。
提高博士生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夯实并拓展博士生的数理基础和学科基础。加强数理理论和 数理工具的掌握,培养博士生的建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为高水平研究掌握良好的分析研究方 法,胜任解决基础性难题的重任。
举办研究生论坛,定期与不定期组织研究生论坛。对研究生论文从开题(选题、大纲)、初稿、 到预答辩各环节都在学科点组织全体研究生讨论。开展学生读书心得汇报,重要论文、项目写作过 程研讨,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研讨。
分课题、分项目的培养方式,将研究所下面所有导师的学生总合起来,根据每位同学的兴趣爱 好以及特长分成几个不同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分别完成不同的课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组内 的成员就会齐心协力共同去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使学术能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那么 这将为今后适应社会需求创造良好的条件。
培养博士生的“问题意识”,以高水平科研为牵引,提高博士生在重大科研课题中提炼出一般学 术问题或工程科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博士生开展基础性高难度课题研究,在前沿科研实践中强化博 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博士生较强的英语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组织参加科研例会, 汇报科研工作进展,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使博士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或前沿讲座,鼓励多做学术 报告。增加优秀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通过对外交流以拓宽研究生的视野。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积极参与校、院和物理学一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和各项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导 师在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应关心研究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文献学习和科研相结合,导师指导和课题小组 集体指导、培养相结合。注重文献阅读环节的培养。
研究生学习总学分不低于 26 学分,其中公共课 2 学分,第一外国语 3 学分,公共基础课 4 学
分,专业基础课 6 学分,专业课不低于 8 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参加 1 次国内外学术会议、至少听取
8 次学术报告或前沿讲座、个人至少作 1 学术报告。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动性,以灵活的方法,着力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 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十、实践环节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博士生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尤其是顶级的学术会议,开阔博士 生的视野,了解高层次学术研究动态,启迪思路,使博士生能更好地完成科研太阳物理工作。
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提高博士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深度,大胆地把博士生推到科研的第一线, 让他们独立负责部分或整个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思想活跃并富于创造性的 特点。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主要环节,是研究生学会做科学研究的必备的过程。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 究相结合,文献阅读与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十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博士研究生】逐步将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定位于“国际化”、“国际性”、“开放式”的路径之上,有意识地从国际 社会的视野确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及其发展举措;在课程中增加国外的前沿性内容;开展形式 多样的国际交流形式,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导师到国外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学术交流,与国外同行之间 建立信任机制,并以此带动博士生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外国专家来学科点开展博士生 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跨国聘任、访学、客座等方式促进博士生导师队伍国际化;进一步加大博士 生培养的基础条件建设,尤其是进一步加大用于博士生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实验室建设,为博士生提 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以此提高博士生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在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 际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规模,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 学术会议,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学生交换培养等方式,有力推进研究生教 育国际化进程。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一、适用范围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080904)。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生须掌握坚实的高等电磁理论、计算电磁学、现代天线理论等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通晓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博士生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可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够完成民用产业、国防建设和中外高科技产业公司中的科技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须掌握坚实的电磁理论、天线分析计算、微波原理、电波传播散射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硕士生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做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塑造成为适应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发展需求的研究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使得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民用产业、国防建设和中外高科技产业公司中的科技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博士研究生】
基本能力:
1、系统学习电磁理论知识,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过程有比较清晰的理解,能够对具体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2、良好的编程素养,掌握所研究方向常用的软件,能通过编程或使用相关软件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问题。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能力。
4、独立猎取知识的能力:即独立阅读学术专著,上网检索、查阅文献资料,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书,利用各种途径跟踪科技信息,及时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5、筛选知识的能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对自己最需要的知识。
6、吸取知识的能力:即消化、吸收、储存信息的能力,把未知变为已知,变“知其然”为“知其所以然”。
素质要求:
1、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是研究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2、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教学、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3、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方面的修养,加强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锻炼。积极参与各种社团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基本能力:
1、系统学习电磁理论知识,能够对具体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案。
2、良好的编程素养,掌握所研究方向常用的软件,能通过编程或使用相关软件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问题。
3、掌握天线、微波和射频电路等的实验技术,具备分析、设计或组装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素质要求:
1、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是研究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2、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方面的修养,加强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锻炼,积极参与各种社团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四、学制
