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青岛大学研究生辅导] [青岛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机电机制模具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专业方向介绍
机械电子是机械工程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方向重点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机械与电子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自动控制、检测传感和机械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机电设备设计、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专业技术,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岗位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电专业是技术含量高、岗位需求量大、学生报考多的机电类热门专业。机电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①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②机械、电气、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质量检查;③先进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
机械电子专业是我院的优势学科专业,设有机械电子工程二级硕士点,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教学水平好的专业教师队伍,设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我院还与青岛海尔、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荏原电产(青岛)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机械电子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床数字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智能仪器设计等。
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方向介绍
机械设计及制造是机械工程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方向重点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机械设计及制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机械设计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等专业知识,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制造及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制专业是最传统的机械学科,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很多招聘机械类人才的单位大多倾向于招收机制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相当广,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机制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①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②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③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④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我院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是老牌专业,有一支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团队。拥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室、精密测量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我院还与青岛澳柯玛、青岛华东机械有限公司、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机械CAD/CAM、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床数字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介绍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机械工程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方向重点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现代模具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塑料模具、钣金模具等模具设计能力、编制并实施模具制造工艺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能力、以及使用模具加工设备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模具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大至汽车家电外壳、小至矿泉水瓶以及各类玩具,其制造均源于一系列大小模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待遇较高,高级模具设计人才月薪超万元十分常见。模具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①产品开发、三维设计与结构设计;②模具三维设计;③模具数控编程加工;④模具加工生产组织。其就业领域也较广,包括轻工机械、汽车、航空、电子信息等领域。
我院模具专业十分注重模具设计的技能培养,专业教师均具有工厂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工厂设计经验。专业实验室拥有注塑机、挤压机、液压机等成型设备,所开课程重视实践应用,经四年培养,学生毕业后均能熟练运用大型CAD/CAM软件进行注塑、钣金模具三维造型设计。我院还与青岛海尔集团模具公司、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模具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到以上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毕业后直接进入上述公司。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塑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CAD/CAM、模具CAD/CAM等。
纺织机械专业方向介绍
纺织机械是机械工程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方向重点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纺织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纺织机械的设计、纺织制造过程控制、纺织机械设备和动力设备维护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青岛是中国近、现代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与上海、天津鼎足而立,素有“上青天”的美誉。青岛纺织行业正逐步恢复着“上青天”时代的荣耀,对纺织机械人才需求巨大。纺织机械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①纺织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改进;②纺织机械设备及生产线的检修、维护和保养;③纺织生产的技术文件和规范制定。
纺织机械专业是我院建院伊始的特色专业,后因种种原因停办,从2014级开始重新设置纺织机械专业方向。该专业继承了青岛大学合校前原山东纺织工学院机械学科的优秀师资和专业特色基础,与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活跃在青岛乃至全国纺织领域的校友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纺织机械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机械CAD/CAM、纺织机械概论、纺织机械设计(1)、纺织机械设计(2)等。
青岛大学机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简介
学科简介
青岛大学车辆工程学科于1998年由陈秉聪院士创立,1999年开始车辆工程方向的本科招生,2001年获得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十二五”期间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11年建立“动力集成与储能技术”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014年筹建“国家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车辆工程学科已在新能源汽车、汽车动态仿真与设计、车辆液压电控技术方面发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介绍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介绍
工业设计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是艺术、技术、人文、经济、管理等多领域知识交叉联系的新兴学科,强调科学与人文的共生,现代与未来的关联,是现代社会十分热门的应用学科之一。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现共有各类学生140余人,以培养具备工业设计学科坚实的系统知识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具备创新品质,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为宗旨。工业设计学科人才培养以本科教育为主,并招收全日制和在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开展设计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水平的优秀设计人才。
综合工业设计学科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我校综合优势,本专业建设以“文理交叉,突出重点,注重实践,强化创新”为基本原则,形成了“科学与艺术结合、产学研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目前形成了以工业产品设计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兼顾交通工具设计、展览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交互设计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够胜任现代企业和专业设计公司的产品企划与设计开发工作。建有模型制作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专业摄影实验室、数字化设计工作室、专业多媒体教室、专用画室及设计教室等,总面积约800平方米,保证了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近年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设计公司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联合培养和科技合作基地,与海尔集团联合共建了高校创客实验室,加强了校企产学研结合与转化,充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承担完成各类教学科研及企业合作设计研发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及专业教材30余部,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共获得奖项100余项。
青岛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强调设计的国际性、当代性,注重学习中外优秀设计思想与方法,关注市场变化与生活文化动向,培养人文情怀、艺术品质、市场意识与科学素养,提升工程实践与设计应用能力,为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设计人才,积极创造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简介
本专业属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是集电子技术、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具备现代测试技术、测量与控制技术、精密仪器设计、智能仪器设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综合研究能力、软件与硬件的协同设计能力和电子信息与仪器系统的集成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工程测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工程设计、测量仪器开发及应用研究等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工程光学、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微机控制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为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
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动力工程与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事动力设备(如锅炉、汽轮机、流体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力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热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制冷与空调、热能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79%,其中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获霍英东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青岛大学教学名师1人。有山东省“低值能源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青岛市热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机电学院共享的中央与地方共建工程训练中心1个,2011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具有热能工程学科硕士点。本专业的建设特色是以山东省低值能源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岛市热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以制冷与空调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为核心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研究型”和“工程型”特色人才;发挥学科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硕士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点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几个学科领域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本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8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本学科在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机械CAD/CAM技术及其应用、动力机械及其智能控制、智能化仪器与仪表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强基础和特色。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其他科研项目。出版本学科教材和计算机方面的图书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现有实验室面积近400m2,各类仪器设备价值200余万元。
