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南京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Specialty of Bioengineering
生物工程在生物制药及相关生物产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酶工程、发酵工程与生化工程)为基础的生物制药行业已成为未来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生物工程专业是在我校完备的生命科学类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及技术发展趋势,应对江苏乃至国家生物制药新兴产业发展要求设置的专业,2009年起按一类本科批次招生(工科)。
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宽厚的专业知识基础、突出的应用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能够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精英技术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即“宽厚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医药及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管理、销售等工作。希望进一步深造的优秀学生可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生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的特性或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和技术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或为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学科,基于生物技术形成的产业(生物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生物产业被列为我国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
生物技术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生,在20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依托学校和学院的资源,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特别是我省,培养和造就了800多名具有宽厚生物学基础、较强实验动手能力、视野宽阔和综合素质高的精英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一、培养目标——塑造精英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发展需求,掌握宽厚的生命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具有突出的应用实践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具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潜能的生物技术精英人才。
二、师资队伍——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
生物技术专业共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4人。师资队伍中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纵向研究课题和横向课题100多项。38名教师中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比例超过了2/3。队伍中有的教授担任生物学基础平台课程和实验课程主讲教师;有的带领学生实训实习;有的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和科学研究。教师的高水平的研究素养和亲身指导有助于学生实验规范的建立、良好实验和科研习惯的养成、个性化特长的挖掘。有的教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生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从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到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训练体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支撑学科——学科齐全、实力强
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的支撑学科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动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生态学和水产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动物学等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表1)。动物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态学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2010年,生物学被评为江苏省优势学科,2014年继续被列为A类优势学科进行建设;植物与动物学跻身ESI全球前1%学科(南京师范大学另两个学科为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覆盖了理学、农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学科领域从宏观生物学到微观生物学,从基础到应用,多学科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有助于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生物学基础的精英人才。

四、教学和科研条件——平台先进、设施齐全
支撑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的科研平台有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表2)。