【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硕博连读生在取得博士学籍后的学制为4年,直博生的学制为5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均为6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研究方向
1、天线理论与技术
2、计算电磁学
3、高功率微波理论与技术
4、电磁散射与逆散射
5、微波电路与射频技术
六、课程设置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级课程 | 中级课程 | 公共课 | 5431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第一外国语 | 应用 | 48 | 3 | √ | 考试 | ||||||
5431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54311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51921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53021001 | 信息检索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公共 基础课 |
54012001 | 数值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2 |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3 |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4 | 应用模糊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5 | 数理统计与多元统计※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6 | 矩阵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51113001 | 微波网络与器件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课 | 51134006 | 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07 | 微波测量技术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6级课程 |
高级课程 |
公共 基础课 |
64012001 | 应用泛函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 基础课 |
61113003 | 高等电磁理论 ※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61133002 | 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 理论 | 48 | 3 | √ | 考查 | |||||
专业课 | 61134001 |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61134002 | 计算电磁学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61134003 | 电波传播理论*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61134004 | 导波理论*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7级课程 | 前沿课程 | 公共课 | 74311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74311002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71321001 |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 | 应用 | 32 | 2 | √ | 考试 | |||||
71321003 | 英语(二外) | 应用 | 32 | 2 | √ | 考试 | |||||
公共基础课 | 74012001 | 现代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4012002 | 可靠性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4032001 | 粗糙集模型及其应用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专业课 | 71114001 | 电磁场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71134002 | 超宽带天线技术 | 理论 | 32 | 2 | √ | 考查 | |||||
71134003 | 电磁学进展专题 *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2.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填“※”。
实践教学环节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级 | 中级 | 环节 | 54316100 | 形势与政策 | 理论 | 16 | 0 | √ | √ | 考查 | |
51116001 |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5次) | 理论 | 16 | 1 | √ | 考查 | |||||
51136002 | 前沿技术专题(至少听5个) | 并重 | 16 | 1 | √ | 考查 | |||||
实践 | 51126001 | 科研实践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51126002 | 专业实践 | 应用 | 80 | 5 | √ | 考查 | |||||
7级 | 前沿 | 环节 | 71116001 |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4个,每个4~10学时) | 理论 | 32 | 2 | √ | 考查 | ||
71116002 |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8次,其中本人主讲1次) | 理论 | 16 | 1 | √ | 考查 |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级以上(含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7级公共课:≥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6级以上(含6级)公共基础课:≥2学分。
6级以上(含6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9学分(高等电磁理论课程为必修;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7级专业课应不少于5学分)。
7级实践教学环节:≥3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至少补修5级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一门。
鼓励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
7级公共课:≥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5级公共课:≥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为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任选一门)
5级、6级公共基础课:≥4学分,7级公共基础课:≥2学分
5级、6级专业基础课:≥6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课:≥14学分(其中6、7级课程不低于8学分;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5级实践教学环节:≥1学分(《科研实践》、《形势与政策》为必修)
7级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
鼓励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
5级公共课:≥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为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任选一门)
5级、6级公共基础课:≥4学分
5级、6级专业基础课:≥6学分
5级、6级专业课:≥8学分
5级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科研实践、形势与政策、学术报告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至少补修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一门。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
1、选题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鼓励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等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2、开题报告
(1)内容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供。
(2)开题报告的审议
开题报告的审议由学院及导师组织实施。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应张贴海报),由学院聘请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应同时邀请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相关专家参加。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凡开题报告未能提出创新点的,不予通过。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成绩,该成绩作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成绩。对“不通过”者允许半年内修改、补充,再次申请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4)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专家审议意见、结论,按研究生院要求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题目经学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论证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拟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必要措施。
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
(1)中期考核时间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
(2)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等内容。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送交。导师对该生的中期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
