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南京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教师教育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师资队伍

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为加强学科方向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学校于2011年将学科教学论教师整体转入教师教育学院,注重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旗帜性人才,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或到国内高水平大学交流访学,实施“走进基础教育工程”,多形式开展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等工作。我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负责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是学校立项建设的优秀教学团队,各学科专业教师由相关学院从优秀教师中选任。我院聘请了100多名来自省内外基础教育一线,由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领衔,以特级教师和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导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实施“走进基础教育工程”,委派了10多名教师到联办中小学校协助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指导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实施“领雁工程”和“青年教师海外名校学习计划”,我院赴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英国、德国、南非、莫桑比克和葡萄牙交流访学的教师达20多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地址:(随园校区)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逸夫楼 (仙林校区)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1号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化成楼
院办:(025)83598780 教务办:(025) 85891863 研究生管理办: (025)83598767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已经发展成为保持着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综合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南京师范大学于2005年新建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目标,融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构建新型“大学+师范”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教师职前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
为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效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实现各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南京师范大学于2010年起将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等10个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音、体、美、教育技术等其他专业在校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和全校师范生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工作也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对符合教师资格申请及毕业条件的学生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办理教师资格认证。
我院教师教育类专业是江苏省重点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已建成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智能微格实训系统,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为省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新时期教师教育实体化、高端化、一体化改革,打造教育家成长摇篮》荣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和2014年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硕士高水平实践能力“融合式”培养体系的建构》获得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我院推出的国内第一套按教育部教师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师领导力》、《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等8门系列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已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3门教师教育类课程进入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首批建设名单。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学院于2005年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在国内率先自主设置教师教育硕士学位点,面向基础教育开展“4+2”等模式研究生教育。在新一轮学位点调整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过程,我校于2011年将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治、历史、地理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9个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和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9个学科方向)调整至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加大全日制推荐免试力度全力推进教育硕士“4+2”培养模式改革。“十三五”时期,我院积极探索设置教师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努力形成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教师教育培养新体系,打造“未来教育家”人才培养高地。
学院坚持以“党建先导”,立德树人,以教学和学工为两翼,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加强教职工和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我院拥有稳定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业导师队伍,促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支持和指导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科协和心理气象站等学生社团开展以“师德”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在教工党员和学生中广泛开展了“两学一做”,“迎接十九大”、学习“两会精神”、送教上门、健身行、排球比赛、烘焙体验、广播体操比赛、迎新晚会等活动。举办了“闪耀新师界”等教师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数百场。我院团委连续3年获得校“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18年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目前我院拥有在读本科师范生2000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近四年毕业本科生2000多人,年终就业率达95%左右,升学出国率30%左右;毕业研究生800多人,年终就业率达99%,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我院2015级学生在2017年教师资格笔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全省高中文理专业中总体排名第一。200余名本科生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和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申报完成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近400项,展示了卓越的教师素养。
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为加强学科方向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学校于2011年将学科教学论教师整体转入教师教育学院,注重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旗帜性人才,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或到国内高水平大学交流访学,实施“走进基础教育工程”,多形式开展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等工作。我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负责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是学校立项建设的优秀教学团队,各学科专业教师由相关学院从优秀教师中选任。我院聘请了100多名来自省内外基础教育一线,由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领衔,以特级教师和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导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实施“走进基础教育工程”,委派了10多名教师到联办中小学校协助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指导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实施“领雁工程”和“青年教师海外名校学习计划”,我院赴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英国、德国、南非、莫桑比克和葡萄牙交流访学的教师达20多人。
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化教育评价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装备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我院成功举办了教育部“高校内部教师教育资源整合”项目第三次联席会议、“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会议、人民教育家论坛、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研究会年会、“省333工程人才培养研讨会”、“互联网+教育评价”等学术会议,开发了“互联网+教师教育”数字化教育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研究特色。我院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25部,编著、教材81部,在权威期刊及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厅级项目和校级教改课题等20余项。2015年我院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系统先进集体。
我院重视开展国际与国内的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知名教育机构交流互访,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生驻学等活动。近4年来我院接收港澳台学生100多人,留学生2人,有20名本科生参加了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近两年与光明《教育家》杂志社共同组织了两届卓越教师班25位同学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大学和当地知名中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之旅。选派了多名优秀研究生到青海省海西藏族州和新疆伊宁市等薄弱中小学顶岗支教。新筹建了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定期、定点派遣教师走进基础教育,承担了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地10多所附属学校和教师发展学校的联络和指导工作。对口开展了援建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拉萨师范学院等工作,不断拓展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为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南京师范大学于2010年将教师教育学院与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合署办公,增设了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目前中心拥有“国培计划”专家库入选专家20余人,设有专门的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近年来在完成我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新疆籍毕业生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的同时,高质量如期完成了“国培计划”(2014-2017)27个示范性项目和20多个中西部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省级培训45项,接受了国培项目专家组和江苏省教育厅省培项目的现场评估,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中心还面向海内外承担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文教师培训项目,地方政府及学校委托的多层次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建设和教育研究等合作项目。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课程设计和优质的培训服务充分体现了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风和“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教风,给前来游学的中小学教师和同行们留下了美好的深刻印象和丰硕收获。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详细介绍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介绍:马宏佳

