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山东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群]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介绍

 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是我校发展历史最长、具有雄厚实力的学科之一,"八五”期间列为校级重点学科,“九五”期间列为省级重点学科。1998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硕士22人,其中特聘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学术梯队本学科设有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和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农业机械研究所、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中心、工厂化农业研究中心、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农机性能、自动化温室、生物培育、物料干燥与冷藏、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质能源实验室。
  在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农村能源与生物环境工程研究、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研究三个有实力、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重点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火炬计划及省部级课题35,科研经费达到7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低温挤压膨化啤酒辅料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列入2004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农业生物材料热解液化研究获得“十五"、"863"计划项目;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资助闪速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热挥发特性的研究"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与机械化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小麦沟播机及旱作农业机械化成果分别获得农业部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九五期间承担了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与机具设备研究专题研究,总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自走梳脱式联合收获机的研制通过国家验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国家十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自走式穗茎兼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国家鉴定验收,居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八五”、“九五”、“十五”建设,本学科在科研上具备了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形成了一支有实力的学术梯队,建立了先进的实验室,具备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条件,是一个有实力,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学科。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创建于2001,200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3年开始一本招生。2006年获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 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 开始在农业工程博士点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方向招收博士生,2016 年获批"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教师37名,教授6人,副 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其中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9人, 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拥有“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一 农产品功能化技术实验室、“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山东省食品与生物工程骨干学科实脸教学中心、"考林•腊特 列杰微生物脂质国际研究中心”和"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马铃薯 主食化加工分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配套的仪器设备先 进,总值2000余万元,拥有激光粒度仪、近红外品质分析仪、高效液 相色诺仪、GC-MS和毛细管电泳仪等价值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7台/ 套,为本学科教学与科研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
本系教师长期致力于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 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近5年承 担纵向科研课题70项、横向课题25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部级31 项,到位总科研经费3094. 25万元。先后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与装备关 鍵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授权发明专 利6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80篇,其中SCI/EI收录182篇。
本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60名,毕业生的考研率一直维持在30% 以上,每年都有多人考入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东 北农业大学等名校。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生在学校各项教育 教学指标中均取得优良成绩,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本学科培养的 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5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三等奖2项,山东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7篇。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农业机械系介绍

农业机械系(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农业机械系是我院、乃至我校历史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主要负责农业机械化及其自 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自1956年创建以来,农业机械系在人才培养方面, 始终以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强、扎根基层、面向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应用型卓越人才为目标 和特色,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农机化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服务社会方 面,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核心,积极服务、主导、引领我省农业装备制造业的 发展,并在农业装备基础工作部件研究、新型农业装备开发和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 学科发展模式方面,紧跟国内外农业工程的发展步伐,坚持与企业合作及与农业生产实践 相结合,形成了办学特色突出、教学效果明显、科研成绩卓越的发展态势。
(1) 师资队伍
农业机械系现有师资3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高 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64.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9.4%, 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全 系人数的64.7%,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优秀,年龄结构合理.科研和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 队伍。拥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优势特色学科团队培育计划首席专家1 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
(2) 学科平台
农业机械系自1998年开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 学位授予权,2013年1月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9年10月农业工 程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流动站。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 东省品牌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及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所依托的农业工 程一级学科是我校首批博士点授权学科,是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农业机械 化工程二级学科是省重点学科和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是农业机械化卓越工程 师培养试点单位。拥有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拥有山东省收获机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马铃薯生产装备智能 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农业部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 理事单位,拥有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是山东省农业装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与我省农业装备龙头企业一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时风集团、五征集团、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和山东巨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 山东省农机骨干企业有密切的科技合作基础,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滨州市农业 机械化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形成了稳定的协同创新模式。
(3) 人才培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招生本科生240人,博硕士研究生近90 Ao本科毕 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近三年平均考研率在30%以上。近5年,40%以上的本科 生参加过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国“挑战杯”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 赛、全国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等比赛中,获得 国家级、省级奖励50余项。
(4) 科研情况
近5年来,农业机械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农村领域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 省自主创新专项、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8 项,科研经费达五千多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 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工业设计系介绍