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和导师的评价,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博士生培养。
(4)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制。考核报告及其评价、结论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5、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 选题
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 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 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
(1)中期考核时间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半年左右进行。
(2)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学院组织实施。
(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硕士生培养。
5、 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
教学活动围绕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展开,由导师启发式、提纲式的精讲与博士生在自学、研究基础上的讨论结合起来,启发博士生思考。
实行项目教学法,对已经结项的重大项目成果,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为博士生讲授,包括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的讲授与讨论,或者从项目申报、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对博士生进行全过程的教学、研究及指导。
提高博士生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夯实并拓展博士生的数理基础和学科基础。加强数理理论和数理工具的掌握,培养博士生的建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为高水平研究掌握良好的分析研究方法,胜任解决基础性难题的重任。
加强博士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引导博士生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知识,不断提高追踪国际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最新动态和文献综述的能力。
举办研究生论坛,定期与不定期组织研究生论坛。对研究生论文从开题(选题、大纲)、初稿、到预答辩各环节都在学科点组织全体研究生讨论。开展学生读书心得汇报,重要论文、项目写作过程研讨,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研讨。
分课题、分项目的培养方式,将研究所下面所有导师的学生总合起来,根据每位同学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分成几个不同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分别完成不同的课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组内的成员就会齐心协力共同去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使学术能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那么这将为今后适应社会需求创造良好的条件。
培养博士生的“问题意识”,以高水平科研为牵引,提高博士生在重大科研课题中提炼出一般学术问题或工程科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博士生开展基础性高难度课题研究,在前沿科研实践中强化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博士生较强的英语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组织参加科研例会, 汇报科研工作进展,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使博士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或前沿讲座,鼓励多做学术报告。增加优秀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通过对外交流以拓宽研究生的视野。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教学活动围绕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展开,由导师启发式、提纲式的精讲与研究生在自学、研究基础上的讨论结合起来,启发研究生思考,使研究生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到主动自学和学会研究上来。
提高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夯实研究生的数理基础和学科基础。加强数理理论和数理工具的掌握,培养研究生的建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避免以计算机模拟、仿真代替实验分析的倾向,强化实验和工程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加强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引导研究生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知识,不断提高追踪国际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最新动态和文献综述的能力。
举办研究生论坛,定期与不定期组织研究生论坛。对研究生论文从开题(选题、大纲)、初稿、到预答辩各环节都在学科点组织全体研究生讨论。开展学生读书心得汇报,重要论文、项目写作过程研讨,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研讨。
分课题、分项目的培养方式,将研究所下面所有导师的学生总合起来,根据每位同学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分成几个不同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分别完成不同的课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组内的成员就会齐心协力共同去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使学术能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那么这将为今后适应社会需求创造良好的条件。
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生较强的英语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组织参加科研例会, 汇报科研工作进展,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使研究生尽快科研入门,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要求学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或前沿讲座,鼓励多做学术报告。增加优秀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通过对外交流以拓宽研究生的视野。
将推免研究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同将来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使研究生能尽快进入课题,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进一步提高成果的含金量。
十、实践环节
【博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博士生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尤其是顶级的学术会议,开阔博士生的视野,了解高层次学术研究动态,启迪思路,使博士生能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
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提高博士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深度,大胆地把博士生推到科研的第一线,让他们独立负责部分或整个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思想活跃并富于创造性的特点。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导师需切实督促、指导学生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实践环节,使实践环节真正起到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从而最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的作用
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积极利用校外优质资源,进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长期稳定的重要场所,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遵循与研究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了解和解决热点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研究生就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提供岗位。
增加科研实践机会,通过精心的组织和安排,让研究生负责课题部分内容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通过学位论文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使研究生继续深人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博士研究生】
