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群]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舞蹈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艺术硕士(舞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硕士(舞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135106)
一、学科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于2001年创办舞蹈专业,2003年成立舞蹈系,2012年5月成立舞蹈学院。学院现有舞蹈学和舞蹈表演2个普通本科专业,舞蹈学、艺术硕士2个硕士学位点。学院共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66人,研究生30人,舞蹈中专部300余人。2013年舞蹈表演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拥有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甘肃省舞蹈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研究平台。2015邓小娟教授获准国家艺术基金《西北地区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经费60万元。2016年舞蹈、音乐、美术学科共建的艺术学科入选甘肃省双一流特色学科行列;在2017年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科被评为C+。
舞蹈学院现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占 33.3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93.33%。近年来,教师创作与表演的舞蹈作品在全国“荷花奖”、“桃李杯”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专业舞蹈赛事中获奖10项;在甘肃省 “飞天奖”舞蹈专业赛事中获奖4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1部、数字影像光盘6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3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美育专项委托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2项;校级青年科研提升项目9项,共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举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0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84场,教师赴国内、外学术讲座32次。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授权点面对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舞蹈教学、剧目创新、舞台导演等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够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西部地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舞蹈人才。
具体要求为: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艺术事业的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2.从文化学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关注人类情感,承载渊博知识、自觉传承文化艺术的责任心。同时,树立积极向上、阳光自信、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热爱所从事的舞蹈艺术事业,关心学科发展,注重自我修炼,具备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能力,掌握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具备舞蹈领域编创能力。
4.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舞蹈学科的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具备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注重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手段,使毕业生具备各级各类学校、文化部门对专业技术及能力的综合要求,具备创业与创新的自主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成为舞蹈编导领域的骨干人才。
5.凸显“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西部地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三、培养方式
培养过程突出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培养。课堂采用编导专业理论与技能技法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一对一教学并行,以作品创作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培养方式。积极创造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导师组合指导的作用,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双导师联合指导的制度,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配合指导艺术实践活动。
2.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
3.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展示、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可在校外或实习单位完成。
4.课程教学采取面授、研讨、自学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的剖析与引导,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创新意识,加强编创实践。
5.参加相关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本学科所需其它相关(近)学科知识
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等。
五、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
六、研究方向
舞蹈编导
舞蹈教学(2019年增设)
七、学分要求
总学分应不少于53学分。具体学分设置如下:
1.公共必修课:9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外国语、艺术美学)。
2.专业必修课:16学分(舞蹈编创技法、舞蹈编导方法、现代舞技术、舞蹈作品与创作分析、舞台创作与实践)。
3.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包括舞蹈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舞蹈专业共享课程、中外舞蹈发展史、戏剧艺术、舞美艺术、诗词鉴赏、音乐素养等课程)。
4.实践环节:18学分(包括社会实践、科研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
5.毕业考核:包括学位作品考核、学位论文考核。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践环节、毕业考核等。公共必修课着重于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拓展审美视野,增强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专业必修课着重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加深并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引导思维方式、构建编导思维模式和风格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来选修课程,便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环节是学位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旨在挖掘和培养学生艺术创作潜力的主要措施;毕业环节是在学生完成一定学分及学习内容后的终期考核。
九、学位论文要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规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者毕业考核须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论文答辩两个环节 ;二者共同 组成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作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达到专业水平并授予学位 的依据;“学位论文”应与专业能力展示内容紧密结合,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本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论文核心部分(本论、结论)字数不少于0.5万(不含谱例、图表),申请者根据自己创作、表演或其它实践所写的论文应附专业能力展示的影音等资料。因此,普遍意义上的“学位论文”对艺术硕士来讲必须是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学位作品要求
学位作品是考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综合能力的主要方面。具体要求为:
1.作品题材:提倡编导的创新精神,鼓励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地域民族民间舞蹈为素材与题材进行编创。
2.作品形式:能够较好的应用单、双、三、群的创作形式,较为娴熟的运用点、线、面的衔接及空间、节奏等方式变化与发展。
