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山东建筑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建筑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建筑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建筑大学考研群]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建筑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简介
本学位点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山东省依法治省战略为指导,适应山东省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工程,确立教学研究型培养定位,提出“培养卓越法律人”教育目标,秉承“入主流、倡交叉、重应用、创特色”的办学理念,突出工程法学特色,重点研究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法治化问题,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法兼修、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本学位点专任硕导14人(教授6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2人),聘任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住建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警察学院等多位专家学者7人作为兼职硕导,并积极从国内外知名高校、法律实务部门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
本学位点专任教师近几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项目经费达到200余万元;在《法学家》《法学论坛》、《政法论丛》、《齐鲁学刊》、《武汉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出版法学本科“建设法学”系列教材5部;学术成果多次获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与复旦大学法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法学院等著名学府、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本学位点建有山东省鲁中戒毒所,济南市信访局,济南市市区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20多家教学实践基地,并设立了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建大工作站,积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与特色专业复合知识结构,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等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教职工5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21人拥有律师资格证,4人拥有中级社工师证;1人担任省立法咨询员;2人获聘省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听证员;5人担任济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人担任济南市社工协会理事;14人担任各级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或顾问库咨询专家;2人获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省齐鲁和谐使者”称号。实施国家“双百人才”计划,学院与法院、检察院互派挂职人员。聘请兼职(客座)教授14 位,兼职硕士生导师7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10位。近年来,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立项20余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10余部,获各类奖励50多项。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山东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邮政编码:250101
联系电话:0531-86361166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简介


Ø 学院发展概要
法学院以“入主流、倡交叉、重应用、创特色”为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实、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的法律和社会工作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注重“错位发展、优势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科内涵,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及能力。学院依托校优势学科,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学科建设,已初步形成在建筑领域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特色的法学院。


Ø 专业设置及办学特色
学院设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并开展法律硕士与法学双学位双学历辅修专业教育。法学专业积极打造“建设法学”特色,2012年被评为校品牌特色专业,2013年被列为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学院被评为“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在建筑与房地产法、工程法领域形成了“建设法学”的学科特色与优势。社会工作专业关注社区,注重融合,积极参与公益及社会服务,在“建筑及房地产领域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特色,在社区治理、文化提升等方面具有社会服务优势,享有良好社会声誉,连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当选首届中国企业社会工作专委会常务理事单位。


Ø 科研及教研平台
学院设“建设法学”、“城市社会问题”等4个研究中心;联合管理学院、商学院成功设立了省教育厅“十三五”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联合建筑城规学院、艺术学院组建了“齐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共建“工程建设与生态法治理论及实务研究基地”;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与山东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作组建“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建大业务部”;与槐荫区人民检察院成立“检校共建”实践基地;与济南市司法局共建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建大工作站;成立山东省法学会工程法学研究会,为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学理论研究及实务提供智库支持;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专业社工机构——济南市建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市民政局共建“生命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与黄金物业、中海物业等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此外,学院加强法学、社会专业综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建成了上海嘉之会律师事务所实习实训基地,实训知识产权法专业人才。平台为学科发展和学生实践提供了多元化社会支持与保障。

Ø 师资力量
教职工5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21人拥有律师资格证,4人拥有中级社工师证;1人担任省立法咨询员;2人获聘省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听证员;5人担任济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人担任济南市社工协会理事;14人担任各级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或顾问库咨询专家;2人获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省齐鲁和谐使者”称号。实施国家“双百人才”计划,学院与法院、检察院互派挂职人员。聘请兼职(客座)教授14 位,兼职硕士生导师7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10位。近年来,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立项20余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10余部,获各类奖励50多项。


Ø 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以社会需求和学生为导向,注重搭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打造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法学专业积极打造“建设法学”特色,2012年被评为校品牌特色专业,2013年被列为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学院被评为“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在建筑与房地产法、工程法领域形成了“建设法学”的学科特色与优势。
社会工作专业关注社区,注重融合,积极参与公益及社会服务,在“建筑及房地产领域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特色,在社区治理、文化提升等方面具有社会服务优势,享有良好社会声誉,连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当选首届中国企业社会工作专委会常务理事单位。


Ø 学生情况及获得的荣誉
学院注重实现动态管理和精准服务,学生综合能力稳定增强。近年来学生就业签约率、司考通过率、考研率稳步提升。学院依托专业特色,进行专业倡导,组建持续性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1支团队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多人次在“志远杯”全国建筑类院校建筑法律文书大赛及“众成清泰杯”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中斩获佳绩。多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国家省政府等各级别的学生奖学金等。学院实践团队多次荣获团中央招标项目、省级重点团队、省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等各级荣誉称号。学生毕业后可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工作或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就业满意度评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