逐步将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定位于“国际化”、“国际性”、“开放式”的路径之上,有意识地从国际社会的视野确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及其发展举措;在课程中增加国外的前沿性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形式,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导师到国外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学术交流,与国外同行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并以此带动博士生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外国专家来学科点开展博士生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跨国聘任、访学、客座等方式促进博士生导师队伍国际化;进一步加大博士生培养的基础条件建设,尤其是进一步加大用于博士生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实验室建设,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以此提高博士生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重视研究生的外语学习情况,使其能达到通过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向研究生介绍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学校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发展的各种资源,提高学科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Physical Electronics
一、适用范围
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08090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该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物理电子学方面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拓与创新精神,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独立研究的能力;不仅对本学科专业的某一研究方向具有深入和细致了解,而且在该方向上应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阅读和参考本专业范围为主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英语科技论文等;应能独立地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活动、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
四、学制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研究方向
依据本学科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自身优势及特点,物理电子学专业共设4个研究方向:
1.强辐射源与高功率微波系统
2.光电子与光电子技术
3.光电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
4.超声电子学
六、课程设置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级课程 | 中级课程 | 公共课 | 5431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理论 | 32 | 2 | √ | 考试 | ||
第一外国语 | 应用 | 48 | 3 | √ | 考试 | ||||||
5431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54311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理论 | 16 | 1 | √ | 考试 | |||||
51921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53021001 | 信息检索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
公共 基础课 |
54012001 | 数值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2 |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3 |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4 | 应用模糊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5 | 数理统计与多元统计※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54012006 | 矩阵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51133001 | 数学物理方法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51133002 | 光电子技术及光电子学※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课 | 51134001 | 高功率微波导论※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51134002 | 相对论电子学基础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51134003 | 高等数字图像处理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04 | 无损检测原理*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51134005 | 光电信息处理*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
6级课程 |
高级课程 |
公共 基础课 |
64012001 | 应用泛函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61133001 | 强流电子光学※ | 并重 | 48 | 3 | √ | 考试 | ||||
专业课 | 61134005 | 微波电子学导论 | 并重 | 32 | 2 | √ | 考试 |
2.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填“※”。
实践教学环节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级 | 中级 | 环节 | 54316100 | 形势与政策 | 理论 | 16 | 0 | √ | √ | 考查 | |
51116001 |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5次) | 理论 | 16 | 1 | √ | 考查 | |||||
实践 | 51126001 | 科研实践 | 应用 | 16 | 1 | √ | 考查 |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级课程、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公共课:≥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为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至少选修其一)。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4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14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8学分)。
5级实践环节:≥2学分。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以下课程:
1.电磁场与波
2. 导波场论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1)选题
论文选题应紧跟国内外本学科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进行,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选题涉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的,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中期考评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5)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围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学术群体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和学术群体的作用,结合研究生个人的才能与特点,培养研究生独立思维、开拓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在硕士生入学后1周内,制订出硕士生的培养计划。
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
硕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其他学分可从全校范围内选修课程获得。另外要求必修环节2学分,其中讲座环节1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的学习以授课与课堂讨论形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参加全校范围的 “学术讲座”及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讲座5次,完成后记1学分。
十、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通过科研实践环节,要求研究生具备文献查询和文献综述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具备对本专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和测试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在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规模,有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使研究教育国家化程度显著提高。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对论与量子物理的介绍
团队介绍:
本研究团队的学术带头人为林文斌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 广义相对论、引力物理、量子物理,内容涉及但不仅限于:黑洞外场中物体的动力 学及其引力波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涨落、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以及宇宙大尺 度结构的形成与演化、引力场中的量子效应、微纳系统中的量子光学现象理论研究。代表性成果包括非热起源暗物质宇宙模型、Einstein 场方程关于带电旋转黑洞在谐和坐标条件下的严格解等等。导师简介:
Ø 林文斌,(1970-),男,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和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理论物理(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Ø 贾文志,(1979-),男,四川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副教授,硕士生生导师。招生方向:理论物理(量子物理与信息)
Ø 周涛,(1986-),男,四川大学学士、清华大学博士,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副教授,硕士生生导师。招生专业:理论物理(量子物理与信息)