3.呈现方式:个人独立完成或与其他毕业生合作完成。
A.独立呈现:
第一部分学生独立编导并表演的作品1-2部,每部作品时长为3-5分钟;第二部分创编作品累计不少于30分钟。
B.合作呈现:
合作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人,第一部分每位学生独立编导并表演作品1-2部,每部作品时长为3-5分钟;第二部分与他人合作完成,编创作品每人不少于35分钟。
4.学位作品展演必须有5位及以上本专业高级职称专家(其中至少有两位校外专家)现场评分,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5.学位作品展演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6.研究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第4学期完成学位作品的设计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
(二)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符合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选题与专业实践和艺术创作紧密结合,是围绕学位作品进行的创作思考与理论阐述,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图例、图标除外)。
2.学位论文须符合《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制度》要求的学术规范、标准及体例,杜绝剽窃和一切不端的学术行为。论述要结合实践主题,观点明确、概念清楚、结构合理、有理论深度,文笔流畅清晰。
3.学位论文答辩严格按照《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工作实施办法》执行,必须有5位及以上本专业高级职称(其中至少有两位校外专家)专家现场评分,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4.研究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第4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
十、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与各种社会艺术实践环节,均需按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考核一律采取考试方式。
艺术实践、田野调查、专题讨论、文献阅读、研习报告、学术讲座等培养环节的考核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要根据平时作业(包括读书笔记、专题调研、文献阅读、艺术实践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的情况为主,并由导师或任课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记入研究生档案。
考试或考查及格与不及格,以百分制计算。不及格者由本人写出补考或重修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后,允许补考或重修一次。学习期间,补考或重修不及格超过一门或无故不参加考试者,取消申请舞蹈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资格。
十一、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科研实践、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
1.社会实践。要求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社会艺术实践1项以上,并独立完成其中部分内容;在专业比赛、展演活动以主创者身份创作作品1件以上;深入到民间采风1次以上,并撰写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获6学分。
2.科研实践。要求在攻读硕士学位第1-5学期期间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不少于3次;选听学科前沿系列讲座不少于10次。获4学分。
3.专业实践。在攻读硕士学位第3学期进行,对学生期间所学知识进行考评。考核方式以作品展示为主。获4学分。
具体要求为:
独立编创,题材不限;创作形式为:单、双、三、群舞等作品1-2个部,总时长不低于10分钟,丰富运用点、线、面的衔接及空间、节奏等方式变化与发展。
4.教学实践。要求在攻读硕士学位第3-5学期间由舞蹈学院与导师协调安排,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与助教工作,辅导本科教学的课堂讨论、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创作和教育实践,参与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与创作,不少于20学时。获4学分。
十二、阅读书目
1.舞艺•舞理》,资华筠,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舞蹈编导学》,金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舞蹈身体语言学》,张素琴、刘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5.《舞台灯光》,长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6.《大型晚会编导艺术》,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7.《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王玫,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8.《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田培培,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9.《中国红•少数民族服饰》,戚嘉富,黄山书社,2012年版。
10.《音乐基础理论》,陈建国、陈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1.《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坚守与跨越—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13.《编导基础理论》(内部教材),北京舞蹈学院。
14.《宗教 哲学 艺术》,陈昌文,宗教出版社,1999年版。
15.《舞论》,吕艺生,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16.《舞蹈知识手册》,隆萌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17.《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于平,北京舞蹈学院,1998年版。
18.《舞蹈形态学》,于平,北京舞蹈学院,1998年版。
19.《中国舞蹈意象论》,袁禾,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20.《舞蹈学导论》,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民族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3.《艺术人类学》,易中天,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24.《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5.《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6.《金枝》,费雷泽,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7.《舞蹈文化研究方法初探》,董锡玖,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8.《人间词话》,王国维,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29.《中国人史纲》,柏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30.《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31.《艺术导论》,(美)F.大卫.马丁.李.A.雅各布斯著,包慧怡 黄少婷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32.《美的历程》,徐泽厚,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33.《艺术的起源》,(德)恩斯特.格罗塞 杨泽译,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
34.《邓肯论舞蹈》,(美)伊莎多拉.邓肯,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35.《云门舞集与我》,(台)林怀民,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36.《敦煌学十八讲》,荣新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鲁迅集小说散文卷》,鲁迅, 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38.《退步散》,陈丹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闲话中国人》,易中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0.《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版。
41.《文化苦旅》,余秋雨,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版。
42《飘》,(美)玛克丽特.米切尔,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附件:艺术硕士(舞蹈)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艺术硕士(舞蹈)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Z0051001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05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Z0101444 第一外国语 一、二 2 72 4 外国语学院 考试
Z0011012 艺术美学 2 36 2 传媒学院 考查
专业
必修