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和江苏省资源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训练中心(2015年),目前作为我省6个示范中心之一,被江苏省教育厅推荐至教育部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植物生物学等8个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等5个省部共建综合训练与创新研究实验室;珍稀动植物博物馆、植物园及综合实验场、实验动物中心三个辅助中心;天目山野外实习基地等18个实习和实践基地(图1)。学院现有实验用房面积7200 m2,辅助用房及大棚3200 m2,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中心—珍稀动植物博物馆展厅面积1000 m2,共有珍稀标本10万余件,其中大型动物标本1万余件,小型昆虫等标本5 万余件,以及大量的长江中下游珍稀植物模式标本。植物园及综合实验场用地面积6000 m2。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设施一流,共有设备2987台套,总值超过了6000万元。
生物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先进的办学条件,构建了“专业基础实验、综合拓展实验、实训与实习、科研创新训练”四位一体、按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依照知识、素质和能力递进的原则,开展四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经历从宏观到微观的基础生物学实验训练,从专业基础到应用技术的实践训练,达到理论基础扎实、实验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简介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工程与技术)是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管理与维护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技术和海洋活性物质的功能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较强的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学科,是海洋农业的主导和主要支撑学科。该学科专业被列为我国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我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在不长的办学过程中,秉承我院一贯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生命科学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依托学校和学院的师资、学科和科研资源平台,打造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平台,为我国沿海省市和相关高校,输送了具有扎实海洋资源技术开发理论基础、较强实验动手能力、视野宽阔和综合素质高的海洋精英人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本科教育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我校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排名第三,被评为4星级专业
培养目标: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工程与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基础、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海洋功能物质和海洋水产资源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精英人才。
专业特色:
生命科学学院涵盖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农学(水产、渔业)和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门类、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以研究型为主的二级学院,是国家生物学本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地)。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了完备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类人才的培养体系,拥有设施齐全的软硬件条件以及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成熟优良的办学条件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办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不长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多学科、多层次有机交叉融合、专业基础宽厚
学院拥有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紧密关联的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在动物学、生物技术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拥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多学科科研平台资源共享,实践实训教学多元化
学院拥有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3)师资队伍水平造诣精湛,创新思维活跃
专业授课的专业教师共有3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8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高达97%。具有教授职称者15人,副教授职称者11人,中级职称者4人。教师的年龄梯队合理, 50岁以下教师的比例为75%。
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学术造诣,教师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专业教师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多人。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一等奖各1项。
杨光教授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刘畅教授和朱立峰教授均承担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就业
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83.33%、升研率66.67%(其中保送985院校16.67%。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其源自20世纪初的三江学堂农学博物分类科、金陵女子大学生物学和东吴大学生物学专业。1996年,本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2005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2012年获得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按重点专业类建设核心专业)和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教师教育专业类),2015年获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的资助。毕业生继续深造率、名校入学率、年终就业率、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率、专业满意率等重要指标近几年都保持在高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宽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命科学精英人才。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是国家特色专业,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厚生物学背景和良好的科研素质、具备基本生物学实验技能,适应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发展需要,能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从而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精英人才。
2.人才规格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现代计算机应用技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掌握扎实、宽厚、系统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懂得并有所实践生物科学知识获取和创新的基本方法、技能和过程,具备活跃创新思维和理念,有强烈钻研和获取新知的兴趣和习惯的精英人才。
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级生物科学教育专才。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的热情与习惯,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和较高的社会适应性的全面人才。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和优良个性的现代人才。
3.培养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施“大生物学基础,模块式课程结构,滚动分流,2+2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具体说明如下:学生通过2年的通识教育和生物学科基础教育的学习和训练奠定比较宽厚的生命科学专业基础,具备基本的生命科学实验能力;在二年级结束时,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再次选择和调整专业,即在学院各专业之间重新进行专业选择和定位;调整后的各专业学生再通过1年的专业教育和1年的专业实习实践,具备较强的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能力和特长(下图)。本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在2年基础段的培养结束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和选择,按相关的分流制度进行专业和专业方向间的调整分流。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包括教授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9人),副教授23人。他们当中有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973”首席科学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4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其中重点支持的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4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15人。
学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生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科设有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理科基地、生物教育,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省特色专业)。微生物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微生物学和动物学为江苏省精品课程。目前学院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36人,在校博士生132人,硕士生412人,本科生475人。先后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1人,省优博7人,省优硕13人。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三江学堂的农学博物科、30年代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的生物系和40年代东吴大学的生物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相关系科组成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科。1955年,由东吴大学改办的江苏师范学院生物系整体并入南京师范学院,成立生物学系。1999年5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院长为戴传超教授。
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包括教授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9人),副教授23人。他们当中有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973”首席科学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4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其中重点支持的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4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15人。
学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生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科设有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理科基地、生物教育,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省特色专业)。微生物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微生物学和动物学为江苏省精品课程。目前学院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36人,在校博士生132人,硕士生412人,本科生475人。先后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1人,省优博7人,省优硕13人。
动物学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生物学科为江苏省优势特色学科。“植物学和动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进入全球ESI前1%。目前拥有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石斛兰产业化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中国民用航空鸟击残留物鉴定重点实验室等。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训练中心为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近年来,学院科学研究取得较快发展。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一、三等奖等。近年来年平均发表SCI收录论文130篇以上,部分论文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Nucleic acid research、Trends in Plant Science、Trends in Microbiology、Molecular Cell、Hepatology、Systematic Biology、ISME Journal、Diabetes、Journal of Pathology、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Ecology、mBio、Proceedings B、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多项专利成功转让。近5年获得国家级课题超过10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9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青年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个,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其它部省级和横向课题150多个,总经费近1.2亿。

南京师范大学2020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考研复试科目

专业及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人数
086000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
01 (全日制)生物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6生物化学(药学)
⑤F082生物学综合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10
初试参考书目 846 生物化学(药学):
《生物化学》(上、下册),王镜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三版)。
复试参考书目 F082 生物学综合:
《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四版)。
备注  

南京师范大学2020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考研复试科目

专业及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人数
071300 生态学
01 (全日制)进化生态学
02 (全日制)分子生态学
03 (全日制)湿地生态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普通生物学
④845基础生态学
⑤F083普通动物学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22
初试参考书目 630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三版


845 基础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二版
复试参考书目 F083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备注  

南京师范大学2020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考研复试科目

专业及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人数
071000 生物学
01 (全日制)植物学
02 (全日制)动物学
03 (全日制)遗传学
04 (全日制)细胞生物学
05 (全日制)发育生物学
06 (全日制)微生物学
07 (全日制)生物技术
08 (全日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9 (全日制)生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9普通生物化学
④844细胞生物学
⑤F082生物学综合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96
初试参考书目 629 普通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生物化学》(上、下册),王镜岩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三版。

844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四版)。
复试参考书目 F082 生物学综合:
《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四版)。
备注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详细介绍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方向 可用
计划
复试人数 复试
最低总分
是否实践考核专业 备注
071000 生物学 不分方向 95 147 324  
071300 生态学   10 15 350  
090801 水产养殖   5 8 261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8 25 307  
085235 制药工程   15 1 290  
095108 渔业发展   15 7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