招生名额与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 | 招生名额 | 考试科目 |
070201 理论物理 |
4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1 高等数学 ④869 量子力学或电动力学 |
研究生学费、奖学金、基金简况
l 学业奖学金:每年评一次,覆盖率 85%,其中一等奖占 15%(免交学费),二等奖占 30%(免 60% 学费), 三等奖占 40%(免 30%学费)。 (学费:每年 1 万元) |
l 国家研究生助学金: 每人 18000 元(3 年总计),覆盖率 100%。 |
l 国家奖学金:2 万元(每年 4-5 人) |
l 研究生实验实践创新基金:5000 元-8000 元(每年 3-5 人)。 |
联系方式:
更多详情请参看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网站(网址:http://www.xnjd.com.cn),物理 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网址:http://phys.swjtu.edu.cn/)中研究生教育的网页,或 咨询相对论与量子物理团队林文斌老师(电话:13808081659,QQ:1259905212, 电邮:wl@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无线电物理硕士点介绍
1、发展历程
1981 年,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务院首批)。2000 年,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
2010 年,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 年、1996 年,铁道部重点学科、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1 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微波暗室 |
车载自动跟踪同步通信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主要研究方向
天线理论与技术:研究新型通信天线、天线隐身、无线输能、植入式天线、微波除冰、超宽带天线以及大规模天线阵列的设计理论与技 术;开发了遗传算法、微遗传、微分进化、粒子群、田口算法和高效全局优化的多种混合算法,拥有并行计算平台和天线测试系统,可对天线及大规模的阵列进行优化设计。 医疗植入式天线测试 |
计算电磁学:研究基于小波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及其并行化技术、大区域环境下电波传播问题的抛物方程方法、基于电磁拓扑及传输线理论的场路协同算法等,研究电磁问题的计算方法,满足高功率微波、高能激光、雷达、天线设计、无线通讯、电子集成系统、电磁超材料以及各种地下探测和遥感技术等多领域的需求。 并行计算平台 |
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研究粗糙面与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雨雾等水凝物的电磁散射,研究空中目标、埋地物体的电磁探测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基于电磁逆散射理论的快速微波成像算法。 RCS 的计算 |
|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基于等效模型电路仿真和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电磁仿真的场路协同 计算方法并实现其并行计算,研究电缆电磁耦合规律以及大型、多尺度电子系统的电磁干 扰。研究电子设备各种线路的串扰、耦合分析, 屏蔽腔体孔缝耦合分析,设备的屏蔽与防护设计,研究雷电等外界干扰对架空线耦合和对变电站关键设备的影响、弓网电弧等干扰对铁路供电设备的影响等。 电磁兼容测试 |
电波传播与电磁环境:研究复杂环境的地形、森林、粗糙海面、大气波导、雨雾及沙尘暴媒质的电磁建模技术,构建大区域复杂地理和气象环境的电波传播模型,分析复杂环境对电磁波的综合作用。研究抛物方程法的电磁脉冲传播问题,结合新型时空分离亚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法,形成区域级和目标级的协同计算,完成区域环境中精细目标结构的波形求解,结合数字高程影像地图,快速准确地计算大区域复杂综合环境中的电磁场时空分布。 三维场景中电磁波的传播、衰减等特性研究 |
u 廖成:(1964-),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室主任。(招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高功率微波技术、电磁环境及电磁兼容)
u 林文斌:(1970-),男,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成像与遥感、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u 刘运林:(1965-),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招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
u 周海京:(1970-),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高功率微波、计算电磁学、天线理论与技术)
u 熊祥正:(1964-),男,英国女王大学博士、 教授、硕士生导师。(招生方向:微波电路与微波器件、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技术)
u 唐晋生:(1960-),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招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
u 杨丹:(1976-),女,西南交通大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招生方向:计算电磁学)
u 钟选明:(1972-),男,西南交通大学硕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招生方向: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
u 陈凯亚:(1971-),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招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
u 冯菊:(1979-),女,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招生方向:电波传播、天线理论与技术)
4、招生、培养及就业情况
学科点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收电磁场、电子、电气、信息、通讯、机电、计算机、物理、软件等相关理工科毕业本科生,欢迎推免及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学科点近年来承担“97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横向项目三十余项,科研经费充足。学科点通过让研究生直接参与课题、采用分组培养模式、执行定期的报告研讨等制度,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本学科毕业研究生 100%就业,活跃在信息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研发、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研发、军工电子和信息产品研发等领域。如:中航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兴通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摩比科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
5、招生名额与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 | 招生名额 | 考试科目 |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15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5 电磁场与波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数学物理方法(含特殊函数) ②天线原理与设计 |
6、研究生学费、奖学金、基金简况
l 学业奖学金:每年评一次,覆盖率 85%,其中一等奖占 15%(免交学费),二等奖占 30% (免 60%学费), 三等奖占 40%(免 30%学费)。 (学费:每年 1 万元) |
l 国家研究生助学金: 每人 18000 元(3 年总计),覆盖率 100%。 |
l 国家奖学金:2 万元(每年 4-5 人) |
l 研究生实验实践创新基金:5000 元-8000 元(每年 3-5 人)。 |
l 专项奖学金:竢实扬华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等。 |
l 其他奖助学金:每个团队(课题组)还为优秀的研究生提供额外的奖励,参加科研项目的同学还将获得项目津贴。另外,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大学物理助教(700 元/月),专业课助 教(350 元/月)。 |
7、联系方式:
更多详情请参看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网站(网址:http://www.xnjd.com.cn),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网址:http://lxy.swjtu.edu.cn/)中研究生教育的网页,或咨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陈老师(电话:13699041986,QQ:724050497,电邮:cky-cy@home.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介绍
主要研深方向
近百年历史,各种各样的器件如行波管、速调管
等先后被提出,在推动科技与社会进步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方向针
((1)能量变换与控1
对目前大功率和高功率微波系统的发展需求,重点研究微波电真空器件的高效率、能量变换与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力电子器件所构成的各种对能量进行变换和控制的电路或装置,实现对电、磁能量的变换、控制、传输和存贮,以能够
学技术、相对论电子学技术、真空器件原理、阴极材料与技术等。
合理、高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的电能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高效高功率密度电
蓄
(5)电机驱动与控制
源技术的研究,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和驱动系统、电力机车变流
电机是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主
器、舰船推进器、新能源并网逆变器、感应加热、钻井平台等各个行业,主要涉
要作用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作为电器或各种机械
支术方向包括自动控制、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与通讯、嵌入式系
的动力源.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是伺服/运动系统的核
新照资
二温
要开展:1)高性能多轴电机控制器的研究和开发,
.汇.