 
Z0123001 舞蹈编创技法 二、三 2 72 4 舞蹈学院 考试
Z0123002 舞蹈编导方法 二、三 2 72 4 舞蹈学院 考试
Z0123003 现代舞技术 2 36 2 舞蹈学院 考试
Z0123004 舞蹈作品与创作分析 2 36 2 舞蹈学院 考查
Z0123005 舞台创作与实践 四、五 2 72 4 舞蹈学院 考试



 
Z0124001 舞蹈研究方法与
论文写作
2 36 2 舞蹈学院 考查
Z0124002 舞蹈专业共享课程 二、三 2 72 4 舞蹈学院 考查
Z0124003 中外舞蹈发展史 2 36 2 舞蹈学院 考查
Z0124004 戏剧艺术 2 36 2 传媒学院 考查
Z0124005 中外诗词鉴赏 2 36 2 文学院 考查
Z0124006 音乐素养 2 36 2 音乐学院 考查
Z0124007 舞美艺术 2 36 2 美术学院 考查
实践
环节
 
Z0125001 社会实践 第1-5学期期间社会艺术实践项目1项;创作作品1件;民间采风1次,提交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计 6学分
Z0125002 科研实践 第1-5学期期间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不少于3次;选听学科前沿系列讲座不少于10次,计4学分
Z0125003 专业实践 第3学期作品1-2个,总时长不低于10分钟,计4学分
Z0125004 教学实践 第3-5学期期间参与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辅导,辅导本科教学的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教育实习,参与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不少于20学时,计 4学分
毕业
考核
学位作品 学位作品累计不少于40分钟
学位论文 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图例、图标除外)
总学分 不少于53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30202)
一、学科概况
舞蹈学是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教育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舞蹈学以地域性、民族性为特色,致力于挖掘西北舞蹈艺术资源的优势,探索和创作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舞蹈语言及其艺术作品,借助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对西北民间舞蹈及其形态遗存的整体考察,从而对于西北地域舞蹈艺术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与总结;积极参与省内艺术创作工程,推动文化大省建设,重视西部舞蹈教育师资培养,为我省艺术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西北师范大学于2001年创办舞蹈专业,2003年成立舞蹈系,2012年5月成立舞蹈学院。学院现有舞蹈学和舞蹈表演2个普通本科专业,舞蹈学、艺术硕士2个硕士学位点。学院共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66人,研究生30人,舞蹈中专部300余人。2013年舞蹈表演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拥有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甘肃省舞蹈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研究平台。2015邓小娟教授获准国家艺术基金《西北地区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经费60万元。2016年舞蹈、音乐、美术学科共建的艺术学科入选甘肃省双一流特色学科行列;在2017年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科被评为C+。
舞蹈学院现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占 33.3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93.33%。近年来,教师创作与表演的舞蹈作品在全国“荷花奖”、“桃李杯”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专业舞蹈赛事中获奖10项;在甘肃省 “飞天奖”舞蹈专业赛事中获奖4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1部、数字影像光盘6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3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美育专项委托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2项;校级青年科研提升项目9项,共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举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0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84场,教师赴国内、外学术讲座32次。
二、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思维和信息化能力”为特色,旨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与舞蹈高级专门人才。
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掌握舞蹈教育基本规律,专业技能优异,一专多能的舞蹈人才为目标;以搭建甘肃乃至全国舞蹈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为宗旨,使毕业生能够在各级学校、基层文化部门及各类传媒单位担当起舞蹈教育、表演、创作、史论研究、策划管理等工作,发扬甘肃文化大省的优良传统,扩大地域性舞蹈文化影响,同时大力推进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体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精髓。
要求硕士学位获得者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艺术事业的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2.从文化学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具有关注人类情感,承载渊博知识、自觉传承文化艺术的责任心。同时,树立积极向上、阳光自信、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热爱所从事的舞蹈艺术事业,关心学科发展,注重自我修炼,具备扎实雄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4.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舞蹈学科的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具备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注重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能够承担一般课题的研究任务。
6.强调对舞蹈本体进行学理研究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手段,使毕业生具备各级各类学校、文化部门、科研部门对专业技术及能力的综合要求,具备创业与创新的自主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成为舞蹈学科领域的骨干人才。
三、培养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具体方式如下:
1.以导师个人负责制为基本保证,采取专业导师一对一指导与本专业导师组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要有研讨、启发、文献导读、课题参与、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教育形式。
2.按照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研究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定制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和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3.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实践助教、实践观摩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对外交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有计划的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另一方面让研究生参与到课题与教学实践中。