工业设计专业简介
1、 历史沿革
山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开设于2001年,隶属于山东理工大学 历史最久,始建于1956年的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所在学院是 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单位。2018年起,工业设计专业与农机、食 品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同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 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专业群02001-2008每届招收1个班,40人。 2009级开始,每年招收2个班,80 A.
工业设计专业具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学历层次较合理,现有专职 教师12 A,高级实验员1人,均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其中具有高 级职称的副教授4人,7人有博士学位(其中3人为海归博士),已 形成学术水平、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专业教师 主持设计开发的产品曾获得国际著名的德国iF产品设计奖、主持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并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纵横向课题经费总额400余 万元;发表EI及核心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各 类设计大赛中获得佳绩。教学硬件设施先进,软件资源丰富,教学方 法手段多元,教学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服务地方产业特色,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工业设计技 术发展,系统掌握并灵活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产品设计、平 面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工程设计等领域胜任新产品开发设计、 研究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并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等因素,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 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山东理工大学"五有”(有 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人 才培养目标要求,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基础知识、能力和 素质并重,基础知识涵盖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素质则包含 了开放的全球视野、综合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 个方面,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国际化”和'‘复合型”和'‘应用型"工 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3、课程体系
建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工程 实践与毕业设计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师科研方向结合,理论联 系实际。
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基础课程(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设计材 料与工艺、机械与结构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平面设 计、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产 品色彩设计表现、结构与明暗表现、产品设计速写、工业设计史、工 业设计概论、设计构成、设计效果图、设计美学、工业设计心理学、 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模型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课程(产品造型基 础、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新产品开发设计、概念设 计、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设计、原型设计、服务设计);专业选修课 (产品摄影、CI设计、设计方法学);集中实践环节(工程训练、机 械制图测绘、认识实习、效果图设计实践、展示设计实践、视觉传达 设计实践、计算机三维设计实践、产品模型制作实践、新产品开发设 计实践、交叉设计与实践、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4、就业情况
毕业学生在深圳比亚迪、海尔、奇瑞汽车、亚华电子、华光陶瓷、 硅苑科技、新华医疗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等科研教育机构,新闻 媒体、广告公司等传播机构,专业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管理、产 品设计与开发、设计教育、品牌战略研究、广告设计等工作。
根据近年的跟踪统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 业生专业对口率一直在8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5%以上,考研升 学率20%以上,其中每年5-8名左右的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的院校读 研。对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查发现,本专业毕业生总体上专 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责任感,善于学习,综合素质高,普遍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可再生能源工程系介绍

可再生能源工程系
系主任:付鹏;副主任:王芳;实验室主任:李永军
可再生能源工程系创建于1999年,当年招生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 始和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3年开始自主招收博士研究生。2011年,开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 学与工程方向,并开始一木招生。现有教师21名,教授6人,副教授4人,高级 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其中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 家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8人,形成了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结构 合理的学术团队。
可再生能源工程系依托山东省清洁能源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院士工 作站等省级平台,拥有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基地面积2000 m2以上,配备的仪器设备 先进,总值2000余万元,拥有Py热裂解仪、催化剂表征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 红外光谱仪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激光导热仪等精密仪器设备, 为本专业教学与科研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
本系教师长期致力于清洁能源与环保材料方面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863 计划重点项目、主题项目课题、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课题 20余项,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 项目若干项,获得知识产权50余件,发表SCI/EI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2013 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度全国商业 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余项。研究成果及水平处于国内第一集团地位。
本系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 “互联网+”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农 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等各种创新类比赛。学生参加大赛获 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00余人次,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多项。本 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0名,每年毕业生考研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很多学生被 录取到985和211院校。每年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广 泛好评。
师资队伍:
可再生能源工程系