应用领域包括光学变焦镜头、医疗电子设备、机器人
金山
等;2)高效电机驱动器的研究,重点研究驱动电路
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包括直流有刷电动机、步进电
(2)天线与微波器件
异步电动机等多种电机形安
天线与微波器件是微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电
式.所涉及的技术方向覆盖电动机、自动控制、通信技术、软件工程、嵌入式系子对抗、遥感、广播、电视、射电天文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天线与微
波器件理论和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高功率微波系统的
(6)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的高效率、高功率容量、宽频带、小型化及实用化.其所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电磁兼容的研究是质着电子
模集成化),大功率、小信号运用、复杂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逐步发展的.特别是在卫星、导弹、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电子系统中大量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后, 使电磁兼容问题更加突出。电磁兼容技术作为电子信息设备的共有技术,具有广
泛的研究需求和发展前景。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宇宙线物理介绍
本研究方向以贾焕玉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国家级野外实验台站—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和建设中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LHAASO 为依托,从事宇宙线观测实验与粒子天体物理、太阳物理、大气物理等相关物理研究,经过 20 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基于实验观测的宇宙线与地球环境、宇宙线太阳阴影、伽马暴和中子星性质等研究特色,研究内容包括 LHAASO 的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WFCTA)的标定和大气监测、宇宙线的起源、加速机制、在星际间的传播、化学成分、成分的能谱、各种高能天体过程、超高能宇宙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银河系宇宙线在太阳系中受到的调制、太阳宇宙线、宇宙线的地磁效应等等。该团队目前有教授 1 位, 副教授 5 位,每年招收博士生 1~2 人,硕士生 3~5 人。所有研究生导师均主持有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与国内、外同行联系密切,在国际宇宙线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 主要导师介绍
1. 贾焕玉(196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 委员,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1999 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 年-2001 年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2002 年起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宇宙线和核天体物理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包括国家
2. 祝凤荣(1974-),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 年博士毕业于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随后进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工作,2015-2016 年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LHAASO 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大气监测与标定系统负责人。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积极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省校省院合作重点项目。主要进行宇 宙线相关实验研究及宇宙线与太阳物理的交叉学科研究。
3. 周勋秀(1975-),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 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16-2017 年意大利莱切大学访问学者,后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主要进行宇宙射线包括伽马暴 等相关物理分析研究。
4. 何钰(1975-),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 年获得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 主要进行暗物质分析及 LHAASO 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的相对标定研究。
3. 奖学金:除国家与学校规定的奖学金外,课题组内有参与课题研究津贴及文章发表等相关奖励。
4. 就业:本方向培养的研究生,熟悉 linux 操作系统,编程能力强,天体物理知识面宽, 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多到研院所、高校从事科研、产品开发等工作。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学费、奖学金、基金简况
Ø 硕士研究生(学费:每年 1 万元)
l 学业奖学金:每年评一次,覆盖率 85%,其中一等奖占 15%(免交学费),二等奖占 30%(免 60%学费), 三等奖占 40%(免 30%学费)。
l 国家研究生助学金: 每人 18000 元(3 年总计),覆盖率 100%。
l 国家奖学金:2 万元(每年 4-5 人)
l 研究生实验实践创新基金:5000 元-8000 元(每年 3-5 人)。
l 专项奖学金:竢实杨华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等。
l 其他奖助学金:每个团队(课题组)还为优秀的研究生提供额外的奖励,参加科研项目的同学还将获 得项目津贴。另外,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大学物理助教(700 元/月),专业课助教(350 元/月)。
Ø 博士研究生(学费:无)
l 扬华新秀奖学金:2.5 万元,在博士一年级新生(每年 7-10 位同学)中评选 1 人。
l 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平均每人每年约 2000 元(排名垫底的没有)。
l 国家研究生助学金:覆盖率 100%,每月 3000 元(前 2 年需参与助教);不参加助教者,前 2 年每月2000 元,后 2 年每月 3000 元。
l 国家奖学金:3 万元(每年 2-3 人);博士生创新基金:3 万元(每年 1-2 人);专项奖学金:略。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简介及招生信息
1. 发展历程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专业依托于聚变科学研究所,致力于磁约束聚变(人造太阳)相关的物理研究,以期最终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聚变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9月,目前拥有6名毕业于知名大学的教师队伍和14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所拥有600平方米的实验室,正在与日本国家核融合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usion Science, NIFS)合作共建中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Chinese First Quasi-axisymmetric Stellarator, CFQS),此装置建成后我所将拥有世界上位形最先进的仿星器装置,这将有利于探索磁约束聚变的先进位形,推进国际磁约束聚变研究的进展。
2.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简介