研究方向
1.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
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优化设计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几何量、机械量和物理量等的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重点研究高精度、非接触的动态、在线测量技术,开发智能化的测量仪器。研究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误差分析、连续监控、显示和信息传输等;研究动态测试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
2.机械CAD/CAM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机械CAD/CAPP/CAM/CAE/PDM基本技术和集成方法及其在机电产品优化设计、分析仿真和集成制造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机械设计和制造工程中的专家知识系统,以CAD/CAM数据库为集成,重点在机械产品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规划、结构分析和优化、数控加工等方面实现系统的集成与二次开发技术。
3.数控技术
本方向的研究重点:一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研究面向对象的平台独立的完全开放式的新型数控系统;二是网络数控技术的研究,研究在局域网和因特网环境下数控设备的资源共享、网络加工、网络诊断等问题;三是控制软件的研究,研究新的插补算法、数字调节技术等。本研究方向在研究对象上的特点是瞄准经济型数控系统和特种数控系统的研究,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闭环控制、大导程螺纹加工、CNC+PLC技术等方面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4.动力机械及其智能控制
本方向以各种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使热能动力设备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等。通过对热能动力设备作用对象性能的全面研究及对热能动力机械设备本体结构的优化设计,结合现代测试技术,应用智能控制手段,研究各类高效节能动力机械,丰富热质传递理论,提高热力工程的技术水平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硕士专业介绍
热能工程硕士学位点介绍
专业领域代码 0807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动力工程领域高层次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才。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试验方法;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2.5~3 年,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四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
三、研究方向
(一)高效节能技术
以新型、节能、环保的热交换器、干燥机、预冷保鲜系统、空调系统等技术的开发为主。
(二)新能源开发与转换
包括生物质能利用的新技术和海洋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效率的提高。
(三)能源洁净利用与评价
能源利用过程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系统化评价;清洁燃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硕士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工程硕士学位点介绍
专业领域代码 080204青岛大学车辆工程工程硕士以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为对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机械与车辆技术专门人才。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现有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2个硕士点。目前车辆工程学科拥有教授7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5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近5年来先后承担大批国家级、省市级横向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5项,青岛市科技局项目6项,横向课题多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5 篇,其中被SCI、EI 收录42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项,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近5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5项。
车辆、机电、机制、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均可报考该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厂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学校,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 .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以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
1 .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工作与学习兼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在整个学习期间,到校本部的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其余课程学习或相对集中或在业余时间进行,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教学管理委员会具体安排。
2 .为保证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养质量,其所在单位应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或工程设计工作。
3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4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 2-4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 5 年。
三、领域范围
(一) 地面—车辆系统与控制技术
( 1 )研究 地面 智能车辆的设计理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导航技术,开发多功能、柔性化、智能化车辆 ;
( 2 )研究 车辆与地面相互作用机理,基于可控悬架系统的车辆道路友好性;
( 3 )研究非常规行走机构及非常规行走机械系统; 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和动态设计,零部件的强度分析。
(二) 车辆新型动力传动系统
研究直接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同时转换成机械能与流体压力能或电能,及其传递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在其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旨在解决目前车辆动力生成及传递过程中,由于多环节及控制不当而造成的能量浪费、污染严重、行驶不能很好适应行车环境等问题;研究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技术。
(三)现代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
针对现代车辆设计开发的关键环节,在稳健设计、车身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1) 应用可靠性设计理论与优化技术, 研究 机构稳健性分析与综合模型及算法,解决机构各构件结构参数制造公差及运动副间隙的最优分配问题;
(2) 研究参数化车身曲面造型、车身曲面反求、车身曲面光顺、车身轻量化设计、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车身模具设计等车身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技术;
(3)以摩擦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对汽车重要摩擦副的摩擦学机理研究。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简介
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工业设计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地了解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动向有较全面的了解。创新意识强,具有独创性和创造力;具有现代设计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具有预测市场的能力,以及判断市场的能力。培养能够胜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设计及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3、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广泛涉猎边缘学科,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工业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研究、改造、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三、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
2、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实习单位或实践现场完成。
3、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一般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
五、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原则上半年内完成。
2、课程分类及学分分布
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考核方式一律为考试,按百分制记分,达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可以是考试或考查,考试按百分制记分,达60分为合格。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给研究生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
①公共学位课 7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 4 学分
②专业学位课 9~17学分
③非学位课程 3~17学分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112名,泰山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43名,具有博士学位者51人,另学院外聘院士1人,兼职教授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318人,其中本科生2077人,研究生241人。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方向之一)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以及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岛大学校级品牌专业。
学院下设工程设计及理论系、机械设计及制造系、车辆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6个教学系。此外,还建立了多家校外产学研教学实习、联合培养和科技合作基地。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热能工程4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处。
拥有“电动汽车智能化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新型动力集成及环保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省部科研技术平台,以及“低碳能源与能源装备节能减排技术团队”、“车辆动态仿真及轻量化技术团队”、“新型纳米材料与环保装备技术团队”等多个特色科研团队。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大专项、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企业项目等科研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部省市级项目3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60余项,获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获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及CAD/CAM系列图书60余部。
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近五年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院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特色实效,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协会、机器人协会和三维建模协会等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平台,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创业计划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近三年来荣获创青春大赛全国银奖一项,全国一等奖27项,二、三等奖30余项,省部级特等奖10项,一等奖60余项,二、三等奖100余项,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已然形成。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机电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机电工程学院联系方式:杨老师 东5教2楼 8595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