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大学考研群]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文化遗产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 北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一级学科名称 考古学
一级学科代码 0601
二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培养单位名称 文化遗产学院
培养单位代码 009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从1938年开始建设,是我国最早的考古学学科点之一。1986年成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点,2003年成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点,2011年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考古学被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点现拥有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仲英文化遗产实验室和国家级文化遗产实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置有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微区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仪、扫描电镜、非接触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实时厘米级精度测量性GPS、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等一批重要的精密仪器设备,可以完成考古测量、文物测试分析等工作。本学科包括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等研究机构。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6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24项。5年中,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二、三等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励6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考古与文物研究的专门人才,以及与考古学相关的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博事业管理等方面人才。培养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一定程度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具备独立从事考古与文物研究的基本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及团队协作精神与自律意识。
三、主要研究方向
1.中国考古学:主要研究史前、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时期的区域文化发展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探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过程与特点、中国早期国家与文明的演进过程与特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与文明发展特点及其影响等。
2.科技考古学:主要研究古代遗存的成分结构与制作工艺等,深入探讨古代文化发展的技术因素及其影响。
3.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主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与模式、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关系等。
4.文物保护学:主要开展土遗址、砖石壁画文物、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研究,文物无损、微损分析鉴定和古代人骨化学研究,文物保护环境及环境控制研究,文物保护材料研发、应用研究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五年。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学习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33 ≥30 2 1
 
六、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政治
理论课
SG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6 2 考试 1 必修
SG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考试 1 必修
外国语 SG00004 基础外语 72 3 考试 1 可以免修免考
SG00005 综合外语 72 3 考试 2  
学科课
≥21学分
平台课 S009001 中国考古学研究动态 54 3 考试 1 所有方向必修
S009002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36 2 考查 1 中国考古学、科技考古学
方向必修
S009003 考古实践 108 6 考查 3-4
S009004 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36 2 考查 1 文化遗产管理方向必修
S009005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践 108 6 考查 3-4
S009006 文物保护通论 54 3 考试 1 文物保护学方向必修
S009007 文物保护实践 90 5 考查 2
方向课 S009008 史前考古专题 36 2 考查 1 选修
S009009 夏商周考古专题 36 2 考查 1
S009010 秦汉考古专题 36 2 考查 1
S009011 隋唐考古专题 36 2 考查 1
S009012 考古人类学专题 36 2 考查 1
S009013 瓷器研究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14 博物馆学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15 石器观测与研究 36 2 考查 2
S009016 环境考古研究 36 2 考查 1
S009017 聚落考古研究 36 2 考查 2
S009018 佛教考古研究 36 2 考查 1
S009019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36 2 考查 2
S009020 文化人类学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21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22 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题 36 2 考查 1
S009023 文化遗产旅游研究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24 文化遗产与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25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26 科技考古专题 36 2 考查 1
S009027 文物保存环境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28 土遗址保护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29 金属类文物保护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30 壁画类文物保护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31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32 石质类文物保护专题 36 2 考查 2
S009033 文物分析技术实验 36 2 考查 1
S009034 文物保护研究中的统计学基础 36 2 考查 1
S009035 科技论文写作 36 2 考查 2
跨门类课 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补修课 由导师指定  
 
七、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1.参加科研活动要求
研究生须至少参加1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相应工作量,由课题负责人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取得1个学分。
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
(1)应参加10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撰写1篇学科发展综述。(其中至少选听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组织的科学道德、学术修养报告,或研究生学术月期间各培养单位学风建设主题活动)
(2)应参加1次学校学术月活动并提交论文。
(3)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达到上述要求,考核通过者,取得1个学分。
八、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求1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
2.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等。
九、开题报告
按照《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意见》(研字[2010]38号)文件要求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且答辩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十、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要求
1.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要求根据《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西大研〔2014〕8号)相关要求进行。
2.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依据学校论文写作、论文评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学科介绍

