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青岛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青岛大学研究生辅导] [青岛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标准,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与体系、物联网专业知识与工程方法,具有物联网软件与硬件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应用与项目管理的物联网工程师。
主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与数字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信号处理原理、计算机与物联网导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云计算与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组网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等。
就业方向:主要到物联网相关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特网原理及应用、组网技术、网络设计、网络新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
就业方向: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培训等工作。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研究、分析、设计、测试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计算机接口与通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就业方向: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从事计算机系统、网络及通信网络系统等设计、集成、应用开发及系统管理等工作。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包括网络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理论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信息安全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信息安全专业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库、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安全协议与标准、信息安全专业英语、云计算安全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工作,或到政府(部队)机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金融行业、电力铁路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及其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网络部门、信息安全部门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也可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在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青岛.市南区宁夏路308号博知楼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53151/85952834
邮箱:xxdzb@qdu.edu.cn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前身是1998年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软件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的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从1986年开始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1999年起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计算机科学ESI全球排名完成度0.96。
一、教学机构与本科专业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3个教学系,以及实验教学中心、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获2018年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获批支持经费3600万元。
二、一级学科及学位授权点
1998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承担一体化建设任务。设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三、科研与学科平台
拥有山东省“十二五”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重点学科。与海信集团合作建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
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山东省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省级)、山东省高校“十五”“十一五”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十二五”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十三五”大数据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院设有软件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所、泛在网络与城市计算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大数据技术研究所、遥感信息与数字地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青岛大学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城市研究院挂靠学院发展。
四、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专职教师77实验教师20人教授11人教授25高级实验师(工程师)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8人;博士学位教师54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含出国访学半年以上教师)2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五、科学研究与学科方向
“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29项,市厅级项目13项,横向项目24项。获纵向经费982万元、横向经费762.95万元,合计1744.95万元。获市厅级奖励4项,其中:青岛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82篇,其中:SCI论文75篇,EI论文21篇,CSCD论文40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2项。出版教材6部。主办或承办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凝练了大数据技术、媒体计算与软件、数据安全算法、软件服务工程4个重点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形成了智能信息系统及复杂网络、计算机视觉、未来网络、信息安全4个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凝练了密码学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全算法理论、安全数学基础4个研究方向。
六、人才培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1人,其中本科生973人、硕士研究生228人。毕业28届4398名全日制本科生、17届687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十三五”以来,研究生发表论文266篇,其中SCI收录28篇、EI收录24篇;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4项,3篇论文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篇论文获评青岛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第四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1人获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一等奖;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等权威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140项、省部级奖励267项。
进入新时代,学院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依托青岛市的区位与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融入省市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重大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水平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目标,按照“规模适度,内涵发展,重点突破,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建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较强、“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技术转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