人类的能源需求是制约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现有的能源体系中,主要以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能源都对环境有巨大的污染,并且在未来100-200年内将消耗殆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虽是可再生能源,但它们非常受限于地域和环境,且发电量有限;核裂变能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其燃料铀的储存量也很有限。届时,人类将依靠什么来维持高速的发展?通过对各种能源的研究和比较,科学家一致认为核聚变能可能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我们知道,当两个轻核克服库仑力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会发生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E = m0c2,这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聚变(nuclearfusion)反应,见图1。研究发现,单位质量的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是单位质量的铀核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4倍,因此聚变能是比裂变能更为巨大的一种核能。太阳及所有恒星释放的能量都来源于核聚变反应。人类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核聚变反应——氢弹,但氢弹是不受控的核聚变反应,若要把核聚变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利用起来,就必须实现受控核聚变。实现受控聚变的方式主要有引力约束(太阳),惯性约束(激光聚变)和磁约束聚变(magneticconfinementfusion),而在地球上实现受控聚变的方式主要是后两种。
氘氚聚变反应要求粒子达到1亿度的高温,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粒子已经被完全电离成等离子体(plasma)状态。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99%的可见物质都是等离子体,例如常见的火焰、日光灯、闪电以及恒星等。磁约束聚变是利用磁场来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从而实现受控聚变。实现磁约束聚变的装置主要有托卡马克(tokamak)和仿星器(stellarator),见图2。
托卡马克是利用外加的环向磁场线圈(二维平面线圈)产生的环向磁场和环形等离子体电流产生的极向磁场形成螺旋状的磁场来约束高温等离子体,而仿星器中的螺旋状磁场则完全由外加三维空间结构的磁场线圈产生。因此仿星器的位形远比托卡马克复杂,但由于仿星器中没有等离子体电流,也就不存在由于等离子体电流引起的等离子体大破裂。没有大破裂,这是仿星器的最大优点。等离子体的大破裂是托卡马克面临的最严重问题,这制约了托卡马克的发展。所以,当前国际上主流的磁约束聚变装置是托卡马克。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托卡马克有:JET,JT-60U,DIII-D,AUG,Tore-supra,TEXTOR,TCV,KSTAR,以及由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七方共同出资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耗资约1000亿人民币,见图3)等;主要的仿星器有:LHD,W7-X(见图4),TJ-II,HeliotronJ等。目前在中国有4台托卡马克装置,包括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EAST,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HL-2A,华中科技大学的J-TEXT,清华大学的SUNIST,还有一台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反场箍缩装置KTX。在上个世纪70年代,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曾探索过仿星器装置,但由于仿星器的复杂性,该装置没有取得成功。此后,中国的仿星器研究处于一片空白。仿星器装置作为一种优良的磁约束聚变装置,跟托卡马克相比,有许多优点。2015年德国W7-X仿星器点火成功,并在随后的放电中实现了长达30分钟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由此,仿星器的设计方案也被公认为是未来核电站聚变反应堆的发展方向之一。
仿星器从发展到现在,共经历了三代,其中W7-X和LHD属于第二代,而第三代仿星器,即准环对称仿星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建造出来。西南交通大学聚变科学研究所与日本国家核融合科学研究所(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仿星器研究机构)合作共建中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CFQS(第三代仿星器)已于2017年7月3日拉开帷幕,建成后中国将拥有世界上位形最先进的仿星器装置,这将有利于推进国际磁约束聚变研究的进展。
目前,CFQS仿星器已完成物理设计,CFQS的工程设计正紧锣密鼓的开展,预计在2021年实现等离子体放电。
3. 研究方向
依托正在建造的中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CFQS,聚变科学研究所开展了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理论、聚变科学实验和聚变工程等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三维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的湍流和输运、磁流体不稳定性、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离子体诊断、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以及聚变装置的设计和优化等。
(1) 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理论
该研究方向主要通过理论模拟的方法研究聚变等离子体的行为特性,探索其物理机制,从而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工作。理论模拟研究因其可以不依赖于实际装置,因此研究的范围很广。此外,理论模拟研究还有物理图像清晰,可视化好等优点,但理论模拟研究结果的正确性需要通过实验验证。该研究方向包括三维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的湍流和输运、磁流体不稳定性、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具体内容。
(2) 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该研究方向通过在装置上开展实验研究,利用多种诊断手段获得等离子体参数,并结合数据处理方法来研究等离子体的基本特征,探索其物理机制。实验研究依托于实验装置和诊断手段,研究范围局限于装置,但其研究结果真实可靠。由于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的复杂性,磁约束聚变研究一般是实验发现推动理论模拟的发展。该研究方向包括三维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的湍流和输运、磁流体不稳定性、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离子体诊断、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等具体内容。
(3) 聚变工程
该研究方向从事聚变装置的物理和工程设计,并通过多种方法来优化装置的物理和工程设计,保证装置物理性能的优异性、工程的可执行性及装置的安全性等。该研究方向包括聚变装置的磁面设计、磁场线圈设计、真空室及窗口设计、装置支撑设计等具体内容,见图5。
4. 招生、培养及就业情况
聚变科学研究所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收物理、电气、电子、材料等相关理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欢迎推免或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
聚变科学研究所目前拥有20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此外,研究所还正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所同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以及日本国家核融合科学研究所、德国的Jülich聚变研究所、日本的京都大学和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等。
研究所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氛围活跃,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拥有很多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且有许多与国内、国际相关合作院校联合培养的机会。研究所现在正与日本的NIFS合作建设中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迫切需要大量的多方面人员参与。目前,国家也正在大力发展磁约束聚变,磁约束聚变作为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出路,已成为国家26个重点研发项目之一,因此也需要大量的人员加入磁约束聚变研究的队伍。欢迎同学们报考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让我们齐心协力,建成中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为祖国的聚变事业及人类的聚变事业奉献我们的聪明才智!