四、本学科所需其它相关(近)学科知识
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等。
五、学制与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
六、研究方向
1.西北民间舞蹈研究。该方向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北民间舞蹈的发展史,民间舞蹈与生活的关系、民间舞蹈的形态分析与文化解读,民间舞蹈的文化变迁及成因等。
2.舞蹈教育研究。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专业舞蹈人才的训练,培养、以及在创作、表演、教学、以及教育原理与理论方面的方式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舞蹈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七、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11学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5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是硕士生培养的核心环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实践、学术报告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考核,同时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课堂采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一对一教学并行,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社会调研、艺术考察、艺术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大力拓展研究生教育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门课程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八、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开题报告、论文评阅、审查与答辩。
1.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格式严格按教育部门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理论研究型硕士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4万字、应用型学术论文不少于1.5万字。
2.选题和开题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内容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3.论文中期考核和预答辩
硕士生应在第四学期之前进行论文写作和中期考核,并在正式答辩之前进行预答辩。中期汇考核和预答辩在导师组、学科方向等范围内举行。
4.学位论文审查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四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三是专家对申请学位的论文审查;四是相关部门对毕业论文的盲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5.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指导修改,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对论文做进一步修改,并再次申请答辩。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九、文献阅读                                     
1.《中国艺术史》(舞蹈卷),史仲文,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图说中国舞蹈史》,冯双白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舞蹈词典》,王克芬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国舞蹈》,袁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丝绸之路乐舞交流史》,金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6.《新中国舞蹈事典》,矛慧,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7.《中国舞蹈史与作品分析》,冯双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8.《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甘肃卷,欧阳于倩,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5年版。
10.《人神共舞》,马胜德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11.《宗教与舞蹈》,刘健、孙龙奎,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12.《宗教 哲学 艺术》,陈昌文,宗教出版社,1999年版。
13.《舞论》,吕艺生,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14.《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15.《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于平、冯双白等,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1998年版。
16.《舞蹈形态学》,于平,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1998年版。
17.《中国舞蹈意象论》,袁禾,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18.《舞蹈学导论》,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19.《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民族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1.《艺术人类学》,易中天,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22.《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3.《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金枝》,弗雷译, 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5.《美的历程》,李泽厚,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附件: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必修课 M0051001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05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101222 第一外国语 一、二 2 72 2 外国语学院 考试
专业基

M0122001 中外舞蹈发展史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2002 中外舞蹈作品分析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2003 舞蹈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2004 美学 2 36 2 舞蹈学院 考察


必修课
 
M0123001 西北
民间
舞蹈
西北民间舞蹈研究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2 舞蹈学专题研究 2 36 2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3 舞蹈
教育
舞蹈教育研究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0032004) 2 36 2 教育学院 考察
M0123005 中西方舞蹈比较研究 2 36 2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6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M0033033)
2 36 2 教育学院 考察