 ►个人简介
  姓名:马宏佳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位学历:博士
  联系电话:025-83708455
  E-mail:mahongjia@njnu.edu.cn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1982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1982-199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93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任教。2002-2005在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读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学教与学》杂志主编。
  1996.3-1997.3澳大利亚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化学教育研究。2008.8-2009.8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客座教授,从事科学教育研究。
  长期从事化学课程和教学论研究,在科学教育及教学策略研究、化学教学实验研究、科学课程与教学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科研成果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物质科学精要》2部专著,主编、参编《化学教学论》、《初中化学实验指导》等10部著作。在《课程 教材 教法》、《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中外科学教教学策略比较》、《化学与社会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比较研究》、《初中生对理化课程不同教学方法喜好程度的调查研究》等论文40余篇。

  ►主持的课题及活动
  主持教育部教育规划办“十一五”重点课题“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等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数字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横向课题,获资助研究经费50余万元。系江苏省级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的主持人。
  主持全国Vernier杯数字化实验创新大赛、江苏省初中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参与组织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等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介绍:乔建中

  ►个人简介
  乔建中,男,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
  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审稿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
  情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心理学、德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

  ►著作及论文
  出版专著8部,主编著作、教材90余本(册),发表论文百余篇;

  ►获奖情况
  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十余项科研、教学奖励,并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十佳”称号。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介绍:陈娴

  ►个人简介
  陈娴,女,1962年10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教学系副主任。联系方式cxwzx2006@163.com,专业研究方向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部主任。

  ►教育背景
  1980.9-1984.6徐州师范学院物理系获理学学士
  1984.9-1987.6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获教育学硕士
  2001.9-2005.6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教育学博士
  1998.9-1999.6美国联合学院进修(UnionCollege)
  2008.9-2009.5爱尔兰利默瑞克大学教育系访问学者(UniversityofLimerick)

  ►工作经历
  1987.7-2011.6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7-迄今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主讲课程
  (1)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一)
  (2)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3)物理教学论
  (4)物理教育测量与统计

  ►科研课题
  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校外科学课程资源的科学课程研究”课题编号:D/2008/01/097,2008-2011

  ►著作
  主编.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1979-2009).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专著.多元智力观与物理教学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论文
  (1)陈娴.刘炳昇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启迪.物理教学,2014.1
  (2)袁心晨,陈娴.经历和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的典型案例分析.物理教师,2013.8
  (3)蒋敏艳,陈娴.关于学科测量内容效度的研究.物理教师,2013.7
  (4)黄皓燕,陈娴,蒋敏艳.物理“学业水平测试”与“考试说明”的一致性分析.物理教师,2013.1
  (5)余逸君,陈娴.中国与爱尔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物理教学,2012.1
  (6)陈娴,何善亮.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11.7
  (7)陈娴,马宏佳.爱尔兰初中科学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10.11
  (8)陈娴,郏璨璨,陈宁.物理内容标准与考试之间的一致性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7
  (9)陈娴,梁玲,梁寒冰.从改革后的新教材看美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课程教材教法,2007.4

  ►所获奖项
  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学十佳,1996
  “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获省精品课程,2005,排名第2,
  全国“人教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09,2010,2011,2012,2013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介绍:陆建隆

  ►个人简介
  陆建隆,男,1962年12月生,江苏武进人,研究生学历,1986年获理学硕士学位,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

  ►任职情况
  1986起一直在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从事理论物理、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11年7月起到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此外还担任民进南京师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栖霞区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会教学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动力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核心刊物《大学物理》杂志第八第九届编委(2009-2017)、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等工作。

  ►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电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等十余门课程,主持和参与了2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部省级教育科学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和参编大学、中学教材等20余部。近10余年来,在研究性教学实践、初中高中物理课标教材建设、江苏物理高考改革与命题研究以及基础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获奖情况
  主讲课程《电动力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1999)和省级精品课程(2010),主持的项目“高等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荣获江苏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指导的教育硕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9),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12)。指导的“南京师大队”连续三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并取得了良好成绩(2011、2012年度为全国三等奖,2013年度获全国二等奖)。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介绍:杨跃