聚变科学研究所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师资和严谨的教育体系,报考我所的研究生经过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定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磁约束聚变研究人员。
5. 招生名额与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 01. 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理论 02. 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03. 聚变工程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高等数学 ④普通物理学 |
6. 研究生学费、奖学金、基金情况简介
1. 学业奖学金:每年评一次,覆盖率85%,其中一等奖占15%(免交学费),二等奖占30%(免60%学费),三等奖占 40% (免30%学费)。(学费:每年0.8万元) |
2. 国家研究生助学金: 每人18000元(3年总计),覆盖率100% |
3. 国家奖学金: 2万元(每年 4-5 人) |
4. 研究生实验实践创新基金:5000元-8000元(每年 3-5 人) |
5. 专项奖学金: 竢实扬华奖学金、 唐立新奖学金等 |
6. 其他奖助学金:研究所还为每个研究生提供额外的奖励,参加科研项目的同学还将获得项目津贴。另外,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大学物理助教 (800元/月),专业课助教 (350元/月) |
7. 联系方式
关于聚变科学研究所的更多情况请关注西南交通大学网站(http://www.swjtu.edu.cn/)、校研究生网站(http://gs.swjtu.edu.cn/)、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http://phys.swjtu.edu.cn/index.html)以及国内外相关网站。招生咨询或聚变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咨询,请联系聚变科学研究所的黄老师(电话:028-87601328,邮箱: jiehuang@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应用物理系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学科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培养和引进并重,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应用物理系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17人,讲师8人,45岁以下教师27人,100%具有博士学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各1人,校“雏鹰计划”学者4人等。教师队伍结构已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物理系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团结稳定,锐意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3人、讲师31人、实验室工程系列人员3人。
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师2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人。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博士及以上学历20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在光电检测、天线技术、微波与射频电路、计算电磁学、电波传播、电磁兼容、电磁散射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建成了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业方向明确的教师队伍和梯队。专业打造以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专业的多个团队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领先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团队:高晓蓉教授带领的光电检测团队、刘庆想教授带领的高功率微波研究团队、廖成教授带领的天线与传播研究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联系方式
部门 | 工作人员 | 主要工作 | 电话 | 办公地点 |
综合办公室 | 陈曦(主任) | 管理学院日常事务,担任财务秘书、党务秘书和会议秘书 | 66367792 | X5524 |
李萍 | 科研秘书、设备秘书、保密工作 | 66367791 | X5524 | |
余璐 | 会议照料,钥匙保管,信件收取、发放,资料室管理,办公用房的清洁与管理,办公用品的采购、发放与管理 | 66367791 | X5524 | |
黄河 | 学院安全工作,成果转化工作及办公室日常工作 | 66367792 | X5524 | |
教师服务办公室 | 崔良平(主任) | 人事秘书、教授委员会秘书、信息化工作 | 66367868 | X5521B |
学生支持办公室 | 王静雅(主任) | 学科工作、研究生教务、研究生教学秘书 | 66367838 | X5526 |
冯媛 | 本科教学秘书、本科教务、国际化秘书 | 66367837 | X5526 | |
学生工作组 | 门满洲(副组长) | 研究生辅导员、协助学生工作组组长分管学院学生事务,分管学院团委、评奖评优、勤工助学工作 | 66368255 | X5521A |
欧云 | 2019级辅导员、应物系团总支书记,菁华物理新闻中心指导老师,负责学院宣传工作 | 66366789 | X5521A | |
周玲 | 2018级辅导员、学生会指导老师,学生园区管理、心理工作、安稳工作 | 66366789 | X5521A | |
尚彬 | 2017级辅导员,统筹二三课堂建设,日常办公、学生资助工作 | 66368255 | X5521A | |
吴杰 | 2016级辅导员、院团委组织委员,学生会指导老师,分管就业工作、校友工作 | 66366924 | X5521A | |
刘阳 | 2019级辅导员、年级组长、团委副书记,青协指导老师,分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 66366924 | X5521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