易维明 柏雪源 时君友 李志合 付鹏
蔡红珍 李永军 王丽红 王娜娜 毕冬梅
张玉春 柳善建 田纯族 林晓娜 王芳
姚金刚 李治宇 刘静 张德俐 韩祥生
王绍庆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教授27 A,副教授43人,拥有博士学 位99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具有国际学术背景教师 比例达到38%。拥有国家领军人才2人,法国欧科院院士 1人,"万人计 划"领军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产业 领军人才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 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1人。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介绍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是山东理工大学发展历史最长、具有雄厚办 学实力的学院之一,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 会理事单位、科技部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农 业部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和山东农业 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单位。2016年农业工程学科成为山东省首批立项建设的 “一流学科”,“现代农业装备”入选学校“十三五”两大"聚焦工程” 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教授27 A,副教授43人,拥有博士学 位99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具有国际学术背景教师 比例达到38%。拥有国家领军人才2人,法国欧科院院士 1人,"万人计 划"领军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产业 领军人才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 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1人。
学院下设农机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可再生能源工程 系和工程图学教学部5个系部。拥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 学科,其中农业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食品科学与工程具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农业工程、食品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 术、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农业机械化工程 自“九五”以来一直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农业装备与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入 选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工程图学教学团队是国家
级教学团队。
学院具有完备的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本科生1785 人、硕士生504人、博士生52人(含外籍17 A) 0拥有农业机械化及其 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3个本科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 化专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 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专业、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已累计 培养各层次人才11000余名。
学院拥有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淄博市院士 工作站,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蔬菓质量安全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 农产品功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旱作智能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食品快速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考林•腊特列杰微生物脂质国际研究 中心、微生物细胞工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活性天然产物细胞工厂国际 合作联合实验室、中法欧科院智慧农业合作中心、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 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分中心,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 院等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科研平台。总用房1.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 8600万元。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纵向科研项目和经费一直位居全校首位。按照“强 化优势、突出创新”的建设思路,学院瞄准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 战略需求,兼顾地方区域发展需要,坚持服务北方旱作农业,在机械化生 态沃土种植工程、旱作农机装备、智能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五年,共承担包括国家"863” 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0项,授权 国家发明专利380项。
学院乗承“人才强院,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历届全国“挑战杯”大赛、先进成图技术 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工业 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大赛以及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取得 骄人成绩,获得全国特等奖6项、一等奖13项。同时,学院持续加强校内 外实践基地建设,与雷沃集团、五征集团、时风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大学生教 学实践基地。
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广泛,与英国、美国等的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 的合作关系,先后派遣17名教师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西 兰等国外著名髙校开展访学研究。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派出20名优 秀本科生赴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开展为期15天的交流访学活动,2019年 派出5名研究生和2名本科生赴日本参加“樱花科技交流项目",对日本 科研院所及相关科技企业进行了交流访问。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导师杜瑞


  姓名:杜瑞成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工程

  杜瑞成,男,教授,现任山东理工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讲课程为农业机械运用学。研究课题:“小麦覆膜穴播机研制”,“大粒种子作物覆膜穴播机研制”,“结构陶瓷电加工工艺及设备研究”,“流体射种元件研究”,“我国城郊奶牛业生产模式研究”,“基层农机化服务系统优化模式试验研究”,“山东理工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学分制综合改革试验研究”,“车辆工程学科大学生劳动技术素质培养试验研究”。  

  奖励和荣誉称号:
  1.城郊奶业生产模式研究,19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ABDEM微机汽车车身ACD/CAM系统推广使用,199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3.结构陶瓷电加工工艺及设备研究,1998年山东教育科技进步一等奖。
  4.<<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以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规划教材,1999年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5.山东省科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导师王相

  
  姓名:王相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1年10月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

  王相友,男 1961年10月出生于山东高密井沟镇,博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1月毕业于江苏工学院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10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自1986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在本校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1994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职称,1997年11月晋升为教授职称。1997年12月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校第四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3年5月被聘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省级学科带头人。2002年6月遴选为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005年6月遴选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5年1月至6月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农业机械学报》编委;山东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近五年来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领域开展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较重要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5HM-1型脉动流化干燥机的研制(2001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于2002年1月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3年9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了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果蔬静电贮藏保鲜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2001年),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双孢菇自发气调冷藏保鲜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研究(2004年),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于2005年9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了宁夏自治区委托项目—远红外蔬菜脱水设备的研究与开发(2004年),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目前正处于产业化阶段;主持完成了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脉动流化干燥中气-固传质、传热特性的研究及脉动流化干燥机的研制(2005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目前正处于产业化阶段。