本学科点从1938年开始建设,是我国最早的考古学学科点之一。1986年成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点,2003年成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点,2011年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考古学被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点现拥有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仲英文化遗产实验室和国家级文化遗产实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置有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微区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仪、扫描电镜、非接触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实时厘米级精度测量性GPS、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等一批重要的精密仪器设备,可以完成考古测量、文物测试分析等工作。本学科包括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等研究机构。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6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24项。5年中,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二、三等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励6项。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学位类别代码 0651
培养单位名称 文化遗产学院
一、培养目标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考古、文物、博物馆、文化遗产等专业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能够独立从事相关领域专业实践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具备现代文博事业理念,较好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胜任较高水平业务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习方式、学制和学习年限
1.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2. 学制为2.5年,其中专业实践时间为6至12个月。
3. 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5年。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 公共课 专业课 专业实践
必修课 选修课
32 5 4 13 10
四、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组制,导师组由2名或2名以上的导师组成,要明确1名校内导师和至少1名校外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见后表一。
六、考核方式
研究生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开卷和课程论文等考试方式,其中公共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6至12个月,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分段实践在1至2学年均可安排。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专业实践计划,进行专业实践,撰写专业实践报告。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进入学位申请环节。
八、开题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开题答辩以研究生汇报,专家组提问的方式进行。开题答辩专家组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成员中至少应有1名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开题答辩的结论,分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三种情况。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修复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字数一般为1.5万-2万字。
十、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由三位专家评审,评审人应是校外相同或相关学科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其中至少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通过评审者方可组织正式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位专家组成,且至少有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学分,完成专业实践,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54人,正高17人,副高15人,外籍教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1%。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姓名 电子邮箱 博士生导师 学术硕士导师 专业硕士导师
陈洪海 chen82164@163.com
豆海锋 douhaifeng456@163.com
梁云 yunL2002@126.com
凌雪 lxue@nwu.edu.cn
刘军民 ljunmin@163.com
马健 eurasiansteppes@126.com
钱耀鹏 qianyaopeng@163.com
冉万里 20131273@nwu.edu.cn
孙满利 sunml68@sohu.com
王建新 13319185059@163.com
王丽琴 wangliqin@nwu.edu.cn
温睿 rwen80@163.com
徐卫民 xwmin@nwu.edu.cn
杨富巍 zhuoyingyang@126.com
赵丛苍 zcc88886666@126.com
陈靓 arc_liang@sina.com  
李悦 liyue_0114@163.com  
刘成 liucheng@nwu.edu.cn  
刘卫红 276903416@qq.com  
刘卫鹏 123847190@qq.com  
马志坤 mazhikun123456@163.com  
任萌 rm1234@163.com  
孙凤 sunfeng@nwu.edu.cn  
吴铮争 59946974@qq.com  
先怡衡 xianyiheng@sina.com  
杨璐 yanglu@nwu.edu.cn  
于春 9768612@qq.com  
周剑虹 longer7653@163.com  
周伟强 691745120@qq.com  
朱之勇 zzy7678@126.com  
郭梦 dreami@126.com    
贺存定 hecunding@163.com    
惠任 hr1122@163.com    
李成 914472609@qq.com    
刘斌 tingliu3000@163.com    
刘瑞俊 rjl2001@sina.com    
刘妍 liuyan197710@126.com    
孙丽娟 slj329@163.com    
唐丽雅 lovap19@sina.com    
王振 ses94@163.com    
习通源 xitongyuan@126.com    
翟霖林 641055200@qq.com    
赵东月 zhaodongyue@nuw.edu.cn    
陈理娟 chenchen@nwu.edu.cn    
尹夏清 565923900@qq.com    
余洁 602731683@qq.com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邮编:710069
电话:029-88302367
电子邮箱:whyc@nwu.edu.cn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介绍

西北大学考古学研究起始于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考古学组对张骞墓的调查发掘。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大学服从国家文物事业整体布局,于1956年设置全国第二个考古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已经成为专业设置全面、目标方向明确、学术团队充实、科研条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的国内一流考古学科,是我国文物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在国内最早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以考古学研究为价值的认知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为价值的保存体系和以文化遗产管理为价值的实现体系),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结合所在区位优势,形成了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在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早期周秦文化研究、古代游牧文化研究、历代长城综合研究、佛教考古研究、科技考古研究以及文物分析、土遗址保护等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文化遗产管理和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特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54人,正高17人,副高15人,外籍教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1%。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院下设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化遗产管理三个系,分别开设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考古学),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1个(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1个(考古学),陕西省名牌专业2个(考古学、文物保护学),陕西省特色专业2个(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考古学、史前考古学),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现有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文物局砖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省级重点学科2个(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省级特色学科1个(考古学)。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大学考古学进入A+学科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