 ►个人简介
  杨跃,女,1971年2月生,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理论系主任,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经历
  1988-1992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2-1995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2001-2004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社会学方向),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2005年:任职于南京邮电大学(历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讲师、副教授);
  1996年9月-1998年3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强化学习法语;
  1998年4月-6月:在法国邮政总局考察和研修;
  1999年5月-6月:在瑞士伯尔尼国际邮政联盟总部考察和研修;
  2005年-至今:任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
  曾任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学生发展教研室”主任,现任教师教育理论系主任。
  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访学,合作导师为世界著名课程社会学者、批判教育研究者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W.Apple)教授。

  ►研究领域
  近年来努力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与方法贯通于教师教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为教师教育、教育社会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出版《“教师教育”的诞生——教师培养权变迁的社会学研究》(2011)、《匿名权威与文化焦虑》(2006)等学术专著;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主编本科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中学生发展》(2009)和《中学教育基础》(2013)教材;参编教材《中学教育概论》(2010)、《儿童发展》(2014)、《教师领导力》(2014);发表教师教育学术论文近30篇。

  ►专著
  1.《“教师教育”的诞生——教师培养权变迁的社会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2012年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匿名权威与文化焦虑——大众培训的社会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3.《法国小学教育考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科研课题(独立主持)
  (1)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880143)。(省部级课题,已结项)
  (2)200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名师研究——以“学者型教师”为例(项目批准号:06JSBJY006)。(省部级课题,已结项)
  (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双导师制”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探究(项目批准号:D/2006/01/100)。(厅级课题,已结项)
  (4)南京师范大学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项目: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基于“双导师制”的分析(项目编号:0609012)。(校级课题,已结项)

  ►主编教材
  1.《中学生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中学教育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正式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2007年-至今)
  1.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2007,(7):95.
  2.生活史:一种重要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课程??教材??教法,2009,(10):84-88.
  3.回顾与展望:教师教育改革研究30年.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39-43.
  4.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管窥.教师教育研究,2010(4):29-33.
  5.教育学术能力: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命脉.教育学术月刊,2010,(12):77-79,93.
  6.关于教师教育学科构建的理性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07,(1):1-5.
  7.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的困境与成因.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68-171.
  8.试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权力冲突.当代教育科学,2008,(15):30-32.
  9.论学者型教师的核心品质——基于教师视角的因素分析.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7,(3):86-92.
  10.教师教育改革阻抗的社会学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41-44.
  11.“双导师制”: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可能策略.教育探索,2008,(8):96-97.
  12.镶嵌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教师成长——语文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版).2009,(12):33-35.
  13.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困境的社会学分析.当代教师教育,2011,(1):6-10.
  14.涵养专业理性:教育学课程在教师职前教育中的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36-39。
  15.师范生教育实习反思,高等教育研究,2011(7):63-67。
  16.谁是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改革主体身份建构的社会学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1-7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17.教师专业化教育改革的风险及其防范.课程?教材?教法,2011(6):96-101。
  18.保卫教师教育的公共性.当代教育科学,2013,(08):3-7.
  19.为多元文化社会培养教师——美国教师教育历久弥新的主题.教师教育研究,2013(4):86-91.
  20.教师教育改革风险刍议.当代教育科学,2011,(11):24-27.(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11)P103-107全文转载)
  21.论教师教育课程视野中的合作学习.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13-16.
  22.论教师教育改革的院校支持系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5-29.
  23.制约本科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质量的因素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12-15.
  24.本科师范生的教育领导力培育初探——以《教师领导力》课程建构为例.当代教师教育,2012(1):1-5.
  25.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阻抗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1-5.
  26.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09,(3):102-103.(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7.浅析高中英语新课改中的“合作学习”的复杂性特征.教育探索,2009,(7):25-26.(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8.交互式教学的复杂性对有效教学的启示.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9):58-61.(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本科生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学教育概论》、《中学生发展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入门》、《中学教育基础》、《儿童发展与学习》、《班主任工作》;
  公共选修课程:《广告文化研究》、《消费社会学》、《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多维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全校博雅课程)。

  ►研究生课程
  专业学位课程:《教育、人与社会专题研究》、《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教育社会学》、《多维视野中的教师研究》、《教师教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实习指导
  1.2006年—2010年负责带队管理和指导本科师范生教育实习;
  2.2006年—2010年负责带队管理和指导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教育实践;
  3.指导各类培训班青年教师百余人。

  ►教学获奖
  2000年获得南京邮电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三等奖;
  带教指导的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张婷婷就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新任教师教育叙事的案例开发研究》入选“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并获得优秀成绩,就读期间还先后获得“校长特别奖学金”及“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所获奖项、表彰
  -2010年获“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10年获“南京师范大学2009-2010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
  -2012年获“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