  近五年,在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发表研究论文22篇,其中有12篇被EI收录。出版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7名。分别为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担任了《果蔬后生理学》、《果蔬贮运学》、《流体力学与热力学》、《农业机械学》、《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第四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的“脉动流化干燥机” 创业计划,获国家铜奖、山东省特等奖。2005年12月,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联系方式:0533-2786558(办) 手机:13806481993 E-Mail: wxy@sdu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导师易维

  
  姓名:易维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
  职称:教授  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工程学

  易维明,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7月于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6月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农业工程学报》第6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理事;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会员。

  主要科研项目:
  “生物质热挥发特性及热解气化装置设计理论的研究”,1994~199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万元。“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 1999~2001,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技奖励基金资助,8万元。会议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998~2001,淄博市重点科技项目资助,20万元。结题转入863计划资助项目。“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及生物油的应用”2000,1~2002国家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资助,12万;已结题。“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2000~2004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项目资助,40万。“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2001-11~2005-12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2001AA514030,2003AA514030)资助,200万。“闪速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热挥发特性的研究”,2004-01~200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6031)资助,20万元。“固体热载体加热条件下粉状生物质热解规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6048),2006-01~2006-12,9万元。“生物质能源开发”,2005-07~2007-12 山东省攻关重大专项(2005GG1107002),60万元。

  专利:
  共获得发明专利2项(专利号:ZL 00109306.1; ZL 02135649.1)。
  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2270178.8,ZL 02270176.1,ZL 02270177.x, ZL 02270179.6)。

  获奖情况: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

  主讲课程:“高等传热学”、“燃烧物理学”、“生物质利用导论”等研究生课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本科生课程。

  主要著作:编著,《生物质利用导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年8月第一版
  参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主要论文:
  [1] 易维明,曾德超.玉米芯挥发特性的实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5,26(2) (EI)
  [2] 易维明, 曾德超.加热管内玉米芯热解过程的计算机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1996,27(1) (EI)
  [3] 易维明, 柏雪源, 闸建文.山查籽挥发特性的实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8,29(4) (EI)
  [4] 易维明, 曾德超.一种带有产气热裂解装置的新型热解气化炉的实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5,1
  [5] 易维明, 郭超, 姚宝刚. 生物质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1996,12(3) (EI)
  [6] 姚福生, 易维明等.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1,3(4)
  [7] Yi Weiming etal·Biomass Liquefaction in High-Temperature Plasma Jet Flow·Proceeding 99’ICAE·1999 Beijing
  [8] 易维明等.生物质在等离子体携带流中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C].ICME2000论文集,2000年10月,上海
  [9] 易维明等.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C].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2002年6月,北京
  [10] Yi Weiming etal·Study on Pyrolysis Reaction and Kinetic of Corn Stalk and Wheat Straw· ASAE Annual Meeting, Chicago, 2002
  [11] 易维明等.利用层流炉研究玉米秸秆粉末的快速热解特性[J].可再生能源,2003,(5)
  [12] 易维明等.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中生物质的升温速率[J].高技术通讯,2003,12月增刊
  [13] Yi Weiming etal· An investigation on devola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rn stalk at flash heating rate·Proceedings of ASAE Annual Meeting,2004(EI)
  [14] 易维明等.层流炉气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可再生能源,2004,(3)
  [15] 易维明等.玉米秸秆粉末闪速加热挥发特性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EI)检索
  [16] 易维明等.玉米秸秆粉末闪速加热挥发特性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EI)
  [17] 易维明等.水平携带床气固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EI)
  [18] 通讯作者Devola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at flash heating rate,FUEL,85(2006)664-670,(EI/SCI)
  [19] 通讯作者,生物质闪速热解挥发特性的模型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EI)
  [20] 通讯作者,层流炉装置的改进设计和实验,农业机械学报,2006,37(3),(EI)
  [21] 通讯作者,Kinetics of Fast Pyrolysis of Rice Husks Using an Externally Plasma-Heated Laminar Entrained Flow Reactor,Transaction of ASABE,2006(EI/SCI)
  [22] Shuangning XIU,Weiming YI,etal,Flash pyrolysis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using a plasma heated laminar entrained flow reactor,Biomass and Bioenergy,2005(EI/SCI)
  
  电话: 2786158
  Email: yiweiming@sdu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