 

 

 
公共选修课 M0007000 语言能力提升课程 2 36 1 外国语学院
文学院
考察
M0006000 荣誉课程 一、二 - - 1 研究生院 考查
专业课


M0124001 专业共享课 一、二 2 72 4 舞蹈学院 考查
M0124004 音乐赏析 2 36 2 音乐学院 考查
实践
环节
科研实践 第一至五学期期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选听相关专业学科前沿系列讲座5次;围绕所学专业,独立学术报告一次;民间采风1次,提交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
发表省级论文1篇(2学分)
教学实践 第3-5学期期间参与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辅导,辅导本科教学的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教育实习,参与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不少于20学时(2学分)
总学分 不少于35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29人,其中在编教职工21人,副高以上技术职称专、兼职教师11人。甘肃省歌剧院、兰州歌舞剧院院长等艺术院团的表演艺术家常年在学院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以邓小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认真探讨高等舞蹈人才培养的模式,秉承“敬业求实,锐意进取,德艺并进,勇于奉献”的精神,以“德艺并进,文舞相融”为院训,以“办好让学生满意的舞蹈教育,培养让社会满意的舞蹈人才”为宗旨,在全省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立足甘肃,辐射全国,培养高水平的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及舞蹈理论研究人才。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931-7971726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介绍

2001年,西北师范大学在全省首创并开设舞蹈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生。2003年成立敦煌艺术学院舞蹈系,2006年更名为音乐学院舞蹈系。2012年5月, 学校机构改革,舞蹈学院单独设院。
舞蹈学院是西北五省(区)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之一,学院立足西部,以传承华夏文明和发展艺术事业为己任,秉承“敬业求实,锐意进取,德艺并进,勇于奉献”的精神,以“德艺并进,文舞相融”为院训,以“办好让学生满意的舞蹈教育,培养让社会满意的舞蹈人才”为宗旨,在全省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立足甘肃,辐射全国,培养高水平的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及舞蹈理论研究人才。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29人,其中在编教职工21人,副高以上技术职称专、兼职教师15人,柔性引进人才3人。甘肃省歌剧院、兰州歌舞剧院院长等艺术院团的表演艺术家常年在学院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现设舞蹈学和舞蹈表演两个普通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科学学位、艺术硕士(舞蹈)专业学位两个硕士学位点。学院现有普通本科学生353人,硕士研究生35人,体育艺术中专部(兰州市歌舞剧院、甘肃省歌舞剧院2家单位联合办学)舞蹈学生231人。我省经典剧目《大梦敦煌》、《丝路花雨》中的演员大多来源于舞蹈学院的毕业生。
  2001年舞蹈专业成立以来,学院教师在全国舞蹈、艺术教育及社科类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62篇,各类专著14部。2010年至今,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35项。2008年以来,教师个人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共100余项,指导学生获奖50余项,组织国际、国家级和省级大型活动共30项。
  学院连续多年承担甘肃省春节联欢晚会及陇原骄子的主要演出任务。策划、创编并参演中国上海世博会甘肃周开、闭幕式;中国机器人大赛颁奖晚会;甘肃省第27个教师节暨陇原名师颁奖晚会; 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西北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等一系列演出;2010-2014年连续5年编创并参演美国、欧洲和非洲等八国孔子学院的交流演出活动,共演出40余场。2015年策划创编甘肃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演出。2016年策划创编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花开河州》大型文艺演出。2017年策划并完成2017年全国素质舞蹈教育高峰论坛专场演出。2018年策划甘肃省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8周年表彰大会特别节目。2019年策划创编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展演《春绿陇原》首场演出。2019年年底,学院原创舞剧《吾道西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首场公演,从主创到演员140多位师生与观众一道回溯西北师大百年沧桑。2003年至今,学院师生参与各级各类演出累计500余场,在对外交流、艺术互鉴、美育教育、精准扶贫乃至服务文化大省的主战场上贡献了师大舞蹈人的智慧和力量,留下了师大舞蹈人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